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矿产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汾连 何高文 +1 位作者 姚会强 邓希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近年发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盆地中存在大量富含稀土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类型为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其中的全稀土含量(∑REY,∑REE+Y)为400×10-6~2000×10-6,最高可达6600×10-6,重稀土含量(HREE)已达到或... 近年发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盆地中存在大量富含稀土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类型为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其中的全稀土含量(∑REY,∑REE+Y)为400×10-6~2000×10-6,最高可达6600×10-6,重稀土含量(HREE)已达到或超过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矿床的重稀土品位两倍以上,是潜在的新型稀土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不少学者对富稀土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大量地球化学及部分矿物学的工作,认为多金属软泥中的稀土元素多赋存于与海底热液作用有关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而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则与磷酸盐的混入密切相关,其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与磷灰石成分相当的生物鱼骨屑中。深海黏土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与海水相似,表明其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海水,REY富集成矿可能主要受控于磷灰石早期成岩阶段,期间稀土元素未发生分异。尽管近些年对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于沉积物中的稀土富集机制及影响因素等问题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稀土资源大国,为了争取我国在国际海底稀土资源竞争中的话语权,维护中国的稀土利益,中国应加紧开展相关的稀土资源勘查和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深海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永刚 何高文 +4 位作者 姚会强 杨永 任江波 郭丽华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5-1284,共10页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是潜在的海底金属资源。文章对富钴结壳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建库,从全球角度出发,对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海山、洋脊、海盆和陆坡4种地貌的Co品位...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是潜在的海底金属资源。文章对富钴结壳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建库,从全球角度出发,对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海山、洋脊、海盆和陆坡4种地貌的Co品位分别为0.70%、0.46%、0.50%和0.43%,海山地貌更有利于高Co品位结壳的产出。三大洋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矿点的分布比例占到了已知总数的73.3%,说明太平洋海山区是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主要的产出区。根据入库数据的分布特点,在全球划分出10个富钴结壳成矿区,结合结壳的厚度和分布水深,从各成矿区中划分出富集区,并按照2 cm厚度和4 cm厚度的标准分别对富集区的富钴结壳资源量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显示,太平洋富矿区的富钴结壳质量最好,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00%、0.66%、0.44%、0.09%,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2426.33 Mt、70.30 Mt、48.75 Mt、10.30 Mt;按4 cm厚度指标,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70%、0.58%、0.48%、0.11%,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1184.53 Mt、29.76 Mt、24.53 Mt、5.01 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富钴结壳 海底金属资源 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底稀土资源勘查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伙带 朱本铎 任江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41-1142,共2页
陆地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主要储量国为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世界上稀土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占全球生产量的90%以上。2006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限制稀土出口政策,使得稀土出口价格大幅提高。虽然2012... 陆地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主要储量国为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世界上稀土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占全球生产量的90%以上。2006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限制稀土出口政策,使得稀土出口价格大幅提高。虽然2012年美国、日本和欧盟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将中国诉于WTO,2014年WTO最终裁定中国败诉,但是,只能依赖进口稀土的日本已经开始到深海里寻找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稀土元素 ⅢB族元素 多金属结核 国际海底 稀土资源 锰矿石 锰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韦振权 何高文 +4 位作者 邓希光 姚会强 刘永刚 杨永 任江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0-472,共13页
