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经济竞合下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空间重构--以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卢宗亮 王红梅 +4 位作者 刘光盛 梁宇哲 易璐 杨丽英 蔡城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4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法:"绝对面—相对面"辨识体系、生态位测度、线性规划等模型的应用等。研究结果:(1)靠近生态"扩张源"及城市边缘的低效建设用地,应优先再开发为生态功能用地以形成局部生态屏障;(2)均衡后,从中心至边缘,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功能的布局形式,主要呈现从"开发主导"过渡为"生态主导";(3)依据生态—经济竞合的结果实施再开发,可合理拓宽局部的生态空间,并缩减早期物质空间过渡占据的社会经济功能用地。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生态—经济的竞合关系,来调整土地资源的流向,有利于实现局部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物质和生态空间的"重生"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经济竞合 生态位 低效建设用地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数字化监管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小芳 于红波 +2 位作者 胡月明 萧嘉明 郭玉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97,共5页
针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业务流程复杂、过程跟踪困难、监管技术薄弱、辅助决策欠缺等问题,本文采用3S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多媒体视频无线网关技术、工作流定制技术,重点突破了多方位于一体的实时监控、多源异构数据... 针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业务流程复杂、过程跟踪困难、监管技术薄弱、辅助决策欠缺等问题,本文采用3S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多媒体视频无线网关技术、工作流定制技术,重点突破了多方位于一体的实时监控、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以及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空间决策与辅助支持模型及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3S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数字化监管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对村镇建设用地项目建前、建中、建后进行全过程监管,并针对再开发业务中的规划与现状对比、宗地占用及基准地价分析、潜力评价等需求,提供了空间决策及辅助支持,以实现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全过程、全业务类型的数字化管理及空间决策支持,促进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健康、规范、有序、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再开发 空间决策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空间安全预警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灿 张凤荣 +1 位作者 王枫 胡月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6,F0002,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视角,探索建设用地空间安全预警的思路与方法,使预警结果在空间上直观体现出来。研究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警...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视角,探索建设用地空间安全预警的思路与方法,使预警结果在空间上直观体现出来。研究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警情态势相对严峻,重警及其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丽营、赵全营、李桥、北务等西部和南部镇区,并且规划被打破和诸多优质耕地被侵占的警情严重。未来顺义区需加强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对城镇扩展的空间管控能力。研究结论:本文研究提出的空间预警方法与思路能够迅速发现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因素及其格局特征,能为城镇发展与规划指导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空间预警 顺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以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红梅 郑标 +3 位作者 卢阳禄 胡月明 王淼淼 易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4,共9页
研究目的:以"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讨规划区内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研究方法:以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道路为例,运用道路密度指数、长度—半径分维、景观破碎度、威弗指数等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 研究目的:以"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讨规划区内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研究方法:以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道路为例,运用道路密度指数、长度—半径分维、景观破碎度、威弗指数等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1)道路网络分形特征较明显但道路完善度较低,建设用地用途宏观布局呈圈层分布特征;(2)综合道路最大服务范围最大,一、二级道路影响范围次之,三、四级道路逐级缩小;(3)建设用地的主要用途类型数量与道路距离整体上成反比,综合道路周围以三种用途为主,一至四级道路两侧以不同的两种用途为主;(4)高分遥感影像利于乡道提取和建设用地用途判读。研究结论:道路交通对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用途格局具有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道路交通 规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的农用地连片阈值调整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柳 余平祥 +2 位作者 胡月明 陈联诚 张飞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集中连片是当前农用地整治的推进手段,集中连片阈值的不同对农用地整治工程成本有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研究农用地整治中连片阈值的优化方法。【方法】通过引入景观生态指标,应用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指标... 【目的】集中连片是当前农用地整治的推进手段,集中连片阈值的不同对农用地整治工程成本有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研究农用地整治中连片阈值的优化方法。【方法】通过引入景观生态指标,应用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指标数据,实现连片性评价的定量化;基于GIS平台的缓冲功能,模拟设定不同阈值(dx)时连片性的变化;观察d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连片性的变化曲线图,识别农用地连片的最优阈值(d0)。【结果】以广东省罗定市2010年优质农用地空间数据为例,当农用地整治连片间距范围在0~50 m时,阈值d0为12 m,因此建议将全区间距≤12 m的相邻地块进行连接。