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高光谱遥感岩矿信息提取及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新丰 闫柏琨 +3 位作者 崔静 杨苏明 王润生 于峻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71-672,共2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光谱遥感应运而生,并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高光谱矿物填图是在高光谱遥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光谱填图技术,其使得遥感地质由识别岩性发展到识别单矿物以至矿物的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Pieter,1993;王润生,20...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光谱遥感应运而生,并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高光谱矿物填图是在高光谱遥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光谱填图技术,其使得遥感地质由识别岩性发展到识别单矿物以至矿物的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Pieter,1993;王润生,2010),这使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中国西部重要成矿带、找矿远景区或整装勘查区,具有成矿地质背景优越、矿化现象丰富,基岩裸露程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矿 地质找矿 信息提取 高光谱遥感 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遥感地质资源评价综合应用野外试验场建设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树能 甘甫平 +3 位作者 魏红艳 肖晨超 张振华 魏丹丹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遥感地质试验场是实现遥感地质资源评价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其建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土资源遥感地质应用需要,满足遥感地质应用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方法协同发展的需求,提高地质调查的遥感地学定量化水平,... 遥感地质试验场是实现遥感地质资源评价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其建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土资源遥感地质应用需要,满足遥感地质应用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方法协同发展的需求,提高地质调查的遥感地学定量化水平,避免遥感数据应用与推广的盲目性。为此,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我国遥感地质试验场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哈密遥感地质试验场的野外试验场(简称试验场)已基本建立,初步具备了对外提供应用服务的能力。这里主要介绍了试验场的构成、功能和性能,以及试验场所能提供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能力,以便广大的遥感地质工作者了解试验场的建设进展情况,并利用试验场开展遥感技术方法及基础理论等研究工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试验场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试验场 综合应用 建设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二号”卫星数据在遥感地质调查中的初步应用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梁树能 魏红艳 +2 位作者 甘甫平 陈玲 肖晨超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72,共10页
"高分二号"(GF-2)卫星是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遥感卫星,标志着中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为了更好地了解卫星的应用性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好GF-2卫星数据在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高分二号"(GF-2)卫星是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遥感卫星,标志着中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为了更好地了解卫星的应用性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好GF-2卫星数据在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境外区域。文章利用GF-2卫星在新疆哈密地区的相关影像数据开展了遥感地质调查应用评价,从数据处理、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地层及岩体等岩性信息的识别,以及可识别地质体精度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F-2卫星数据能有效地划分遥感影像地质单元、识别地质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很好地满足优于1∶25 000尺度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可为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及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哈密地区 遥感地质调查 应用评价 “高分二号”卫星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地质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甘甫平 董新丰 +1 位作者 闫柏琨 梁树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4-62,共19页
