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格低品位难选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耀辉 惠博 +2 位作者 廖祥文 曾小波 刘亚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82,共6页
攀西红格铁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出矿石辉长岩、辉石岩含量逐渐降低,而橄辉岩含量逐渐提高,导致企业采用原工艺无法获得合格的铁精矿产品。为给红格中深部难选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石合理选矿工艺确定提供依据,在对矿石性质分析的基础... 攀西红格铁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出矿石辉长岩、辉石岩含量逐渐降低,而橄辉岩含量逐渐提高,导致企业采用原工艺无法获得合格的铁精矿产品。为给红格中深部难选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石合理选矿工艺确定提供依据,在对矿石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选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铁品位为14.75%、TiO_2含量为5.59%,以钛磁铁矿形式存在的铁占总铁的55.05%;矿石破碎至-3 mm经湿式预选抛尾,可以获得铁品位为21.05%、回收率为83.61%的预选精矿,抛除产率为41.12%、铁品位为5.91%的废石;预选精矿经磨矿—弱磁选—搅拌磨再磨—弱磁粗选—磁团聚重选机精选,可以获得铁品位为57.25%、回收率为46.54%的精矿,铁精矿TiO_2含量为9.55%。试验结果为该类低品位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石 湿式预选 阶段磨矿阶段磁选 搅拌磨 磁团聚重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钒钛磁铁矿硫族元素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潇雨 周满赓 +1 位作者 王婧 王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4,134,共8页
对攀西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4大矿区和选厂的矿样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研究,查明了硫族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钴、镍、铜等可综合利用的黄铜矿、镍黄铁矿、方钴矿等矿物平均粒度小于0.074mm,嵌布粒度微细,... 对攀西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4大矿区和选厂的矿样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研究,查明了硫族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钴、镍、铜等可综合利用的黄铜矿、镍黄铁矿、方钴矿等矿物平均粒度小于0.074mm,嵌布粒度微细,但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关系密切,大部分赋存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等矿物中,与钛磁铁矿紧密镶嵌的黄铁矿次之,仅少部份以微细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铁相和硅酸盐相矿物中;在选矿过程中进入铁精矿的硫化物也以磁黄铁矿为主。结合硫族元素的利用现状和对矿石中硫族元素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资料,认为在目前的选矿工艺中,以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为选别目标,进一步提高以硫精矿为载体的钴、镍、铜元素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形成可利用含钴镍铜较高品位的硫精矿是可能的,也是符合生产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钒钛磁铁矿 硫族元素 赋存状态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钒钛磁铁矿铬元素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潇雨 周满赓 +1 位作者 王婧 王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151,156,共9页
对攀西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白马、太和和红格4大矿区和选厂的矿样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研究,认为红格作为超大型铬铁矿矿床,其铬元素的研究和利用必须与其他矿区区分。红格矿区铬有五种产出形式,铬钛铁矿含铬最高但矿物含量甚微,故铬元... 对攀西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白马、太和和红格4大矿区和选厂的矿样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研究,认为红格作为超大型铬铁矿矿床,其铬元素的研究和利用必须与其他矿区区分。红格矿区铬有五种产出形式,铬钛铁矿含铬最高但矿物含量甚微,故铬元素主要赋存于钛磁铁矿-铬钛磁铁矿和铬钛磁铁矿中,且铬含量严格受矿石基性程度的控制,多分布于橄辉岩、辉石岩中,在以后的开发利用中需要加强对上述岩石的监测,而铬的单矿物是否会随之增加仍有待继续研究,最终方可制定合理的综合利用措施。而其他三大矿区铬元素则主要赋存于钛磁铁矿中,钛磁铁矿亦是铁精矿的主要回收矿物,结合铬元素的利用现状,认为在目前的选矿工艺下,在提高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同时,钒、铬的选矿回收率也将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钒钛磁铁矿 铬元素 工艺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含钪低品位钛铁矿石综合利用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善芝 程仁举 +1 位作者 李成秀 刘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3,共5页
