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矿产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汾连 何高文 +1 位作者 姚会强 邓希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近年发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盆地中存在大量富含稀土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类型为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其中的全稀土含量(∑REY,∑REE+Y)为400×10-6~2000×10-6,最高可达6600×10-6,重稀土含量(HREE)已达到或... 近年发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盆地中存在大量富含稀土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类型为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其中的全稀土含量(∑REY,∑REE+Y)为400×10-6~2000×10-6,最高可达6600×10-6,重稀土含量(HREE)已达到或超过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矿床的重稀土品位两倍以上,是潜在的新型稀土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不少学者对富稀土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大量地球化学及部分矿物学的工作,认为多金属软泥中的稀土元素多赋存于与海底热液作用有关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而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则与磷酸盐的混入密切相关,其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与磷灰石成分相当的生物鱼骨屑中。深海黏土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与海水相似,表明其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海水,REY富集成矿可能主要受控于磷灰石早期成岩阶段,期间稀土元素未发生分异。尽管近些年对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于沉积物中的稀土富集机制及影响因素等问题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稀土资源大国,为了争取我国在国际海底稀土资源竞争中的话语权,维护中国的稀土利益,中国应加紧开展相关的稀土资源勘查和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深海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韦振权 何高文 +4 位作者 邓希光 姚会强 刘永刚 杨永 任江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0-472,共13页
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 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截至目前,已有日本、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4个国家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富钴结壳勘探合同,而韩国的矿区申请也于2016年获得核准。富钴结壳按形态可分为板状结壳,砾状结壳和钴结核3种类型。富钴结壳内部结构构造在宏观上通常表现为三层构造,即底部亮煤层、中部疏松层和顶部较致密层;在微观下主要表现为柱状构造、叠层构造、斑块状构造、纹层状构造等多种类型。富钴结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生的铁锰矿物,包括水羟锰矿、钡镁锰矿、羟铁矿、四方纤铁矿、六方纤铁矿、针铁矿等。富钴结壳富含Mn、Fe、Co、Ni、Cu、Pb、Zn等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其中Co含量尤为显著。三大洋中,以太平洋富钴结壳的Co平均含量最高。富钴结壳的生长过程极其缓慢,平均仅几毫米每百万年。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富钴结壳最早于始新世-早中新世开始生长。目前通常认为富钴结壳为水成成因,即Co、Fe、Mn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海水。此外,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富钴结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富钴结壳的分布及特征受地形、水深、基岩类型、海水水文化学特征、经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分布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最低含氧带以下、水深800~2500 m的海山、岛屿斜坡和海底高地上,西、中太平洋海山区被认为是全球富钴结壳的最主要产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现状 研究进展 富钴结壳 大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永刚 何高文 +4 位作者 姚会强 杨永 任江波 郭丽华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5-1284,共10页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是潜在的海底金属资源。文章对富钴结壳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建库,从全球角度出发,对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海山、洋脊、海盆和陆坡4种地貌的Co品位...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是潜在的海底金属资源。文章对富钴结壳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建库,从全球角度出发,对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海山、洋脊、海盆和陆坡4种地貌的Co品位分别为0.70%、0.46%、0.50%和0.43%,海山地貌更有利于高Co品位结壳的产出。三大洋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矿点的分布比例占到了已知总数的73.3%,说明太平洋海山区是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主要的产出区。根据入库数据的分布特点,在全球划分出10个富钴结壳成矿区,结合结壳的厚度和分布水深,从各成矿区中划分出富集区,并按照2 cm厚度和4 cm厚度的标准分别对富集区的富钴结壳资源量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显示,太平洋富矿区的富钴结壳质量最好,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00%、0.66%、0.44%、0.09%,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2426.33 Mt、70.30 Mt、48.75 Mt、10.30 Mt;按4 cm厚度指标,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70%、0.58%、0.48%、0.11%,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1184.53 Mt、29.76 Mt、24.53 Mt、5.01 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富钴结壳 海底金属资源 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成果综述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泓君 彭学超 +5 位作者 朱本铎 钟和贤 黄永健 孙桂华 王立飞 郭丽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6,共14页
