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南部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冉 汤吉 +2 位作者 董泽义 肖骑彬 詹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在云南南部地区布设了一条孟连—罗平的北东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以开展该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探测和孕震环境探查.沿该剖面进行了114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经过对观测资料的远参考Robust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了沿该剖面地壳... 在云南南部地区布设了一条孟连—罗平的北东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以开展该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探测和孕震环境探查.沿该剖面进行了114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经过对观测资料的远参考Robust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了沿该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从模型的电性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剖面穿过的3个地震区的深部地震孕育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反映出与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基本一致的构造特征;该区的三个强震带地球深部都存在壳内低阻体,地震发生在电阻率梯度带上;断裂带的两侧块体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是强震活动带重要的深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强震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视电阻率 地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构造研究--历史、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92
2
作者 邓起东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共30页
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活动构造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在简要介绍国际以及中国早期活动构造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动构造及其定量研究的历史与发展,阐述了中国在活动构造基础调查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区域活动构造及其运... 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活动构造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在简要介绍国际以及中国早期活动构造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动构造及其定量研究的历史与发展,阐述了中国在活动构造基础调查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区域活动构造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与认识;进一步介绍了在活动构造定量参数测定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基于这些定量参数进行的活动断裂潜在地震危险性与危害性评价工作与进展。最后,结合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宜重点加强工作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研究历史与进展 定量研究 问题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局与油气区带预测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新发 曲国胜 马宗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陆梁斜冲-走滑断裂系统、准东-帐北断裂系统、西缘和西北缘多期弧形推覆构造、盆地南北向基底断裂、斜坡区基底、盖层变形分异、断块控制盖层的"基坑"效应与油气运聚规律。指出,陆梁隆起区三个泉隆起... 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陆梁斜冲-走滑断裂系统、准东-帐北断裂系统、西缘和西北缘多期弧形推覆构造、盆地南北向基底断裂、斜坡区基底、盖层变形分异、断块控制盖层的"基坑"效应与油气运聚规律。指出,陆梁隆起区三个泉隆起带和滴水泉隆起带中由斜冲-走滑断裂系统形成的弧形构造隆起带与南北向断裂系统的交汇区,南部斜坡带的莫索湾-马桥环形构造区、马桥-白家海斜坡区和中拐-达巴松基底隆起,西北缘弧形推覆构造上盘前缘构造和弧形砂体共存区域、多期推覆构造复合区和前缘构造凸起区,西缘隆起区,准东-帐北的帐北断褶带西侧斜坡区、吉木萨尔凹陷中东部、石树沟凹陷南部、火北断裂下盘和石钱滩凹陷南部,南缘推覆构造区反冲三角带和第二排推覆构造体下的背斜,乌伦古-红岩断阶带等是准噶尔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构造 格局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桂华 徐锡伟 +1 位作者 闻学泽 王亚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85,共28页
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带的定量运动学研究对于理解整个高原演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区域气候-地貌-构造对比分析的年代学方法,获取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学定量数据,发现多个断裂段作为... 青藏高原周缘活动构造带的定量运动学研究对于理解整个高原演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区域气候-地貌-构造对比分析的年代学方法,获取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学定量数据,发现多个断裂段作为走滑活动为主的断裂在局部存在中心对称的倾向滑动分量。据矢量分析方法,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及其相邻块体作为一个区域性构造系统,利用构造带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学定量数据,分析了构造带横向上的构造运动学转换关系和纵向上的变形分解作用,确定出贡嘎山隆起区存在6·2mm/a的具有透入分布式的垂直隆升速率、安宁河谷东侧台地内侧存在倾滑速率至少1·45mm/a、以逆冲为主的活动断裂。定量地建立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构造转折带和东边界构造带的变形分解模式,进而建立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及其相邻块体组成的区域性构造系统的定量运动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 构造运动学 变形分解作用 构造转换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震及其前兆初探 被引量:13
5
作者 车用太 王锜 +6 位作者 黄积刚 宁挺文 丁培成 王安滨 王尤培 马志峰 鱼金子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4-34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某矿的矿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时空分布与某些征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利用矿震及其前兆观测探索天然地震前兆与预报方法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采矿工程 矿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