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南部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杜佰伟 彭清华 +1 位作者 谢尚克 郑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对羌塘盆地南部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出露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研究认为,羌塘盆地下侏罗统曲色组黑色页岩厚度大(600-1200m),有机碳含量高(0.40%-9.65%),热演化程度高,页岩镜质体反射率为1.78%-2.15... 对羌塘盆地南部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出露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研究认为,羌塘盆地下侏罗统曲色组黑色页岩厚度大(600-1200m),有机碳含量高(0.40%-9.65%),热演化程度高,页岩镜质体反射率为1.78%-2.15%,具有形成页岩气藏资源的良好潜力。依据研究区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特征以及页岩矿物成分、孔裂隙和吸附性研究等气源岩和储集层方面综合分析,优选出毕洛错一木苟日王和其香错一噶尔敖包2个页岩气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曲色组 页岩气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盆地长蛇山油页岩剖面烃源岩生烃潜力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4
2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2 位作者 付修根 冯兴雷 孙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61-1871,共11页
北羌塘盆地长蛇山油页岩位于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胜利河一长蛇山海相油页岩带北东,长蛇山南麓,其剖面主要岩性为油页岩、泥晶灰岩、黑色页岩和泥灰岩。本文通过对20件样品进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测试,详细评价了长蛇山油页岩剖面烃源岩... 北羌塘盆地长蛇山油页岩位于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胜利河一长蛇山海相油页岩带北东,长蛇山南麓,其剖面主要岩性为油页岩、泥晶灰岩、黑色页岩和泥灰岩。本文通过对20件样品进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测试,详细评价了长蛇山油页岩剖面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指标,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长蛇山油页岩的生烃潜力最好.其次为黑色页岩和泥晶灰岩。总有机碳含量在烃源岩中为0.41%~9.49%,平均为4.02%,在油页岩内含量最高.达到4.53%~9.49%.平均为7.74%;氯仿沥青“4”含量为O.0252%~0.3403%,在油页岩内平均为0.27%,总体为中等-较好烃源岩:有机元素和有机显微组分分析显示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少数为Ⅱ:和Ⅲ型;Ro的分布范围为1.08%~1.43%.平均值为1.27%。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成熟-过成熟,且在垂向上有机质演化程度逐渐变高。该剖面的烃源岩沉积于盐度较高的还原环境.有机质母质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生烃潜力 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 北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盆地开启年龄及沉积演化特征——以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剑 周小琳 +2 位作者 郭秀梅 付修根 高永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4-844,共11页
最新地质调查与研究表明,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新元古界南华系是一套沉积超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的裂谷系"楔状地层"。桃源组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是该"楔状地层"的最低层位,代表了南华裂谷系江南次级盆地新一轮沉... 最新地质调查与研究表明,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新元古界南华系是一套沉积超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的裂谷系"楔状地层"。桃源组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是该"楔状地层"的最低层位,代表了南华裂谷系江南次级盆地新一轮沉积旋回的起点。取自桃源组流纹岩样品的结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803±9 Ma,这一年龄值基本上代表了该次级盆地新元古代盆地的开启时间。沉积相研究表明,江南次级盆地沉积作用主要由四个沉积相组合构成:(1)陆相火山岩组合;(2)冲洪积相及河湖相组合;(3)滨浅海—次深海相组合;(4)冰碛岩相组合。与扬子东南缘其它次级盆地相比,江南次级盆地沉积作用以陆相为主,但两者的剖面沉积演化序列非常相似,都经历了一个由陆相至海相的沉积超覆演化过程,代表了新元古代南华期华南古大陆解体之后扬子地块东南缘典型的裂谷盆地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江南次级盆地 锆石U-PB年龄 盆地开启 沉积相 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石炭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基本地质条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启宇 牟传龙 +1 位作者 陈小炜 康建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5-671,共17页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具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和褶皱双重基底,石炭系发育有研究区第1套完整且区域对比相对良好的地层。以"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对石炭系的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早石炭世发育活动、被动陆缘海相及海...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具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和褶皱双重基底,石炭系发育有研究区第1套完整且区域对比相对良好的地层。