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色和红色石英质玉石的颜色成因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勇 魏然 +2 位作者 柯捷 陈华 陆太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6,共8页
石英质玉石是由隐晶质-微显晶质石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一种玉石,黄色和红色是石英质玉石最主要的颜色种类,近年来在珠宝市场上备受关注。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黄色石英质玉石的致色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赋存于石英颗粒之间,通过一般的测试方法... 石英质玉石是由隐晶质-微显晶质石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一种玉石,黄色和红色是石英质玉石最主要的颜色种类,近年来在珠宝市场上备受关注。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黄色石英质玉石的致色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赋存于石英颗粒之间,通过一般的测试方法很难准确鉴定其种属。本文对云南龙陵、安徽霍山、广西贺州3个产地的石英质玉石进行了显微镜观察、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图谱,对石英质玉石的黄色和红色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色石英质玉石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一阶导数图谱的特征峰有545-535 nm和435 nm,主要由针铁矿致色;红色石英质玉石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一阶导数图谱的特征峰介于555-595nm之间,主要由赤铁矿致色;黄色和红色之间的过渡色可同时出现595-555 nm、545-535 nm和435 nm特征峰,主要由针铁矿和赤铁矿共同致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 石英质玉石 针铁矿 赤铁矿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阶导数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质玉石的颜色分布及其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勇 陆太进 +2 位作者 杨天畅 陈华 柯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3-88,共6页
石英质玉石已成为国内玉石市场上的新宠,其丰富多变的颜色是影响石英质玉石价值最主要的因素,但目前对石英质玉石的致色矿物及颜色形成机理未有深入研究。本文以安徽霍山、云南龙陵地区多种颜色的石英质玉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显... 石英质玉石已成为国内玉石市场上的新宠,其丰富多变的颜色是影响石英质玉石价值最主要的因素,但目前对石英质玉石的致色矿物及颜色形成机理未有深入研究。本文以安徽霍山、云南龙陵地区多种颜色的石英质玉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设备,对其颜色分布状况、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别进行了定量测量,并对石英质玉石的颜色成因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针铁矿为主要组成的铁质致色矿物质赋存于黄色石英质玉石的裂隙及石英颗粒之间,黄色石英质玉石的颜色为次生色。本次研究对石英质玉石的综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质玉石 颜色 元素 霍山 龙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同步辐射技术解析黄色-红色石英质玉石中的致色矿物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勇 周丹怡 +2 位作者 陈华 陆太进 柯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20,共8页
质地细腻、颜色多彩的隐晶质-微粒脉石英在我国珠宝行业称为石英质玉石,颜色是石英质玉石价值判断的主要因素之一,揭示其致色矿物及致色机理对于研究石英质玉石的颜色评价指标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并未直接获得致色矿物的准确... 质地细腻、颜色多彩的隐晶质-微粒脉石英在我国珠宝行业称为石英质玉石,颜色是石英质玉石价值判断的主要因素之一,揭示其致色矿物及致色机理对于研究石英质玉石的颜色评价指标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并未直接获得致色矿物的准确信息。本文运用上海光源(SSRF)BL15U1线站的同步辐射硬X射线,使用μ-XRF和μ-XRD技术对黄色和红色隐晶质-微粒脉石英中的致色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色石英质玉石由赋存于石英颗粒间或微裂纹中的针铁矿(特征衍射峰0.49574、0.41594、0.26887、0.25705、0.25189、0.24510、0.21806、0.17133 nm)或其集合体致色,红色石英质玉石由赋存于石英颗粒间或微裂纹中的赤铁矿(特征衍射峰0.36774、0.27091、0.25200 nm)或其集合体致色,黄色-红色石英质玉的颜色由针铁矿和赤铁矿共同致色,赤铁矿的显色能力要高于针铁矿。本文获得了石英质玉石中致色矿物的直接数据,为玉石结晶温度与致色机理的探讨、石英质玉石的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技术 脉石英 颜色成因 针铁矿 赤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斜硅石的相对含量与石英质玉石结晶度的关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周丹怡 陈华 +2 位作者 陆太进 柯捷 何明跃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2-658,共7页