2006—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项目,采用深水多波束、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多道地震、重力、磁力、热流、地质取样、浅地层钻探等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手段,对海南岛幅内的海底地形地貌、表... 2006—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项目,采用深水多波束、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多道地震、重力、磁力、热流、地质取样、浅地层钻探等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手段,对海南岛幅内的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晚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环境、海底热流、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深部地壳结构、灾害地质以及矿产资源等分布特征开展了调查与研究。本图幅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在南海北部发现了新的海底峡谷群,对地理实体进行了命名,划分了海底地貌单元;(2)分析了海底表层及柱状沉积物类型、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布特征;(3)建立了图幅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框架,并对沉积环境及古气候演变进行了综合分析;(4)开展了重力、磁力、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分析了深部地壳结构特征;(5)图幅内存在滑坡、泥底辟、埋藏古河道等灾害地质现象,对灾害地质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6)开展了图幅内的石油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重砂矿物、建筑用砂等矿产资源远景区的划分及预测;(7)编制了地形图、地貌图、地质图、构造图、矿产图和环境地质因素图等基础性成果图件以及系列辅助性地质地球物理图件。海南岛幅调查与编图项目的顺利完成为我国全面开展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南岛幅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编图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民 邓希光 +2 位作者 杨永 刘金萍 王改云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温压及烃类地化条件,认为罗斯海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以二维地震、钻孔资料为基础,对盆地成熟度及生烃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东部盆地与维多利亚地盆地油气生成区均较广,但后者的源岩热演化程度较前者稍高,而中央海槽与北部盆地在油气生成区域及热演化程度方面均较差;根据生烃量模拟结果,同时选择合理的排聚系数,推测罗斯海盆地的地质资源量约为91.5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罗斯海盆地 盆地模拟 地质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底稀土资源勘查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伙带 朱本铎 任江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41-1142,共2页
陆地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主要储量国为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世界上稀土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占全球生产量的90%以上。2006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限制稀土出口政策,使得稀土出口价格大幅提高。虽然2012... 陆地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主要储量国为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世界上稀土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占全球生产量的90%以上。2006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限制稀土出口政策,使得稀土出口价格大幅提高。虽然2012年美国、日本和欧盟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将中国诉于WTO,2014年WTO最终裁定中国败诉,但是,只能依赖进口稀土的日本已经开始到深海里寻找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稀土元素 ⅢB族元素 多金属结核 国际海底 稀土资源 锰矿石 锰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冷泉的地震海洋学初探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江欣 宋海斌 +3 位作者 关永贤 杨胜雄 拜阳 耿明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4-616,共13页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和流体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活动冷泉流体渗漏、逸散活动在多道反射地震剖面上一般呈羽状、扫帚状和不规则状几何形态,内部反射杂乱,反射振幅偏弱,但也有振幅增强的情况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含有较多泥质和细粒颗粒物悬浮.所造成的.冷泉活动一般与盆地内部泥底辟、流体管道、断层和裂隙、气烟囱、海底麻坑和泥火山等流体逸散结构相关,反映了地层内部流体自深部向浅部运移,在海底渗漏、逸散形成了活动冷泉.但分析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实地观测和理论模拟等相关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冷泉 天然气渗漏 麻坑 泥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槽东部海底浅表层土工程地质特性及水合物细粒土力学性质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文涛 石要红 +3 位作者 张旭辉 曾宁烽 杨江平 何海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7,共9页
利用2012年在西沙海槽东部海域获得的25个重力柱状样的土工试验分析,以及以南海北部陆坡区浅表层土为试验介质的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对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 利用2012年在西沙海槽东部海域获得的25个重力柱状样的土工试验分析,以及以南海北部陆坡区浅表层土为试验介质的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对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土质类型单一,主要为高液限粉土,粉砂含量较高,黏粒含量次之,砂粒含量极少。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陆坡斜坡及北槽坡区与槽底平原和南槽坡区浅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显著,而垂向上各区浅表层土的工程特性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为一高含水率、高塑性、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的软弱高液限粉土层。以细粒土为试验介质,不同水合物饱和度土的土力学特性有较大差异。低饱和度的土表现为两次塑性破坏,而高饱和度的土仅表现为一次塑性破坏。