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雄村矿区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郎兴海 邓煜霖 +11 位作者 王旭辉 唐菊兴 崔志伟 杨宗耀 谢富伟 娄渝明 韩鹏 尹青 张忠 张金树 黄勇 李志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雄村矿区位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成矿带,通过对雄村矿区新发现的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问题。研究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在-1.3‰~1.4‰之间,平均值为-0.85‰,分布范围较窄,成矿热液的δ34SΣS... 雄村矿区位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成矿带,通过对雄村矿区新发现的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问题。研究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在-1.3‰~1.4‰之间,平均值为-0.85‰,分布范围较窄,成矿热液的δ34SΣS值为-0.04‰,均显示出幔源硫的特征。矿石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变化于18.204~18.468之间(平均值为18.359),207Pb/204Pb比值变化于15.549~15.593之间(平均值为15.567),208Pb/204Pb比值变化于38.213~38.441之间(平均值为38.351),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值μ变化于9.37~9.45之间(平均值为9.40);在铅同位素判别图解上位于造山带铅同位素演化线附近,显示出地幔物质与俯冲沉积物的混合特征,暗示金属硫化物中的铅源自地幔,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雄村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盆地类型及早期成盆构造背景 被引量:35
2
作者 周肖贝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洪浩 李文山 程雅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0-298,共9页
通过对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系—震旦系盆缘露头和盆内岩心,辅以全盆地震解释成果的制约探讨盆内震旦系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恢复探讨其早期原型盆地及构造演化。塔里木陆块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加入较晚并且于南华纪最早裂... 通过对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系—震旦系盆缘露头和盆内岩心,辅以全盆地震解释成果的制约探讨盆内震旦系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恢复探讨其早期原型盆地及构造演化。塔里木陆块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加入较晚并且于南华纪最早裂离,发育新元古代冰碛岩和多期火成岩事件,大陆裂谷广泛发育,在盆地东北和西南地区优先发育,塔东南阿尔金地区进入寒武纪后开始发育。盆地南北缘差异明显,南华—震旦纪北部发育伸展断陷,并且在东北部发生强烈伸展,塔里木北部存在东西向裂谷以及满加尔拗拉谷,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该地区为主要的沉积中心,北部沉积在盆地中部地区尖灭,南部地区可能长期为隆起剥蚀区,南缘在新元古代晚期可能涉及陆缘的俯冲增生改造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华纪 震旦纪 原型盆地 前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被引量:42
3
作者 钟康惠 李磊 +9 位作者 周慧文 白景国 李伟 钟婉婷 张勇强 蔺吉庆 郑凡石 黄小雨 陆彪 雷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23,共13页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形成时代 控岩控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浅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敏同 陈晓东 +4 位作者 许远平 谢万洪 周洪兵 孙崇波 刘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3-736,共14页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断裂北侧,是青海省近年来首次发现的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大型独立热液脉型银矿床。文章首次对其银矿物和成矿元素沉淀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矿相学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断裂北侧,是青海省近年来首次发现的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大型独立热液脉型银矿床。文章首次对其银矿物和成矿元素沉淀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矿相学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等手段初步查明:赋存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中的银矿物种类简单,主要为自然银和辉银矿,并且与毒砂、闪锌矿、黝锡矿在空间分布上关系较密切,不含碘元素;赋存于鄂拉山组地层中的银矿物种类复杂,包括自然银、螺硫银矿、淡红银矿、火硫锑银矿、辉锑银矿、银黝铜矿、黝锑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铅银矿、捷辉锑银铅矿等,并且普遍含碘元素;金水口岩群中矿石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275~295℃,鄂拉山组中则主要集中于155~215℃;而两者流体盐度差异性较小,前者主要集中于4.5%~6.5%,后者主要集中于5.5%~6.5%。金水口岩群和鄂拉山组地层中围岩蚀变特征、银矿物种类、化学成分特征、成矿流体温度表明两者成矿元素沉淀机制具有显著差异性,这对金水口岩群和鄂拉山组地层中的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 银矿物 电子探针 矿物学特征 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强 沈利军 肖倩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为揭示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为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对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和金属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存在纯液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和纯(极富)气相... 