甘肃某含钪低品位钛铁矿石Fe、TiO_2、Sc_2O_3含量分别为10.20%、4.55%和55.6 g/t,磁性铁仅占总铁的17.90%,钛铁矿形式的铁占总铁的22.02%,硅酸盐形式的铁占总铁的52.05%;钛铁矿形式的钛占总钛的69.01%,钛磁铁矿中钛占总钛量的3.52%,其... 甘肃某含钪低品位钛铁矿石Fe、TiO_2、Sc_2O_3含量分别为10.20%、4.55%和55.6 g/t,磁性铁仅占总铁的17.90%,钛铁矿形式的铁占总铁的22.02%,硅酸盐形式的铁占总铁的52.05%;钛铁矿形式的钛占总钛的69.01%,钛磁铁矿中钛占总钛量的3.52%,其余的钛主要赋存在难以富集和回收的硅酸盐矿物中。磁铁矿嵌布粒度主要为0.5~0.04 mm,钛铁矿嵌布粒度主要为1~0.07 mm,二者嵌布关系密切,混杂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粒间,钪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深色钙镁酸盐类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中。为了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 mm矿石经重磁拉选矿机预选抛出29.82%的含泥粗粒尾矿后,在阶段磨选情况下(二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1%),采用1粗(135.4 k A/m)2精(119.4 kA/m和119.4 kA/m)弱磁选流程选铁,选铁尾矿采用1粗(0.7 T)1精(0.6 T)高梯度强磁选流程预富集钛,强磁选钛精矿经1粗1扫4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选钛,最终获得Fe品位为60.78%、Fe回收率为13.11%的铁精矿,TiO_2品位为47.05%、TiO_2回收率为55.74%的钛精矿和Sc_2O_3品位为99.0 g/t、Sc_2O_3回收率为48.68%钪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钪钛铁矿石 重磁拉预选抛尾 弱磁选 高梯度强磁选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大滩某低品位钛铁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星 李成秀 +1 位作者 刘飞燕 程仁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78,共4页
甘肃大滩某低品位钛铁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铁和钛,TFe品位为12.07%,Ti O2含量为5.56%,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钛主要分布在钛铁矿中,分布率为81.82%,是回收的主要目的矿物。为确定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对其进行了磁选—浮选试验研... 甘肃大滩某低品位钛铁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铁和钛,TFe品位为12.07%,Ti O2含量为5.56%,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钛主要分布在钛铁矿中,分布率为81.82%,是回收的主要目的矿物。为确定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对其进行了磁选—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38%,在粗选磁场强度为605.1 k A/m、精选磁场强度为565.3 k A/m条件下,经1粗1精磁选可以获得Ti O2品位为18.13%、对原矿回收率为76.79%的磁选精矿,磁选精矿采用自主复配合成的高效捕收剂EMG和新型抑制剂SF-101经1粗2精1扫闭路浮选试验可以获得Ti O2品位47.46%、回收率88.08%的钛精矿,对原矿回收率为67.63%,可以为该钛铁矿的选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钛铁矿 磁选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选赤褐-菱铁矿离析焙烧-弱磁选提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军辉 张裕书 +1 位作者 冯启明 陈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73-3579,共7页
针对重庆綦江沉积型赤褐-菱铁矿,提出离析焙烧-弱磁选工艺实现提铁。矿石与氯化钙、焦炭混匀后置入焙烧炉中进行离析焙烧,铁从弱磁性矿物转变为强磁性矿物后,焙烧矿采用弱磁选回收铁。研究结果表明:焙烧矿中产生了以磁铁矿(Fe3O4)、金属... 针对重庆綦江沉积型赤褐-菱铁矿,提出离析焙烧-弱磁选工艺实现提铁。矿石与氯化钙、焦炭混匀后置入焙烧炉中进行离析焙烧,铁从弱磁性矿物转变为强磁性矿物后,焙烧矿采用弱磁选回收铁。研究结果表明:焙烧矿中产生了以磁铁矿(Fe3O4)、金属铁(Fe)为主的新矿相及少量的氧化亚铁(Fe O)新矿相,实现了铁与其他杂质的有效分离。在离析焙烧温度为950℃、离析焙烧时间为60 min、氯化钙和焦炭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15%、弱磁选磁场强度H为0.10 T、弱磁选磨矿细度小于0.038 mm的铁精矿质量分数为95%的综合工艺条件下,得到了铁品位为72.02%,硫和磷质量分数分别为0.080%和0.053%,铁回收率为82.09%的铁精矿分选指标,提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 赤褐铁矿 离析焙烧 弱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莎某铬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莺 余旭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查清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石性质,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MLA矿物自动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等岩矿测试技术手段,对矿样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铬、镁、硅等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 