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熔沉淀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伴生重晶石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学林 何海洋 +2 位作者 储溱 仇秀梅 唐兴敏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0-630,共11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伴生重晶石轻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时,Ba以及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等对中重稀土造成严重的质谱重叠干扰,因此在保证矿石完全消解的同时,若能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实现目标元素与基体的有...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伴生重晶石轻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时,Ba以及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等对中重稀土造成严重的质谱重叠干扰,因此在保证矿石完全消解的同时,若能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实现目标元素与基体的有效分离,将有利于减少质谱干扰。本文采用过氧化钠-碳酸钠熔融分解伴生重晶石的稀土矿样品,熔融物用三乙醇胺溶液提取,将沉淀过滤去除硅、铁、锰、铝等大量基体元素,而稀土元素与钡、锶、钙等留存于沉淀中,沉淀经盐酸溶解后再用氨水进行二次沉淀,将稀土元素与伴生的高含量钡、锶、钙等元素分离,分离率超过96%,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由钡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153 Eu等元素质量数的质谱干扰。轻稀土元素对中重稀土元素的干扰则通过测定高浓度的单元素标准溶液在m/z 138~175处的表观浓度来计算干扰校正系数,对干扰量进行扣除校正。该方法通过稀土矿石标准物质GBW07187、GBW07188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10%;应用于伴生重晶石稀土矿石实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5%~4.6%,证明了本方法可用于分析高钡矿石中的稀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稀土元素 过氧化钠-碳酸钠熔融 沉淀分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稀土磷矿稀土元素赋存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洋 何东升 +2 位作者 刘爽 谢志豪 陈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对湖北地区伴生稀土磷矿选矿精矿进行元素赋存特性研究,分析了该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等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Nd、Sm主要赋存在独居石中,G...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对湖北地区伴生稀土磷矿选矿精矿进行元素赋存特性研究,分析了该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等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Nd、Sm主要赋存在独居石中,Gd、La全部赋存在独居石中,Dy则全部赋存在磷灰石矿物中,Pr全部赋存在磷灰石和独居石的复合矿物中,Y主要赋存在易解石中。独居石是含有稀土元素最多的矿物。磷灰石与稀土矿物相互交生,独居石主要呈稀疏星散浸染状充填于黑云母、萤石和赤铁矿等脉石矿物的粒间、边缘及孔洞中,多数粒度过于细小而与脉石构成极为复杂的镶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伴生稀土 MLA 赋存状态 工艺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31
3
作者 范俊楠 郭丽 +4 位作者 张明杰 安堃达 杨雪 施敏芳 贺小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4,共9页
对湖北省内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测定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 对湖北省内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测定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未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监测点位比例为68.2%~92.6%,轻度污染的点位比例为5.8%~20.4%,中度污染为0.0%~8.6%,重度污染为0.0%~9.1%;污染企业周边、油田采矿区周边、固废处置场地周边、工业遗留遗弃场地及周边4类重点区域受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严重,影响其土壤环境质量的重金属主要是镉、砷、铜、铅;9类不同重点区域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以轻微、中度为主,对应的监测点位比例分别为36.4%~80.5%、18.1%~47.7%,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度、很强、极强的监测点位比例总和为1.4%~15.9%,主要分布在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监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点区域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凤县地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国超 张亚峰 +5 位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季宪军 魏均启 莫嵘桓 王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8-1984,共17页
草滩沟群龙王沟组在北秦岭西段广泛出露,对研究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457. 4±3. 8Ma。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富硅(SiO 2 =64. 55... 草滩沟群龙王沟组在北秦岭西段广泛出露,对研究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457. 4±3. 8Ma。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富硅(SiO 2 =64. 55%~73. 07%)和碱(Na 2 O+K 2 O=5. 35%~8. 11%),低铝(Al 2 O 3 =13. 91%~16. 07%);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Eu负异常(δEu=0. 34~0. 86);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Ta比值和Mg #值。以上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具壳源特征,为地壳部分熔融结果。北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岩浆岩具弧岩浆岩特征,显示它们形成于俯冲环境。结合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岩浆岩分布以及草滩沟群沉积特征显示,早奥陶世北秦岭造山带还处于商丹洋的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西段 草滩沟群 龙王沟组 锆石 U -P b 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藻表面磷调控及其强化固定重金属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夏令 王芷芯 +1 位作者 黄容 王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202,共6页