为揭示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为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对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和金属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存在纯液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和纯(极富)气相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6~417℃,流体盐度则分为明显的两个族群,一为低盐度(7.15%~13.88%NaCl_(eqv))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另一为高盐度(31.93%~43.79%NaCl_(eqv))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且二者在空间上具有共存关系,代表了流体的沸腾作用,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为接近1的正值,属深源硫;铅同位素指示矿石中铅主要为上部地壳来源,有少量幔源铅或壳幔混源的造山带铅,表明上部地壳对矿质来源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硫、铅同位素 钦杭成矿带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矿集区钒钛磁铁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疑难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3 位作者 李玥 曹发生 董其升 胡毅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01-902,共2页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攀西裂谷中南段,区内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孕育了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形成了铁、钛、钒、铜、镍、铅、锌、银矿等多金属矿床的集中分布区,其中尤以钒钛磁铁矿矿床最为著名,从北向南分布有太和、白马、...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攀西裂谷中南段,区内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孕育了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形成了铁、钛、钒、铜、镍、铅、锌、银矿等多金属矿床的集中分布区,其中尤以钒钛磁铁矿矿床最为著名,从北向南分布有太和、白马、新街、红格、务本、攀枝花等多处大型-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最近几年,在矿集区内开展的新的找矿勘探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找矿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攀西地区 矿集区 成矿规律 大地构造 多金属矿床 金属矿产 红格 岩浆活动 成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九龙县黑牛洞铜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7
作者 郝江波 刘严松 +2 位作者 何政伟 曹发生 刘建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69-1070,共2页
黑牛洞铜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其行政区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烟袋乡(图1)。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由从北向南推覆的木里-锦屏山弧形推覆构造带及其北西侧后缘拆离出露的一系列由变质核杂岩穹隆体所形成的穹隆... 黑牛洞铜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其行政区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烟袋乡(图1)。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由从北向南推覆的木里-锦屏山弧形推覆构造带及其北西侧后缘拆离出露的一系列由变质核杂岩穹隆体所形成的穹隆链组成,该穹窿链与区域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黑牛洞铜锌矿床即位于江浪穹窿西翼,与穹窿内的里伍铜锌矿床、挖金沟铜锌矿床(点)等一起组成了里伍铜锌矿田。本文基于研究区内最新勘探成果,通过对黑牛洞铜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牛洞 铜锌矿床 成矿规律 九龙县 韧性剪切带 矿床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里伍矿田成矿特征与外围找矿
8
作者 郝江波 王梦潇 +2 位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杜荣祥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59-,共1页
在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内分布着数个变质核杂岩体,组成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的变质核杂岩带。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恰斯、瓦厂、唐央、长枪、江浪、踏卡、三亚等一系列轴向NNW-S... 在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内分布着数个变质核杂岩体,组成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的变质核杂岩带。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恰斯、瓦厂、唐央、长枪、江浪、踏卡、三亚等一系列轴向NNW-SN向的短轴穹隆体,其中江浪变质核杂岩是构造层位发育较全,变形构造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通过系统研究里伍矿田的成矿地质特征特征、成矿规律,尤其加强对控矿构造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 变质核杂岩 成矿特征 推覆构造 外围找矿 扬子地台西缘 控矿构造 成矿规律 造山带 松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区Ⅱ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娄渝明 郎兴海 +4 位作者 祁婧 李亮 王旭辉 邓煜霖 韩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雄村铜金矿床是目前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一个岛弧型斑岩铜矿,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科研价值。针对雄村Ⅱ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利用平行断面法和统计学方法中的距离幂次反比法、普通克里格法估算矿体资源储... 