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暴雨响应特征研究--以广西马山弄拉兰电堂泉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强 孙海龙 汪进良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广西马山弄拉兰电堂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K+、NO3-和Ca2+浓度进行了自动监测。结果发现,泉水在降雨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的同时还伴随着电导率和Ca2+浓度的急剧降低。此外,利用WATSPAC软件计算...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广西马山弄拉兰电堂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K+、NO3-和Ca2+浓度进行了自动监测。结果发现,泉水在降雨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的同时还伴随着电导率和Ca2+浓度的急剧降低。此外,利用WATSPAC软件计算泉水饱和指数(SIC、SID)和二氧化碳分压(logPCO2),发现暴雨期间的SIC、SID和logPCO2均比正常情况下的低。由此可以推断泉水的水化学动态规律是由雨水的稀释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K+和NO3-的动态变化(暴雨时K+和NO3-出现富集的异常现象),推断石山地区植被的生长受限可能不但与土壤中必需元素的有效背景值低有关,而且还与表层岩溶带具有较高的裂隙易造成大量有益元素流失有关。此外,农业活动中施用的化肥等也将随着降雨进入水体造成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的污染并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水化学 自动化监测 元素流失 地下水污染 暴雨效应 广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岩溶石山地区不同岩溶类型的地下水与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蒋忠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7,共5页
依据碳酸盐岩的出露形式、岩性和层组类型、大地构造等,将南方岩溶环境系统划分为裸露型、埋藏型、覆盖型和断陷盆地型,其中裸露型又可分为连续型和间互型。简要叙述了连续性、间互型、埋藏型和覆盖型岩溶区的大地构造、岩性和岩层组合... 依据碳酸盐岩的出露形式、岩性和层组类型、大地构造等,将南方岩溶环境系统划分为裸露型、埋藏型、覆盖型和断陷盆地型,其中裸露型又可分为连续型和间互型。简要叙述了连续性、间互型、埋藏型和覆盖型岩溶区的大地构造、岩性和岩层组合方面的特征,结合多个典型点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连续型岩溶区的地表水缺乏、污染、内涝和石漠化问题,提出修建水窖、封山育林等措施缓解缺水和治理石漠化;同时介绍了间互型岩溶区的地表、地下水污染、缺水、石漠化问题,提出依托高位隔水层溶洼成库、寻找蓄水构造打井、封山育林等治理措施;最后介绍了埋藏型岩溶区的缺水、石漠化和塌陷问题,指出打井、恢复植被等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划 地下水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149
3
作者 夏日元 唐健生 +5 位作者 关碧珠 罗伟权 马振芳 周树勋 于忠平 潘令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中的缓丘、岩溶盆地中的残丘层状岩溶比较发育,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接触部位,为水动力转换带,天然气比较富集。沟槽两侧上方的斜坡地带是高产气井的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地貌 天然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及其生态治理 被引量:37
4
作者 姚长宏 杨桂芳 蒋忠诚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8,82,共5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岩溶工作者、生态学家的研究热点。由于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广 ,地势起伏较大 ,土壤贫瘠 ,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 ,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土...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岩溶工作者、生态学家的研究热点。由于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广 ,地势起伏较大 ,土壤贫瘠 ,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 ,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分析贵州石漠化形成原因 ,提出了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 ,为保证贵州省、西南岩溶区植被顺向演替 ,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治理 贵州 岩溶地区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动力系统水化学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刘再华 袁道先 何师意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岩溶动力系统,由于其水化学形成过程的三相不平衡控制,特别是气相CO2的积极参与和碳酸盐岩特殊的溶解/沉积机理,因而其水化学动态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本文通过对日本Akiyoshi-dai高原和桂林岩溶试验场的分析,发现岩... 岩溶动力系统,由于其水化学形成过程的三相不平衡控制,特别是气相CO2的积极参与和碳酸盐岩特殊的溶解/沉积机理,因而其水化学动态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本文通过对日本Akiyoshi-dai高原和桂林岩溶试验场的分析,发现岩溶动力系统水化学动态变化规律主要受稀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动力学系统 水化学动态 稀释效应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东南部7月份土壤CO_2释放量和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景波 袁道先 +2 位作者 杜娟 岳应利 罗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6,共6页
