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海槽东部海底浅表层土工程地质特性及水合物细粒土力学性质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文涛 石要红 +3 位作者 张旭辉 曾宁烽 杨江平 何海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7,共9页
利用2012年在西沙海槽东部海域获得的25个重力柱状样的土工试验分析,以及以南海北部陆坡区浅表层土为试验介质的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对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 利用2012年在西沙海槽东部海域获得的25个重力柱状样的土工试验分析,以及以南海北部陆坡区浅表层土为试验介质的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对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土质类型单一,主要为高液限粉土,粉砂含量较高,黏粒含量次之,砂粒含量极少。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陆坡斜坡及北槽坡区与槽底平原和南槽坡区浅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显著,而垂向上各区浅表层土的工程特性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为一高含水率、高塑性、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的软弱高液限粉土层。以细粒土为试验介质,不同水合物饱和度土的土力学特性有较大差异。低饱和度的土表现为两次塑性破坏,而高饱和度的土仅表现为一次塑性破坏。水合物细粒土的黏聚力值随饱和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内摩擦角随饱和度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土 工程地质特性 水合物细粒土 力学试验 西沙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重新定位:以东沙群岛海域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0,共5页
利用海底地震仪(OBS)进行探测时,一般采用自由下落的方式将OBS布设在海底。由于海流和海底地形的影响,OBS的位置一般都偏离设定的位置。OBS重新定位是OBS数据处理的基础,不正确的位置信息将导致错误的观测系统信息,从而影响后续的处理... 利用海底地震仪(OBS)进行探测时,一般采用自由下落的方式将OBS布设在海底。由于海流和海底地形的影响,OBS的位置一般都偏离设定的位置。OBS重新定位是OBS数据处理的基础,不正确的位置信息将导致错误的观测系统信息,从而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直达水波包含了OBS的位置信息,一般利用直达水波的走时,采用最小二乘的方式来确定OBS的实际位置。炮点位置精度、放炮时间延迟、炮点分布方式、OBS时钟漂移、走时拾取误差以及海水速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重新定位的精度。文章采用数值方式研究这些因素对重新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对东沙群岛海域实际的OBS站位进行精细重新定位。数值结果表明,直线排列的炮点不能很好地反演出OBS的位置,应该采用十字或者井字分布的炮点;在偏移距小于10km时,海水速度结构的精度对重新定位的影响可以忽略;对OBS重新定位影响最大的是由放炮时间延迟、时钟漂移以及走时误差共同构成的右端项误差,5ms的右端项误差可引起40m左右的偏差。实际数据重新定位的结果较好,符合数值研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重新定位 炮点分布方式 右端项误差 海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槽末次盛冰期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段虓 陈芳 +1 位作者 庄畅 张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4,共6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西沙海槽XH-27PC柱状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和组合的分析,并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碳酸钙含量测定,讨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古环境和古海洋的变化。超微化石丰度、属种组合变化指示了末次冰期本区受陆源物输入的影响较大... 通过对南海北部西沙海槽XH-27PC柱状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和组合的分析,并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碳酸钙含量测定,讨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古环境和古海洋的变化。超微化石丰度、属种组合变化指示了末次冰期本区受陆源物输入的影响较大,冰后期则主要受开阔大洋的影响。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根据F.profunda百分含量估算的表层海水初级生产力具有末次冰期高、冰后期低的特征。钙质超微化石的溶解作用在冰后期较强、末次冰期较弱,表现出"太平洋型"旋回特征,与碳酸钙含量的"大西洋型"旋回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晚第四纪 西沙海槽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内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运移趋势 被引量:18
4
作者 时翠 甘华阳 +1 位作者 夏真 林进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内伶仃...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内伶仃洋河口湾泥沙运移特征较复杂,以东槽和西槽为界,分Ⅰ区、Ⅱ区、Ⅲ区。Ⅰ区在涨落潮流的作用下泥沙总体呈现出向东部岸滩运移的趋势;Ⅱ区往复流强劲,盐水楔活动频繁,受科氏力作用泥沙自东北向西南输运;Ⅲ区横门岛至金星门之间的分流间海湾泥沙呈现出向岸滩运移的趋势,淇澳岛周围泥沙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泥沙运移 珠江河口 内伶仃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二叠纪赋存铌钽矿的正长岩脉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汾连 赵太平 王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7-1805,共9页