雄村铜金矿床是目前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一个岛弧型斑岩铜矿,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科研价值。针对雄村Ⅱ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利用平行断面法和统计学方法中的距离幂次反比法、普通克里格法估算矿体资源储量,其中统计学方法的实现主要借助于Micromine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最终得到的估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传统法和统计学法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的对比,统计学方法不仅考虑到矿体的外部形态,还考虑到了矿体内部品位的变化性质,在实现过程中更为直观,其灵活的图形处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规范下的资源储量估算工作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雄村 资源储量估算 Micromine 统计学法 传统几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法的青藏高原东缘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花茜 梁春涛 +2 位作者 杨宜海 李忠权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87-1801,共15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此前在青藏高原开展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大多基于线性反演方法.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布设的127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资料,首先通过噪声互相关提取了3~50 s Rayleigh波群速度频... 青藏高原是全球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此前在青藏高原开展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大多基于线性反演方法.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布设的127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资料,首先通过噪声互相关提取了3~50 s 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群速度分布,再进一步采用模拟退火法反演了研究区的三维S波速度及泊松比结构.结果显示:(1)松潘—甘孜地块的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主要分布在龙日坝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岷山隆起所围限的区域,而该区域的中下地壳仅具有中等泊松比值,推测松潘—甘孜地块中下地壳的低速物质可能是青藏高原与扬子块体长期相互作用产生的塑性低速滑脱层;上地壳脆性物质在板块作用下沿中地壳低速滑脱层顶界面发生逆冲增厚,造成龙门山的持续抬升和地形起伏,并在构造边界带形成了应变积累和应力集中;而龙门山断裂带的上地壳低速软弱物质为地壳发生破裂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发生.(2)岷山隆起一带中下地壳的高泊松比异常呈“凸起”形态,结合前人研究发现的较高热流和岩石快速抬升现象,推测岷山隆起一带可能存在岩石圈的拆沉,导致地幔热物质上涌而形成下地壳高泊松比物质.(3)川滇地块的北部和南部具有不同的S波速度和泊松比分布特征.30 km深度下川滇地块北部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而该深度下并不具有明显的高泊松比值特征;此外剖面成像结果也显示川滇地块内的低速异常与高泊松比的分布不一致,因此川滇地块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下地壳流模型.综合其他地震学证据,本文认为川滇地块的变形模式为上地壳纯剪切增厚,块体变形主要受块体内部的走滑断裂及活动边界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退火法 群速度 S波速度结构 泊松比 低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攀枝花和红格基性岩‐超基性岩成矿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超维 何政伟 +5 位作者 赵银兵 梁繁 张志 陈林 黄旭 陈娟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30-931,共2页
基于攀西基性岩-超基性岩体主要分布在扬子克拉通西缘,隶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体与峨眉山火成岩省玄武岩形成世代均为晚二叠世,有一定的相关性。攀西地区攀枝花和红格两个区域的基性岩-超基性岩岩体作为典型代表,解释岩浆演化的过... 基于攀西基性岩-超基性岩体主要分布在扬子克拉通西缘,隶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体与峨眉山火成岩省玄武岩形成世代均为晚二叠世,有一定的相关性。攀西地区攀枝花和红格两个区域的基性岩-超基性岩岩体作为典型代表,解释岩浆演化的过程及与成矿的相关性。研究区的含矿岩体在岩相带划分上略有不同,总体上表现出典型的韵律旋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岩 红格 攀西地区 扬子克拉通 晚二叠世 成矿关系 超镁铁质岩石 岩浆演化 地质特征研究 单斜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中咀矿区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浅析
12
作者 王梦潇 郝江波 +3 位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李玥 刘建伟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38-1039,共2页
中咀矿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烟袋乡,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中咀矿区位于里伍铜矿田的北西侧,区内地层主要为一套变质的陆源碎屑岩系,矿区断... 中咀矿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烟袋乡,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中咀矿区位于里伍铜矿田的北西侧,区内地层主要为一套变质的陆源碎屑岩系,矿区断层、褶皱构造发育。本文基于中咀矿区近几年的找矿勘探成果,从岩石学和构造成矿学方面总结了中咀矿区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矿区地质特征 大地构造 陆源碎屑岩 康滇地轴 勘探成果 烟袋乡 九龙县 推覆构造 褶皱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预测
13
作者 刘建伟 何政伟 +4 位作者 刘严松 李玥 王梦潇 郝江波 曹发生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20-,共1页
