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物联网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石爱军
马娟
+3 位作者
齐安文
薛跃明
黄喆
张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分层次介绍了前端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库建设、物联网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实例及效果,展示了原型系统相关界面并展望后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地质灾害
物联网
M2M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发地质灾害中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浅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俊峰
张小趁
+3 位作者
刘红岩
倪天翔
褚宏亮
陈红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7,共9页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急数值模拟过程特点,提出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关键问题。最后,以峨眉山九里镇王山—抓口寺滑坡灾情为例,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大变形和真实时间模拟的优势,进一步研究了数值模拟在灾情应急过程中启动原因和滑动过程反演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滑体滑动过程中最大水平位移约87m,峰值速度7m·s-1,滑距约38m,前缘堆积厚度53m,滑坡滑动过程持续时间70s左右,与应急调查结果相符。模拟结果有助于理解滑坡发生机制,有助于确立滑坡应急防治重点,辅助应急决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数值模拟
应急响应
滑坡
D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过程模式
被引量:
18
3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49-155,共7页
时间是影响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成效的关键因素。面向应急情景、任务和能力,以时间为主线的应急技术设计是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应急防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案例,导致应急响应与防治过程尚不清晰,存在...
时间是影响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成效的关键因素。面向应急情景、任务和能力,以时间为主线的应急技术设计是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应急防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案例,导致应急响应与防治过程尚不清晰,存在"求快忽准"、混淆管理程序和技术流程等现象。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基于协调集成设计的思想,首次提出"三阶段三层次五步骤九环节"的应急过程模式,具体如下:分为监测、响应和恢复等三个应急管理阶段;分就近响应、先期处置和应急救援等三个递进响应层次;通用程序有预期启动、工况分析、处置实施、会商检验和响应结束等五个步骤;分预警响应、情景分析、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灾情评估、风险防控、应急治理、成因判定和总结恢复等九个应急防治环节。该模式尚属粗浅,有待过程模型库的建设支撑。仅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情景
过程模式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避险模式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62,共6页
在地质灾害防治实践中,中国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群测群防道路。其中,临灾避险是重要的减灾措施之一。由于尚存在着预警与响应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临灾避险的学理基础薄弱和应急避险准备不足等问题,避险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突发地质灾...
在地质灾害防治实践中,中国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群测群防道路。其中,临灾避险是重要的减灾措施之一。由于尚存在着预警与响应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临灾避险的学理基础薄弱和应急避险准备不足等问题,避险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情景-应对"理论、有限传播时间原理、应急管理阶段的划分和对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通过情景故障推演,首次构建了应急响应的避险模式。并依据现代应急准备理念,结合山地社区避险目标能力建设需求,提出由规划、预案、演练、预警、援助和恢复等构成的避险准备系统。以期有助于避险理论研究和应急避险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应急响应
应急避险
避险模式
群测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情景应对模式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探讨
被引量:
9
5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9-33,共5页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即关键节点的应对需求变化。通过情景要素的应急响应特性分析,选择响应启动时间、灾害空间范围为一级标准,灾害地质特征和引发因素为二级标准,应对能力满足程度为辅助标准,初步提出了情景分类的框架。并针对单点滑坡、单体危岩(崩塌)、单沟泥石流、跨区地质灾害、区域强降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跨区地质灾害等常见情景,分别给出了应急调查处置方案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情景
风险评估
应急防治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10,共5页
我国现有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研究提出预案建构的情景-结构-功能模式,建立了政策与技术2个层次的预案概念体系,提出包括情景建构、目标设定、机制优化、方案设计和推演优化...
我国现有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研究提出预案建构的情景-结构-功能模式,建立了政策与技术2个层次的预案概念体系,提出包括情景建构、目标设定、机制优化、方案设计和推演优化等在内的预案编制五步法,初步建立了预案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修编建议。认为预案优化的实质是回答目标与情景是否吻合、能力与目标是否匹配、预案功效是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案
建构模式
结构功能论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模式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2-65,共4页
为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减少工程技术风险,以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工程技术条件对比分析,开展了应急治理工程通用模式研究。研究指出:应急治理工程,是以地质灾害险情事件处置为导向的特殊抢险救灾工程,具有时效性、动态性和聚焦性...