攀西地区广泛发育正长岩脉,其中有些岩脉富含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这些岩脉多侵入于二叠纪辉长岩体中,并与该区玄武岩及长英质岩体共生。锆石U-Pb年代学表明这些正长岩脉与长英质岩体及辉长岩体形成时代相一致(258~256Ma),但是否有成因... 攀西地区广泛发育正长岩脉,其中有些岩脉富含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这些岩脉多侵入于二叠纪辉长岩体中,并与该区玄武岩及长英质岩体共生。锆石U-Pb年代学表明这些正长岩脉与长英质岩体及辉长岩体形成时代相一致(258~256Ma),但是否有成因联系并不清楚。本文对攀西地区炉库和白草两个Nb-Ta矿区中的富矿正长岩脉、贫矿正长岩脉及相关正长岩体在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及主微量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的εNd(t)非常均一(富矿正长岩脉εNd(t)=-0.2^+0.2,贫矿正长岩脉εNd(t)=-0.3^+0.7,正长岩体εNd(t)=-0.3^+0.4);两矿区岩石初始86Sr/87Sr值同位素则表现出宽泛的范围,正长岩体和贫矿正长岩脉的(86Sr/87Sr)i分别变化于0.7032~0.7090和0.7044~0.7064,富矿正长岩脉的(86Sr/87Sr)i变化于0.7049~0.7091,较大的初始86Sr/87Sr比值可能由于岩石遭受一定程度的蚀变所致。本文两矿区的富矿正长岩脉及贫矿正长岩脉和正长岩体的Sr-Nd同位素特征,与攀西地区红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的一致(εNd(t)=-2.7^+1.0,(86Sr/87Sr)i=0.7058~0.7064),表明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及镁铁质侵入体来自于相同的地幔源区。结合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对本区正长岩脉和相关正长岩体的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我们认为本区炉库和白草矿区的富矿正长岩脉及相关正长岩体可能是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活动造成的底侵在下地壳底部的辉长质岩石低程度(5%~10%)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且较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正长岩脉 攀西地区 峨眉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布对沿岸上升流存在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洋 陈芳 +3 位作者 孙桂华 刘坚 庄畅 吴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对台湾海峡西北部福建平潭岛附近海域3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优势种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ruber、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分布及底栖有孔虫组合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根据浮游有孔... 对台湾海峡西北部福建平潭岛附近海域3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优势种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ruber、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分布及底栖有孔虫组合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根据浮游有孔虫上升流指示种G.bulloides、底栖有孔虫组合和高营养盐深水种的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受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区沿岸上升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水深大于40m的海域及平潭岛东部水深20m附近,最远可达水深低于10m的海湾内部分区域,但强度相对减弱,水深较浅的陆地和岛屿边缘附近未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平潭岛东北部到南日岛西南部水深10~30m部分区域由于受到冬季浙闽沿岸流的影响,沿岸上升流在该区域的沉积记录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上升流 有孔虫 表层沉积物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缆地震船拖体的阻力及横向姿态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韦成龙 关晓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前有关阻力及空间状态的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基本上针对单个水下拖体,而对多缆地震船各类拖体的综合受力和姿态则较少受到关注。为方便施工团队在海上快速预测拖体的状态,在国内外学者对水下拖体的流体阻力研究基础上,分析多缆地震船... 目前有关阻力及空间状态的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基本上针对单个水下拖体,而对多缆地震船各类拖体的综合受力和姿态则较少受到关注。为方便施工团队在海上快速预测拖体的状态,在国内外学者对水下拖体的流体阻力研究基础上,分析多缆地震船水下拖体的结构和流体阻力特征,提出简化的阻力计算及横向姿态预测方法。文章以常用的多缆地震船拖体配置为例,得到的估算结果与实际的作业状态较为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船 拖体 拖缆 阻力 姿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