里伍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是我国西南地区少见的一个中型富铜锌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此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及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 里伍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是我国西南地区少见的一个中型富铜锌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此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及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杜亚军和田竞亚,1996)。本文根据对里伍矿田各个矿床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对里伍铜矿矿床成矿规律与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矿床 九龙县 成矿规律 铜矿床 矿床成因 铜矿点 扬子地台西缘 多金属矿床 找矿潜力 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日矽卡岩型钨铜钼矿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14
作者 王嘉先 刘严松 +1 位作者 何政伟 师天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28-330,共3页
努日钨铜钼矿区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北部约13km处,行政区划隶属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结巴乡管辖。地理坐标:E91°47′30″,N29°17′30″。乃东县努日矽卡岩型钨铜钼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不少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也曾对该矿床... 努日钨铜钼矿区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北部约13km处,行政区划隶属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结巴乡管辖。地理坐标:E91°47′30″,N29°17′30″。乃东县努日矽卡岩型钨铜钼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不少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也曾对该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作过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矽卡岩 努日乌铜钼矿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前缘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月 孙玮 +4 位作者 刘树根 李泽奇 邓宾 黄瑞 常雨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19,共11页
基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设计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再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来研究龙门山南段前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单层硅胶层与无硅胶层实验模型对比表明单层硅胶层模型更吻合实际的地震剖面,硅胶层的存在使深部构造保存得更为完整,... 基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设计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再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来研究龙门山南段前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单层硅胶层与无硅胶层实验模型对比表明单层硅胶层模型更吻合实际的地震剖面,硅胶层的存在使深部构造保存得更为完整,变形强度要弱于无硅胶层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更为精准地解释了地震剖面,从地震剖面可以看出,从造山带向盆地横向上构造活动减弱;在盆地内,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厚层膏盐岩作为滑脱层,吸收了大量应力,影响了纵向上的构造变形,滑脱层之上的构造变形强于其之下的地层:褶皱隆起的幅度更强,断层更为发育但较难突破滑脱层向下发展。实验证明在滑脱层中,应力无法传播很远,断层只能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变形特征以及深层构造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该区深层特别是滑脱层之下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南段前缘 膏盐岩 滑脱层 砂箱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澳Mulga Rock矿区煤-铀-稀土的成矿关系
16
作者 董鹏 李昱臻 谭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158,162,共6页
鉴于煤中铀和稀土的兼探和联采正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以西澳Mulga Rock矿区中的Ambassador、Shogun和Emperor三个矿床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从时间与空间演化的角度细致研究了煤-稀土-铀的共生成矿关系。基于对矿区中煤与铀以及... 鉴于煤中铀和稀土的兼探和联采正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以西澳Mulga Rock矿区中的Ambassador、Shogun和Emperor三个矿床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从时间与空间演化的角度细致研究了煤-稀土-铀的共生成矿关系。基于对矿区中煤与铀以及稀土的成矿关系分析,从样品数据、物质来源和运移成矿等几个方面,总结探讨了煤-铀-稀土的共生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新的矿产系统方法(MSA)对于煤-铀-稀土的矿床成因及经济价值进行综合分析。MSA方法由于侧重于矿化过程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因而对于分析煤与稀土和铀的共生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结论认为,煤矿、稀土和铀等多种矿产应综合开发和利用,即能提高经济效益,也能改善环境治理等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ga Rock矿区 煤层 砂岩型铀矿 稀土元素 成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91
17