石英质玉石的成分除α-石英外,还或多或少含有一种低温低压的SiO_2矿物"斜硅石",关于斜硅石的相对含量与石英质玉石结晶程度的关系还未见有研究。本文选取中国云南龙陵、安徽霍山、广西贺州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所产出的不同... 石英质玉石的成分除α-石英外,还或多或少含有一种低温低压的SiO_2矿物"斜硅石",关于斜硅石的相对含量与石英质玉石结晶程度的关系还未见有研究。本文选取中国云南龙陵、安徽霍山、广西贺州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所产出的不同类型的石英质玉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确定了斜硅石的相对含量与石英质玉石结晶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英质玉石中斜硅石的相对含量越高,石英质玉石的结晶程度越低;其中拉曼光谱中能够描述斜硅石相对含量变化的502 cm^(-1)/465 cm^(-1)两峰强度比值(X)与石英质玉石的结晶度指数(Y)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Y=-0.36X+6.93(r=-0.94)。此结论为利用无损检测手段大致判断石英质玉石的结晶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定性评价石英质玉石的品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质玉石结晶度 斜硅石相对含量 拉曼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接触角的测量及表面张力在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鲍雪 陆太进 +4 位作者 魏然 张勇 李海波 陈华 柯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1-689,共9页
表面张力是固体表面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之一,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基于Young方程的推导,使用接触角测量法计算固体表面张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和工程领域。宝玉石材料大多具有光洁的表面,在接触角测量的准确性方... 表面张力是固体表面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之一,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基于Young方程的推导,使用接触角测量法计算固体表面张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和工程领域。宝玉石材料大多具有光洁的表面,在接触角测量的准确性方面较其他表面不均一的固体材料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运用现代仪器(FTA2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15个天然和合成宝玉石品种(钻石、合成碳硅石、合成立方氧化锆、碧玺、托帕石、翡翠、琥珀等),以及经覆膜和充填2种处理方法的宝玉石样品(镀膜钻石、覆膜托帕石、覆膜翡翠、覆膜琥珀、充填碧玺)的表面接触角,并运用公式计算其表面张力。测试数据表明,不同品种宝玉石的接触角数值存在差异,如钻石的接触角值为56.68°,其仿制品立方氧化锆的接触角值为37.79°;覆膜处理与未经覆膜处理的天然宝玉石的接触角数值差异明显,如琥珀的接触角值为92.49°,覆膜琥珀的接触角值为66.49°;充填处理宝玉石接触角的测试由于控制液滴的大小受条件限制操作难度较大,测试结果不能准确表达为裂隙中充填物的接触角数值,故充填处理的宝石不宜采用此方法进行区分。研究表明,对于部分宝玉石品种和覆膜处理宝玉石,其表面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数值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宝玉石品种的辅助鉴定依据;尤其是运用接触角的差异对于宝玉石鉴定具有较好的判别性,能够对不同品种的天然宝玉石与表面覆膜的宝玉石样品进行有效区分。与常规宝石检测方法(如红外光谱、折射率测量方法)对比,接触角测量方法具有测量准确、操作简便,不破坏样品的特点,符合宝玉石无损鉴定的基本原则,且能够安全快速地测量高折射率宝石,可以解决宝玉石表面覆膜等与表面物性相关的检测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表面张力 宝玉石 覆膜处理 充填处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的存在形式、产出特征与资源分布
6
作者 周丹怡 施光海 王美丽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47-158,共12页
