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胶东矿集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与金矿成矿耦合探讨 被引量:45
1
作者 于学峰 李洪奎 单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46-1956,共11页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2次伸展。本文基于汇集的71个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胶东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年代格架:160~150Ma玲珑-昆嵛山花岗岩侵位,130~126Ma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形成,120~110Ma伟德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位,110~100Ma崂山A型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侵位,代表燕山运动的结束;区内3期金矿成矿事件(150Ma、120~110Ma和100Ma~90Ma)则与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3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 金矿 构造热事件 成矿耦合 山东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地区北截金矿闪长玢岩锆石SHRI 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耿科 王瑞江 +2 位作者 李洪奎 单伟 李大鹏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9-1107,共9页
山东省招远市北截金矿是胶西北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于严格受NEE向断裂控制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内,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切穿矿体的闪长玢岩、郭家岭序列下属北截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U-P... 山东省招远市北截金矿是胶西北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于严格受NEE向断裂控制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内,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切穿矿体的闪长玢岩、郭家岭序列下属北截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出闪长玢岩形成年龄为117±2Ma,北截岩体形成年龄为129±1Ma,限定北截金矿成矿年龄在117-129Ma之间,属早白垩世。锆石样品中测得Ar3、Z、J3等多个期次的继承锆石年龄,表明北截岩体和闪长玢岩形成过程具有多重继承演化性。根据同源岩浆的成岩成矿时间差及岩体与金矿的空间位置,判断郭家岭序列与金矿关系更为密切。讨论了胶东金矿的成矿期次和构造环境,认为其形成于俯冲造山带的弧后伸展环境,其形成与演化受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地幔上涌或陆缘裂谷的影响,最终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年龄 闪长玢岩 北截金矿 胶西北 郭家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洪奎 时文革 +4 位作者 李逸凡 李璐邑 韩代成 曹丽丽 刘继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3期1-9,共9页
在进行胶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深部找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发现山东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对区内的构造—岩浆事件、沉积环境和成矿作用起着制约与控制作用,岩浆—沉积—构造—成矿事件与区域构造事件具有相互耦合性。金矿的形成和定位... 在进行胶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深部找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发现山东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对区内的构造—岩浆事件、沉积环境和成矿作用起着制约与控制作用,岩浆—沉积—构造—成矿事件与区域构造事件具有相互耦合性。金矿的形成和定位与燕山期造山早期、造山中期和造山晚期3个构造幕紧密相关,分别与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通过统计胶东已报道的318件金矿成矿年龄样品,划分了105~81 Ma、130~110 Ma和160~141 Ma共3个成矿年龄集中区间,按照成矿作用和构造—岩浆热事件的耦合关系,分为挤压环境下的金钼矿成矿作用、挤压—伸展环境的金银矿成矿作用和后造山环境的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峰期成矿年龄集中在120 Ma左右,世界级三山岛、焦家金矿田的成矿地质环境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事件 构造环境 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胶东地区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旧店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逸凡 李洪奎 +3 位作者 汤启云 禚传源 耿科 梁太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山东旧店金矿床中黄铁矿标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黄铁矿的形态、物性、主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旧店金矿可分为5个成矿阶段,黄铁矿是每个成矿阶段的贯通性矿物,也是指示金矿的标型矿物,与金矿化有关的黄铁矿晶形主... 以山东旧店金矿床中黄铁矿标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黄铁矿的形态、物性、主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旧店金矿可分为5个成矿阶段,黄铁矿是每个成矿阶段的贯通性矿物,也是指示金矿的标型矿物,与金矿化有关的黄铁矿晶形主要为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黄铁矿晶胞参数在5.4192~5.4197盖之间。成矿阶段黄铁矿主化学成分表现为亏S、富Fe的特点,黄铁矿各世代Au、Ag、As、Co、Bi、Cu、Pb和Zn等微量元素在第Ⅱ、Ⅲ和Ⅳ成矿阶段富集明显,B、Ni和Sb基本没有富集,而Ti则在全过程中呈现亏损状态。通过黄铁矿Co含量判断出旧店金矿床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轻稀土富集,尤其富集La和Ce,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富集是富矿石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标型特征 微量元素 旧店金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伟清 刘燊 +2 位作者 冯彩霞 范焱 刘永昌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315-327,共13页