地质遥感是最能体现与发挥光谱遥感技术特点与优势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从矿物岩石光谱模拟、矿物岩石光谱特征分析、遥感光谱仪技术指标的优化设计、辐射定标与数据辐射校正、地表光谱反演、信息提取、信息产品验证、地质应用8个方面总... 地质遥感是最能体现与发挥光谱遥感技术特点与优势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从矿物岩石光谱模拟、矿物岩石光谱特征分析、遥感光谱仪技术指标的优化设计、辐射定标与数据辐射校正、地表光谱反演、信息提取、信息产品验证、地质应用8个方面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光谱遥感地质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遥感 找矿预测 光谱模拟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清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随着遥感地质调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的日趋成熟,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已在地质调查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应用和研究成果,为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survey,TSSRSGS)的制定... 随着遥感地质调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的日趋成熟,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已在地质调查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应用和研究成果,为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survey,TSSRSGS)的制定或修订奠定了基础;而多年来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的严重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地质工作的迫切应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分析新一代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范、标准的梳理和问题分析,依据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TSSRSGS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体系构成、建设内容和未来设想等,以期推进TSSRSGS建设工作,促进遥感地质调查技术与应用工作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调查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在高海拔地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玲 梁树能 +2 位作者 周艳 甘甫平 魏红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随着国产高分卫星的陆续发射,高分卫星数据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能力显得越来越突出。采用资源一号02C(ZY-1 02C)和高分一号(GF-1)卫星数据,在对原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其在高海拔地区地质调查应用中的潜力分析。研究结果... 随着国产高分卫星的陆续发射,高分卫星数据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能力显得越来越突出。采用资源一号02C(ZY-1 02C)和高分一号(GF-1)卫星数据,在对原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其在高海拔地区地质调查应用中的潜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Y-1 02C和GF-1卫星数据已基本满足大比例尺地质制图的要求;在区域构造解译和岩性信息提取方面已达到同等空间分辨率国外卫星数据的水平,在高海拔地区地质调查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高分数据 地质调查 高海拔地区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格陵兰岛西南部费斯肯纳色特一带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日红 陈秀法 +1 位作者 赵宏军 靳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1-759,共9页
伴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找矿技术已成为境外重点调查区或探矿权区矿产资源勘查和支撑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在总结格陵兰岛西南部费斯肯纳色特一带铜镍矿和红宝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 伴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找矿技术已成为境外重点调查区或探矿权区矿产资源勘查和支撑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在总结格陵兰岛西南部费斯肯纳色特一带铜镍矿和红宝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QUICKBIRD和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技术,获取了研究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结合研究区铜镍矿化和红宝石矿化蚀变特征,并根据铁质蚀变矿物的波谱特性,利用比值法提取了研究区铁质矿物异常信息,同时利用"遥感找矿五要素"技术圈定了铁质蚀变色调异常区。最后,基于控矿/导矿构造、赋矿岩层、铁质矿物异常和蚀变色调异常等遥感示矿信息进行综合找矿分析,圈定了15个遥感找矿有利区,经实地检测与验证,发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示矿信息与区内矿化现象十分吻合,表明所圈定的遥感找矿有利区具有重要的找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西南部 基性超基性岩体 铜镍矿和红宝石矿 QUICKBIRD卫星数据 WORLDVIEW-2卫星数据 铁质矿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中的几个典型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春蕾 郭兆成 +2 位作者 郑雄伟 刘圣伟 尚博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对地观测手段,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技术可获取高精度的地表三维数据,精细刻画真实的地貌特征,为地质领域中的地貌分析提供直接观测数据。围绕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优势,结合其在地表塌... 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对地观测手段,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技术可获取高精度的地表三维数据,精细刻画真实的地貌特征,为地质领域中的地貌分析提供直接观测数据。围绕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优势,结合其在地表塌陷、滑坡和断裂构造信息探测3个方面的应用示例,论述了机载Li DAR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机载Li DAR技术可在大尺度区域微地貌形态调查中发挥优势,能有效识别植被覆盖区的地表塌陷、滑坡边界和细微错断地貌,而且有利于进行地表塌陷填方量计算、滑坡稳定性评价、地貌参数和裂隙的几何定量信息提取等,在地质调查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 DAR 地表塌陷 滑坡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盛军 张力卡 +1 位作者 曹学峰 刘前坤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5-740,共6页