根据碱溶液吸收法 ,对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 .观测资料显示 ,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土壤CO2 释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有明显变化 ,从当日 9时到次日 9时 ,CO2 释放量表现出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 根据碱溶液吸收法 ,对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 .观测资料显示 ,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土壤CO2 释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有明显变化 ,从当日 9时到次日 9时 ,CO2 释放量表现出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土壤CO2 释放量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相同的特征 ,但释放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相对于温度的变化滞后 4~ 6h .温度是决定土壤CO2 释放量昼夜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 ,它的升高和降低分别造成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增加和减少 .不同植被条件下 ,土壤CO2 释放量不同 ,林地释放量大于草地 ,草地释放量大于裸地 ,夜间 1 2h释放量大于白天 1 2h释放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量 碳循环 西安市 土壤 二氧化碳 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石笋沉积特征研究——以贵州荔波董歌洞4号石笋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林玉石 袁道先 +4 位作者 张美良 覃嘉铭 程海 王兆荣 冉景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9-466,共8页
在综合研究南方 2 0多个大型石笋纵剖面的基础上 ,以董歌洞 4号石笋为代表 ,论述石笋沉积特征与气候演化的对应性。 4号石笋从距今 14 7.838± 2 .6ka开始沉积以来 ,形成了 5 3个沉积纹 (壳 )层组 ,组成 2 4个亚旋回 ,构成 9个旋回 ... 在综合研究南方 2 0多个大型石笋纵剖面的基础上 ,以董歌洞 4号石笋为代表 ,论述石笋沉积特征与气候演化的对应性。 4号石笋从距今 14 7.838± 2 .6ka开始沉积以来 ,形成了 5 3个沉积纹 (壳 )层组 ,组成 2 4个亚旋回 ,构成 9个旋回 ,呈现韵律式旋回性沉积特征。石笋纹 (壳 )层组分、结构、叠复构造呈多级次旋回性很突出 ,其中沉积间断具普遍性、沉积速率具多变性 ,间断和速率变化级次亦明显。以系统测试和测年引证沉积特征的同时揭示 :①~⑨旋回间沉积间断时间累积达 75 .80 4ka ,占石笋形成时间的 5 1.2 1% ,①~⑨旋回实际沉积时间仅 72 .2 2 2ka ,占形成时间的 4 8.79% ;④旋回之前 ,沉积速率很小 ,最小仅 0 .36mm/ 10 0a ,比最大速率小 2 2~ 2 4倍 ,自⑤旋回起 ,沉积速率很大 ,最大达 39.0 3mm/ 10 0a ,是最小速率的 3.8倍。石笋沉积特征与气候环境演化的成生关系表明 ,石笋沉积多旋回性的纹 (壳 )层组、亚旋回、旋回与气候演化的气候期、阶段和旋回彼此对应 ,石笋沉积的多级次旋回及其变化就是气候演化的级次及旋回性转 (跃 )变时间 ,彼此同时显示。论证了石笋沉积的多旋回性与气候演化的不稳定性 ,及其彼此协调的宏观、微观综合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沉积特征 气候演化 多旋回性 不稳定性 贵州 石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特征与调蓄功能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伟海 张之淦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7,共9页
广西来宾峰林平原系统经过长期演化,内部结构有序度已接近最佳状态,具有以下岩溶水文地质特征:①具有成熟的三元垂直分带;②浅层岩溶带厚约30m,有效孔隙率2.5%,调蓄能力强;③中层岩溶带厚约70m,未充填洞穴发育,有效... 广西来宾峰林平原系统经过长期演化,内部结构有序度已接近最佳状态,具有以下岩溶水文地质特征:①具有成熟的三元垂直分带;②浅层岩溶带厚约30m,有效孔隙率2.5%,调蓄能力强;③中层岩溶带厚约70m,未充填洞穴发育,有效孔隙率1.5%,侧向水流通畅;④水位动态平缓,过程曲线主要反映降雨的季节变化;⑤含水层的疏干和回灌易于实现。基于上述特点提出利用地下空间调蓄径流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在枯水季节抽取超过天然径流量的地下水,形成人工降落漏斗,以获得需要的水资源量;雨季通过天然回灌,把调节库容重新充满。此法可作为峰林平原区治旱调蓄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岩溶水 地下水库调蓄 含水层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压释水岩溶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席胜利 郑聪斌 夏日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4-36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压释水岩溶是在中深埋藏条件下,富含有机酸的压释水渗入碳酸盐岩含水层所产生的溶蚀作用过程及岩溶化结果。从矿物的化学成分上来看,具有较低的Sr,较高的Fe、Mn含量,反映了埋藏较深、温度较高的成因环境。包裹体的大小、... 鄂尔多斯盆地的压释水岩溶是在中深埋藏条件下,富含有机酸的压释水渗入碳酸盐岩含水层所产生的溶蚀作用过程及岩溶化结果。从矿物的化学成分上来看,具有较低的Sr,较高的Fe、Mn含量,反映了埋藏较深、温度较高的成因环境。包裹体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征显示矿物形成于水流交替缓慢,温度、压力及溶液浓度变化较为稳定的环境;包裹体的化学成分表明压释水岩溶作用较强的地区,溶解离子含量较低,pH值较低;包裹体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溶蚀孔、缝充填物的(D值较高,形成于氘富集的热卤水环境。通过压释水岩溶的地球化学模拟试验与系统分析得出:压释水的溶蚀动力源于有机酸的介入;压释水的溶蚀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渗流扩散过程;压释水的溶蚀强度与有机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压释水岩溶 包裹体 溶蚀动力 溶蚀强度 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金佛山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初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任 朱学稳 +2 位作者 韩道山 张远海 房峰保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6-211,共16页