以"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对石炭系的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早石炭世发育活动、被动陆缘海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晚石炭世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及陆相火山岩。石炭系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以及大陆相3个相区,可细分为大陆相、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次深海—深海相、浅海相、滨海相、三角洲相、河湖相以及冲积扇相等11个相带。从"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思路出发,认为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白碱滩地区、南缘巴音沟、乌鲁木齐等地发育的次深海—深海相暗色泥页岩为较好的烃源岩;东北缘如卡拉麦里地区发育的三角洲相为烃源岩、储集岩良好的油气勘探有利相带;三塘湖地区发育的潮坪相与潟湖相、布尔津—富蕴及博格达山地区发育的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浅海陆棚相等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这些生、储、盖三位一体分布的相带和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和首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构造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油气基本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油气地质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付修根 王剑 +4 位作者 谭富文 陈明 李忠雄 陈文彬 冯兴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24,共9页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中国潜在的石油战略后备区之一。新的油气地质调查发现,盆地内发育优质古生代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的暗色泥岩,具有机碳含量高的特征,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 Ro值大多为1.50%-2....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中国潜在的石油战略后备区之一。新的油气地质调查发现,盆地内发育优质古生代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的暗色泥岩,具有机碳含量高的特征,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 Ro值大多为1.50%-2.40%,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前那底岗日组的古风化壳是盆地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储集层,其覆盖于二叠系以及前人已确定的三叠系肖茶卡组地层之上。新发现的上侏罗统-下白垩世白龙冰河组泥灰岩夹膏盐、页岩是区域上较好的盖层。盆地内近年来在地表发现油气显示250余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现代天然气泄漏的泥火山,并采集到了天然气样品。综合考虑沉积相、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保存条件等因素,优选了6个有利区块,其中,托纳木和半岛湖区块作为潜力目标区进行了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古生代烃源岩 古风化壳 泥火山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盐源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茜 王剑 +4 位作者 余谦 肖渊甫 张彬 王晓飞 赵安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O_3呈负相关说明硅质成分具有较多陆源碎屑成因。高含量的过量硅(Si过量),较低的Mg O含量,Ba、As、Sb、Sc等元素的高度富集、轻稀土富集、正Eu异常、矿物中的放射虫等微生物化石以及斑脱岩的存在说明硅质主要为生物成因,同时受到热水沉积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V、Ni、U较富集,铈负异常、铕正异常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特征及相关图解一致表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水陆棚缺氧的还原水体环境,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洋流或者热水影响,沉积了深海沉积物。生物成因及热水成因(火山成因)的页岩常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此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厚度较大,初步认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龙马溪组 硅质岩 成因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模式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6
7
作者 冯伟明 谢渊 +3 位作者 刘建清 汪正江 林家善 黄学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在黔东湘西一带,龙王庙组中上部发育大规模、连续分布的浅滩和藻礁以及多种浅水成因的重力流沉积,表明龙王庙组沉积中、晚期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初具镶边台地沉积模式特征。受古地理和古气候控制,潮坪—泻湖—局限台地相带宽广;龙王庙组... 在黔东湘西一带,龙王庙组中上部发育大规模、连续分布的浅滩和藻礁以及多种浅水成因的重力流沉积,表明龙王庙组沉积中、晚期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初具镶边台地沉积模式特征。受古地理和古气候控制,潮坪—泻湖—局限台地相带宽广;龙王庙组沉积中、晚期上扬子海域发生区域性海退,泻湖以及咸化泻湖规模扩大,台地边缘礁滩快速向上增长并向东迁移,斜坡带上发育多种重力流沉积。叠合于加里东期古隆起之上的龙王庙组台内滩,以及巨厚膏盐岩成因的盐构造上下的圈闭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边台地 龙王庙组 清虚洞组 上扬子地区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一段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2 位作者 冯兴雷 付修根 孙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一段主要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包括紫红色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形成于氧化环境。