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 富钴结壳是继多金属结核资源之后被发现的又一深海沉积固体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底均有分布。据估算,全球三大洋海山富钴结壳干结壳资源量为(1081.1661~2162.3322)×108t。世界各国对富钴结壳的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截至目前,已有日本、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4个国家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富钴结壳勘探合同,而韩国的矿区申请也于2016年获得核准。富钴结壳按形态可分为板状结壳,砾状结壳和钴结核3种类型。富钴结壳内部结构构造在宏观上通常表现为三层构造,即底部亮煤层、中部疏松层和顶部较致密层;在微观下主要表现为柱状构造、叠层构造、斑块状构造、纹层状构造等多种类型。富钴结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生的铁锰矿物,包括水羟锰矿、钡镁锰矿、羟铁矿、四方纤铁矿、六方纤铁矿、针铁矿等。富钴结壳富含Mn、Fe、Co、Ni、Cu、Pb、Zn等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其中Co含量尤为显著。三大洋中,以太平洋富钴结壳的Co平均含量最高。富钴结壳的生长过程极其缓慢,平均仅几毫米每百万年。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富钴结壳最早于始新世-早中新世开始生长。目前通常认为富钴结壳为水成成因,即Co、Fe、Mn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海水。此外,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富钴结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富钴结壳的分布及特征受地形、水深、基岩类型、海水水文化学特征、经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分布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最低含氧带以下、水深800~2500 m的海山、岛屿斜坡和海底高地上,西、中太平洋海山区被认为是全球富钴结壳的最主要产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现状 研究进展 富钴结壳 大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民 邓希光 +2 位作者 杨永 刘金萍 王改云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温压及烃类地化条件,认为罗斯海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以二维地震、钻孔资料为基础,对盆地成熟度及生烃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东部盆地与维多利亚地盆地油气生成区均较广,但后者的源岩热演化程度较前者稍高,而中央海槽与北部盆地在油气生成区域及热演化程度方面均较差;根据生烃量模拟结果,同时选择合理的排聚系数,推测罗斯海盆地的地质资源量约为91.5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罗斯海盆地 盆地模拟 地质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蛟龙号HOV在海山结壳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刚 姚会强 邓希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31-232,共2页
蛟龙号HOV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它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微地形地貌探测和悬停定位的能力,并搭载了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能够进行长时间水下作业和高精度作业,确保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潜钻取芯和沉... 蛟龙号HOV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它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微地形地貌探测和悬停定位的能力,并搭载了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能够进行长时间水下作业和高精度作业,确保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潜钻取芯和沉积物取样等复杂工作(邓希光等,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蛟龙号 HOV 富钴结壳 资源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tan3D的海山富钴结壳资源定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刚 何高文 刘方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71-772,共2页
澳大利亚Micromine国际矿业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Kantan3D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软件于2003年得到了我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的技术认定,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毛先成等,2007;Chen Jianping,et al,2012)。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长期从事... 澳大利亚Micromine国际矿业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Kantan3D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软件于2003年得到了我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的技术认定,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毛先成等,2007;Chen Jianping,et al,2012)。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长期从事海山结壳资源勘查和评价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武广海等,2000;马维林等,2007;Wu et al.,2007;杨克红等,2010;章伟艳等,2010;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Kantan3D 矿产资源储量 矿业软件 章伟 国土资源 杨克 定量评价 研究成果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峰 于宗泽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9期66-70,共5页
大洋多金属结核作为潜在的战略资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海洋六号船的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太平洋海盆的实测背散射强度数据,证实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背散射强度数据与多金属结核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可以为大洋资源调查中多金属... 大洋多金属结核作为潜在的战略资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海洋六号船的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太平洋海盆的实测背散射强度数据,证实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背散射强度数据与多金属结核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可以为大洋资源调查中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圈定提供前期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多波束测深系统 背散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提基海盆地质特征及深海资源潜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金鹏 张伙带 +4 位作者 段虓 黄文星 刘丽强 任金锋 朱本铎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3,共6页