水合物细粒土的黏聚力值随饱和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内摩擦角随饱和度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土 工程地质特性 水合物细粒土 力学试验 西沙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边界层异常(地震海洋学)反射地震特征的地球物理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江欣 拜阳 +3 位作者 关永贤 杨胜雄 宋海斌 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48-2161,共1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大量反射地震剖面海水层部分进行再处理,与以往地震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水层内部的反射结构不同,本文重点对海底附近水体的各种复杂反射地震特征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与传统对海底边界层的定义不同,我们将海底边界附...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大量反射地震剖面海水层部分进行再处理,与以往地震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水层内部的反射结构不同,本文重点对海底附近水体的各种复杂反射地震特征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与传统对海底边界层的定义不同,我们将海底边界附近的水体称之为海底边界层.本文利用传统地震相分析方法,分析海底边界层各种复杂反射地震结构的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以及视频率特征,结合过去相关的地震海洋学研究成果、海底边界层理论与其它各种海底附近作用/过程,不仅对中尺度涡旋、内孤立波和背风波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地震特征进行了归类与分析,并推断最新发现的一些反射地震特征可能揭示的各种海洋作用/过程,例如不同的地震相特征可能反映了海底湍流边界层,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天然气渗漏羽状流和麻坑内部异常上升流相关海底界面作用过程.结果分析表明,地震海洋学方法不仅能够对海洋内波、涡旋等物理海洋现象进行研究,同时也能够对海底附近各种复杂海洋作用/过程进行成像,从而拓展了地震海洋学的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也能为过去不能有效对海底边界面发生的各种冷泉热液活动、生物和沉积等作用过程进行现场观测提供新的探测方法和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沉积动力学 地震相 麻坑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蛟龙号HOV在海山结壳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永刚 姚会强 邓希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31-232,共2页
蛟龙号HOV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它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微地形地貌探测和悬停定位的能力,并搭载了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能够进行长时间水下作业和高精度作业,确保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潜钻取芯和沉... 蛟龙号HOV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它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微地形地貌探测和悬停定位的能力,并搭载了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能够进行长时间水下作业和高精度作业,确保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潜钻取芯和沉积物取样等复杂工作(邓希光等,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蛟龙号 HOV 富钴结壳 资源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貌在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区海底命名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文星 朱本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12-,共1页
<正>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是由包围核心的铁、锰氢氧化物壳层组成的核形石,大小如土豆,直径约5~10cm之间,表面多为光滑,也有粗糙、呈椭球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据估计,全球洋底... <正>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是由包围核心的铁、锰氢氧化物壳层组成的核形石,大小如土豆,直径约5~10cm之间,表面多为光滑,也有粗糙、呈椭球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据估计,全球洋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3万亿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的富钴结壳调查区位于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拉伯顿断裂带之间,地形相对平坦,内部发育有少量的海岭、海山和海丘。经过近二十年的勘探调查,目前已经获得了调查区完整的地形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区 多金属结核 数字地貌 命名规划 海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tan3D的海山富钴结壳资源定量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永刚 何高文 刘方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71-772,共2页
澳大利亚Micromine国际矿业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Kantan3D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软件于2003年得到了我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的技术认定,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毛先成等,2007;Chen Jianping,et al,2012)。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长期从事... 澳大利亚Micromine国际矿业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Kantan3D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软件于2003年得到了我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的技术认定,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毛先成等,2007;Chen Jianping,et al,2012)。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长期从事海山结壳资源勘查和评价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武广海等,2000;马维林等,2007;Wu et al.,2007;杨克红等,2010;章伟艳等,2010;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Kantan3D 矿产资源储量 矿业软件 章伟 国土资源 杨克 定量评价 研究成果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主要产油国油气资源投资战略优选
13
作者 韩冰 姚永坚 张道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07-1108,共2页