通过对雀莫错组一段碎屑岩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萨胡判别式、粒度参数散点图...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一段主要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包括紫红色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形成于氧化环境。通过对雀莫错组一段碎屑岩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萨胡判别式、粒度参数散点图和C-M图等分析表明,雀莫错组一段砂岩分选性较差,在概率直方图上多表现为双峰或多峰,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两段式",少见"三段式",跳跃总体含量较高,滚动总体和悬浮总体较少。在Sk-σi散点图中,雀莫错组一段的砂岩均落入河砂范围内;在C-M图上表现为PQ段发育,QR段次之,为一套典型的河流相沉积。雀莫错组的沉积从河流-冲积扇相开始,之上为三角洲相和局限台地相沉积,总体上表现为逐渐变深的海侵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粒度分析 雀莫错组一段 北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生代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作振 宋志刚 +3 位作者 高丽华 郭志平 刘固耀 钟文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过对吉林伊通、长春、永吉、桦甸等野外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贴方式、古亚洲洋南支洋闭合过程以及华北板块北缘沉积特征与盆地演化。研究区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沉积体系保存不全;受中新生代构造... 通过对吉林伊通、长春、永吉、桦甸等野外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贴方式、古亚洲洋南支洋闭合过程以及华北板块北缘沉积特征与盆地演化。研究区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沉积体系保存不全;受中新生代构造的影响,叠加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地层被破坏,多为哑地层,上述原因导致对古亚洲洋闭合之前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认识不一,制约了对有关重要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采用沉积学的方法,结合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同位素测年等理论和方法,依据现存古生代地层和不同构造部位的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开展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恢复沟弧盆体系的分布以及岛弧的类型、时代,探讨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将是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构造演化特征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构造演化 沉积特征 盆地演化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兴雷 付修根 +1 位作者 谭富文 陈文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3-961,共9页
对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C2 c)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和研究。擦蒙组的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地层发育的沉积相为三角洲相;水解性元素和 Fe 族元素含量较高,表明其水体环... 对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C2 c)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和研究。擦蒙组的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地层发育的沉积相为三角洲相;水解性元素和 Fe 族元素含量较高,表明其水体环境为滨岸-浅海,且古水深较浅;古气候指数 C(C =∑(Fe +Mn +Cr +Ni +V +Co)/∑(Ca +Mg +Sr +Ba +K +Na))的计算结果均大于0.8,指示出湿润的气候环境;Sr/Ba 比值全部小于1,介于0.13~0.23之间,表明为盐度较低的陆相淡水沉积水体;根据 V /Cr 与 V /Sc、V /(V +Ni)、Th/U、Ni /Co 和 Fe2+/Fe3+比值的变化,综合判断为富氧水体环境。上述这些条件均有利于繁殖大量的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这些有机物质通过水体的搬运沉积、富集形成了研究区石炭系一套较好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孔孔茶卡地区 石炭系擦蒙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羌塘盆地沉积演化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剑 付修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7-259,共23页
羌塘盆地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其沉积演化对于正确认识古、中特提斯洋盆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沉积序列、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分析,结合年代地层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羌塘中生代盆地(T3—... 羌塘盆地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其沉积演化对于正确认识古、中特提斯洋盆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沉积序列、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分析,结合年代地层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羌塘中生代盆地(T3—K1)的沉积演化模式,讨论了羌塘盆地演化与古特提斯洋盆关闭、中特提斯洋盆形成的关系。