招平断裂带中段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已查明的金矿床主要包括夏甸大型金矿床和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姜家窑和曹家洼中型金矿床,以及焦格庄小型金矿床。研究人员对招平断裂带中段各类金矿床的构造控矿条件、分布规律和矿体赋... 招平断裂带中段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已查明的金矿床主要包括夏甸大型金矿床和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姜家窑和曹家洼中型金矿床,以及焦格庄小型金矿床。研究人员对招平断裂带中段各类金矿床的构造控矿条件、分布规律和矿体赋存规律仍缺乏较系统的认识,亟待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金矿区地质特征、金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和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主要受招平主干断裂控制;夏甸大型金矿床主要受控于主干控矿断裂下盘伴生、派生的低级和低序次断裂,夏甸北耩矿体主要受控于主断裂下盘岩体局部张性显微裂隙带;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夏甸特大型金矿床和焦格庄中、小型金矿床大致呈等间距分布,近EW向断裂与招平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有利成矿部位;断裂的拐弯或交会部位为主要赋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控矿条件 成矿规律 矿体赋存规律 招平断裂带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洪奎 杨永波 +1 位作者 耿科 曹丽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4-606,共13页
在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编制和大地构造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山东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山东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镶嵌、叠覆而成的,其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前南华纪、南华纪——中三... 在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编制和大地构造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山东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山东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镶嵌、叠覆而成的,其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前南华纪、南华纪——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第四纪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大地构造分区分为陆块区、造山系和叠加造山——裂谷系,划分出3个I级构造单元、5个II级构造单元、18个III级构造单元和55个IV级构造单元。基于鲁东和鲁西地区在地层建造、岩浆活动、构造格局和成矿作用等存在的重大差异性,新厘定的渤海陆块作为华北陆块区之下的II级构造单元。厘定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北部边界、鲁西陆块与渤海陆块的边界。对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是弧后盆地靠近大陆边缘一侧的构造背景,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造山过程中,粉子山群和荆山群等均卷入了造山过程,其中荆山群发生了深俯冲及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金矿形成于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机制存在密切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形成环境 演化阶段 构造边界 成矿事件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铜矿床类型、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奎峰 李文平 +3 位作者 杨德平 孙斌 梅惠呈 贾三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576,共12页
山东省铜矿床的系统归纳和研究目前还没有,本文根据大量已有山东省铜矿的科研成果及国土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大调查的部分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山东省铜矿资源基本状况、时空分布和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特征。依据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划分出了斑岩... 山东省铜矿床的系统归纳和研究目前还没有,本文根据大量已有山东省铜矿的科研成果及国土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大调查的部分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山东省铜矿资源基本状况、时空分布和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特征。