以东南亚主要产油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8国的油气探明储量、待发现资源量、最终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等翔实数据为依据,结合各国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政治形势、油气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 以东南亚主要产油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8国的油气探明储量、待发现资源量、最终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等翔实数据为依据,结合各国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政治形势、油气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以上八国投资战略优选评价体系,开展有利国家油气资源投资战略优选,为我国制定油气资源战略与能源外交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最终可采储量 矿产资源 产油国 剩余可采储量 东南亚 投资 财政管理 权重值 资源量 资源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卫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8期66-70,共5页
鉴于海洋地质资料接收、立卷、编目、存放、日常管理和使用的现状,海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基于利用Oracle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Flex技术,采用面向服务(SOA)的软件体系架构,基于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围绕地质资料的管理、共... 鉴于海洋地质资料接收、立卷、编目、存放、日常管理和使用的现状,海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基于利用Oracle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Flex技术,采用面向服务(SOA)的软件体系架构,基于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围绕地质资料的管理、共享服务与开发利用的应用需求,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建立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空间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输出、图件文档显示及条形码管理等功能。该系统不仅减少了数据录入以及手工标注,并且查询方便快捷,提升了海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部门信息服务水平,对实现海洋信息资源共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资料 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坑、泥火山在南海北部与西部陆缘的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5
作者 陈江欣 关永贤 +4 位作者 宋海斌 杨胜雄 耿明会 拜阳 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38,共20页
本文利用新的高分辨率海底多波束地形数据与以往研究资料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及以西和中建南盆地北部及以北陆缘区域内的麻坑与泥火山分布区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总结.本文提出根据麻坑的个体平面形态、规模量级和组合形式建立麻坑的三类分... 本文利用新的高分辨率海底多波束地形数据与以往研究资料对南海台西南盆地及以西和中建南盆地北部及以北陆缘区域内的麻坑与泥火山分布区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总结.本文提出根据麻坑的个体平面形态、规模量级和组合形式建立麻坑的三类分类体系并进行总结阐述.麻坑的直径与坑深总体具有线性变化关系但又有区域性分布特征,可能反映了不同海区底质性质、浅地层构造活动、海底倾斜程度和海底底流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同一区域泥火山的直径与高度具有线性关系而不同区域拟合斜率差异较大,可能说明同区域泥火山形态、流体成分和来源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其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麻坑、泥火山的产生与近5Ma新构造运动期内台湾南部和南海西缘区域性走滑断裂活动相一致,主要分布在构造活动较为活跃,沉积较为薄弱的近坡折带和大陆坡区域,在具有走滑性质的台西南、莺歌海和中建南盆地分布较广、规模较大,而在其他主要张裂性质盆地中分布较少,规模较小.其分布特征一方面能够说明某些区域流体的大量渗漏与逸散,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明某些区域持续的构造活动有利于该区域深部流体的重新聚集与成藏,从而成为指导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泥火山 新构造运动 流体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高频地震仪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及其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沙志彬 郑涛 +5 位作者 张光学 刘学伟 伍忠良 梁金强 苏丕波 王静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海底高频地震仪(HF-OBS)可获得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波阻抗等多种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对准确估算水合物的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南海北部海底水合物HF-OBS勘探实例,基于射线追踪法、双聚焦法、波动... 海底高频地震仪(HF-OBS)可获得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波阻抗等多种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对准确估算水合物的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南海北部海底水合物HF-OBS勘探实例,基于射线追踪法、双聚焦法、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法3种方法,对HF-OBS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纵横波联合走时反演获得了该区含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关系。结论认为:①采用射线追踪法模拟目的层射线分布和叠加次数,同时结合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结果,可以有效地进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②双聚焦理论的参数模拟能够进一步验证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针对特定的水合物目标体,为了获取矿体内部精细的速度结构,HF-OBS的分布形态应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矩阵分布,分布间距以300~500m为宜;③优化后的观测系统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HF-OBS地震数据,而纵横波联合反演获得的速度信息减小了水合物识别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海底高频地震仪 观测系统 优化设计 天然气水合物 声波速度 联合走时反演 分布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高频地震仪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光学 徐华宁 +3 位作者 刘学伟 张明 伍忠良 梁金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替代能源,是当前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2007年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空间分布不均,水合物矿体内部物性差异较大。