深海盆地是地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要地,国际上对深海矿产的勘探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南太平洋提基海盆为目标区,分析了海盆区的地形、地层特征和资源潜力。分析表明:(1)海盆形态受东太平海隆洋中脊扩张、土阿莫土隆起和马克萨斯断裂带、... 深海盆地是地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要地,国际上对深海矿产的勘探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南太平洋提基海盆为目标区,分析了海盆区的地形、地层特征和资源潜力。分析表明:(1)海盆形态受东太平海隆洋中脊扩张、土阿莫土隆起和马克萨斯断裂带、南方断裂带的构造控制,洋壳年龄在40~20 Ma之间,所获玄武岩为早渐新世形成,年龄超过29 Ma;(2)地层沉积物以钙质生物化石、黏土为主要物质组成,并含有沸石、铁锰结核、铁的氧化物等海洋自生物质;(3)沉积地层呈"三明治"式结构,初步建立了土阿莫土大洋组、南方大洋组岩石地层单位,分别代表站位顶部的远洋黏土层(以第四纪为主)、站位底部含铁含黏土的钙质超微化石软泥层(早渐新世)。站位中部地层可与赤道地区的地层对比,划归至马克萨斯大洋组(晚渐新世-上新世)。(4)站位揭示提基海盆可能大范围缺失中-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地层,推测是由海盆沉降与海洋碳酸钙补偿深度加深引起钙质溶解而形成沉积间断。(5)海盆海底浅表的远洋黏土层中稀土元素含量高,容易勘查和开采,极具资源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基海盆 太平洋 稀土元素 远洋黏土 钙质生物化石 地层对比与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主要产油国油气资源投资战略优选
10
作者 韩冰 姚永坚 张道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07-1108,共2页
以东南亚主要产油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8国的油气探明储量、待发现资源量、最终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等翔实数据为依据,结合各国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政治形势、油气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 以东南亚主要产油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8国的油气探明储量、待发现资源量、最终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等翔实数据为依据,结合各国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政治形势、油气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以上八国投资战略优选评价体系,开展有利国家油气资源投资战略优选,为我国制定油气资源战略与能源外交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最终可采储量 矿产资源 产油国 剩余可采储量 东南亚 投资 财政管理 权重值 资源量 资源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南浅海域有用重砂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娇 杨楚鹏 +2 位作者 孙桂华 罗伟东 赵利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6,共8页
利用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调查的最新资料,对2014年该区域采集的44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砂矿物研究,计算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4种有用重砂矿物的品位,分析了海南岛西南部海底有用重砂矿物品位异常值分布范围,在此基... 利用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调查的最新资料,对2014年该区域采集的44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砂矿物研究,计算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4种有用重砂矿物的品位,分析了海南岛西南部海底有用重砂矿物品位异常值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品位状况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钛铁矿品位异常值主要富集在沿岸带及研究区中南部,分布范围较广,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其他3种有用重砂矿物主要富集在研究区中东部;认为重砂矿物的分布与海南岛母岩、水动力、沉积物底质类型密切相关,最终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划分了3个潜在的有用重砂矿资源成矿远景区,都在可采水深范围之内,具有找矿意义,为将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有用重砂矿物 异常品位 形成条件 成矿远景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海底多金属结核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于淼 邓希光 +1 位作者 姚会强 刘永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8,共10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而开发利用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海洋已经成为实现新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随着中国大洋调查的进展,有必要系统梳理世界...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而开发利用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海洋已经成为实现新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随着中国大洋调查的进展,有必要系统梳理世界国际海域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历程、研究现状及进展。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作为可能是海底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金属资源,历来得到国际和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十年的调查和估算表明,全球海洋中大约覆盖了54×106km2的多金属结核,有商业开采潜力的资源量达75×109t。但是很多海域涉及到具体区域性的资源调查工作还有待开展,同时在新的理论认识如热液成因和生物化学作用在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如何使金属提取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和科学高效等学科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新方向。中国应该合理有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多金属结核调查,争取使中国在深海海域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工作中走在国际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资源 多金属结核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高频地震仪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及其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沙志彬 郑涛 +5 位作者 张光学 刘学伟 伍忠良 梁金强 苏丕波 王静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海底高频地震仪(HF-OBS)可获得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波阻抗等多种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对准确估算水合物的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南海北部海底水合物HF-OBS勘探实例,基于射线追踪法、双聚焦法、波动... 