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在全球分布广泛,近年来因在众多领域中的多样应用而备受关注。低温低压二氧化硅相主要包括α-石英、α-鳞石英、α-方石英、斜硅石和蛋白石5种,并可聚集形成结晶程度不同的二氧化硅集合体——非晶质的opal-A、隐... 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在全球分布广泛,近年来因在众多领域中的多样应用而备受关注。低温低压二氧化硅相主要包括α-石英、α-鳞石英、α-方石英、斜硅石和蛋白石5种,并可聚集形成结晶程度不同的二氧化硅集合体——非晶质的opal-A、隐晶质的opal-CT/C和玉髓以及隐晶质-显晶质的粒状石英集合体。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均可出现,不同类型二氧化硅集合体的产状、围岩类型、围岩年龄和资源分布特征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规律性,这些规律往往能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其成因的探讨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虽然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对二氧化硅集合体的存在形式和产出特征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但后期环境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发挥着重要影响,故对特定地区二氧化硅集合体存在形式和产出特征的判断,有时还需要结合共生矿物组合的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压 二氧化硅集合体 产出特征 分布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色-近无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谱图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中华 陆太进 +5 位作者 苏隽 高博 唐诗 胡宁 柯捷 张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6-504,共9页
实验室发现大量小颗粒的无色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混杂镶嵌在各种饰品中,前人提出荧光和磷光特征是主要的快速区分特征,然而荧光、磷光特征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将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区分开来。本文将常规的宝石学观察分析... 实验室发现大量小颗粒的无色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混杂镶嵌在各种饰品中,前人提出荧光和磷光特征是主要的快速区分特征,然而荧光、磷光特征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将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区分开来。本文将常规的宝石学观察分析与多种高精度谱学测试相结合,对五粒不同的无色-近无色HPHT合成钻石样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五粒钻石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无270 nm吸收或是只有极弱的270 nm吸收,随着颜色级别的降低,270 nm吸收越明显。红外光谱测试显示,各粒样品中都含有不等量的硼元素。光致发光光谱测试表明,HPHT合成钻石含有与微量N、Ni、Si等相关的晶格缺陷。超短波紫外光源激发下,所有的HPHT合成钻石都有强磷光,在钻石观察仪下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八面体和立方体分区特征。显然,不同的合成钻石的特征略有差异,但综合其荧光及磷光特征以及红外、紫外、光致发光光谱特征,可以准确地将无色HPHT合成钻石与对应的天然钻石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合成钻石 天然钻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荧光和磷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光谱在“老挝石”颜色成因上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韩文 柯捷 +2 位作者 陈华 陆太进 殷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34-2638,共5页
近来,一种产自老挝的新型印章石(俗称"老挝石")涌进国内市场,对我国印章石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老挝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颜色成因的研究更为缺乏。采用漫反射光谱(DRS)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 近来,一种产自老挝的新型印章石(俗称"老挝石")涌进国内市场,对我国印章石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老挝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颜色成因的研究更为缺乏。采用漫反射光谱(DRS)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EDXRF)等测试对红色"老挝石"的矿物成分和致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老挝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并含有少量高岭石,化学成分中的Fe含量和"老挝石"红色色调呈正相关关系,即颜色越深Fe的含量越高。铁质矿物呈微晶集合体浸染分布于地开石的颗粒间,由于其含量低、粒度细小,常规的微区测试方法无法确认其种属。相比之下,漫反射光谱对微晶铁矿物的鉴定十分有效,对可见光波段漫反射光谱处理得到导数等,在土壤沉积物中已经被用来定量测定针铁矿和赤铁矿。该研究中"老挝石"基体与土壤沉积物均为粘土矿物,可以用漫反射光谱来判定"老挝石"中铁矿物种属。漫反射光谱一阶导数法显示,其谱峰位于565~570 nm,由此确认铁矿物的种属为赤铁矿。微晶赤铁矿分布于"老挝石"矿物颗粒间,使样品产生红色,赤铁矿含量越高,红色调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光谱 “老挝石” 地开石 赤铁矿 颜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砂矿金刚石包裹体原位测试:对金刚石成因来源的启示 被引量:13