为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减少工程技术风险,以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工程技术条件对比分析,开展了应急治理工程通用模式研究。研究指出:应急治理工程,是以地质灾害险情事件处置为导向的特殊抢险救灾工程,具有时效性、动态性和聚焦性等特点,工程目标可分为主动控制、软着陆和被动保护等3类。研究提出:与应急情景相适应,工程设计采用螺旋式方法,分目标设计和方案设计2个阶段进行,会商设定工程标准。工程实施采用信息法,并与后续常规防治相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防治
应急治理
时效性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与重建选址
被引量:
2
8
作者
殷志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西部的南北地震带和Y字型地震带强震频发。每次5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都会对外发布地震烈度分布图,但由于地震烈度等级是根据地震本身特性和震后影响程度划分的,
关键词
地震发生
灾害应急
南北地震带
选址
评估
地质
次生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
15
9
作者
刘传正
温铭生
+2 位作者
刘艳辉
刘秋强
顾笑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共16页
本项研究建立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区62县域(面积约15×104km^2,地理精度1∶250 000,包括四川省48个县、甘肃省10个县和陕西省4个县)和中心区11县域(面积约3.1×104km^2,地理精度1∶50 000,包括四川省10个县、甘肃...
本项研究建立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区62县域(面积约15×104km^2,地理精度1∶250 000,包括四川省48个县、甘肃省10个县和陕西省4个县)和中心区11县域(面积约3.1×104km^2,地理精度1∶50 000,包括四川省10个县、甘肃省1个县)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62县域地震前编录地质灾害4 913处,占总数的23.5%;地震直接引发10 173处,占总数的48.8%;地震后新发生5 779处,占总数的27.7%。11县域地震前编录地质灾害251处,占总数的3.5%;地震直接引发4 789处,占总数的66.7%;地震后新发生2 137处,占总数的29.8%。根据地质灾害区域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风险度和危害度等"五度"评价理论,分别研究了2008年"5.12"地震前历史积累、地震引发、地震后("5.12"地震后到2013年底)和前三者合计的现状等4个时段的地质灾害区域成生规律。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度指数计算结果,62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发育区面积占比11.5%,现状情况下相应的发育区面积占比增加到27.5%。11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发育区面积占比0.71%,现状情况下相应的发育区面积占比增加到11.82%,地震引发作用及其滞后效应是显著的。考虑地质灾害发育度指数、地形坡度、坡向、高程、地层岩组、水文地质、断层分布、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降雨量、植被盖度、水系、交通线分布、地震作用、汛期降雨和日降雨等要素指标,分别计算出不同时段的地质灾害潜势度指数和不同引发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度指数和风险度指数分布,并按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分别评价和编制了相应的区划图。62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潜势区面积占比63.1%,现状情况下相应的面积占比增加到70.5%,地震作用造成地质环境条件显著恶化。11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潜势区面积占比1.21%,现状情况下相应的面积占比增加到18.94%,地质灾害易发区或敏感区面积大幅增加。62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中危险区面积占比为68.1%,汛期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52.4%,单日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26.9%,说明地震、汛期降雨和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强度是依次降低的。11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中危险区面积占比63.2%,汛期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22%,单日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14.3%,说明高烈度区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作用远高于汛期降雨或单日降雨效应。62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从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11.57%到低风险区的40.57%,呈线性变化,反映了地震破坏相对均匀的衰减作用;汛期降雨和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高、中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65%和67%。11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中风险区面积占比达62.5%,汛期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为27.4%,日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16.3%,且远离降雨中心急剧衰减,反映了降雨作用的不均匀性和灾害分布的相对丛集性。考虑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人数3个指标,计算出"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在11县域造成的危害度指数分布是,汶川、北川、绵竹和青川四县的地质灾害危害度指数均大于10,茂县、都江堰的危害度指数在9~10之间,安县、什邡、彭州和平武的危害度指数在8~9之间,文县的危害度指数为6.68。研究结果可以为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区域预警预报、应急指挥部署和土地合理利用等的公共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度
潜势度
危险度
风险度
危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
62
10
作者
刘艳辉
刘传正
+1 位作者
温铭生
唐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6,共9页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对气象因素(主要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始于2003年,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运行业务模式,预警模型及可靠性问题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科学技...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对气象因素(主要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始于2003年,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运行业务模式,预警模型及可靠性问题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研究难点。考虑到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时空尺度与预警时效,形成了两代预警模型并行运算、相互校验与补充的运行模式。第一代隐式统计预警模型,也称为临界降雨判据法,基于不同地质环境区域引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同,分区建立临界降雨判据,该模型2003年起在预警业务中使用,因其只涉及一个或一类参数,使用广泛,近年来又在模型参数、判据修正等方面不断完善。但单一的临界雨量指标很难准确反映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生规律,且预警区划、判据更新与准确性提高等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第二代显式统计预警模型,耦合了地质环境变化与降雨参数等多因素建立预警判据,地质环境指标在模型中显式表达,在模型原理、空间精度、升级能力等方面表现了其优越性,显著提高了预警精细度和准确度,2008年开始在国家级预警业务使用,并逐步向省级推广。两代预警模型均是基于统计方法建立,一定程度上均受到统计样本的选择、地质环境条件的精细程度、实况降雨数据的精确匹配等因素控制和影响。多年来,两代预警模型在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中成功运行并不断升级完善,为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模型
临界降雨判据
隐式统计预警
显式统计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被引量:
76
11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9-1476,共8页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论是:应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惯性思维,将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有机结合,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更有效地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防治体系
评价体系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被引量:
36
12
作者
刘艳辉
温铭生
+1 位作者
苏永超
许凤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地质灾害时空特征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沟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基本问题分析
被引量:
5
13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1 位作者
张楠
范远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突发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但其应急处置技术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单沟泥石流灾害案例的分析,开展了单沟泥石流灾害应对情景、处置内容、处置机理和...