海底高频地震仪(HF-OBS)可获得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波阻抗等多种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对准确估算水合物的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南海北部海底水合物HF-OBS勘探实例,基于射线追踪法、双聚焦法、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法3种方法,对HF-OBS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纵横波联合走时反演获得了该区含水合物层的纵横波速度关系。结论认为:①采用射线追踪法模拟目的层射线分布和叠加次数,同时结合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结果,可以有效地进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②双聚焦理论的参数模拟能够进一步验证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针对特定的水合物目标体,为了获取矿体内部精细的速度结构,HF-OBS的分布形态应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矩阵分布,分布间距以300~500m为宜;③优化后的观测系统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HF-OBS地震数据,而纵横波联合反演获得的速度信息减小了水合物识别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海底高频地震仪 观测系统 优化设计 天然气水合物 声波速度 联合走时反演 分布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冷泉的地震海洋学初探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江欣 宋海斌 +3 位作者 关永贤 杨胜雄 拜阳 耿明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4-616,共13页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和流体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活动冷泉流体渗漏、逸散活动在多道反射地震剖面上一般呈羽状、扫帚状和不规则状几何形态,内部反射杂乱,反射振幅偏弱,但也有振幅增强的情况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含有较多泥质和细粒颗粒物悬浮.所造成的.冷泉活动一般与盆地内部泥底辟、流体管道、断层和裂隙、气烟囱、海底麻坑和泥火山等流体逸散结构相关,反映了地层内部流体自深部向浅部运移,在海底渗漏、逸散形成了活动冷泉.但分析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实地观测和理论模拟等相关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冷泉 天然气渗漏 麻坑 泥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槽东部海底浅表层土工程地质特性及水合物细粒土力学性质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文涛 石要红 +3 位作者 张旭辉 曾宁烽 杨江平 何海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7,共9页
利用2012年在西沙海槽东部海域获得的25个重力柱状样的土工试验分析,以及以南海北部陆坡区浅表层土为试验介质的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对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 利用2012年在西沙海槽东部海域获得的25个重力柱状样的土工试验分析,以及以南海北部陆坡区浅表层土为试验介质的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对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含水合物细粒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西沙海槽东部海域浅表层土土质类型单一,主要为高液限粉土,粉砂含量较高,黏粒含量次之,砂粒含量极少。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陆坡斜坡及北槽坡区与槽底平原和南槽坡区浅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显著,而垂向上各区浅表层土的工程特性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为一高含水率、高塑性、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的软弱高液限粉土层。以细粒土为试验介质,不同水合物饱和度土的土力学特性有较大差异。低饱和度的土表现为两次塑性破坏,而高饱和度的土仅表现为一次塑性破坏。水合物细粒土的黏聚力值随饱和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内摩擦角随饱和度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土 工程地质特性 水合物细粒土 力学试验 西沙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边界层异常(地震海洋学)反射地震特征的地球物理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江欣 拜阳 +3 位作者 关永贤 杨胜雄 宋海斌 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48-2161,共1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大量反射地震剖面海水层部分进行再处理,与以往地震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水层内部的反射结构不同,本文重点对海底附近水体的各种复杂反射地震特征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与传统对海底边界层的定义不同,我们将海底边界附...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大量反射地震剖面海水层部分进行再处理,与以往地震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水层内部的反射结构不同,本文重点对海底附近水体的各种复杂反射地震特征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与传统对海底边界层的定义不同,我们将海底边界附近的水体称之为海底边界层.本文利用传统地震相分析方法,分析海底边界层各种复杂反射地震结构的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以及视频率特征,结合过去相关的地震海洋学研究成果、海底边界层理论与其它各种海底附近作用/过程,不仅对中尺度涡旋、内孤立波和背风波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地震特征进行了归类与分析,并推断最新发现的一些反射地震特征可能揭示的各种海洋作用/过程,例如不同的地震相特征可能反映了海底湍流边界层,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天然气渗漏羽状流和麻坑内部异常上升流相关海底界面作用过程.结果分析表明,地震海洋学方法不仅能够对海洋内波、涡旋等物理海洋现象进行研究,同时也能够对海底附近各种复杂海洋作用/过程进行成像,从而拓展了地震海洋学的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也能为过去不能有效对海底边界面发生的各种冷泉热液活动、生物和沉积等作用过程进行现场观测提供新的探测方法和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洋学 沉积动力学 地震相 麻坑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高频地震仪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光学 徐华宁 +3 位作者 刘学伟 张明 伍忠良 梁金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替代能源,是当前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2007年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空间分布不均,水合物矿体内部物性差异较大。