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水灌区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防控技术——以黄河三峡库区甘肃黑方台移民灌区为例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茂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3-839,共7页
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类土,遇水后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引发地质灾害。甘肃黑方台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引发的滑坡和黄土湿陷等灾害十分严重,也很典型,已成为地质灾害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热点地区之一。针对引水灌区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研... 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类土,遇水后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引发地质灾害。甘肃黑方台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引发的滑坡和黄土湿陷等灾害十分严重,也很典型,已成为地质灾害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热点地区之一。针对引水灌区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研究与防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黑方台地区为例,从灌溉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与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响应及其诱发的黄土滑坡和黄土湿陷灾害等方面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研究表明,40余年引水灌溉导致台塬中心部位地下水位上升了20m,升幅为0.476m/a,导致滑坡灾害频发,平均每年发生3~4次,引起黄土湿陷总量达5.9m,非饱和黄土和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黄土所引起的湿陷量达到2.16m,对黄土湿陷性研究提出新的挑战。灌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关键是改变灌溉模式,减少地下水补给,实施排水工程,有效地降低斜坡地带的地下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水敏性 黄土湿陷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黄土地质灾害的优势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珊珊 张茂省 +2 位作者 孙萍萍 董英 冯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4-280,共7页
在分析以往优势流研究方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拓展优势流研究与应用领域、深化优势入渗机理以及定量刻画优势入渗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土斜坡地带包气带按优势通道发育特征可概化为优势通道不明显的均匀介质、以大孔隙和裂隙... 在分析以往优势流研究方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拓展优势流研究与应用领域、深化优势入渗机理以及定量刻画优势入渗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土斜坡地带包气带按优势通道发育特征可概化为优势通道不明显的均匀介质、以大孔隙和裂隙为通道的优势介质、以落水洞、宽大裂隙为通道的灌入介质,将包气带水分运移入渗概化为均匀入渗、优势入渗和直接灌入,均匀入渗模式可用非饱和达西流刻画,优势入渗模式亟待理论突破和软件开发,直接灌入模式可分解为均匀入渗和优势入渗来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质灾害 优势通道 优势流 优势流监测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比及评述 被引量:37
3
作者 唐亚明 张茂省 +1 位作者 李政国 冯卫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在了解国内外地质灾害管理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上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在地质灾害管理上的经验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对我国现阶段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防治工作体系... 在了解国内外地质灾害管理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际上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在地质灾害管理上的经验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对我国现阶段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防治工作体系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将国内外地质灾害管理方法做了对比和评述,最后对如何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国内外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区南秦河流域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玉华 武文英 +1 位作者 冯卫 张建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6-2122,共7页
秦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斜坡类型特殊,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为了查明秦岭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以南秦河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灾害发... 秦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斜坡类型特殊,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为了查明秦岭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以南秦河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灾害发育的孕灾环境。最后得出,长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的地层奠定了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多种结构面对崩滑灾害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斜坡结构类型控制着崩滑灾害的成灾模式,构造断裂控制着崩滑灾害的空间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崩塌和滑坡的发育程度,而极端降雨是崩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区 南秦河 崩塌 滑坡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延安“7.3暴雨”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玉华 武文英 +1 位作者 冯卫 李政国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2013年7月3日以来,陕西延安地区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流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本次持续性强降雨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 2013年7月3日以来,陕西延安地区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流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本次持续性强降雨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本次持续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共计8 000余处,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流,分别以小规模黄土崩塌、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型黄土泥流为主,以及上述灾种链生转化形成的沟谷型泥流。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多灾种转化而成的复合型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延安地区 7.3暴雨 主要类型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延安地区2013年“7.3”暴雨特征及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浅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黄玉华 冯卫 李政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9,共6页