9
作者 丘志力 王琦 +5 位作者 秦社彩 袁姝 孙媛 陆太进 李榴芬 张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0-597,共8页
包裹体是探究矿物结晶生长过程及其地球化学环境的重要探针,是反演寄主矿物形成机制及形成环境的有效工具。本文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来自湖南沅水流域的24颗宝石级金刚石的包裹体进行了原位分析。结果显示... 包裹体是探究矿物结晶生长过程及其地球化学环境的重要探针,是反演寄主矿物形成机制及形成环境的有效工具。本文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来自湖南沅水流域的24颗宝石级金刚石的包裹体进行了原位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中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包裹体比例接近,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包裹体可在同一颗金刚石中"共存";湖南金刚石形成时地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09-1237℃和4.05-5.83 GPa,相应的形成深度大致为133-192 km;包裹体成分及组合特征显示,扬子克拉通金刚石的形成环境与华北克拉通金刚石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形成与榴辉岩的关系更为密切,暗示有古老的地壳物质参与了金刚石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砂矿金刚石 包裹体 原位测试 来源 扬子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镇远钾镁煌斑岩原生及砂矿金刚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远成 李志翔 +5 位作者 丘志力 饶红娟 陆太进 陈华 柯捷 魏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扬子克拉通原生金刚石矿找矿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问题。金刚石及其寄主岩石蕴含了深部岩石圈地幔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可为原生矿找矿提供重要的约束和指示。通过对贵州101地质队过去发现的镇远钾镁煌斑岩区199颗原生金刚石及周围水系中1... 扬子克拉通原生金刚石矿找矿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问题。金刚石及其寄主岩石蕴含了深部岩石圈地幔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可为原生矿找矿提供重要的约束和指示。通过对贵州101地质队过去发现的镇远钾镁煌斑岩区199颗原生金刚石及周围水系中16颗砂矿金刚石的形态学(包括表面微细生长)和熔蚀特征的对比,并结合红外光谱测试,进一步探讨了贵州金刚石携带的地质找矿信息。新的测试结果显示,贵州原生金刚石具有颗粒普遍较小、破碎度大、存在(95%)强烈熔蚀、表面附着物丰富、发蓝白色荧光、所有样品均无磷光等特点,红外无损测试确认Ⅱa型金刚石的产出比例高,但低于原先部分学者估算的比例;通过与砂矿金刚石对比,确认所测试样品的寄主钾镁煌斑岩不可能是贵州或湖南沅水已发现砂矿金刚石的直接源岩,扬子克拉通应当还存在其他规模性的金刚石原生矿或者来源;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室内样品测试,确认所研究的钾镁煌斑岩为浅部相,而非根部相,暗示贵州镇远地区原生金刚石找矿仍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金刚石 钾镁煌斑岩 找矿 扬子克拉通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个商业性钻石产地天然钻石的DiamondView^(TM)图像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媛 陈华 +6 位作者 丘志力 陆太进 梁伟章 张健 李榴芬 王琦 莫默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对采自我国3个商业性产地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湖南常德地区的236片/颗天然钻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DiamondViewTM(DV)荧光图像分析,结合CL照相和FTIR的定量计算,探讨了钻石样品DV图像发光结构模式和荧光颜色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结果... 对采自我国3个商业性产地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湖南常德地区的236片/颗天然钻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DiamondViewTM(DV)荧光图像分析,结合CL照相和FTIR的定量计算,探讨了钻石样品DV图像发光结构模式和荧光颜色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结果表明,3个产地钻石的DV图像和CL图像显示的钻石生长结构基本一致;钻石的发光结构模式与钻石内部氮、氢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分布趋势没有明显的一致性,DV图像模式并不完全受钻石类型控制,但DV图像的色调与钻石存在的杂质元素及晶体缺陷有关。钻石的DV图像特征受钻石的生长环境、结晶条件、后期熔蚀、辐照损伤等因素综合制约。从统计学的角度看,3个产地钻石的DV发光模式和荧光颜色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来源的钻石的宏观的统计学特征。DiamondViewTM技术在揭示天然钻石生长结构方面和CL发光照相技术效果近似,但更加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石 DiamondViewTM荧光图像 阴极发光 生长结构 产地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V5000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的研制及其应用于筛分无色小颗粒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 被引量:6