羌塘中生代盆地(T3—K1)是由冲洪积相沉积超覆开始的,总体上为一个向上变深的海侵序列,表现为冲洪积相、河湖相逐渐演化为滨海相及浅海相,可划分出3种典型的沉积超覆类型及5个主要阶段的沉积演化序列。羌塘中生代盆地整体上为一个由前陆盆地演化为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最终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并萎缩消亡的叠合盆地。羌塘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关闭,与古特提斯洋盆的关闭有关,羌塘中生代盆地(T3—K1)的演化受中特提斯洋的快速开启及关闭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洋 羌塘盆地 沉积演化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富蕴盆地南明水组暗色泥岩沉积环境演化及其页岩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小辉 王剑 +5 位作者 熊国庆 余谦 陆俊泽 周继兵 白洪海 邓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6-1486,共11页
为了查明新疆北部富蕴盆地萨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多套暗色泥页岩沉积环境演化、页岩气资源前景及两者内在的制约关系,进行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等分析,表明南明水组暗色泥岩沉积水体早期可能受大型河流影响明显淡化,后期开放... 为了查明新疆北部富蕴盆地萨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多套暗色泥页岩沉积环境演化、页岩气资源前景及两者内在的制约关系,进行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等分析,表明南明水组暗色泥岩沉积水体早期可能受大型河流影响明显淡化,后期开放性降低,盐度逐渐升高和恢复。暗色泥岩沉积时期气候总体温暖潮湿,中晚期温度稍有上升,较早期相对干旱,水体深度自下而上呈现由深变浅再变深的趋势,总体还原,向上还原性减弱。第2亚组生物生产率及总有机碳含量(介于0.42%-1.11%)均最高,有机质类型基本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含少量II2型干酪根,成熟度达到高—过成熟阶段。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尤其是第2亚组(黏土矿物:32%-49%;石英:33%-41%;伊利石占黏土总量:61%-77%),具备页岩气发育条件。对比分析显示,海陆交互区半咸水偏咸水的盐度条件、缺乏大型入海河流的干扰、稳定的沉积环境等更有利于产气页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南明水组 富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清虚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伟明 谢渊 +2 位作者 刘建清 林家善 陈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3,共9页
通过对钻井岩屑描述、测井资料解释、野外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样品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将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划分为1个Ⅲ级层序和3个准层序组,在准层序组内又划分出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清虚洞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 通过对钻井岩屑描述、测井资料解释、野外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样品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将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划分为1个Ⅲ级层序和3个准层序组,在准层序组内又划分出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清虚洞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准层序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sq1-TST期,受持续海侵影响,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浅滩规模较小;sq1-HST期局限台地潮坪-潟湖相沉积较发育。sq2-TST期台内滩沉积最为发育,也是清虚洞组颗粒滩相储层最发育的层位;sq2-HST期沉积格局演变为局限台地潮坪环境。sq3准层序组仅残留高位体系域沉积记录,属于频繁暴露的潮坪环境,以膏岩类沉积为主要特征,为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天然气藏重要的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虚洞组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占王忠 格桑旺堆 陈文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对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地表露头样品以及羌资5井井下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测、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研究区中二叠统储集层中共发生过4期与油气成藏有关的流体活动:分别为距今170×10^6~165... 对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地表露头样品以及羌资5井井下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测、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研究区中二叠统储集层中共发生过4期与油气成藏有关的流体活动:分别为距今170×10^6~165×10^6a的中侏罗世中期,165×10^6~145×10^6a的中侏罗世晚期,145×10^6~122×10^6a的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和22×10^6~7×10^6a的中新世中期。其中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为轻质油的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为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角木茶卡地区 中二叠统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地球化学及有机质富集模式——以叙永地区田林剖面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宇龙 牟传龙 王秀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1-560,共20页