本文介绍国内外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包括仪器系统、数据处理、正反演算法和应用实例。认为我国的这项技术应朝以下几个目标发展:(1)完善的仪器系统,减小噪声干扰,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2)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利于发现... 本文介绍国内外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包括仪器系统、数据处理、正反演算法和应用实例。认为我国的这项技术应朝以下几个目标发展:(1)完善的仪器系统,减小噪声干扰,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2)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利于发现小规模的异常体。(3)适合航空电磁数据的正反演稳定算法。(4)精细的解释方法。结合多源信息综合解释,加强与实际勘探相结合,参考其它已有的航空物探方法解释手段,提高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数值模拟 反演算法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标定技术与标定程序 被引量:8
10
作者 骆遥 米耀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0-597,共8页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是直接寻找铀矿和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地质勘探、环境辐射评价、核应急和军控核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航空伽玛能谱仪探测K、U、Th核素衰变系列的伽玛射线窗口计数,要将测量计数率换算成地面放射性核素...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是直接寻找铀矿和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地质勘探、环境辐射评价、核应急和军控核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航空伽玛能谱仪探测K、U、Th核素衰变系列的伽玛射线窗口计数,要将测量计数率换算成地面放射性核素含量就需要对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进行标定,系统标定是航空伽玛能谱测量中最为复杂的程序,也是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的一项关键技术。论文系统介绍了目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实施的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标定技术及相应的标定程序,这对理解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及资料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标定 灵敏度 大气氡 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遥感试验场建设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树能 甘甫平 +3 位作者 张振华 魏红艳 肖晨超 魏丹丹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遥感试验场建设是实现遥感定量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可用于开展遥感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试验、有效载荷指标的论证及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评价等研究工作。在地质矿产领域,遥感技术是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与地... 遥感试验场建设是实现遥感定量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可用于开展遥感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试验、有效载荷指标的论证及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评价等研究工作。在地质矿产领域,遥感技术是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等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资源能源勘探星载遥感超级试验场研究"为支撑,开展了国内外遥感试验场建设情况调研,比对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遥感试验场的建立目的、观测内容以及应用现状等情况,为我国在新疆哈密地区建设遥感地质试验场提供重要的参考,对于发挥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应用中的作用和定量化水平,避免遥感数据应用与推广的盲目性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 试验场建设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的高光谱遥感地气耦合辐射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慧洁 江澄 贾国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195,共5页
邻近效应会影响高光谱遥感的定量化应用,而地气耦合辐射是邻近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光谱遥感数据多受地形背光和阴影的影响,不利于描述地物的光谱特性,并且地形的相互遮蔽使得辐射在大气、地表之间的耦合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满足... 邻近效应会影响高光谱遥感的定量化应用,而地气耦合辐射是邻近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光谱遥感数据多受地形背光和阴影的影响,不利于描述地物的光谱特性,并且地形的相互遮蔽使得辐射在大气、地表之间的耦合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满足高光谱数据模拟快速性的要求,在深入分析辐射传输过程的基础上,利用邻近地物和目标地物的相对方位以及局地地形特征描述背景等效反射率,计算地气耦合辐射对传感器入瞳辐亮度的贡献,从而在起伏地形下实现了精确的地气耦合辐射建模。将此建模方法应用于高光谱遥感成像仿真,通过对实测图像的模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拟图像与实测图像在视觉效果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地形起伏区域,仿真中采用改进后的地气耦合模型可提高模拟图像与实测图像的光谱相似度,同时在地形平坦区域保持了较高的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地形起伏 地气耦合辐射 成像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长时间序列下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演化分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鹏 童立强 +4 位作者 郭兆成 涂杰楠 于峻川 张涛 许杰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122-126,共5页