从铅锌尾矿废弃地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高重金属离子耐受性微藻Didymogenes palatina XR,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磷浓度调控细胞的表面含磷官能团,获得高载磷微藻,然后探究影响微藻固定重金属铅的能力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pH为6时,高载... 从铅锌尾矿废弃地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高重金属离子耐受性微藻Didymogenes palatina XR,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磷浓度调控细胞的表面含磷官能团,获得高载磷微藻,然后探究影响微藻固定重金属铅的能力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pH为6时,高载磷活藻对金属离子铅的去除率最高,达91.59%;在160 mg/L的磷浓度培养改性的条件下,活藻细胞对Pb2+的最大吸附量最高,达7.93 mg/g;该磷改性条件下,藻细胞表面磷基官能团和总官能团含量最高,且FT-IR分析表明含磷基团主导微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本研究表明不同磷浓度培养能调控微藻表面载磷量并强化其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微藻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钙细粒金铜尾矿复垦植被筛选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令 刘旭 +2 位作者 崔旭 朱江 胡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3-208,共6页
以湖北省大冶市某金铜高钙细粒尾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原尾矿与改良尾矿作为土壤基质18种不同植物的发芽和生长情况,并进一步评估了植物生长后基质重金属赋存状况,最终筛选出复垦适宜植物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等5种植物发芽率高... 以湖北省大冶市某金铜高钙细粒尾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原尾矿与改良尾矿作为土壤基质18种不同植物的发芽和生长情况,并进一步评估了植物生长后基质重金属赋存状况,最终筛选出复垦适宜植物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等5种植物发芽率高达95%以上,银合欢等5种植物生物量在15 g以上,基质改良能促进植物生长,且植被对重金属有固化作用,最终筛选出银合欢、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黄花槐、紫云英、早熟禾、四季青和紫花苜蓿为适合细粒高钙尾矿复垦的草—灌—乔植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筛选 高钙低硅尾矿 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青河县阿克布拉克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7
作者 王硕 魏均启 +1 位作者 郭花利 李睿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阿克布拉克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中段青河县大青格里河昆格依特西南,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397.6±5.2)Ma,为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 阿克布拉克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中段青河县大青格里河昆格依特西南,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397.6±5.2)Ma,为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SiO2含量为69.17%~74.70%,A/CNK值为0.97~1.09,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富集K、Rb、Th、La、Ce、Nd等元素,相对亏损Ba、Nb、Ta、Ti、Sr等,微量元素蛛网图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显示为明显的右倾型,正/负Eu异常均可见(δEu=0.58~1.23),其中花岗闪长岩多为负Eu异常,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则全部为正Eu异常,应为岩浆结晶分异不同阶段的结果,与岛弧岩浆岩特征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早泥盆世阿克布拉克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构造环境,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及地球化学属性推断其为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使之熔融,形成的混合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阿克布拉克 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特征及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晓飞 陈国超 +6 位作者 周毅 李沅柏 滕超 王必任 庞振山 曹侃 魏均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0-1432,共23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是中国东部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西乌旗罕乌拉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是中国东部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西乌旗罕乌拉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给予制约。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及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等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组成。