为了研究海域水合物及游离气的矿层结构,准确评估研究区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替代能源,是当前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2007年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空间分布不均,水合物矿体内部物性差异较大。为了研究海域水合物及游离气的矿层结构,准确评估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采用三维地震与海底高频地震(HF-OBS)联合采集技术,获取水合物矿区的多波地震反射数据。充分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刻画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形与内部结构,分析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类型关系,进而获得这一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的综合地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地震仪 滑坡 碎屑沉积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盆地九龙江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星 张莉 +2 位作者 徐立明 易海 韦振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磁力和钻井资料分析,开展了九龙江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关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的研究。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中晚期二期火山活动,火成岩在...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磁力和钻井资料分析,开展了九龙江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关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的研究。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中晚期二期火山活动,火成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板状、锥状及块状三种地震相类型,钻井主要揭示了喷发、侵入及火山碎屑三大类型火成岩,它们的发育与分布是区域性构造事件和盆地演化相作用的结果。始新世中晚期火山活动产生的高温有利于烃源岩在短期内经历高温的催化改造而生成油气,形成的火成岩体岩墙面可以增加和改善凹陷中央区油气向西部斜坡的运移,该火成岩附近区的一些圈闭在成岩期受热液蚀变的影响,储层孔、渗性得到改善的同时也会致使储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在今后的勘探开发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岩浆活动 油气地质意义 九龙江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含水合物沉积层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如伟 李洪奇 +1 位作者 文鹏飞 张宝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17-3427,共11页
随着水合物含量的增加,往往会引起纵、横波速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引起衰减的变化.针对含水合物沉积层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征分析,有助于水合物含量的估计.本文以有效介质理论模型(EMT)为基础,研究了海洋未固结含水合物沉积层的纵、横波... 随着水合物含量的增加,往往会引起纵、横波速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引起衰减的变化.针对含水合物沉积层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征分析,有助于水合物含量的估计.本文以有效介质理论模型(EMT)为基础,研究了海洋未固结含水合物沉积层的纵、横波速度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同时采用BISQ模型替代有效介质模型中的Gassmann方程,具体分析了全频带范围内海洋含水合物沉积层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征.采用该模型,速度与衰减均随着水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岩石孔隙度与泥质含量对衰减系数的影响较小.针对大洋钻探计划(ODP)164航次的实际数据,运用该模型方程计算采用声波测井数据(20kHz)与VSP数据(100Hz),分别获取了水合物稳定带的饱和度数据,平均在5%-7%之间,由于速度频散的影响,VSP估算结果要弱低于声波测井估算数据,均与实测保压取芯的甲烷含量数据、他人研究成果以及神经网络趋势预测结果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对南海神狐海域三口钻位开展了水合物含量预测,与保压取芯结果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同时基于层剥离法提取该区域某地震测线BSR层的等效Q值,采用本文方法估算了该区域的等效天然气水合物含量15%-30%.数值模拟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含水合物沉积层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征均随着水合物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联合利用这一些变化特征,有助于天然气水合物含量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有效介质理论 BISQ模型 速度频散 地震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底微地貌特征及其天然气渗透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尚久靖 吴庐山 +1 位作者 粱金强 沙志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可以极大地改变海底地貌特征,形成多种与之相关的微地貌类型。海底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海底渗漏区常伴有埋藏浅、饱和度高的天然...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可以极大地改变海底地貌特征,形成多种与之相关的微地貌类型。海底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海底渗漏区常伴有埋藏浅、饱和度高的天然气水合物。对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域浅地层剖面、多波束测探和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识别出海底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等与海底天然气渗漏有关的微地貌类型,且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微地貌分别代表了浅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浅覆盖层中等速度天然气渗漏和厚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3种天然气渗漏模式。具有海底丘状体微地貌及声空白反射特征的浅层天然气聚集带,成为块状水合物最理想的发育场所,这可能称为南海北部陆坡勘察块状水合物的重要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渗漏模式 海底微地貌 水合物 南海东北部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