12
作者 兰延 陆太进 +5 位作者 张丛森 梁榕 丁汀 陈华 柯捷 毕立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12,共8页
天然钻石中普遍含有聚合氮以及复杂的生长结构,而合成钻石不含氮或含少量单氮并有典型的与合成条件有关的生长结构,利用此类性质可对天然和合成钻石进行区分。但对粒度细小或镶嵌复杂的钻石样品进行检测时,现有仪器由于局限性难以实现... 天然钻石中普遍含有聚合氮以及复杂的生长结构,而合成钻石不含氮或含少量单氮并有典型的与合成条件有关的生长结构,利用此类性质可对天然和合成钻石进行区分。但对粒度细小或镶嵌复杂的钻石样品进行检测时,现有仪器由于局限性难以实现有效测量。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宝石发光性测试装置——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GV5000),通过对激发光源和滤光片、结构设计和测试方式的研发,实现了可同时观察多个小颗粒样品(最小为0.002 ct)的荧光特征和磷光特征,建立了一种以发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小颗粒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分析方法。应用本方法测试了9015粒样品,并通过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表明97%的天然钻石具有蓝白色荧光并无磷光,而合成钻石的发光特征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本方法避免了样品大小和形状的影响,提高了小颗粒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率可达97%,对合成钻石的筛查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GV5000) 荧光 磷光 小颗粒无色合成钻石 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填图法示踪中国三个产地的天然钻石中氮杂质的非均匀生长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媛 丘志力 +5 位作者 陆太进 陈华 陈炳辉 彭淑仪 魏然 李榴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70-2074,共5页
钻石产地特征研究在了解地幔演化及遏制国际冲突钻石非法交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对采自中国三个商业性产地的14片天然IaAB型钻石进行了系统的面扫描分析,根据显微红外光谱谱图定量计算出钻石中的氮含量(... 钻石产地特征研究在了解地幔演化及遏制国际冲突钻石非法交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对采自中国三个商业性产地的14片天然IaAB型钻石进行了系统的面扫描分析,根据显微红外光谱谱图定量计算出钻石中的氮含量(1 616个红外测试数据)并进行填图示踪。结果表明,钻石生长过程中氮的含量和聚集度不断变化,且成核阶段氮含量可高于或低于其他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氮杂质含量不具有单向变化规律,显示钻石生长过程中地幔流体碳和氮存在复杂的交换,不同产地钻石中氮含量频率分布及NB%/N(T)特征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与跳点法红外光谱测试相比,面扫描法填图能更直观和连续的示踪钻石生长过程中氮杂质的不均匀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 天然钻石 氮杂质 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巴布韦金刚石独特的形态及其“指纹”特征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太进 陈华 +2 位作者 张健 宋中华 柯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38-1645,共8页
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高品位金刚石砂矿。对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产区的金刚石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宝石学研究。结果显示,津巴布韦金刚石的晶体形态、表面微细特征等与世界上主要产地的金刚石有较大差异。其中最新... 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高品位金刚石砂矿。对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产区的金刚石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宝石学研究。结果显示,津巴布韦金刚石的晶体形态、表面微细特征等与世界上主要产地的金刚石有较大差异。其中最新发现的"十字架"形熔蚀图像和红色斑点是该产地金刚石的典型特征。"