2013年7月3日以来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在陕北黄土高原延安地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通过和往年降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此次强降雨的特征。调查认为,本次持续性强降雨是大范围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类型主... 2013年7月3日以来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在陕北黄土高原延安地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通过和往年降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此次强降雨的特征。调查认为,本次持续性强降雨是大范围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类型主要有小规模黄土崩塌、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型黄土泥流,以及上述灾种复合转化形成的沟谷型泥流。阐述了这几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灾模式,从降雨、地形、地层组合、沟谷地貌等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3”暴雨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成灾模式 延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7.25”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于国强 张茂省 胡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通过对天水市"7.25"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系统查明了此次地质灾害的灾情、致灾因素、灾害特征、致灾范围以及分布规律,分析了此次山洪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本次由强降雨引发并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 通过对天水市"7.25"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系统查明了此次地质灾害的灾情、致灾因素、灾害特征、致灾范围以及分布规律,分析了此次山洪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本次由强降雨引发并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黄土-泥岩及黄土滑坡为主,中小型沟谷泥石流、土质崩塌和土质不稳定斜坡次之。"7.25"山洪地质灾害具有普遍性、群发性、局地爆发性等特征,其隐蔽性强,潜在危害大,灾害链模式显著。灾害发生期间降雨具有强度大、范围广等特点,使区内山体岩土体饱和,显著降低了岩土体抗剪强度,加之与地震的叠加效应明显加剧了此次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叠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 被引量:60
8
作者 徐继维 张茂省 范文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动防灾减灾战略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依据,是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该文系统阐述了风险的定义、地质灾害风...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动防灾减灾战略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依据,是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该文系统阐述了风险的定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最后探讨了风险评估的难点并展望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危险性 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群发地质灾害特征与成灾机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成航 张茂省 于国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46-50,55,共6页
[目的] 对甘肃省天水市2013年“725”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的成灾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维连续介质动态数值模型,... [目的] 对甘肃省天水市2013年“725”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的成灾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维连续介质动态数值模型,对天水市典型滑坡运动特征进行求解。[结果] “725”山洪地质灾害具有普遍性,群发性明显,局地爆发性,隐蔽性强等5大显著特征;受强降雨和地震因素叠加效应的影响加剧了灾害的破坏程度;此次灾害大部分滑坡失稳的坡面几何形态多为直线型凹型面坡,滑坡失稳多发生在35~45坡度范围内,以40坡居多,黄土坡面滑坡通常是窄条状、方量较小;典型滑坡体在斜坡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总动能和总势能均是急剧增加,进入水平面后,各个动力参数急剧下降。侵蚀作用是滑坡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使得灾害体质量增加,同时依靠较高的速度(30 m/s),具有更强的破坏性。[结论] 天水市群发地质灾害形式依然严峻,降水是引发和加剧此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成灾机理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延安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系统研究——以“7.3”暴雨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政国 薛强 +1 位作者 张茂省 隋立春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69-73,83,共6页
基于降雨在黄土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集成地质、地理等基础数据,以及降雨等实时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延安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以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模式建立系统的框架,利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延安市地质... 基于降雨在黄土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集成地质、地理等基础数据,以及降雨等实时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延安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以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模式建立系统的框架,利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延安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设定三类降雨预警指标实现延安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分级系统,应用系统的预警分析模块计算全区气象预警级别,并发布预警信息。经2013年"7.3"暴雨过程期间进行的汛期灾害调查结果验证分析,预警准确率达到94.3%,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系统可作为合适的地市级地质灾害预警平台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地质灾害 气象预警 “7.3”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佳运 张茂省 +2 位作者 张成航 高波 冯卫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参与玉树7.1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前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数据,分析了震后玉树震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分布区域。... 