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突发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但其应急处置技术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单沟泥石流灾害案例的分析,开展了单沟泥石流灾害应对情景、处置内容、处置机理和处置程序等应急处置基本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具有预警困难、时效性强、可控性差和搜救率低等应对特点,应对情景可分为超前防护、临灾管控和灾后救治三种类型;单沟泥石流灾害处置主要包括承灾体、泥石流和公共性危机三类共十项处置内容;初步提出了泥石流处置的遭遇阻断、耦合阻断机制,并建立了由三个环节五个步骤构成的处置程序系统。该研究可为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现场处置的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沟泥石流
地质灾害
应急处置
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理念
被引量:
32
14
作者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作者基于20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程实践与顾问咨询工作体验,在本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或科学认识问题,诸如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激发条件、成生原因、变形破坏机理、地震作...
作者基于20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程实践与顾问咨询工作体验,在本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或科学认识问题,诸如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激发条件、成生原因、变形破坏机理、地震作用力、防治工程方案论证、工程设计理念和成灾风险等。这些问题不但关系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的成败,也关系到技术规范规程的正确制定乃至长期防灾减灾对策的谋划。希望这些理念能够引起同行的共鸣,共同促进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科学理念
地质环境
变形破坏机理
概念设计
地震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被引量:
51
15
作者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20,共12页
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是可认识的,可防治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是地质体重力作用的失衡,其共性和个性反映了地质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
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是可认识的,可防治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是地质体重力作用的失衡,其共性和个性反映了地质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组合变化。对于确定的时间阶段、空间区域和作用条件,地质灾害问题简化为线性和确定性问题处理是可以接受的。方法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可以采用整体论和分割论相结合的方法求得问题的"有用解",用以指导防灾减灾管理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整体论方法突出综合集成、归纳类比和逻辑演绎,用于宏观把握和长时程研判,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或概念设计,如区域性风险区划、区域预警和防治规划。分割论方法采取观察、描述、分析、建模、评价、预测和工程控制等,用于具体地域、案例及其暂态阶段的分析,指导地质灾害的信息获取、识别评估、成因研判、预测预警、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共性
个性
整体论
分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问题
被引量:
20
16
作者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多年学术研究与实地"原型观测",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或早期识别的六个因素,包括地质体边界形态(a)、成分结构(b)、初始状态(c)、激发条件(d)、环境因素(e)和成灾条件(f)及其时间变化(t),简称"六要素识别法"...
基于多年学术研究与实地"原型观测",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或早期识别的六个因素,包括地质体边界形态(a)、成分结构(b)、初始状态(c)、激发条件(d)、环境因素(e)和成灾条件(f)及其时间变化(t),简称"六要素识别法",可表示为R=f(a,b,c,d,e,f;t)。这些因素的变化决定着致灾体与承灾体遭遇的概率,从而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明方向。通过实际案例论证了典型因素变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在思想上突破了以往过度关注于从已发生灾害事件推断未来风险的局限,推动从地质环境因素变化孕育地质灾害风险的研判,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防灾减灾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识别
边界形态
初始状态
激发条件
环境因素
成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的哲学观
被引量:
4
17
作者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在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应急响应的防灾减灾科技体系,但回应公共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持常常针对性不强、不准确,甚至对关键问题的提炼与解答不正确,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地质灾害防治科学还缺乏明...
在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应急响应的防灾减灾科技体系,但回应公共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持常常针对性不强、不准确,甚至对关键问题的提炼与解答不正确,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地质灾害防治科学还缺乏明确的哲学观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哲学观
科学
地质灾害调查
监测预警
科技体系
防灾减灾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快速高质量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3
18
作者
马娟
邓富亮
刘春影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
为了提高在地质灾害中WebGIS应用系统渲染地质灾害地图的效率和质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DI+和AGG混合图形库模式的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首先,研究了多个计算机图形库特性并分析了一般地图渲染流程,设计了具有分层体系架构的地质灾...
