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富钴结壳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胜雄
龙晓军
+4 位作者
祁奇
冷传旭
崔尚公
郝娅楠
赵广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本文对分别取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的两块富钴结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运用XRD、ICP-AES(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了结壳的矿物物相组成、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和赋存相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本文对分别取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的两块富钴结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运用XRD、ICP-AES(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了结壳的矿物物相组成、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和赋存相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壳的成因类型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结壳主要由锰、铁相矿物组成,其中锰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含少量钡镁锰矿及钠水锰矿,铁相矿物为针铁矿及隐晶质-非晶质相;两结壳样品的Mn、Fe、Co、Cu、Ni平均值与中太平洋及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相比基本相当,分别是20.08%和19.01%、16.28%和16.52、0.68%和0.64%、0.15%和0.09%、0.34%和0.39%,但Mn/Fe比值均偏低;∑REE平均值分别为2 182.89×10-6和1 367.29×10-6,其中,麦哲伦海山结壳的稀土元素平均值明显比中太平洋及西北太平洋结壳高,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结壳则略低;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10.14和7.67,均富集轻稀土,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Ce,Gd,Ho正异常和Y的负异常。相态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Mn、Ni、Ba、Co、Cu、Zn、Sr、Ti、REE等元素主要赋存在锰相中,Fe、Al、Pb等元素则主要赋存在非晶质和结晶质铁相中;两结壳样品均属于水成成因,未受明显成岩作用和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成因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静
熊永强
+1 位作者
梁前勇
李芸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74-582,共9页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ΔC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ΔC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岩屑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碳源、分布特征及矿物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化探样品中ΔC的含量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陆地地表土壤样品中ΔC的含量普遍较高,其次为海底沉积物样品,钻井岩屑样品中的最低;而钻井岩屑样品(还原环境)中ΔC的δ13C值比地表土壤样品及海底沉积物样品(近地表氧化环境)都要偏轻;由此推测形成ΔC的碳源有无机、有机以及混合源三种,各种来源的C对ΔC的贡献因化探样品所处的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形成ΔC的CO2除了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分解产生外,还有少量的由未知矿物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
碳同位素
碳源
分布特征
矿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富钴结壳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胜雄
龙晓军
祁奇
冷传旭
崔尚公
郝娅楠
赵广涛
机构
国土资源部
广州
海洋
地质
调查局
中国
海洋
大学
海洋
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基金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富钴结壳成矿演化模型研究课题(DY125-13-R-5)资助
文摘
本文对分别取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的两块富钴结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运用XRD、ICP-AES(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了结壳的矿物物相组成、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和赋存相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壳的成因类型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结壳主要由锰、铁相矿物组成,其中锰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含少量钡镁锰矿及钠水锰矿,铁相矿物为针铁矿及隐晶质-非晶质相;两结壳样品的Mn、Fe、Co、Cu、Ni平均值与中太平洋及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相比基本相当,分别是20.08%和19.01%、16.28%和16.52、0.68%和0.64%、0.15%和0.09%、0.34%和0.39%,但Mn/Fe比值均偏低;∑REE平均值分别为2 182.89×10-6和1 367.29×10-6,其中,麦哲伦海山结壳的稀土元素平均值明显比中太平洋及西北太平洋结壳高,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结壳则略低;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10.14和7.67,均富集轻稀土,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Ce,Gd,Ho正异常和Y的负异常。相态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Mn、Ni、Ba、Co、Cu、Zn、Sr、Ti、REE等元素主要赋存在锰相中,Fe、Al、Pb等元素则主要赋存在非晶质和结晶质铁相中;两结壳样品均属于水成成因,未受明显成岩作用和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成因
西太平洋
Keywords
co-rich crust
mineralogy
geochemistry
genesis
Western Pacific
分类号
P591.1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静
熊永强
梁前勇
李芸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广州
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74-58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2099)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MMR-2013-A-25)
文摘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ΔC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岩屑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碳源、分布特征及矿物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化探样品中ΔC的含量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陆地地表土壤样品中ΔC的含量普遍较高,其次为海底沉积物样品,钻井岩屑样品中的最低;而钻井岩屑样品(还原环境)中ΔC的δ13C值比地表土壤样品及海底沉积物样品(近地表氧化环境)都要偏轻;由此推测形成ΔC的碳源有无机、有机以及混合源三种,各种来源的C对ΔC的贡献因化探样品所处的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形成ΔC的CO2除了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分解产生外,还有少量的由未知矿物提供。
关键词
土壤蚀变碳酸盐(ΔC)
碳同位素
碳源
分布特征
矿物形态
Keywords
soil secondary carbonate (ΔC)
δ13C
carbon sour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morphology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77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麦哲伦海山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富钴结壳为例
杨胜雄
龙晓军
祁奇
冷传旭
崔尚公
郝娅楠
赵广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赵静
熊永强
梁前勇
李芸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