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2
1
作者 姜建军 刘建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C00期1-5,共5页
本文论述了矿山开发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造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影响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国土资源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了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矿山 环境地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国 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我国地质环境监测的政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侯金武 李明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I0002-I0005,共4页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已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无序走向有序,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是地质环境监测事业重要的里程碑。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类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理应抓住机遇,明确任务,...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已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无序走向有序,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是地质环境监测事业重要的里程碑。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类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理应抓住机遇,明确任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精神,加强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事业 环境监测机构 国土资源部门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质环境保护地球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建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8期33-35,8,共4页
一、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岩石圈)——地质环境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系统的支持.这个自然环境系统包括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水、生物圈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岩石圈是人类发展的立足地.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岩石圈 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被引量:2
4
作者 关凤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狭义的地质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性工作部分,广义的保护还应将治理和开发、利用等内容纳入其中。地质环境的保护是分领域按项目实施的,在我们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特大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 狭义的地质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性工作部分,广义的保护还应将治理和开发、利用等内容纳入其中。地质环境的保护是分领域按项目实施的,在我们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特大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工作 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治理 环境恢复治理 地质遗迹保护 矿山地质 工作部分 项目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新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熊自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自2001年起,在国土资源调查中部署开展了以省(区、市)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重点矿区为主的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以及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和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矿山地质环境详查等工作,调查成果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提... 自2001年起,在国土资源调查中部署开展了以省(区、市)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重点矿区为主的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以及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和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矿山地质环境详查等工作,调查成果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14年,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26 365处,土地资源毁损面积约303万公顷,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约450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地质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 治理 国土资源调查 环境遥感监测 环境管理工作 矿山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地质遗迹及其保护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明路 姜建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1-34,共4页
我国地域辽阔,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火山、冰川、海蚀、花岗岩奇峰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如... 我国地域辽阔,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火山、冰川、海蚀、花岗岩奇峰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如桂林岩溶地貌,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地貌,广东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质遗迹 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分析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关凤峻 沈伟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J0001-J0004,共4页
在对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灾情统计和各省工作总结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归纳了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总体灾情特点和防治工作情况,并对"十二五"期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进行了归纳,研判了今后的严峻防... 在对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灾情统计和各省工作总结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归纳了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总体灾情特点和防治工作情况,并对"十二五"期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进行了归纳,研判了今后的严峻防灾形势,提出了2016年工作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 地质灾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与阿拉伯世界潜在的地质公园--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地质公园国际大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志中 龙长兴 +3 位作者 袁小虹 郑元 王巍 刘大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59-1362,共4页
1会议概况和会议主题 由非洲地质公园网络(AGN)、非洲女地质工作者协会(AAWG)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开罗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11年11月20—29日在摩洛哥西北部滨临大西洋的埃尔加迪... 1会议概况和会议主题 由非洲地质公园网络(AGN)、非洲女地质工作者协会(AAWG)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开罗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11年11月20—29日在摩洛哥西北部滨临大西洋的埃尔加迪达召开。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大会。AAWG主席、AGN负责人、摩洛哥杜卡里大学Ezzoura Errami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质公园 国际大会 阿拉伯 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综述 地质工作者 会议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十年来矿山环境保护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建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矿山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 矿山地质 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地质学的世纪回眸与前瞻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医药地质学 人类 健康 地质环境 药用矿物学 医药矿床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国际地下水论坛平台 促进地下水环境学科发展
11
作者 陶庆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世界各国对地下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下水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地下水领域的科学研究更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关键词 地下水开发 环境学 平台 论坛 国际 利用 水资源需求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
12
作者 李烈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8,共3页
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地质灾害的产生是崩塌、滑坡等致灾地质作用与建筑物等承灾体遭遇的结果.要防治地质灾害就是要避免这种“遭遇”的出现.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工程治理等手段,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产生;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灾 预警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构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25,共3页
一、中国地质灾害现状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复杂的地球动力作用,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也是形成中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六盘山—... 一、中国地质灾害现状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复杂的地球动力作用,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也是形成中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质灾害 灾害防治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14
作者 熊自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张家界 地质遗迹 地貌 岩溶 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国家矿山公园的评价标准与类型 被引量:18
15
作者 武强 崔芳鹏 +2 位作者 刘建伟 刘东海 岳安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I0002-I0005,共4页
建立国家矿山公园旨在保护矿山开采形成的矿业遗迹,使矿业遗迹成为一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它的建立对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已经建立的国家矿山公园的分析,提出了其评价标准和按照矿种、... 建立国家矿山公园旨在保护矿山开采形成的矿业遗迹,使矿业遗迹成为一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它的建立对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已经建立的国家矿山公园的分析,提出了其评价标准和按照矿种、开采方式、主题景观的空间位置、开发主题等几种国家矿山公园的类型划分方法,并认为按照开发主题划分具有合理性、可行性,较为实用。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以矿业景观、旅游开发、矿业景观和旅游开发并重为开发主题的三种类型矿山公园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公园 评价标准 类型划分 开发主题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业遗迹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登 李明路 +1 位作者 夏柏如 李海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4-67,共4页
本文是在大量阅读矿业遗迹、矿山公园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国内外矿业遗迹的发展。从矿业遗迹内涵及类型划分、调查和评价、保护和利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总结我国矿业遗迹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开展全国典型矿业遗... 本文是在大量阅读矿业遗迹、矿山公园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国内外矿业遗迹的发展。从矿业遗迹内涵及类型划分、调查和评价、保护和利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总结我国矿业遗迹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开展全国典型矿业遗迹调查,建立和完善的矿业遗迹的申报和登录制度,建立全国典型矿业遗迹调查技术要求和指标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矿业遗迹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遗迹 矿山公园 类型划分 调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遗迹调查、分类与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登 李明路 +2 位作者 夏柏如 李海学 高永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7,152,共7页
为实现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我国近年正在积极推进矿山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但对于作为矿山公园核心景观的矿业遗迹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针对矿业遗迹调查、分类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典型煤矿类与典型铜矿类国... 为实现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我国近年正在积极推进矿山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但对于作为矿山公园核心景观的矿业遗迹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针对矿业遗迹调查、分类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典型煤矿类与典型铜矿类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实地调研,设计矿业遗迹调查技术流程;提出以《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指南》为基础,使用统一的代码建立矿业遗迹数据库;建立矿业遗迹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选择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对自然属性、价值属性、发展潜力、传承能力与附加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划分珍惜级、重要级、一般级三个等级。该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对提高国土资源部矿业遗迹管理水平和准确评价矿业遗迹价值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遗迹 矿山公园 调查 分类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善的地灾防治标准体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关凤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9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多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财政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超过200亿元。...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9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多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财政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超过200亿元。全国共有近3500余家地质灾害防治行业资质单位,20多万名专业人员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标准 科学 灾害种类 资金投入 隐患点 不完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下水监测工作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庆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地下水类型 监测工作 科学发展观 地下水监测 国土资源部门 经济社会发展 含水层系统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谋中国地灾防治事业之大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凤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于3月16日批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筹备成立。经过紧张有序的一系列筹备工作,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于8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
关键词 防治工程 中国 事业 行业协会 地质灾害 筹备工作 国务院 民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