依据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划分出了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热液交代型、热液裂隙充填型、陆相火山岩型、基性超基性岩性型6种铜矿床类型,其中,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热液交代型是山东省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余类型多为其他矿种的伴生铜矿。中生代燕山期是山东省铜矿的主成矿期,并系统研究说明了每种矿床类型的典型矿区矿床特征,结合铜矿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及矿产资源规划,划分出了邹平—淄博、莱芜、沂南、五莲—胶南、栖霞—牟平—荣成等5个成矿远景重点勘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类型 矿床特征 成矿远景 矿床成因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胶东型金矿的概念及其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洪奎 李逸凡 +3 位作者 梁太涛 李大鹏 禚传源 耿科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胶东型金矿是指产于胶东地区,在同一大地构造背景控制下,由相同的热液成矿作用在断裂构造带的不同部位、不同围岩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成因相同、形成时代相近的一系列金矿自然类型组合,它不是单一的矿床类型,而是反映构造环境、成矿背景、... 胶东型金矿是指产于胶东地区,在同一大地构造背景控制下,由相同的热液成矿作用在断裂构造带的不同部位、不同围岩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成因相同、形成时代相近的一系列金矿自然类型组合,它不是单一的矿床类型,而是反映构造环境、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规律的金矿成因系统。胶东型金矿是与壳源重熔形成的层状岩浆岩和壳幔混合型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类型的统称,具有独特的成矿条件和成矿作用,涵盖了构造破碎带蚀变交代型、裂隙充填石英脉型、裂隙充填富硫化物石英脉型、层间滑脱拆离带型、构造角砾岩型和碳酸盐岩中裂隙充填蚀变型等胶东所有金矿成因类型,由于成矿时所处构造位置和容矿空间不同而表现为不同金矿类型的集合体。胶东型金矿特征集中体现在3期成矿热事件、3个成矿系列和3期成矿作用上,与金矿关系密切的是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3个构造—岩浆热事件,即与胶北地区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有关的钼(钨)—金矿成矿系列、与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金(银)矿成矿系列和与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铜—铅—锌—钼—金矿成矿系列,对应于胶东金矿的早成矿期、主成矿期和叠加成矿期。胶东型金矿表现形式为北东成串、东西成带,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形式,具有脆性断裂控矿、金矿床等间距性分布和侧伏特征等规律。胶东型金矿具有全新的金矿成因内涵,它反映的既有矿床类型的组合又有成因特征的鲜明特色,是对金矿成矿理论的提升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型金矿 成矿理论 成矿作用 金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环境--来自单颗锆石SHRIMP年代学的记录 被引量:50
9
作者 李洪奎 李大鹏 +3 位作者 耿科 郭宝奎 禚传源 梁太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179,共17页
山东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其主要构造-岩浆事件包括:1220~200 Ma,扬子板块相对华北板块的南北向碰撞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与造山后高碱正长岩,属于典型的幔源型花岗岩系列;2 165~150 ... 山东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其主要构造-岩浆事件包括:1220~200 Ma,扬子板块相对华北板块的南北向碰撞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与造山后高碱正长岩,属于典型的幔源型花岗岩系列;2 165~150 Ma,晚侏罗世时期形成与金矿有关的玲珑(昆嵛山)造山早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合,为过铝质花岗岩类,属胶东基底岩系的部分重熔产物。3 135~110 Ma,由壳幔混合岩浆结晶分异形成郭家岭花岗岩和伟德山花岗闪长岩。燕山期是胶东地区岩浆活动的鼎盛时期,表现为四次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代表了燕山造山事件四个构造幕,并以挤压与伸展相互转化为特征。研究表明胶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具有继承性和再生性特点,采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中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由核部到边部年龄值分别为2573~2194Ma、164.8~147.8和126.6~126.2Ma,显示了胶东结晶基底、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形成的年代学信息,揭示了它们之间复杂的继承性和再生性,即新太古代胶东岩群、TTG岩系和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等胶东基底岩系交代重熔形成S型玲珑花岗岩,由壳幔混合岩浆形成的郭家岭花岗岩在形成与侵位过程中重熔交代了部分玲珑花岗岩物质并侵位于玲珑花岗岩中。分析认为2573.4~2194.4 Ma是胶东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164.8~147.8Ma代表了玲珑花岗岩形成的年龄信息,126.2~126.6Ma则代表了郭家岭花岗岩形成的年龄信息。这种年龄信息组合也反映了胶东地区从新太古代陆块形成、古元古代克拉通化到三叠纪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至玲珑S型花岗岩形成、郭家岭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形成演化的年代学记录,浓缩了胶东地区中生代岩浆起源和演化的过程,进而为诠释胶东地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料,并对后续的相关科学研究尤其是金矿的多期成矿作用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岩浆作用 格架 郭家岭岩体 锆石U-PB年龄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丛家花岗闪长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耿科 王瑞江 +2 位作者 李洪奎 梁太涛 张玉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100,共11页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大量展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郭家岭序列的丛家花岗闪长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27±1)Ma,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郭...