在参与玉树7.1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前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数据,分析了震后玉树震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将持续10年左右,并以周期震荡式的衰减下降,最终恢复到震前水平;震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将分布在巴塘河谷、结古镇周边山区与郭央烟宋多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 1级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持续时间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特征条件下舟曲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兴丽 何建勋 于国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合理区划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为该区以及类似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舟曲县暴雨地质灾害触发因素入手,结合野外勘察,采用无限边坡稳定性SINMAP模型,开展不同降雨特征条件下区域... [目的]合理区划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为该区以及类似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舟曲县暴雨地质灾害触发因素入手,结合野外勘察,采用无限边坡稳定性SINMAP模型,开展不同降雨特征条件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对不同级别下灾害区域面积和所占比例的迁移与转化规律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地势低洼地区与地形湿度较高区域、灾害点分布规律一致,随着降雨量的逐渐增大,地表浅层土壤水分、土壤湿度区域面积逐渐增加,逐渐扩展到山脊和坡度较缓的斜坡单元;随着降雨预警级别的升高,1h雨量从10mm升至56mm,稳定性区域面积比例和所占滑坡比例分别减少22%和38%,不稳定性区域比例值分别增加121%和125%,潜在不稳定区域面积和所占滑坡比例始终最高,均值高达35%和39%;同时,基本稳定区、潜在不稳定区正逐渐向不稳定区及极不稳定区迁移与过渡,发生地质灾害的潜在性逐渐增大,危险程度日益加剧;预警级别升至蓝色Ⅳ级时,地质灾害即被触发,预警级别升至黄色Ⅲ级后,危害程度发生质变,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显著加剧。[结论]降雨是舟曲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如遇合适的强降雨条件,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 地质灾害 危险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允许标准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继维 张茂省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风险允许标准,亦可称为风险可接受标准或风险评价标准,是指对一个具体风险的可容许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的依据或准则。该文旨在简述风险允许标准的发展与定义,总结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允许标准与原则。通过对2005-2014年我国因地质灾害而死... 风险允许标准,亦可称为风险可接受标准或风险评价标准,是指对一个具体风险的可容许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的依据或准则。该文旨在简述风险允许标准的发展与定义,总结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允许标准与原则。通过对2005-2014年我国因地质灾害而死亡的人数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风险允许标准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风险允许标准应采用FN曲线与ALARP原则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得到我国地质灾害风险允许标准可接受风险的平均值为1.93×10-5/年,并以此确定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FN曲线的上下限分别为1.0×10-4/年和1.0×10-5/年,为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 允许标准 FN曲线 可接受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1
14
作者 张茂省 王化齐 +2 位作者 王尧 董英 孙萍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对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依据城市发展阶段将城市地质调查划分为城市起步阶段的专项调...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对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依据城市发展阶段将城市地质调查划分为城市起步阶段的专项调查阶段、城市扩容阶段的水工环调查阶段、城市快速发展阶段的综合地质调查阶段和城市提质阶段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4个阶段。在简要回顾中国城市地质专项调查和水工环调查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综合地质调查和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路、调查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工作特点以及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概括和评述,总结了当代城市地质调查与研究进展,梳理了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面临的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乡融合,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从理念更新、体制机制改革、理论与学科建设、技术方法创新、工作内容拓展、服务产品等角度,对城市地质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地下空间 人地和谐 智慧城市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与信息量法结合的宝塔区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1
15
作者 薛强 张茂省 李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08-2115,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价延安宝塔区黄土滑坡易发性,以斜坡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斜坡坡度、坡高、坡向、坡形、斜坡结构类型、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7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在Arc GIS平台下,利用信息量模... 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价延安宝塔区黄土滑坡易发性,以斜坡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斜坡坡度、坡高、坡向、坡形、斜坡结构类型、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7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在Arc GIS平台下,利用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的黄土滑坡进行易发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宝塔区滑坡高易发区面积1092.39km^2,占全区面积的30.81%,主要分布于宝塔区的中部及北部地区,低易发区集中于宝塔区南部汾川河流域。以斜坡作为评价单元提高了与实际地形地貌的吻合度。应用信息量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已有滑坡点落在很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中的比例为95.7%,较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塔区 斜坡单元 信息量模型 黄土滑坡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永靖黑方台地区灌溉诱发作用与黄土滑坡响应 被引量:24
16
作者 董英 贾俊 +3 位作者 张茂省 孙萍萍 朱立峰 毕俊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3-898,共6页