作者从分析金佛山洞穴发育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条件着手,详细论述了主要洞穴系统的空间形态和发育特征,并划分出洞穴的四个发展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控制大型水平洞穴系统形成发育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重庆 金佛山 岩溶洞穴系统 发育特征 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医疗及柳州响水岩洞穴医疗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朱其光 朱德浩 陈华奇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9-277,共9页
洞穴医疗,是利用洞穴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病患者进洞后身体逐渐得到康复。洞穴医疗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通过我国首家洞穴医疗站——柳州响水岩洞穴近几年的洞穴医疗实践,及对其若干主要... 洞穴医疗,是利用洞穴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病患者进洞后身体逐渐得到康复。洞穴医疗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通过我国首家洞穴医疗站——柳州响水岩洞穴近几年的洞穴医疗实践,及对其若干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历时二年的长期观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洞穴环境是一种较完美和理想的“天然康复医院”。洞穴环境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对人类组织器官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洞穴医疗 负离子 响水岩洞 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蓄水构造与找水——以广西来宾小平阳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之淦 陈伟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5,共5页
岩溶蓄水构造 (或岩溶含水构造 )是固结密实的岩溶含水层的组成部份 ,由于次生构造裂隙和溶蚀形态发育强烈 ,它们的透水性高于围岩 ,因而具备在含水层内汇聚和集中传输地下水的功能。新生代以来小平阳地区的岩溶作用在热带气候和新华夏... 岩溶蓄水构造 (或岩溶含水构造 )是固结密实的岩溶含水层的组成部份 ,由于次生构造裂隙和溶蚀形态发育强烈 ,它们的透水性高于围岩 ,因而具备在含水层内汇聚和集中传输地下水的功能。新生代以来小平阳地区的岩溶作用在热带气候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构造双重背景下发育。对这一地区归纳出 8种岩溶蓄水构造。体积上 ,它们只占含水层的 1%~ 10 %。通过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找出蓄水构造可以把找水的靶区面积缩小 1~ 2个数量级 ,半定量地确定其三维几何形状和内部介质结构特征 ,可为水文物探解释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找水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资源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卫 覃小群 +3 位作者 易连兴 韩行瑞 林玉山 万贵富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3-351,共9页
长江(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上海地区地下水系统是长江三角洲系统的一部分(或子系统)。上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其东部、南部边界的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同层古埋藏地下水的补给,由于长江水下三角洲... 长江(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上海地区地下水系统是长江三角洲系统的一部分(或子系统)。上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其东部、南部边界的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同层古埋藏地下水的补给,由于长江水下三角洲分布广阔,这种补给在一定的时限内是有保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地下水系统 水均衡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水南洞1号石笋的沉积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玉石 袁道先 +5 位作者 程海 张美良 杨琰 刘玉 覃嘉铭 李彬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6-23,共8页
通过综合研究广西桂林盘龙洞1、2号、响水岩1号石笋,年龄分别为3万a,>35万a,5.6万a;贵州荔波董歌洞3、4号、衙门洞1号石笋,年龄分别为16.3万~9.1万a,15.5万a,5.3万~0.7万a;都匀七星洞14、16号石笋,年龄分别为6.4万~1.9万,18... 通过综合研究广西桂林盘龙洞1、2号、响水岩1号石笋,年龄分别为3万a,>35万a,5.6万a;贵州荔波董歌洞3、4号、衙门洞1号石笋,年龄分别为16.3万~9.1万a,15.5万a,5.3万~0.7万a;都匀七星洞14、16号石笋,年龄分别为6.4万~1.9万,18.9万~14.9万a;湘西莲花洞1、5号石笋,年龄分别为6万~21a,8万~6万a。这些1.2~4 m高的巨型石笋,沉积旋回、纹(微)层、层面构造等特征,都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根据石笋的宏观、微观沉积特征和系统测年,拟逐步取代测年精度不高的现行第四纪地质年表。笔者以水南洞1号石笋11个沉积旋回及其相关沉积特征为基础,采用TIMS-U系方法测年,精度高,作为桂林地区距今25万~15万a的地质年表。居于第四纪下限趋向>250万a,建议以20万前后作为第四纪晚更新世与中更新世的断代分界,该分界处于石笋第3次沉积间断,期间形成厚达3 mm的风化壳,上下物质结构构造有显著差异。11个沉积旋回中,凡寒冷期沉积的碳和氧同位素都偏重,极值都是转冷的跃(突)变点,或沉积间断面。11次沉积间断时间长、短差别大,其中第3次、第9次分别为2万a、2千a。这些综合地质、气候信息在1号石笋纵剖面上呈协调显示,是重建古气候环境的可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沉积特征 年代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新化县桑梓镇岩溶水系统特征及开发利用刍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裴建国 谢运球 +1 位作者 章程 翁金桃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9-37,共9页