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大量展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郭家岭序列的丛家花岗闪长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27±1)Ma,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郭家岭序列各个岩体所测得的年龄值相差不大,表明它们近于同时侵位,侵位时间为127.9Ma。丛家岩体锆石样品中测得Ar3、Ptl、J3等多个期次的继承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研究,表明郭家岭序列岩浆源区成分非常复杂,既有来自胶辽陆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晚侏罗世玲珑序列,也有来自胶南一威海造山带的三叠纪同碰撞花岗岩类,还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其中,壳源组分以玲珑序列为主。郭家岭序列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时间上看,郭家岭序列的形成年龄早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形成年龄5~10Ma,符合同源岩浆成因金矿的成岩成矿时间差。从空间上看,胶西北地区三条主要控矿断裂带下均有隐伏郭家岭序列存在,金矿与郭家岭序列形影不离。从物质成分上看,与其他早白垩世岩浆岩类相比,郭家岭序列相对富Na,有可能是郭家岭序列在侵位之前,经历了含Au的富K热液组分分离的结果。因此,郭家岭序列更接近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成矿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家岩体 郭家岭 SHRIMP锆石U.Pb定年 胶西北 继承锆石 成矿母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麻粒岩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研究现状及对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科 王瑞江 +2 位作者 李洪奎 单伟 禚传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70,共18页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与山东省境内麻粒岩有关的研究资料,将山东省麻粒岩划分为沂水麻粒岩带、平度—栖霞麻粒岩带、海阳所—威海麻粒岩带三个麻粒岩相带,总结了各带的地质概况、变质温压条件及P—T—t轨迹、变质时代及演化过程,探...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与山东省境内麻粒岩有关的研究资料,将山东省麻粒岩划分为沂水麻粒岩带、平度—栖霞麻粒岩带、海阳所—威海麻粒岩带三个麻粒岩相带,总结了各带的地质概况、变质温压条件及P—T—t轨迹、变质时代及演化过程,探讨了麻粒岩的成因。认为山东省各麻粒岩带均是多期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其中2.7Ga、2.5G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均为中低压条件下的产物,发生时间与区内TTG的形成时间较为一致,P—T—t轨迹为逆时针型,反映当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地幔底辟引发的拉张环境;而1.9Ga、210M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则高压、中低压麻粒岩都有,反映其非均质变质环境的特点,P—T—t轨迹为顺时针型,指示其与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其中1.9Ga期与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而210Ma期则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产生的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结合省内基础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山东省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作了部分探讨,并建立了年代学格架。认为平度—栖霞麻粒岩带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三叠纪的榴辉岩相变质事件可能是胶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中生代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太古宙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旋回性,每个旋回由绿岩带—基性—超基性侵入体—TTG花岗岩类—热变质事件组成,很好地符合TTG的玄武质岩浆底侵成因模式。自1.9Ga才有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暗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板块之间的俯冲活动始于1.9Ga之前的古元古代。鲁西陆块与胶辽陆块在古元古代可能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块体,其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陆块的大地构造位置差异和后期抬升剥蚀程度不同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麻粒岩相 山东省 前寒武纪 大地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蒙阴县西峪金伯利岩带深部综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光锁 刘卫东 +4 位作者 褚志远 周军 赵德庆 胡戈 梁太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72-2782,共11页