采集其中的球粒流纹岩和英安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测年锆石的CL图和Th/U值(0.34~1.25)指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测年结果分别为(140±0.8)Ma和(133±0.7)Ma,表明这套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高硅、富碱、贫镁、钙,高FeOT/MgO比值,低Mg#值、Nb/Ta比值的特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大部分样品富集LILE,而亏损Ba、Sr和HFSE,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为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区域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认为该火山岩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后伸展和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西乌旗 白音高老组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酸溶-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学林 何海洋 +1 位作者 储溱 宋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5-582,共8页
由于聚合态的硅酸无法与钼酸根定量络合,采用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其关键在于如何将固体试样消解制备成溶液且保证硅酸全部以单分子状态存在。本文以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消解地质样品,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氟硅酸... 由于聚合态的硅酸无法与钼酸根定量络合,采用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其关键在于如何将固体试样消解制备成溶液且保证硅酸全部以单分子状态存在。本文以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消解地质样品,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氟硅酸稳定存在于溶液中;再加入硼酸和钼酸铵,使过量的氢氟酸与硼酸生成稳定的BF-4配离子,此步骤代替了蒸干赶除氢氟酸,从而避免了赶酸过程中硅与氟离子转化为气态SiF4而挥发损失,在钼酸铵作用下,硅则充分转变为硅钼杂多酸。在显色过程中通过加入丙酮显著提高了硅钼黄的稳定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吸光度,从而改善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硅的显色效果。该方法避免了常规碱熔消解样品后在酸化过程中硅酸易聚合、引入大量熔剂造成空白偏高等问题,经岩石、土壤、沉积物和石英岩国家标准物质分析验证,SiO2测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RSD<1%,n=10),适用于一般地质样品中硅的快速、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土壤 沉积物 氢氟酸-硝酸酸溶 密闭消解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铼元素分离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文静 黄龙 +3 位作者 唐和清 董学林 吕基平 朱丽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26,共13页
铼元素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以及新型科技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铼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低,是一种稀散金属,需要通过高效的分离富集才能获取。介绍近年来铼金属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及进展,综述近年来铼金属的冶炼/回收工艺流... 铼元素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以及新型科技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铼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低,是一种稀散金属,需要通过高效的分离富集才能获取。介绍近年来铼金属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及进展,综述近年来铼金属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及其进展,重点介绍可应用于铼富集分离的块体材料、纳米材料、生物质材料、介孔硅材料等新型吸附材料及其在铼一次资源与二次资源的开发与回收中的应用,并对铼富集与分离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分离 资源回收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鸡冠嘴铜金矿床黄铁矿特征及深部成矿潜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均启 戚新世 +3 位作者 周玉华 王芳 朱丹 鲁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鸡冠嘴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鄂东南矿集区内阳新岩体西北角、金牛火山岩盆地东北缘,与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毗邻。截至目前,矿区陆续发现了Ⅴ#、Ⅵ#、Ⅶ#、Ⅷ#4条新矿体,其中Ⅶ#矿体为主矿体,显示矿床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鸡冠嘴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鄂东南矿集区内阳新岩体西北角、金牛火山岩盆地东北缘,与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毗邻。截至目前,矿区陆续发现了Ⅴ#、Ⅵ#、Ⅶ#、Ⅷ#4条新矿体,其中Ⅶ#矿体为主矿体,显示矿床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以鸡冠嘴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对深部Ⅶ#矿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对矿体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深部成矿特征。在野外调研和室内显微镜鉴定的基础上,将黄铁矿划分为PyⅠ和PyⅡ两个世代,其中第二世代黄铁矿PyⅡ为金的主要载体。黄铁矿元素分析显示Co、Ni、Cu、Zn和As质量分数普遍较高,w(Co)/w(Ni)变化范围为0.02~9.26,PyⅠ黄铁矿为岩浆成因,PyⅡ黄铁矿为沉积改造成因。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分析显示,34S有明显的塔式效应,有岩浆热液成因的特点,铅为壳幔混合铅,表明成矿物质来源是以地幔为主的壳幔混合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区深部成矿潜力。研究认为:矿床深部成矿以Ⅶ#矿体为主,矿体产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与三叠系下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鸡冠嘴矿床深部Ⅶ#矿体的发现,表明矿区多金属矿床深部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黄铁矿 深部成矿 矿床成因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法的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分析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俊楠 贺小敏 +4 位作者 杜维 熊晶 宋国强 张明杰 杨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0-167,共8页
