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滨榕 徐国兴 +2 位作者 刘家瑞 杨娟 向秋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讨论脑性瘫痪儿童的不同类型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其合并视觉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25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眼位、眼运动功能、眼底、屈光度等视觉功能及...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讨论脑性瘫痪儿童的不同类型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其合并视觉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25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眼位、眼运动功能、眼底、屈光度等视觉功能及其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125例患儿中,存在视觉障碍的53例,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2.40%;其中斜视43例,占受检者总数的34.40%;屈光不正39例,占31.20%;眼球震颤21例,占16.80%;眼球运动异常14例,占11.20%;眼底异常10例,占8.00%。合并的视觉障碍中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4.40%和31.20%。2痉挛型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60.94%,较其他组增高(χ2=8.56,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分别为53.16%和42.19%,也均较其他组增高(χ2=9.32,P<0.05;χ2=8.63,P<0.05)。3早产儿组视觉障碍发生率为45.90%,高于非早产儿组(χ2=5.766,P<0.05)。4低出生体重组(BW<2.5kg组)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57.14%,高于其他组(χ2=18.35,P<0.05)。结论:1脑性瘫痪儿童的视觉障碍在临床常见,以斜视与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2痉挛型脑瘫患者视觉障碍发生率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斜视率、屈光不正发生率也高。3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脑性瘫痪儿童中,合并视觉障碍的发生率高,应及早随访予以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屈光不正 视觉障碍 视敏度 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雅立 孙中琦 庞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0期20-22,共3页
纳米技术是当今科学界最具前景的科学技术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医药、食品以及能源等领域。该文概述了纳米技术的国内外相关政府计划和发展政策,以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基本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食品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遗传学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婷婷 柳维林 +3 位作者 梁胜祥 王志福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5-999,共5页
光遗传学(opgenetic)作为一种新兴的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是基于神经刺激的方法,旨在调节神经活动并促进功能重组,利用大脑中光敏离子通道的细胞特异性表达,在复杂神经回路的背景下选择性激活或抑制特定细胞群[1]。与电刺激相比,由于细... 光遗传学(opgenetic)作为一种新兴的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是基于神经刺激的方法,旨在调节神经活动并促进功能重组,利用大脑中光敏离子通道的细胞特异性表达,在复杂神经回路的背景下选择性激活或抑制特定细胞群[1]。与电刺激相比,由于细胞光敏离子通道类型的特异性表达,光遗传学刺激可以实现更高的空间精确度,这种对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生理学控制已被证明是一种宝贵的研究工具,研究还证明选择刺激特定的神经元类型可以激活有益机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已有研究表明在阿尔兹海默症等病理模型的小鼠中,光遗传持续激活/抑制特定的脑区和神经元类型有利于认知功能恢复[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神经刺激 阿尔兹海默病 离子通道 神经回路 神经活动 病理模型 细胞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PS1小鼠脑功能活动影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乐 黄盛 +10 位作者 李珑 张嘉泳 金婷婷 张宇豪 张冰雪 杨敏光 梁胜祥 王志福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DU20)、神庭(DU24)对APP/PS1小鼠的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同窝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电针组(n=8);同窝转基因阴性小鼠(n=8)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共16周。干预前后进行新物体...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DU20)、神庭(DU24)对APP/PS1小鼠的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同窝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电针组(n=8);同窝转基因阴性小鼠(n=8)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共16周。干预前后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小动物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法观察脑功能活动。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新物体识别指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新物体识别指数增高(P<0.05)。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右侧基底前脑、左侧海马ReHo降低。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双侧海马ReHo降低,压后皮质ReHo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双侧海马、运动皮质ReHo升高,前扣带回ReHo下降。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延缓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可能与调节海马区的功能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学习记忆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64
5
作者 林志诚 杨珊莉 +2 位作者 薛偕华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物理、作业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百会穴8周,对照组针刺阳陵泉穴8周。治疗前后两组行静息态f...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物理、作业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百会穴8周,对照组针刺阳陵泉穴8周。治疗前后两组行静息态f MRI扫描,观察左、右海马功能连接的变化;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对韦氏记忆量表评定结果与脑功能连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韦氏记忆量表的各项得分和记忆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记忆量表总分、记忆商改善(P<0.05);左侧海马与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以及右侧海马与左侧额叶、左侧顶叶连接增加。记忆商与左侧海马和右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r=0.56)、右侧海马和左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r=0.75)、右侧海马和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r=0.88)呈正相关。对照组治疗前后,记忆量表总分、记忆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海马与右侧枕中回、右侧海马与右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之间的连接减少,量表分与海马脑区功能连接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针刺百会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效应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与额叶、顶叶之间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百会 记忆力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宋长明 黄佳 +5 位作者 林冰冰 杨敏光 张秀峰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手术组(n=19)。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筛...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手术组(n=19)。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7 d。采用Longa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T2加权成像观察脑梗死体积;Barnes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Barnes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均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突触结构溶解,数量减少,囊泡稀疏、破坏;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囊泡较多。结论电针百会、神庭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CA1区突触的超微结构,提高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突触 超微结构 学习记忆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佳 宋长明 +5 位作者 杨敏光 李建鸿 黄盛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只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共7 d。