山东省蒙阴地区金伯利岩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分布区中心部位的西峪岩带进行了10 km综合地球物理勘查,采用地震反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力测量解译推断出上五井和西峪两处的深部断裂构造。其中,... 山东省蒙阴地区金伯利岩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分布区中心部位的西峪岩带进行了10 km综合地球物理勘查,采用地震反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力测量解译推断出上五井和西峪两处的深部断裂构造。其中,西峪断裂带是金伯利岩浆侵入的先期控制性构造和岩浆通道,在西峪金伯利岩带内,地震反射波同相轴异常、重力低密度体、电阻率低阻异常都较为明显,且异常带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规模,与已知的浅部金伯利岩体的分布形态比较吻合,推测地表延伸4 km深度内,西峪岩带内有较好的金伯利岩的发育,岩体在深部呈现节藕状间断分布。金伯利岩浆在近地表处隐爆,造成更多的破碎带和次生断裂,形成由密集零散分布的金伯利岩体组成的金伯利岩带,同时产生岩石的低电阻率和低密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阴地区 金伯利岩 西峪岩带 地震反射剖面 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重力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陆内伸展构造:以沂沭断裂带的表现特征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洪奎 禚传源 +1 位作者 耿科 梁太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84,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构造系统是中亚-特提斯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及扬子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沂沭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研究其地质构造演化最佳的观测场所,也是露头分布集中、地质现象多样的... 郯-庐断裂带构造系统是中亚-特提斯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及扬子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沂沭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研究其地质构造演化最佳的观测场所,也是露头分布集中、地质现象多样的区段。沂沭断裂带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伸展、拉张及挤压作用后,形成了以堑垒构造、盆岭构造、羽状构造系统及大陆边缘花岗岩系为典型陆内伸展构造的特征表现形式。沂沭断裂带堑垒构造为马站—苏村地堑、汞丹山地垒和安丘—莒县地堑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是由白垩纪以来陆内伸展造成的差异性升降运动所致,其运动学方式多样,构造变形特征性质复杂,形成围绕沂沭断裂带的羽状断裂系统,鲁西地区以NW向的断裂构造为主,鲁东地区则是NE走向的断裂构造。受侏罗纪以来沂沭断裂带强烈的左行平移作用,形成了广泛发育的裂陷盆地和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可进一步归纳为泛裂陷型盆地系、狭窄型裂陷盆地系、菱形状裂陷盆地系和胶莱盆地系统四种类型,这些裂陷盆地与隆升山体共同构成了典型的盆岭构造体系。与盆岭构造相伴的岩浆事件形成了大陆弧花岗岩系统,胶北俯冲型大陆弧花岗岩主要有玲珑造山早期二长花岗岩组合、郭家岭造山中期花岗闪长岩组合、伟德山造山晚期闪长岩-花岗岩组合和崂山后造山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鲁西俯冲型陆内弧花岗岩包括铜石造山早期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组合、济南—莱芜造山中期辉长岩-闪长岩组合、沂南造山中期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岩组合等。大陆弧花岗岩与山东的金矿、多金属矿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 堑垒构造 盆岭构造 羽状构造系统 大陆弧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洪奎 李逸凡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86,共14页
通过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在山东日照地区共采集了5 323个表层土壤样品,获取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表层土壤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 通过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在山东日照地区共采集了5 323个表层土壤样品,获取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表层土壤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土壤单因子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Hg、Ni、Pb、Zn等8种元素Ⅰ类土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00.00%、98.21%、94.14%、98.10%、99.90%、89.18%、96.61%和98.37%,说明山东日照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单因子环境质量平均达到Ⅰ类土壤的占调查区土壤总面积的96.81%,Ⅱ类土壤占3.17%,Ⅲ类土壤仅占0.02%。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环境质量属于Ⅰ类土壤(清洁—较清洁)的占调查区土壤总面积的86.39%,属于Ⅱ类土壤(轻度污染)的占13.55%,属于Ⅲ类土壤(中度污染)的占0.06%,说明山东日照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很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重金属元素综合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未富集区面积累计占区域总面积的5.50%,弱富集区占38.63%,中度富集区占53.27%,重度富集区占2.60%,说明区域表层土壤中污染物已有积累趋势,虽未达到有害程度,亦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土壤 重金属元素 环境质量 单因子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