巴丹吉林沙漠内湖泊已存在达千年尺度,其地表残留的湖泊演化分裂特征可部分反映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往研究多依赖水化学特征的解释,本次基于国产高分卫星数据,从遥感的角度对巴丹吉林沙漠内124个古湖的演化分裂特征进行提取。研究区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内湖泊已存在达千年尺度,其地表残留的湖泊演化分裂特征可部分反映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往研究多依赖水化学特征的解释,本次基于国产高分卫星数据,从遥感的角度对巴丹吉林沙漠内124个古湖的演化分裂特征进行提取。研究区湖泊水体分裂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内湖泊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演变分裂特征明显、分类聚合形式显著,宏观上各演化分裂特征区间由东南向西北展布,但与研究区地形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二者在局部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国产高分卫星 巴丹吉林沙漠 湖泊演化 地下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空物探方法的地下人工洞体勘察法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霞 于德浩 +3 位作者 龙凡 韩天成 王康 刘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238-10243,共6页
为了解决地面物探工作在特殊地形条件下,以及高植被覆被区难以进行地下人工洞体探测的问题,在分析地下人工洞体电磁特征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航空物探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提出了利用时间域航空电磁法探测地下人工洞体的设... 为了解决地面物探工作在特殊地形条件下,以及高植被覆被区难以进行地下人工洞体探测的问题,在分析地下人工洞体电磁特征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航空物探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提出了利用时间域航空电磁法探测地下人工洞体的设想;并初步拟定了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为高效探测地下人工洞体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体 航空物探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γ能谱低能区与高能区信息综合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虹 周锡华 米耀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通过低能区特征峰选择和最佳组合,结合传统采用的高能区标准三窗法,开展航空γ能谱各项修正系数的计算、数据修正以及应用试验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高能区和低能区中214Bi特征峰测得的U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U含量,有效提高了航空... 通过低能区特征峰选择和最佳组合,结合传统采用的高能区标准三窗法,开展航空γ能谱各项修正系数的计算、数据修正以及应用试验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高能区和低能区中214Bi特征峰测得的U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U含量,有效提高了航空γ能谱U含量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区 特征峰组合 修正系数 平均U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鸥 梁盛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69-472,共4页
时间域航电磁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取得广泛应用,国内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研发起步晚,相关的仪器研发技术正在不断提升。本文从仪器系统的集成思路出发,提出仪器系统的连接接口和连接技术要求。通过隔离保护、海量数据融合、系... 时间域航电磁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取得广泛应用,国内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研发起步晚,相关的仪器研发技术正在不断提升。本文从仪器系统的集成思路出发,提出仪器系统的连接接口和连接技术要求。通过隔离保护、海量数据融合、系统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保证集成系统性能的稳定,集成后系统经地面和空中动态测试工作状态稳定,为生产试验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 集成 吊舱式 系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域居里等温面深度特征 被引量:54
17
作者 熊盛青 杨海 +1 位作者 丁燕云 李占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04-3617,共14页
基于最新编制的1/100万全国航陆域磁异常图数据,采用功率谱法对中国陆域的居里点深度进行了估算,获得了8004个居里点深度,完成了中国陆域居里面深度图的编制,首次完整的展现了中国陆域的居里面起伏特征.研究表明,居里面在稳定地块表现... 基于最新编制的1/100万全国航陆域磁异常图数据,采用功率谱法对中国陆域的居里点深度进行了估算,获得了8004个居里点深度,完成了中国陆域居里面深度图的编制,首次完整的展现了中国陆域的居里面起伏特征.研究表明,居里面在稳定地块表现为坳陷,埋深为28~45km,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坳陷区,扬子盆地区,华北盆地区,松辽盆地,二连盆地,巴彦浩特—武威—潮水盆地,珠江口—琼东南盆地等.华北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与塔里木陆块和扬子陆块有较大的差异,相对偏浅,这可能与华北陆块遭受了复杂的后期改造,导致软流圈上隆和岩石圈减薄有关.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呈NWW向展布的巨型居里面坳陷带,其原因是该地区发育大面积的三叠系沉积地层和较少的岩浆活动,这些稳定的地块都具有莫霍面隆起和居里面坳陷的特征.在活动频繁的造山带居里面以隆起为特征,埋深为18~26km,如东北部山岭区、西北部山岭区、秦岭—大别山地区、西昆仑—西藏—三江—康滇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这反映了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所引起的地壳地温梯度的差异.根据我国816个大地热流数据,对比研究居里面深度与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关系,结果显示居里面深度与热流值并非线性关系,居里面深度大于30km时,热流值较低,均小于100mW·m^(-2);在居里面深度小于30km的地区,热流值变化范围较大.并且,随着热流值的升高,热流值有向中国东部沿海、藏南—三江地区、秦岭—大别地区、辽东等集中的趋势,这些地区都呈现出居里面隆起的特征,是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里等温面 大地构造 大地热流 功率谱法 地热 中国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泥石矿物成分与光谱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梁树能 甘甫平 +2 位作者 闫柏琨 魏红艳 肖晨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3-1768,共6页