对佛山市高明区农用地数据重复试验,得到了该地区最优连片阈值,表明该方法可用。【结论】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确定农用地连片阈值,具有直观、可靠和普适的优点,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性 GIS 农用地整治 景观生态指标 最优连片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及接种蚯蚓对高速公路建设损毁土壤的短期培肥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袁中友 任宗玲 +2 位作者 杨淇钧 刘青 戴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利用温室盆栽类芦试验,选取21个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酶活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短期内不同肥料及"蚯蚓-有机物料"协同对被高速公路建设损毁的赤红壤的培肥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养分释放控制因子、养分... 利用温室盆栽类芦试验,选取21个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酶活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短期内不同肥料及"蚯蚓-有机物料"协同对被高速公路建设损毁的赤红壤的培肥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养分释放控制因子、养分供应容量因子和养分供应强度因子是影响土壤综合质量的3个主因子,反映了21个土壤指标所提供的90.04%信息量。同等施肥水平,施蚓粪、牛粪比施化肥能显著改善土壤养分释放控制因子,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容量,提升土壤综合质量,促进类芦生长,增加类芦生物量;单施化肥仅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强度,但由于肥效释放过快抑制了类芦生长,类芦生物量甚至低于对照(P<0.05);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不同处理土壤综合质量的排序为5.0%牛粪>5.0%蚓粪>5.0%"牛粪+蚯蚓">2.5%蚓粪>2.5%牛粪>2.5%"牛粪+蚯蚓">5.0%化肥>蚯蚓>2.5%化肥>对照,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和类芦生物量的排序基本吻合。短期内,对于被高速公路建设损毁的土壤,施有机肥是最优的培肥改良方式。利用因子分析对不同土壤培肥改良方式下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蚯蚓粪 蚯蚓 高速公路 类芦 土壤肥力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公路工程建设损毁赤红壤肥力及籽粒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袁中友 瑟竟 +3 位作者 李强 黄钰婷 吴家龙 戴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0-977,共8页
采用盆栽籽粒苋实验法,研究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对公路工程损毁赤红壤肥力修复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接种20条赤子爱胜蚓(20Ef)、接种20条壮伟环毛蚓(20Ar)以及分别接种10条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 采用盆栽籽粒苋实验法,研究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对公路工程损毁赤红壤肥力修复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接种20条赤子爱胜蚓(20Ef)、接种20条壮伟环毛蚓(20Ar)以及分别接种10条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10Ef+10Ar)。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处理后,籽粒苋株高、茎粗、生物量和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接种表栖型赤子爱胜蚓较接种内栖型壮伟环毛蚓更能促进籽粒苋植株生长和养分累积,但组合接种效果低于单独接种,呈现出20Ef>20Ar>10Ef+10Ar>CK的趋势。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快速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利于作物吸收,促进作物生长。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与蚯蚓生态类型、接种地土壤性状关系密切。在土壤修复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接种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和添加适宜有机物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壮伟环毛蚓 籽粒苋 赤红壤 肥力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模型集成的国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戴慧 赵元 +1 位作者 陈飞香 胡月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3-226,236,共5页
针对当前国内国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空缺问题,本文集成14个定量评价模型,构建了国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库,并利用ArcEngine二次开发技术将模型库与GIS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个集数据管理、国土生态安全评价、图形输出于一体的通用性强的国... 针对当前国内国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空缺问题,本文集成14个定量评价模型,构建了国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库,并利用ArcEngine二次开发技术将模型库与GIS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个集数据管理、国土生态安全评价、图形输出于一体的通用性强的国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并以湖南省作为系统应用示范区,示范应用表明,该系统既能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又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度,还能规范绘制和输出评价专题图,能满足国土生态安全评价工作的需求,能为国土规划、管理部门评价国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评价模型 ARCENGINE 国土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高速公路建设损毁土壤的微生物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中友 梁中龙 +3 位作者 杨淇钧 刘青 吴家龙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短期内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赤红壤的微生物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室盆栽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试验,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的赤红壤为对照(CK),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与蚓粪等NPK量的化肥(...