造模后2 h和干预后1 d、3 d、7 d,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评定;干预后3 d起行Barnes迷宫实验检测,共5 d;干预7 d后,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干预后7 d,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arnes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2X7受体表达,IL-1β、TNF-α水平减少(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抑制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嘌呤受体 P2X7 海马 学习记忆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露露 林云娇 +5 位作者 吴洁 叶晓倩 黄佳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3-99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按照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按照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电针组行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21 d。电针后7 d、14 d、21 d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电针后21d小动物磁共振扫描仪T2WI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Brd U/Dcx、Brd U/Neu N免疫荧光观察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电针后7 d、14 d、21 d,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值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电针后21 d,电针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室管膜下区Brd U^+/Dcx^+细胞数显著少于模型组(P<0.001),缺血周围皮质区Brd U^+/Neu N^+细胞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01)。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可能与促进增殖的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神经干细胞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秀峰 金昊 +8 位作者 林冰冰 李珑 宋长明 李钻芳 梁胜祥 毛敬洁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只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为AD组,12只同窝阴性小鼠为野生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卢卡斯快蓝染色观察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免疫... 目的探讨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只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为AD组,12只同窝阴性小鼠为野生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卢卡斯快蓝染色观察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硫黄素S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在胼胝体的沉积情况。结果与野生组相比,A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Z>2.873,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t=-7.339,P<0.001)。AD组胼胝体神经纤维髓鞘稀疏,排列紊乱,出现较多空洞;MBP含量较野生组显著降低(t=-4.481,P<0.001);胼胝体区出现淀粉样斑块沉积。结论 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淀粉样斑块在胼胝体的沉积引起胼胝体神经纤维脱髓鞘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胼胝体 脱髓鞘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5-羟色胺1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金昊 柳维林 +7 位作者 林冰冰 李珑 彭洪卫 张秀峰 宋长明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手术组(n=72)。手术组参照线栓法制备MCAO/R大鼠模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只手...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手术组(n=72)。手术组参照线栓法制备MCAO/R大鼠模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只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电针组(n=18)和非穴组(n=18)。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共14 d。小动物磁共振扫描检测脑梗死体积;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5-羟色胺1A(5-HT_(1A))受体的定位和表达。结果干预前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F=1.678,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非穴组相比,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01)。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电针组较模型组和非穴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5-HT_(1A)受体在缺血侧海马CA1、CA3和DG区均出现表达,电针组表达量较模型组和非穴组均降低(P<0.05)。非穴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可有效改善MCAO/R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区5-HT_(1A)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学习记忆 5-羟色胺1A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发病部位和性质与注意力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斐雯 黄佳 +8 位作者 刘娇 王芹 林正坤 俞坤强 宋海燕 梁小凤 郑国华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病部位和性质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注意力障碍特点。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用注意力表现测试软件(TAP)对49例PSCI患者在入院l周内进行评定,观测患者完成各项测试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正确个数。结果警觉度测试... 目的研究不同发病部位和性质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注意力障碍特点。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用注意力表现测试软件(TAP)对49例PSCI患者在入院l周内进行评定,观测患者完成各项测试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正确个数。结果警觉度测试中,有无警告音的反应时间左侧缺血组均短于右侧缺血组(Z=-2.32,t=-3.76,P〈0.05);分散性专注力测试中,右侧缺血组听觉的正确个数多于左侧缺血组(Z=2.42,P〈0.05)。不相容测试及Go/Nogo测试中,左侧出血组反应时间组均短于右侧出血组(Z〉2.32,t=-3.10,P〈0.05)。结论 PSCI患者病灶侧别与注意力障碍有关,但病变性质与注意力障碍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注意力 注意力表现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坤强 林如辉 +2 位作者 陶静 林浴坤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大鼠。模型组、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大鼠。模型组、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d。各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的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学习记忆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及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盛 李珑 +4 位作者 王志福 杨敏光 李建鸿 张嘉泳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8月龄APP/PS1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各8只。8只野生型小鼠为野生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穴区,野生组和模型组予相同抓取和固定,共28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8月龄APP/PS1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各8只。8只野生型小鼠为野生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穴区,野生组和模型组予相同抓取和固定,共28 d。干预后,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大脑皮质β淀粉样蛋白(Aβ)和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BACE1)含量,RT-PCR检测BACE1 m 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下降(P <0.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 <0.001),BACE1表达和Aβ水平显著减少(P <0.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能通过抑制APP/PS1小鼠大脑皮质BACE1表达,降低Aβ水平,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学习记忆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Β淀粉样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作用的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浴坤 林如辉 +2 位作者 陈斌 俞坤强 陶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通过氧化应激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阐明其治疗脑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非穴组,每组18只大鼠。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 目的:通过氧化应激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阐明其治疗脑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非穴组,每组18只大鼠。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非穴组行电针干预7天。各组在造模后3d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免疫蛋白印迹和RT-PCR检测caspase-3表达,用化学比色法检测SOD、MDA和GSH-PX。结果:与其他组相比,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皮质caspase-3表达;增强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电针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控制神经细胞凋亡,来实现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神经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