十字架"是由大量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熔蚀坑沿晶体[100]重叠排列而成的,红色斑点为铁质氧化物沿熔蚀坑棱线生长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的形态特征具有产地"指纹特征"的意义,对中国地勘单位赴境外进行金刚石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巴布韦 金刚石 形态 表面特征 熔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密度和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测定硬玉岩中硬玉的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兰延 陆太进 +4 位作者 陈伟明 刘洋 梁榕 马瑛 张小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硬玉岩能否命名为宝石级"翡翠",其硬玉的含量是关键参数,目前测量岩石中矿物质量分数的方法多为有损分析,难以应用于珠宝玉石检测中。本文基于硬玉岩矿物组成及其质量分数的变化,建立了一种通过测量硬玉岩相对密度获得硬玉质量分数的... 硬玉岩能否命名为宝石级"翡翠",其硬玉的含量是关键参数,目前测量岩石中矿物质量分数的方法多为有损分析,难以应用于珠宝玉石检测中。本文基于硬玉岩矿物组成及其质量分数的变化,建立了一种通过测量硬玉岩相对密度获得硬玉质量分数的无损分析方法。对186件相对密度在3.30~2.88之间的硬玉岩样品采用静水称重法测试,根据相对密度范围进行分组,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人工重砂分析、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确定硬玉岩的主要矿物及其质量分数,进而统计分析硬玉质量分数与硬玉岩相对密度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硬玉岩的主要矿物为硬玉和杂质矿物钠长石、方沸石。随着硬玉的质量分数(wA)下降,钠长石、方沸石质量分数增加,硬玉岩实测相对密度(SG)发生相应变化,两者的线性方程为wA=1.3454×SG-3.4531(相关系数为0.9814),线性关系良好。由于本方法的硬玉岩实测相对密度近似等于理论相对密度,即可通过测量相对密度获得硬玉的质量分数,这种无损测试方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3.3~3.0,硬玉含量在95%~60%,硬玉与钠长石的质量分数之和在90%~97%之间的硬玉岩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玉岩 翡翠 矿物组分 相对密度 X射线粉晶衍射法 电子探针 红外光谱法 拉曼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的二次离子质谱显微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健 陈华 +3 位作者 陆太进 丘志力 魏然 柯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596,共6页
华北克拉通山东金刚石晶体生长的多阶段性及碳同位素组成已被人们关注,但很少有人对不同阶段金刚石及其内部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微区分析技术对山东金刚石晶体内部不同阶段生长的δ13C进行了原位测... 华北克拉通山东金刚石晶体生长的多阶段性及碳同位素组成已被人们关注,但很少有人对不同阶段金刚石及其内部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微区分析技术对山东金刚石晶体内部不同阶段生长的δ13C进行了原位测试分析,得出山东金刚石δ13C的变化范围在-5.6‰~-2.01‰,平均值为-3.63‰,与前人对华北克拉通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测试值(δ13C在-14.71‰~-0.46‰,主要集中在-9‰~-4‰之间)大致相同,位于全球橄榄岩型金刚石及幔源碳同位素组成主要范围(-8‰~-2‰)内。结合金刚石生长环带阴极发光图像,认为金刚石自核心部位至边缘,在同一期生长环带内,其δ13C值呈变重趋势;在多期复杂生长环带之间,δ13C值因结晶时的地质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δ13C值的这种变化揭示了该地区金刚石复杂的生长环境,为解析华北克拉通地幔碳循环提供了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二次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玉中的一种绿色斑点——钙铝榴石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晓燕 沈美冬 +1 位作者 张勇 陆太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8-612,共5页
近年来我国软玉市场上见到一种比较罕见的局部带有翠绿色矿物的软玉,其矿物组成及绿色斑点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应用高倍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绿色矿物的晶形较完整并呈斑点状分布,再利用拉曼光谱仪和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对样品及其绿... 近年来我国软玉市场上见到一种比较罕见的局部带有翠绿色矿物的软玉,其矿物组成及绿色斑点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应用高倍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绿色矿物的晶形较完整并呈斑点状分布,再利用拉曼光谱仪和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对样品及其绿色矿物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该软玉样品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呈斑点状分布的绿色矿物为钙铝榴石,钙铝榴石的主要致色元素为Cr元素,因此含Cr绿色钙铝榴石是使玉石局部呈现绿色的原因之一,与青海翠青玉、碧玉的绿色成因有一定差异。