通过监测研究区域208个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Ni、Zn的含量,并以此为基础获得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以及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相对于本底值的变化累积情况,以此来判断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受人... 通过监测研究区域208个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Ni、Zn的含量,并以此为基础获得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以及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相对于本底值的变化累积情况,以此来判断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受人为活动的扰动程度。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对累积频率统计方法,分别获得基于这两种方法的重金属环境基线值及偏差,以两者的平均值作为研究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Ni、Zn分别有17.3%、1.0%、4.3%、0.0%、2.4%、3.8%、1.9%、0.0%的监测点位超出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限值,分别有26.9%、26.0%、29.8%、17.3%、16.8%,20.2%、28.4%、21.6%的监测点位较区域本底值均有不同程度累积;基于标准化方法和相对累积频率统计方法两种方法获得的重金属Cd、Hg、As、Pb、Cr、Cu、Ni、Zn的环境基线值平均值分别为0.22、0.09、13.34、30.7、82.0、29.7、38.0、89.1 mg/kg,相对偏差为0.5%~12.0%;土壤中重金属Cd、Hg、As、Pb、Cr、Cu、Ni、Zn的环境基线值较区域本底值的累积指数分别为1.5、1.2、1.0、1.1、1.0、1.0、1.0、1.0、1.0,重金属Cd的环境基线值较区域本底值有轻度累积,说明土壤重金属Cd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干扰,但影响程度较小,Hg有轻度累积的风险,As、Pb、Cr、Cu、Ni、Zn无明显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土壤监测 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 环境基线值 土壤地球化学环境 环境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La层状三金属氧化物对水中As(Ⅴ)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鄢圣金 夏令 +1 位作者 吴鹏 宋少先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60-3066,共7页
研究利用水热法制备Mg-Fe-La层状三金属氧化物(Mg-Fe-La TmO),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等实验探索其对As(Ⅴ)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g-Fe-La TmO对As(Ⅴ)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饱和吸附量达65.2 mg/g,高... 研究利用水热法制备Mg-Fe-La层状三金属氧化物(Mg-Fe-La TmO),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等实验探索其对As(Ⅴ)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g-Fe-La TmO对As(Ⅴ)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饱和吸附量达65.2 mg/g,高于一般吸附剂。XPS显示Mg-Fe-La TmO对As(Ⅴ)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形成了铁砷和镧砷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壤背景重金属Cd环境容量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俊楠 田文娟 +5 位作者 张钰 郭丽 杜维 熊晶 宋国强 张明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41-246,共6页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域原“十一五”期间土壤背景值调查的监测点位进行复采复测,测定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根据区域土壤背景值、风险筛选值及重金属Cd的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平均年静态环境容量和平均年动态容量;...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域原“十一五”期间土壤背景值调查的监测点位进行复采复测,测定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根据区域土壤背景值、风险筛选值及重金属Cd的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平均年静态环境容量和平均年动态容量;以监测结果获得年(2019年)为起始观察年,分析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环境容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并对2030年、2040年、2050年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的累积残留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的含量范围为0.05~8.97 mg/kg,平均值为0.29 mg/kg,约16.8%监测点位超出风险筛选值;研究区域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静态总环境容量和现存总环境容量分别约为0.349 kg/hm^(2)和0.185 kg/hm^(2),约58.7%监测点位属高容量区,基本未受污染;2030年、2040年、2050年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d的预测残留量平均值分别约为0.363、0.401、0.424 mg/kg。研究区域表层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监测点位属于低容量区,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源污染输入影响,需通过加强外源污染输入防治措施,逐渐改善当前研究区域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环境容量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背景值 CD 环境容量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