晚奥陶—早志留世转折期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这一相对短暂时间内(440~453 Ma),全球板块构造形态、古气候条件、古海洋环境、生物群类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扬子地区在这一全球大背景之下沉积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 晚奥陶—早志留世转折期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这一相对短暂时间内(440~453 Ma),全球板块构造形态、古气候条件、古海洋环境、生物群类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扬子地区在这一全球大背景之下沉积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有机质丰度决定着页岩生烃能力的强弱,同时还影响着储层吸附能力及储集空间的大小,是储层含气性的决定因素。有机质富集所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复杂,古海洋初级生产力、古氧相及沉积速率、成岩降解等对其都有影响,其中古生产力决定有机质数量,古氧相是有机质保存的决定性条件,这两者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影响因素。然而五峰组—龙马溪组纵向上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因此,为厘清五峰组—龙马溪组垂向沉积环境演化及有机质丰度差异原因,对四川盆地南缘叙永地区田林剖面上奥陶统临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剖面进行实测及连续采样,并开展了岩石矿物学及详细沉积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田林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Al/(Al+Fe+Mn)值、Ce异常、Eu异常指示非陆源硅主要为生物成因,SiO2、Si xs与CaO、TiO2含量的强负相关性表明硅质含量受陆源输入量及古水深控制;Mo/TOC值与Mo/U值指示五峰组沉积初期具有强滞留环境,而有机质富集层段主要在半滞留环境下沉积形成;斑脱岩密集层段较高古生产力表明火山活动对古生产力有提升作用;总有机碳与古氧相代替系数的高相关性表明有机质富集整体主要受古氧相控制;而古生产力代替系数整体与总有机碳相关性不高是由于生境类型的差异及陆源输入量与古生产力、古氧相的利弊关系导致对古生产力有利的沉积环境往往对应较差的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沉积阶段有机质富集模式不同。非灭绝期为低陆源输入量的深水环境产生的良好缺氧条件;第一幕灭绝期(五峰组沉积末期),成烃母质生物勃发、强“海洋雪”作用以及高成烃母质生物沉降速率致使有机质十分富集;第二幕灭绝期(龙马溪组沉积初期),高成烃母质生物沉降速率加之大量有机质在水底分解消耗氧化剂的同时,分层水体阻碍O 2补给造就的水底长期极度缺氧环境,致使该时期有机质极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球化学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古生产力 古氧相 灭绝事件 有机质富集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沉积相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43
16
作者 牟传龙 王秀平 +4 位作者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7-472,共16页
在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沉积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偏光显微镜、X衍射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提出沉积相对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下段主要发育潮坪相和浅海陆棚相。局限滞留的缺氧还原环... 在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沉积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偏光显微镜、X衍射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提出沉积相对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下段主要发育潮坪相和浅海陆棚相。局限滞留的缺氧还原环境、快速海侵形成的分层水体、适宜的沉积速率及较高的生物产率,造成了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富集,并以硅质型页岩为主,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与开发。隆起边缘的潮坪相沉积,为页岩气的非有利区;沉积中心的深水陆棚沉积区,主要发育碳质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与含粉砂含钙碳质页岩,为页岩气的有利区;砂泥质浅水陆棚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应为页岩气发育的次级有利区;灰泥质浅水陆棚主要发育"钙质页岩+含碳泥质灰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为页岩气的较不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沉积相 页岩气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川南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与层序地层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正和 谭钦银 +2 位作者 何利 程锦翔 王瑞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9-507,共9页
基于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及同期异相的小河坝组沉积与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牛栏组与下伏龙马溪组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三级层序,石牛栏组为高位体系域的一部分;②石牛栏组内部呈现... 基于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及同期异相的小河坝组沉积与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牛栏组与下伏龙马溪组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三级层序,石牛栏组为高位体系域的一部分;②石牛栏组内部呈现为两个次一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四级层序;③台地边缘礁滩相在两个四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均有一至两期小规模的发育,但在上部四级层序中最发育;④石牛栏组沉积期表现为台缘缓坡模式,因为台缘到斜坡没有明显坡折,加上陆源碎屑的影响,导致生物礁发育规模普遍很小,多呈点状或串珠状分布;⑤研究区内石牛栏组白云岩化作用总体上很弱,推测该时期海水盐度较低,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来自南边黔中隆起及东边雪峰隆起的淡水河流注入导致研究区内海水盐度较低,二是台地边缘礁滩隆起幅度较低,无法形成相对局限的高盐度环境;⑥南川一带的小河坝组应当属于低河流能量、欠充沛物源且以悬浮搬运为主的低建设性浅水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石牛栏组 小河坝组 志留系 黔中隆起 雪峰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18