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短期内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赤红壤的微生物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室盆栽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试验,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的赤红壤为对照(CK),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与蚓粪等NPK量的化肥(HF)、牛粪(NF)和蚓粪(YF),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施NF处理较施HF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呼吸、代谢熵、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0%、96%、1 239%、699%、300%、1 155%和272%,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61%、37%、36%、119%、259%、1 973%、175%和550%,YF处理较施HF处理的相应微生物指标分别显著提高了80%、130%、1 458%、773%、295%、324%和285%,相应土壤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66%、40%、52%、128%、302%、1 641%、182%和428%(P<0.05)。【结论】短期内,施NF和YF的有机肥处理比施HF处理更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提升工程建设损毁土壤的综合质量;施NF和施YF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大。添加有机肥是快速修复工程建设损毁土壤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高速公路 微生物学性状 酶活性 土壤修复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高速公路建设损毁土地土壤肥力的修复及类芦生长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中友 吴家龙 +2 位作者 刘青 杨淇钧 戴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184,共8页
为研究短期内不同施肥处理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土地的土壤肥力修复作用,以类芦为研究对象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蚓粪和牛粪处理较化肥和对照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大... 为研究短期内不同施肥处理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土地的土壤肥力修复作用,以类芦为研究对象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蚓粪和牛粪处理较化肥和对照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大(P<0.001);施蚓粪和牛粪处理,类芦干质量、株高、分蘖数、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均直径以及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施化肥和对照处理(P<0.05);单施化肥抑制了类芦生长,类芦生长特征和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都较对照差;施牛粪和施经蚯蚓处理牛粪产生的蚓粪对土壤理化综合质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但蚓粪比牛粪能有效促进类芦植株分蘖和根系发育。短期内,施蚓粪和牛粪比施化肥能显著改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土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提升土壤理化综合质量并促进作物生长,施有机肥,特别是施蚓粪是快速修复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土地的土壤肥力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高速公路 损毁土地 土壤肥力 土壤修复 类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生态用地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42
11
作者 程迎轩 王红梅 +3 位作者 刘光盛 郑标 王海云 刘翠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8-257,315,共10页
综合分析生态用地保护重要性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潜力、耕地保护的政策约束,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运用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防护和景观游憩4个层面,采用累计... 综合分析生态用地保护重要性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潜力、耕地保护的政策约束,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运用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防护和景观游憩4个层面,采用累计修正求和的方式构成高明区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其次,以核心型生态用地为生态保护的源,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当量作为生态保护的阻力,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来自农业生产的阻力,以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作为来自建设用地扩张的阻力,综合考虑三者间的平衡。结果表明,综合3种过程的生态重要性分区结果从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均与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吻合度较高,生态核心区和控制区为实施生态空间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优化 基本农田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耕作距离空间分布特征估测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元 胡月明 +3 位作者 张新长 王璐 陈飞香 赵之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0-765,共6页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思想,提出一种耕作距离空间估测方法,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耕作距离的分布格局与分异特征。以广东省阳山县为案例,研究表明:1耕作距离与耕地质量及地形等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耕作半径愈小,地形愈低平的地区,...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思想,提出一种耕作距离空间估测方法,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耕作距离的分布格局与分异特征。