为了提高在地质灾害中WebGIS应用系统渲染地质灾害地图的效率和质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DI+和AGG混合图形库模式的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首先,研究了多个计算机图形库特性并分析了一般地图渲染流程,设计了具有分层体系架构的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其次,根据设计及软件工程理论,采用面向对象与组件技术实现了该地图渲染引擎;最后,通过对该地图渲染引擎各要素渲染质量和性能的对比分析,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大规模的应用,证明了该地图渲染引擎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地质灾害地图美观和效率的需求,对其他应用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图渲染引擎
图形库
A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
被引量:
18
19
作者
刘艳辉
方志伟
+1 位作者
温铭生
屈伯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川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2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过程为例,通过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
川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2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过程为例,通过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与降雨的相关关系,得到该区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规律特点及临界降雨判据。(1)川东北地区的降雨模式常见为数日持续降雨,且降雨中出现数次(2~3日)的极值雨量,在这种降雨模式下,考虑到前期降雨的累积效应,需要着重关注第二次的极值降雨,往往会诱发更大的群发灾害过程,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此特点在巴中、达州、广元等地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南充市的即时发灾特点更为明显。(2)川东北地区各市临界雨量不同,在少量前期雨量累计情况下,广安最低,约为25mm;其次是广元,约为50mm;最后是巴中、达州和南充,约为90mm。相关结论可为该地区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和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强降雨过程
时空分布
临界降雨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被引量:
172
20
作者
刘传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68,共11页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年间160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年间160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等10种,初步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作用机理、破坏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泥石流灾害成因分为沟谷演化型、坡地液化型、滑坡坝溃决型、工程弃碴溃决型、尾矿坝溃决型、冰湖坝溃决型和堆积体滑塌侵蚀型等7种,描述了每类的引发因素、启动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这个分类方案拟为重大地质灾害成因的快速研判和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灾害
泥石流灾害
成因类型
基本特征
案例库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联网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石爱军
马娟
齐安文
薛跃明
黄喆
张斌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文摘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分层次介绍了前端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库建设、物联网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实例及效果,展示了原型系统相关界面并展望后续工作。
关键词
突发地质灾害
物联网
M2M
应急响应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Internet of Things
M2M(machine to machine)
emergency response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发地质灾害中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浅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俊峰
张小趁
刘红岩
倪天翔
褚宏亮
陈红旗
机构
中国
地质
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西藏大学工学院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2009)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支撑关键技术研究"(20121105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9-2014-019)资助
文摘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急数值模拟过程特点,提出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关键问题。最后,以峨眉山九里镇王山—抓口寺滑坡灾情为例,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大变形和真实时间模拟的优势,进一步研究了数值模拟在灾情应急过程中启动原因和滑动过程反演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滑体滑动过程中最大水平位移约87m,峰值速度7m·s-1,滑距约38m,前缘堆积厚度53m,滑坡滑动过程持续时间70s左右,与应急调查结果相符。模拟结果有助于理解滑坡发生机制,有助于确立滑坡应急防治重点,辅助应急决策效果明显。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数值模拟
应急响应
滑坡
DDA
Keywords
Geo- hazard, Numerical simulation, Emergency response, Landslide, DDA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过程模式
被引量:
18
3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49-155,共7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11055)
文摘
时间是影响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成效的关键因素。面向应急情景、任务和能力,以时间为主线的应急技术设计是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应急防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案例,导致应急响应与防治过程尚不清晰,存在"求快忽准"、混淆管理程序和技术流程等现象。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基于协调集成设计的思想,首次提出"三阶段三层次五步骤九环节"的应急过程模式,具体如下:分为监测、响应和恢复等三个应急管理阶段;分就近响应、先期处置和应急救援等三个递进响应层次;通用程序有预期启动、工况分析、处置实施、会商检验和响应结束等五个步骤;分预警响应、情景分析、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灾情评估、风险防控、应急治理、成因判定和总结恢复等九个应急防治环节。该模式尚属粗浅,有待过程模型库的建设支撑。仅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情景
过程模式
应急响应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ncy plan
scenario
process model