绿色石榴石多出现于碧玉中,在其他品种的软玉中一般没有见到,本文研究的玉石中出现一定数量并有一定晶体形态的绿色钙铝榴石对研究该类玉石的产地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钙铝榴石 透闪石 绿色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ⅠaB、ⅠaAB混合型金刚石的发现及其生长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然 陈华 +1 位作者 陆太进 张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1-695,共5页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区域扫描,在辽宁50号岩筒产出的金刚石中发现1粒ⅠaB、ⅠaAB混合型金刚石,且ⅠaB、ⅠaAB间存在明显的界线。DiamondView荧光图像观察显示,该粒金刚石呈不规则的同心圈层生长结构,并可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生长结构特征能...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区域扫描,在辽宁50号岩筒产出的金刚石中发现1粒ⅠaB、ⅠaAB混合型金刚石,且ⅠaB、ⅠaAB间存在明显的界线。DiamondView荧光图像观察显示,该粒金刚石呈不规则的同心圈层生长结构,并可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生长结构特征能够与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获得的结果相互验证。样品氮、氢含量的规律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不同阶段生长环境变化大,且出现明显的生长停顿,也验证了金刚石由A中心逐渐向B中心的转化过程。该金刚石的发现对研究金刚石生长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类型 红外光谱 DiamondView 氮含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南带斜长角闪岩中方柱石的形成与流体挥发分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留东 高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8-406,共9页
对西昆仑南带变基性岩矿物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到变基性岩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如角闪石、黑云母、方柱石、磷灰石和榍石;方柱石并非如有人总结的那样没有出溶现象,实际上其自身亦可沿{10 0 ... 对西昆仑南带变基性岩矿物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到变基性岩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如角闪石、黑云母、方柱石、磷灰石和榍石;方柱石并非如有人总结的那样没有出溶现象,实际上其自身亦可沿{10 0 }析离出黄铁矿晶体,所含硫的赋存状态很可能是S2 - ,而不是SO42 - ;方柱石是早期(高温)变质过程中大部分挥发分(如Cl、CO32 - 、S2 - )的存储器,晚期剪切变形降温和/或降压时挥发分释出,伴随的流体作用可形成金属硫化物,并可能导致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岩 方柱石 流体挥发分 昆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硬水铝石的光谱学特征及其变色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丹怡 陆太进 +3 位作者 柯捷 陈华 施光海 李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04-3509,共6页
硬水铝石(α-AlOOH)是铝土矿的主要组成矿物之一,常用于工业提炼铝以及制作耐火材料。近年来,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硬水铝石晶体开始在市场中出现。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以及测量颜色... 硬水铝石(α-AlOOH)是铝土矿的主要组成矿物之一,常用于工业提炼铝以及制作耐火材料。近年来,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硬水铝石晶体开始在市场中出现。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以及测量颜色参数等方法获得了变色硬水铝石和无变色效应硬水铝石的光谱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变色效应的成因。变色硬水铝石在日光下常呈黄绿色而在白炽灯下呈褐红色,其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与普通硬水铝石的特征峰较为一致,其中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峰主要集中在400~1 200,1 800~2 110和2 900~3 000cm^(-1)三个范围内,拉曼特征峰则主要位于154,331,448,665和1 189cm-1附近。对比化学成分分析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认为Fe^(3+)和Cr^(3+)的d—d电子跃迁导致变色硬水铝石在可见光绿-黄绿色光区(500~560nm)和橙黄-红色光区(600~780nm)的透射程度较为接近,环境光源中红光和绿光相对功率分布的差异使硬水铝石产生变色效应。对变色硬水铝石在模拟日光和白炽灯光条件下的颜色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光源下样品颜色参数a*和h0的变化,可定量地描述变色硬水铝石的变色效应。为硬水铝石的应用拓展、性能改善以及氢氧化物材料光学性质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水铝石 变色效应 光谱特征 CR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