以广东省阳山县为案例,研究表明:1耕作距离与耕地质量及地形等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耕作半径愈小,地形愈低平的地区,居民点与较优的耕地愈集中;2耕作距离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状态,随着距离尺度的增加,耕作距离的变化由低值聚类转为高值聚类状态,表明研究区耕地格局随耕作距离尺度上升变得更加分散;3估测方法考虑了农村居民点与耕地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分析耕地与居民点之间的空间分布随耕作距离变化的规律,对农村居民点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的合理开展具有参照和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资源 耕作距离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矿区与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及铝形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家龙 郭彦彪 +7 位作者 张池 邓婷 王皓宇 杨淇钧 刘青 周波 任宗玲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0,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华南矿区和非矿区土壤样品的酸化特征及铝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为华南地区土壤酸化研究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31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交换性酸、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 【目的】通过对华南矿区和非矿区土壤样品的酸化特征及铝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为华南地区土壤酸化研究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31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交换性酸、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铝形态,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矿区和非矿区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结果】矿区土壤的交换性氢(Ex-H)(2.75 cmol·kg^(-1))显著高于非矿区土壤(0.97 cmol·kg^(-1));矿区土壤的pH(H_2O)(3.44)、CEC(b=6.43 cmol·kg^(-1))、黏粒(w=13.05%)、弱有机结合态铝(Al Orw)(b=3.44 mmol·kg^(-1))和有机结合态铝(Al Or)(b=12.96 mmol·kg^(-1))的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非矿区土壤(4.39,12.70 cmol·kg–1,28.64%,8.32和41.46 mmol·k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交换态铝(Al Ex)与pH(H_2O)均呈显著负相关(r=-0.577**和-0.671**);矿区和非矿区土壤Al Ex与交换性酸总量(r=0.927**和0.662**)、交换性氢(r=0.976**和0.555*)及交换性铝(r=0.870**和0.632**)分别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综合酸化特征差异显著,按pH<3.50、3.50≤pH<4.50、4.50≤pH<5.50和pH≥5.50划分的土壤综合特征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矿区土壤的酸性更强,有机结合态铝含量较低,而非矿区土壤具有较高的pH(H_2O)、CEC和黏粒含量,矿区和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不同,且不同pH梯度土壤的酸化特征也不同。因此,在矿区土壤酸化改良中,pH和有机质的提升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铝形态 矿区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水质pH值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月明 黄建清 +2 位作者 王卫星 姜晟 李亮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116,120,共5页
设计了一种水产养殖pH值无线监测系统,系统传感器节点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以nRF905射频芯片为无线通信模块,采用PHG—96FS型传感器采集pH值和水温数据。根据pH电极的测量原理,建立了pH值测量数学模型,采用最佳分段的二次多项式方... 设计了一种水产养殖pH值无线监测系统,系统传感器节点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以nRF905射频芯片为无线通信模块,采用PHG—96FS型传感器采集pH值和水温数据。根据pH电极的测量原理,建立了pH值测量数学模型,采用最佳分段的二次多项式方法拟合温度系数KpH曲线,实现了pH值测量软件温度补偿,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节点软件以IAR Embedded Workbench为开发环境,采用单片机C语言开发,实现节点数据采集与处理、无线传输和串口通信等功能。监测中心软件采用VB 6.0开发,为用户提供形象直观的实时数据监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正常,能够完成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水产养殖 无线监测系统 数学模型 监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态重建先锋植物类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袁中友 郭彦彪 +4 位作者 李强 代金君 黄钰婷 赵肖榕 戴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2-308,共7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判别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盆栽类芦植株的生长和养分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除施50g稻秆处理外,施肥处理后类芦植株株高、分蘖数、根系形态学特征以及植株养分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判别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盆栽类芦植株的生长和养分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除施50g稻秆处理外,施肥处理后类芦植株株高、分蘖数、根系形态学特征以及植株养分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呈现出"稻秆+化肥">蚯蚓粪>稻秆>CK的趋势。有机无机配施的"稻秆+化肥"处理类芦植株生长和养分累积远高于单施有机肥的蚯蚓粪和单施无机肥的处理,有机无机配施是最高效的施肥方式。施肥处理后类芦植株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大,PSⅡ光合反应中心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均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类芦植株具有极强的耐贫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蚯蚓粪 化肥+稻秆 类芦 生长特性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波 吴茗华 +3 位作者 程炯 邓南荣 胡月明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研究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肥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将化州市耕地分为4个监测分区,布设38个采样点,调查测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和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耕地自... 【目的】研究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肥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将化州市耕地分为4个监测分区,布设38个采样点,调查测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和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y)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pH(x1)、碱解氮含量(x2)]间存在如下数学关系式:y=1 300.15+630.33 x1+3.24x2.pH、碱解氮含量与耕地自然质量等级的10个原始监测指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与自然质量等指数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自然质量等级 自然质量等指数 土壤肥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易璐 王红梅 +3 位作者 程迎轩 王淼淼 丁华祥 王海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为评价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采用空间吻合度模型,从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两个方面来分析地类图斑、用途分区和区域三个层面的2009—2014年以来的空间吻合度。