黑方台地区自灌溉以来,诱发了大量的滑坡,但缺乏系统地对研究区的滑坡历史分析研究。在黑方台滑坡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与滑坡的历史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性、滑坡体积及后壁垮塌速度... 黑方台地区自灌溉以来,诱发了大量的滑坡,但缺乏系统地对研究区的滑坡历史分析研究。在黑方台滑坡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与滑坡的历史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性、滑坡体积及后壁垮塌速度的影响。历史数据分析表明,灌溉引起的水位上升与滑坡发生的频率、体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选取的典型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滑坡具有多期逐级后退式特征,随着灌溉时间的增长,滑坡体积逐渐减小,但发生频率逐渐增大,基于DEM数据计算的滑坡变形也验证了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基本反演了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历史过程,对黑方台滑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黄土滑坡 黑方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湿陷典型案例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萍萍 张茂省 +2 位作者 朱立峰 薛强 胡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7-851,共5页
黄土湿陷除引发路基变形、房屋开裂等工程建设问题外,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地下潜蚀,以及由此诱发的黄土斜坡失稳等灾害。通过对甘肃永靖县黑方台灌区典型黄土湿陷案例的分析发现,应用现行规范推荐方法对黄土湿陷量进行评价,其计算值与实... 黄土湿陷除引发路基变形、房屋开裂等工程建设问题外,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地下潜蚀,以及由此诱发的黄土斜坡失稳等灾害。通过对甘肃永靖县黑方台灌区典型黄土湿陷案例的分析发现,应用现行规范推荐方法对黄土湿陷量进行评价,其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间具有较大差距,计算值不足实际值的50%。由此,对现行黄土湿陷性评价中的湿陷性黄土定义、湿陷量计算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湿陷性黄土为典型的非饱和土,含水量和结构组成是影响黄土湿陷的重要因素。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出发,应用综合反映黄土含水量和结构的参数,即吸应力,开展黄土湿陷性研究,才能真正地实现由"为什么湿陷"到"怎么湿陷"的转变,进而建立黄土湿陷的本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 灌溉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地质工作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茂省 董英 刘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1-587,共7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区和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经济区和城市地质工作面临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更新、研究目标外延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关中城市群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例,阐述了城市地质学及城市地质工作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区和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经济区和城市地质工作面临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更新、研究目标外延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关中城市群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例,阐述了城市地质学及城市地质工作的内涵和定位,明确了主要调查任务与研究内容,提出了经济区和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并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比例尺精度和勘查深度部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内涵与定位 技术路线 精度与深度 关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永靖黑方台地区黄土滑坡土的力学性质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立峰 胡炜 +3 位作者 张茂省 唐亚明 毕俊擘 马建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1-886,共6页
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力学性质相比,包气带黄土力学性质具有不同的表征参数和测试方法,其对黄土斜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甘肃黑方台地区黄土为例,分别采用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了黄土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依据Ga... 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力学性质相比,包气带黄土力学性质具有不同的表征参数和测试方法,其对黄土斜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甘肃黑方台地区黄土为例,分别采用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了黄土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依据Gardner、Van Genuchten和Fredlund and Xing 3种经验公式对轴平移测试数据进行拟合,获取了完整的土-水特征曲线。基于GDS多功能三轴仪,通过控制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考虑基质吸力的黄土强度参数。结果显示: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具有相近的曲线形态,但张力计曲线位于轴平移技术曲线的上方;当基质吸力由100kPa减小至20kPa时,黄土内摩擦角减小约1°,粘聚力下降近22kPa;拟合所得的黑方台地区黄土的基质吸力摩擦角为15.6°。试验为进行黑方台黄土斜坡的非饱和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粘聚力 摩擦角 黑方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黑方台地区灌溉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运动学特征——以焦家崖头13号滑坡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贾俊 朱立峰 胡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68-1975,共8页
甘肃黑方台地区常年农业灌溉导致塬边产生大量的黄土滑坡,灌溉水长期入渗引起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因地下水作用造成水敏性黄土遇水乃至饱水后强度劣化,进而产生斜坡失稳,因黄土滑坡剪出口高悬于上缓下陡的坡体中部,其成灾模式呈现出高位... 甘肃黑方台地区常年农业灌溉导致塬边产生大量的黄土滑坡,灌溉水长期入渗引起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因地下水作用造成水敏性黄土遇水乃至饱水后强度劣化,进而产生斜坡失稳,因黄土滑坡剪出口高悬于上缓下陡的坡体中部,其成灾模式呈现出高位剪出后高速滑动,并产生远程运移,波及范围大,致灾后果严重。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焦家崖头滑坡为例,在现场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灌溉型黄土滑坡塑流-拉裂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运用离散元模拟方法,对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中模型底部饱水黄土软弱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滑坡运动学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的上升,模型底部软弱层范围不断增大;孔隙水压力主要作用于滑坡底部软弱层饱水黄土;地下水位高程上升至标高1682m时,滑坡产生整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灌溉 塑流-拉裂 形成机理 运动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