为查清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石性质,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MLA矿物自动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等岩矿测试技术手段,对矿样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铬、镁、硅等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属富铬型铬铁矿,有价组分Cr_2O_3品位为46.32%,有害组分MgO品位为20.70%,SiO_2品位为9.12%;矿石构造主要有致密块状构造、豆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包含结构、脉状结构、网脉状结构;含铬金属矿物以铬尖晶石类的铝-铁镁铬铁矿为主,微量铬铁矿;脉石矿物有镁橄榄石、蛇纹石、含铬绿泥石、石英等;铝-铁镁铬铁矿嵌布粒度较粗,较易单体解理,但被蛇纹石细脉集合体穿插的铝-铁镁铬铁矿,单体解离相对不易;矿石回收目标铬矿物为铬尖晶石类矿物铝-铁镁铬铁矿和铬铁矿,铝-铁镁铬铁矿中铬的配分比为98.62%,铬铁矿中铬的配分比为0.96%,经过平衡配分计算,铬精矿的理论Cr_2O_3品位为57.66%,理论回收率为99.58%;铬精矿中主要杂质元素为Si、Mg和S;铬精矿的主要组成矿物铝-铁镁铬铁矿和铬铁矿中均因类质同象替代而含有较高的MgO,铬精矿中MgO含量降低的下限值为1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嵌布特征 赋存状态 矿物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鲕状赤铁矿石低温连续悬浮焙烧试验
8
作者 陈超 刘亚川 +1 位作者 张裕书 张少翔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0-73,共4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与东北大学联合研制了连续悬浮焙烧炉,为检验某应用于鲕状赤铁矿石开发的可能性,采用该炉进行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选矿试验。结果表明,-0.3 mm的某鲕状赤铁矿石在焙烧温度为575℃,还原气体CO的体积分...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与东北大学联合研制了连续悬浮焙烧炉,为检验某应用于鲕状赤铁矿石开发的可能性,采用该炉进行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选矿试验。结果表明,-0.3 mm的某鲕状赤铁矿石在焙烧温度为575℃,还原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90%(N2的体积分数为10%)、总流量为6 m3/h的情况下以100 kg/h的给矿速度连续悬浮焙烧,焙烧产物磨至-0.074 mm占90%后用400×300型筒式弱磁选机1次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20 k A/m),获得的精矿铁品位为56.22%、铁回收率为88.84%。悬浮焙烧过程的特点及弱磁选精矿指标表明,连续悬浮焙烧炉可实现鲕状赤铁矿石的高效、低耗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状赤铁矿石 连续悬浮焙烧炉 流态化焙烧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EM505正浮选某铝土矿石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武 刘能云 +2 位作者 陈达 赵开乐 熊述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7,共4页
以沉积型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重庆某铝土矿含有部分一水软铝石和三水铝石,铝硅比5.19。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铝土矿浮选捕收剂EM505对该矿石进行了正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5%的情况下,经2粗... 以沉积型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重庆某铝土矿含有部分一水软铝石和三水铝石,铝硅比5.19。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铝土矿浮选捕收剂EM505对该矿石进行了正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5%的情况下,经2粗3精、粗选与精选尾矿集中进行1扫1精扫流程处理,获得了Al_2O_3含量为68.86%、SiO_2含量为6.79%、铝硅比为10.14、Al_2O_3回收率为83.39%的铝土矿精矿,达到了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原料质量要求。EM505不仅可通过选择性絮凝实现对粗、细粒水铝石的高效综合回收,且所形成的精矿泡沫具有细小、性脆、兼并速度快、不发黏等优点,是铝土矿正浮选的高效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EM505 一水硬铝石 正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斑岩型铜矿中Sc的赋存状态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惠博 陈晓青 +1 位作者 赵开乐 刘飞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3-428,共6页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Sc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Cu、Fe和Sc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品位0.35%,Sc为28.2 g/t,达到了综合评价的品位...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Sc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Cu、Fe和Sc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品位0.35%,Sc为28.2 g/t,达到了综合评价的品位,Sc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于矿石中,辉石是Sc的主要载体矿物(相对配分率66.67%),应该作为选矿富集Sc的对象。矿物鉴定结果表明铜矿物总量为0.52%,钛磁铁矿8.23%,辉石44.17%,斜长石42.62%,矿石中未发现Sc的独立矿物。粒度统计结果显示,矿石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嵌布紧密,粒度微细,难以解离。建议利用铜硫化物的可浮性,通过浮选作业回收Cu,再利用磁铁矿、辉石以及斜长石之间的磁性差异来使三者进行分离。辉石的分离回收过程就是Sc的一个物理富集过程。综合考虑,提出"浮选选铜-弱磁选铁-强磁选钪"的原则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SC 赋存状态 选矿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