作者 李忠权 刘记 +7 位作者 李应 杭文艳 洪海涛 应丹琳 陈骁 刘冉 段新国 彭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过程。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沿蓬莱—安岳—荣昌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具有东陡西缓的特征。研究横跨拉张侵蚀槽中部的威远—龙女寺地震剖面发现,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是震旦纪期间基底断裂多幕堑垒式活动导致灯影组地层差异抬升、差异侵蚀和差异溶蚀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通过剖面剥蚀恢复,定量测算了拉张侵蚀槽侵蚀、溶蚀量,最大可达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威远—安岳 拉张侵蚀槽 形成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达日断裂中段构造活动与地貌发育的响应关系探讨 被引量:42
18
作者 梁明剑 周荣军 +2 位作者 闫亮 赵国华 郭红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
青海达日地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以NW—NNW向和近SN向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尤为显著,其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至今部分地段仍保存了清晰的1947年达日7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青海达日地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以NW—NNW向和近SN向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尤为显著,其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至今部分地段仍保存了清晰的1947年达日7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其破裂样式具有分段性和多样性,反映了局部构造应力的差异。达日地区作为典型的活动构造区,是研究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响应的理想场所。因此,文中采用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了该地区的水系网络和亚流域盆地参数,计算了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和积分值(HI值),讨论了其构造活动性及地貌响应的关系。区内黄河的6个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亚流域盆地均处于地貌演化阶段的"壮年期",其演化过程表现出很好的同步性,反映了区域性构造隆升或沉降作用的总体结果。而且,区内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分布特征表明,HI低值分布与第四纪断陷盆地和河谷盆地范围相一致,反映了局部不同构造沉降和侵蚀作用的结果;HI高值则主要出现在达日地震地表破裂带由NWW向NW转向的部位,以及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分布的地方,也很好地反映了局部构造作用的变化和地层岩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日断裂 1947年达日73 4级地震 亚流域盆地 面积-高程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矿区南部玢岩的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郎兴海 唐菊兴 +6 位作者 谢富伟 李志军 黄勇 丁枫 杨欢欢 周云 王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西藏雄村矿区是南冈底斯带上的一个以铜为主、伴生金(银)的超大型矿集区,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侏罗纪玢岩体是矿区勘查的首选目标,因此,开展玢岩体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矿区的找矿工作部署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首次... 西藏雄村矿区是南冈底斯带上的一个以铜为主、伴生金(银)的超大型矿集区,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侏罗纪玢岩体是矿区勘查的首选目标,因此,开展玢岩体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矿区的找矿工作部署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首次对矿区出露较多的含粗粒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简称南部玢岩)开展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矿区找矿工作部署、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南部玢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4.4±1.6 Ma,侵位于II号矿体形成之后、I号矿体形成之前;(2)南部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岛弧岩浆的亲和性,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3)南部玢岩由亏损地幔源区来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4)南部玢岩在II、III号矿体中是不含矿的成矿后玢岩,但在其他地段的含矿性则有待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地质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雄村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与盆岭-盆山耦合构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忠权 麻成斗 +4 位作者 应丹琳 李洪奎 李应 万双双 席云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1-640,共10页
以构造动力学演化为主线,从拉张与挤压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经历了挤压-区域拉张-陆隆伸展-再挤压的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川渝地区在T3-J2期间为盆岭耦合构造格局,在当时山岭与盆地之间过渡的斜坡带前缘(大致相... 以构造动力学演化为主线,从拉张与挤压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经历了挤压-区域拉张-陆隆伸展-再挤压的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川渝地区在T3-J2期间为盆岭耦合构造格局,在当时山岭与盆地之间过渡的斜坡带前缘(大致相当于理县至都江堰地域),出现印支、燕山期滑覆构造,表现为山岭斜坡前缘逆冲叠瓦状断层与紧闭甚至倒转、平卧褶皱的出现;J3以来,构造动力学背景由伸展转变为挤压,形成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龙门山迅速崛起,四川盆地最终定型,形成现今见到的松潘甘孜高原-龙门山-四川盆地构成的盆山耦合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高原 龙门山 四川盆地 盆岭耦合 盆山耦合 西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