通过规划动态评价,并结合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控制与引... 为评价珠海市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采用空间吻合度模型,从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两个方面来分析地类图斑、用途分区和区域三个层面的2009—2014年以来的空间吻合度。通过规划动态评价,并结合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控制与引导等属性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与结果中出现的问题。结果显示:(1)从历年变化趋势看,规划实施过程空间吻合度优于实施结果,小范围的违规地类变化累积导致较低水平的空间吻合度,凸显规划实施过程监测的重要性;(2)相较于其他用地而言,耕地与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的违规转化较大,需重点核实和加大监测执法;(3)从规划实施结果看,相对于不符合规划的地类变化而言,规划不吻合的主要原因是规划未实施面积较大,规划的科学性与引导性有待加强。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吻合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 动态评价 斗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婷 刘振华 +1 位作者 彭一平 胡月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0-357,共8页
为实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监测,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作倒数变换的同时将土壤高光谱数据进行多种数据变换处理,筛选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倒数变换后相关性最高的光谱指标,最后构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的最佳模型,实现对土壤有机... 为实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监测,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作倒数变换的同时将土壤高光谱数据进行多种数据变换处理,筛选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倒数变换后相关性最高的光谱指标,最后构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的最佳模型,实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结果表明: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光谱指标为反射率一阶微分波段组合R(587,126*R(734,049)*R(1095,892),相关系数为0.769;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最佳(Y=5×10^16x^3-5×10^10x^2+59471.0000x+0.1011),其决定系数R^2为0.65,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0 mg/kg。将其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27.00%,RMSE为4.19 mg/kg。该验证结果证明利用该模型进行华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监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含量 高光谱 估测模型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东莞有机废弃物替代化肥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钟 隆少秋 +2 位作者 王璐 张春霞 袁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3-232,共10页
综合考虑作物秸秆还田、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排放这3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养分资源以及农作物、果树生长需要吸纳的养分,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东莞种养结合、有效利用有机废弃物养分从而替代化肥施用的潜力。结果表明,2025年农... 综合考虑作物秸秆还田、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排放这3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养分资源以及农作物、果树生长需要吸纳的养分,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东莞种养结合、有效利用有机废弃物养分从而替代化肥施用的潜力。结果表明,2025年农作物和果树养分的总需求量为4.6136×10^3 t,作物秸秆、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肥料蕴含的养分为0.430 6×10^3和4.514 3×10^3 t。若这些有机粪肥资源按存储发酵、沼气处理和堆肥加工这3种方式处理,则实际可提供的总养分依次为3.913 9×10^3,4.803 7×10^3和3.055 0×10^3 t。根据有机肥氮素替代50%化肥氮的原则来估算有机废弃物养分供应量,则有机粪肥资源所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均超出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生长所需,需要外运粪肥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当地作物秸秆还田方式,即全部还田、部分还田和不还田(不还田的秸杆用于焚烧或作饲料),需要移出的养分比例分别为73.2%~74.1%,53.7%~60.0%和24.1%~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化肥 系统动力学 情景分析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户生计分化特征及其治理方向--基于山东沂水县农村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灿 侯云洁 +1 位作者 张佰林 马晓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20-27,143-144,共8页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通过对16个典型样点村所作的参与式农村评估调查,选取农户就业、收入和时间3个指标探索农户生计结构特征,并基于农户就业主导行为及其地域差异,对农户县域外非农就业、农户县域内非农就业、农户兼业和农户农业生产4...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通过对16个典型样点村所作的参与式农村评估调查,选取农户就业、收入和时间3个指标探索农户生计结构特征,并基于农户就业主导行为及其地域差异,对农户县域外非农就业、农户县域内非农就业、农户兼业和农户农业生产4种类型进行了测算分析,以期准确识别农户生计分化的特征与趋势。结果显示:县城近郊农户生计非农化突出,农户多选择县域内非农就业,农户非农就业和时间投入与收入结构比例一致;远郊传统农区农户自主非农化发展趋势明显,农户多选择县域外非农就业,农户生计分化行为与传统农区经济结构环境不一致;兼业农户非农化就业不稳定,但农户非农化就业的倾向明显;农业生产农户多选择种植经济作物作为农业收入的来源,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户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潜力大。提出政府应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分化特征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针对性的政策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就业结构 贫困山区 治理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