绿泥石矿物广泛发育于各种岩石和地质环境中,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反映出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光谱特征的变化。为了探索矿物光谱特征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的内在关联性,为利用高光谱技术探测矿物微观信息提供基础依据。通过薄片显... 绿泥石矿物广泛发育于各种岩石和地质环境中,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反映出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光谱特征的变化。为了探索矿物光谱特征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的内在关联性,为利用高光谱技术探测矿物微观信息提供基础依据。通过薄片显微分析,鉴定了岩石样品中的矿物种类及矿物组合特征,圈定出典型的绿泥石矿物颗粒和划分了绿泥石的产状特征;并利用现代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测定了16件岩石样品中共146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绿泥石矿物颗粒的化学成分,据此计算了其n(AlⅣ),n(AlⅥ),n(Fe),n(Mg)与Fe/(Fe+Mg)比值等相关化学参数;此外对测量的岩矿光谱进行分析,提取了岩石样品中绿泥石矿物的特征光谱参量。在以上基础上,对绿泥石矿物的光谱特征参量和其主要晶体化学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绿泥石矿物的诊断性特征吸收波长位置随绿泥石中Fe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向长波方向移动。研究结果对于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蚀变矿物及造岩矿物种类、成分及结构特征的识别和探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电子探针 化学成分 诊断性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及西南三江深断裂构造格局新认识 被引量:19
19
作者 熊盛青 丁燕云 李占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97-4109,共13页
西藏和西南三江地区是青藏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复杂区域,历经数十年研究,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笔者以最新实测航磁数据并结合重力资料为基础,从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相结合角度出发,新编制了西藏及西南三江地区的断裂构... 西藏和西南三江地区是青藏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复杂区域,历经数十年研究,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笔者以最新实测航磁数据并结合重力资料为基础,从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相结合角度出发,新编制了西藏及西南三江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图.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南三江流域的金沙江深断裂、澜沧江深断裂和怒江深断裂自南向北西延伸,没有与西藏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呈弧形连接,而是一组独立存在的北西向断裂,这是在特提斯断裂系统中新发现的一组北西向断裂,它与发育在西藏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与前人提出的金沙江缝合带、龙木错—澜沧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走向呈北西—近东西向弧形分布特征的看法存在差异.这组断裂的发现改变了对西藏—西南三江地区断裂构造格架的认识,这为今后大地构造研究提出新的启示.文章重点展现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深断裂带在重、磁场上的西延状况,并探讨了西南三江深断裂与西藏地区近东西向深断裂呈相交关系特征,同时也表明重、磁资料用于断裂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深断裂 重磁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载LiDAR数据提取与分析地裂缝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春蕾 郭兆成 +3 位作者 张宗贵 李迁 尚博譞 吴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机载激光扫描可获取植被茂密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DTM),但将其用于茂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提取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以湖南冷水江市浪石滩为试验区,基于机载Li DAR的激光点云数据,研究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地裂缝的微地貌... 机载激光扫描可获取植被茂密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DTM),但将其用于茂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提取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以湖南冷水江市浪石滩为试验区,基于机载Li DAR的激光点云数据,研究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地裂缝的微地貌特征。首先对离散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依次进行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滤波、高程滤波及回波信息强度滤波提取地面点,以保留完整的微地貌微特征;然后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反距离加权内插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裂缝识别参数,同时基于最小曲率对地裂缝进行线性探测,提取地裂缝的长度信息,且利用地裂缝剖面信息分析其微特征,结合识别参数分析地裂缝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 DAR点云数据提取的地裂缝识别参数,能够确定地裂缝的位置、坡度坡向、长度和深度信息,有助于判定地裂缝的稳定性;在植被较为茂密、地面点密度稀疏的区域,保留一定的低矮植被所提取到的DEM能更好地保留地裂缝的微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点云滤波 微地貌特征 地裂缝识别 线性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