在分析桑梓镇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地质背景、岩溶水系统特征、岩溶水资源分布、人畜饮水现状、农田水利现状的基础上,对全镇岩溶水的有效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提出了18项开发工程,其中重点工程4项。桑梓... 在分析桑梓镇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地质背景、岩溶水系统特征、岩溶水资源分布、人畜饮水现状、农田水利现状的基础上,对全镇岩溶水的有效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提出了18项开发工程,其中重点工程4项。桑梓镇是一典型的溶蚀丘陵型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小型而分散的方式为主,因地制宜,就地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开发利用 桑梓镇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叶表皮形态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强 曹建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我国西南岩溶区典型次生灌草丛建群种-黄荆成熟叶的上、下表皮形态,观察指标包括气孔器、表皮毛、表皮细胞等.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分布广、适应性强的黄荆在叶表皮形态上具有气孔密度大(气孔密度为370-50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我国西南岩溶区典型次生灌草丛建群种-黄荆成熟叶的上、下表皮形态,观察指标包括气孔器、表皮毛、表皮细胞等.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分布广、适应性强的黄荆在叶表皮形态上具有气孔密度大(气孔密度为370-500个/mm^2)并仅出现在下表皮、表皮细胞小、上下表皮被毛及具有蜡质文饰等特征,以上特征有利于减少黄荆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皮细胞 气孔器 表皮毛 生态适应 黄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表层岩溶边坡失稳的模式、机理及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先寿 蒋忠诚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70-377,共8页
贵州为全国岩溶面积比例最大的省份,岩溶边坡失稳现象非常频繁,严重危害着生产建设和居民的安全。贵州的岩溶边坡失稳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具有连续滑面和没有连续性滑面的失稳类型)10小类。岩溶边坡失稳现象的频繁发生主要是由... 贵州为全国岩溶面积比例最大的省份,岩溶边坡失稳现象非常频繁,严重危害着生产建设和居民的安全。贵州的岩溶边坡失稳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具有连续滑面和没有连续性滑面的失稳类型)10小类。岩溶边坡失稳现象的频繁发生主要是由于贵州特殊的岩溶化特征导致岩石块体运动所引起,也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7项主要影响因子的调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 边坡稳定性 模糊数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稳 裴建国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6期9-15,共7页
阐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和岩溶含水层的特殊性,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方法,认为DRASTIC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但该模型没有单独考虑岩溶含水层的特殊性;EPIK法是第1个专门针对岩溶含水层的方法,用于水资源保护... 阐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和岩溶含水层的特殊性,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方法,认为DRASTIC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但该模型没有单独考虑岩溶含水层的特殊性;EPIK法是第1个专门针对岩溶含水层的方法,用于水资源保护区划分,但评价体系和权重系统不太完善;越南模式是一种极端简化的方法,在数据较少的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Slovenia模式为最新方法,是迄今为止对岩溶含水层脆弱性指标诠释最为详细的方法,但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目前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在机理研究、权重分配、数据获取、结果验证、定量研究和方法选取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脆弱性 评价方法 地下水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水河流域岩溶浸没内涝灾害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纯青 李文兴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红水河流域由于多年人类活动和水能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岩溶浸没—内涝灾害,在局部范围内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红水河梯级开发与规划电站的修建情况,对红水河干流岩溶区内已发生的浸没—内涝灾害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红水河流域 岩溶浸没 内涝灾害 地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北部岩溶特征及其相关环境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师意 袁道先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9-94,共6页
越南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亚季风影响明显,雨量充沛,气温高,植被发育。它们地处特提斯海槽和环太平洋带两个全球性的构造带交汇处,碳酸盐岩受构造改造强烈,岩溶广泛发育,岩溶地貌类型齐全。与中国西南亚热带、热带岩溶区相... 越南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亚季风影响明显,雨量充沛,气温高,植被发育。它们地处特提斯海槽和环太平洋带两个全球性的构造带交汇处,碳酸盐岩受构造改造强烈,岩溶广泛发育,岩溶地貌类型齐全。与中国西南亚热带、热带岩溶区相比,岩溶发育特征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其岩溶泉水有更高的碱度,反映出更强烈的溶蚀作用。随着越南经济发展,岩溶区中的一些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已开始造成土地石漠化等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北部 岩溶特征 环境问题 岩溶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