为了研究海域水合物及游离气的矿层结构,准确评估研究区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替代能源,是当前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2007年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空间分布不均,水合物矿体内部物性差异较大。为了研究海域水合物及游离气的矿层结构,准确评估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采用三维地震与海底高频地震(HF-OBS)联合采集技术,获取水合物矿区的多波地震反射数据。充分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刻画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形与内部结构,分析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类型关系,进而获得这一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的综合地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地震仪 滑坡 碎屑沉积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水合物钻探区海底表层热导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力峰 尚久靖 +4 位作者 梁金强 徐行 沙志彬 陆敬安 王静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7,共9页
依据获取的热导率测量数据和多波束数据所反映的海底地貌特征,分析了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表层沉积物矿物组成、粒级以及区域地貌特征对热导率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钻探区表层沉积物热导率平均值为(1.26±0.12... 依据获取的热导率测量数据和多波束数据所反映的海底地貌特征,分析了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表层沉积物矿物组成、粒级以及区域地貌特征对热导率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钻探区表层沉积物热导率平均值为(1.26±0.12)W/(m·k),相对于南海北部陆坡热导率背景偏高,沉积物组分中既含有陆源浊流沉积体中的高热导率矿物,也含有由甲烷等为主要气源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具有高热导率特性的碳酸盐。钻探区表层沉积物热导率区域细节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2区和5区属于海台地貌,海底表层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盐结壳,由于底流的剥蚀作用导致沉积物粒级相对较粗,呈现高值热导率(1.32±0.06)W/(m·k)和(1.34±0.06)W/(m·k),并以此为中心向周缘逐级降低;位于海底海槽处的1区和8区则属于海槽地貌,海底表层易于接受来自海台的过滤沉积物,粒级相对较细但压实程度较低,呈现低值热导率,分别为(1.10±0.06)W/(m·k)和(1.01±0.06)W/(m·k)。钻探区表层沉积物热导率偏高主要受控于内生地质作用控制下高流体疏导所携带的化学组分,而热导率的非均匀分布则受控于外生地质作用诸如地貌地形变化导致的粒级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热导率 矿物组分 粒级 地貌 南海东北部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杰 孙美静 +2 位作者 苏明 杨睿 吴能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4,119,共8页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与周缘发育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表现在静态要素和动态成藏2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运移通道类型,泥底辟(泥火山)携带的气体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同时,含气流体沿着泥底辟(泥火山)的上...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与周缘发育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表现在静态要素和动态成藏2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运移通道类型,泥底辟(泥火山)携带的气体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同时,含气流体沿着泥底辟(泥火山)的上侵,可能会导致上覆地层中温压场和地球化学组分的改变,进而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变化。因此,泥底辟(泥火山)将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如位于构造中心部位的矿物低温热液成藏模式和位于构造边缘的矿物交代成藏模式。另一方面,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阶段将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富集产生不同的影响。早期阶段,泥底辟(泥火山)形成的运移通道可能并未延伸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导致气源供给不够充分;中期阶段,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晚期阶段,泥火山喷发带来的高热量含气流体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热异常,可能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动平静期,天然气水合物再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泥火山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底微地貌特征及其天然气渗透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尚久靖 吴庐山 +1 位作者 粱金强 沙志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可以极大地改变海底地貌特征,形成多种与之相关的微地貌类型。海底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海底渗漏区常伴有埋藏浅、饱和度高的天然...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可以极大地改变海底地貌特征,形成多种与之相关的微地貌类型。海底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海底渗漏区常伴有埋藏浅、饱和度高的天然气水合物。对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域浅地层剖面、多波束测探和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识别出海底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等与海底天然气渗漏有关的微地貌类型,且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微地貌分别代表了浅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浅覆盖层中等速度天然气渗漏和厚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3种天然气渗漏模式。具有海底丘状体微地貌及声空白反射特征的浅层天然气聚集带,成为块状水合物最理想的发育场所,这可能称为南海北部陆坡勘察块状水合物的重要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渗漏模式 海底微地貌 水合物 南海东北部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