作者 牟传龙 葛祥英 +3 位作者 许效松 周恳恳 梁薇 王秀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40,共14页
中上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主要发育庙坡组、宝塔组、临湘组(涧草沟组)、五峰组和观音桥组。笔者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及室内分析等方法将其划分为潮坪相、浅海陆棚相和深水... 中上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主要发育庙坡组、宝塔组、临湘组(涧草沟组)、五峰组和观音桥组。笔者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及室内分析等方法将其划分为潮坪相、浅海陆棚相和深水盆地相3种沉积相类型。潮坪相以沉积灰岩、白云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为特征。浅海陆棚相主要沉积龟裂纹灰岩、瘤状灰岩、页岩和粉砂质页岩。深水盆地相主要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与硅质页岩,产以营漂浮生活的笔石为主的生物组合。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晚奥陶世桑比—凯迪早中期,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南板内碰撞挤压作用显著,汉南隆起、川中隆起、川西—滇中—黔中—雪峰隆起不断抬升扩大,中上扬子地区表现为海平面相对上升,原本镶边型碳酸盐台地被淹没,沉积了大范围的浅海陆棚相龟裂纹灰岩和瘤状灰岩。凯迪晚期—赫南特期,隆起面积继续扩大,构造围限作用加剧,中上扬子地区发育大面积黑色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页岩。尤其川东南宜宾—泸州,川北旺苍—南江及黔北渝东武隆道真地区五峰组黑色碳质和硅质页岩,具很好的生烃潜力,应视为下一步烃源岩及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震旦系灯影组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平 谢渊 +5 位作者 汪正江 李奇艳 刘家洪 张娣 杨智 印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322,335,共11页
以黔北震旦系灯影组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数据,结合埋藏史与热史恢复,探讨流体活动期次,恢复油气成藏与破坏过程。研究区共经历了4个含烃流体活动期,对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87.1~111.4℃、126.1~163.0... 以黔北震旦系灯影组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数据,结合埋藏史与热史恢复,探讨流体活动期次,恢复油气成藏与破坏过程。研究区共经历了4个含烃流体活动期,对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87.1~111.4℃、126.1~163.0℃、166.9~225.1℃和95.3~116.4℃,反映灯影组储集层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1期天然气充注和晚期气藏破坏活动。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及氧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灯影组储集层发育6个世代胶结物、4期白云石,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不同埋深环境下流体活动带来的有机酸对早期古岩溶残余孔隙及充填物具有复合叠加溶蚀作用。黔北灯影组经历3个油气成藏期,依次为加里东中晚期(距今470~428 Ma)、印支期(距今252~228 Ma)和燕山早期(距今177~145 Ma),3600 m埋深可能是黔北灯影组天然气藏保存的理想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流体活动 白云石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宋春彦 王剑 +3 位作者 付修根 陈文彬 谢尚克 何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4,131,132,共13页
羌资7井钻遇的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是羌塘盆地迄今发现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也是首次获取来自地下深部的三叠系烃源岩。利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鉴和GC-Ms等分析方法,研究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有机质... 羌资7井钻遇的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是羌塘盆地迄今发现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也是首次获取来自地下深部的三叠系烃源岩。利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鉴和GC-Ms等分析方法,研究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有机质来源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巴贡组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32%~1.29%,干酪根类型指数为-33.50~11.25,碳同位素为-28.4‰^-24.5‰,镜质体反射率为1.46%~1.90%,热解生烃温度为470~551℃,反映巴贡组是一套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的烃源岩,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属于高成熟—过成熟,为生凝析油—湿气阶段的良好烃源岩。该结果对研究区烃源岩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三叠系 巴贡组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