emergency response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避险模式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出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62,共6页
基金
2012年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55)
文摘
在地质灾害防治实践中,中国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群测群防道路。其中,临灾避险是重要的减灾措施之一。由于尚存在着预警与响应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临灾避险的学理基础薄弱和应急避险准备不足等问题,避险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情景-应对"理论、有限传播时间原理、应急管理阶段的划分和对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通过情景故障推演,首次构建了应急响应的避险模式。并依据现代应急准备理念,结合山地社区避险目标能力建设需求,提出由规划、预案、演练、预警、援助和恢复等构成的避险准备系统。以期有助于避险理论研究和应急避险实践。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应急响应
应急避险
避险模式
群测群防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
emergency response
emergency refuge
refuge mode
mass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分类号
X9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情景应对模式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探讨
被引量:
9
5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9-33,共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支撑关键技术研究"(201211055)
文摘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即关键节点的应对需求变化。通过情景要素的应急响应特性分析,选择响应启动时间、灾害空间范围为一级标准,灾害地质特征和引发因素为二级标准,应对能力满足程度为辅助标准,初步提出了情景分类的框架。并针对单点滑坡、单体危岩(崩塌)、单沟泥石流、跨区地质灾害、区域强降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跨区地质灾害等常见情景,分别给出了应急调查处置方案要点。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情景
风险评估
应急防治
应急预案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scenario
risk assessment
emergenc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mergency plan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10,共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支撑关键技术研究"(201211055)
文摘
我国现有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研究提出预案建构的情景-结构-功能模式,建立了政策与技术2个层次的预案概念体系,提出包括情景建构、目标设定、机制优化、方案设计和推演优化等在内的预案编制五步法,初步建立了预案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修编建议。认为预案优化的实质是回答目标与情景是否吻合、能力与目标是否匹配、预案功效是否最优。
关键词
应急预案
建构模式
结构功能论
地质灾害
Keywords
emergency plan
formulation mode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geological disaster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模式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应急
调查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2-65,共4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支撑关键技术研究”(201211055)
文摘
为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减少工程技术风险,以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工程技术条件对比分析,开展了应急治理工程通用模式研究。研究指出:应急治理工程,是以地质灾害险情事件处置为导向的特殊抢险救灾工程,具有时效性、动态性和聚焦性等特点,工程目标可分为主动控制、软着陆和被动保护等3类。研究提出:与应急情景相适应,工程设计采用螺旋式方法,分目标设计和方案设计2个阶段进行,会商设定工程标准。工程实施采用信息法,并与后续常规防治相延续。
关键词
应急防治
应急治理
时效性
地质灾害
Keywords
emergency prevention
emergency control
timeliness
geo - hazards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与重建选址
被引量:
2
8
作者
殷志强
机构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文摘
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西部的南北地震带和Y字型地震带强震频发。每次5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都会对外发布地震烈度分布图,但由于地震烈度等级是根据地震本身特性和震后影响程度划分的,
关键词
地震发生
灾害应急
南北地震带
选址
评估
地质
次生
地震烈度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
15
9
作者
刘传正
温铭生
刘艳辉
刘秋强
顾笑筱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地质调查计划项目(1212011220125)
文摘
本项研究建立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区62县域(面积约15×104km^2,地理精度1∶250 000,包括四川省48个县、甘肃省10个县和陕西省4个县)和中心区11县域(面积约3.1×104km^2,地理精度1∶50 000,包括四川省10个县、甘肃省1个县)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62县域地震前编录地质灾害4 913处,占总数的23.5%;地震直接引发10 173处,占总数的48.8%;地震后新发生5 779处,占总数的27.7%。11县域地震前编录地质灾害251处,占总数的3.5%;地震直接引发4 789处,占总数的66.7%;地震后新发生2 137处,占总数的29.8%。根据地质灾害区域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风险度和危害度等"五度"评价理论,分别研究了2008年"5.12"地震前历史积累、地震引发、地震后("5.12"地震后到2013年底)和前三者合计的现状等4个时段的地质灾害区域成生规律。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度指数计算结果,62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发育区面积占比11.5%,现状情况下相应的发育区面积占比增加到27.5%。11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发育区面积占比0.71%,现状情况下相应的发育区面积占比增加到11.82%,地震引发作用及其滞后效应是显著的。考虑地质灾害发育度指数、地形坡度、坡向、高程、地层岩组、水文地质、断层分布、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降雨量、植被盖度、水系、交通线分布、地震作用、汛期降雨和日降雨等要素指标,分别计算出不同时段的地质灾害潜势度指数和不同引发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度指数和风险度指数分布,并按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分别评价和编制了相应的区划图。62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潜势区面积占比63.1%,现状情况下相应的面积占比增加到70.5%,地震作用造成地质环境条件显著恶化。11县域地震前地质灾害高、中潜势区面积占比1.21%,现状情况下相应的面积占比增加到18.94%,地质灾害易发区或敏感区面积大幅增加。62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中危险区面积占比为68.1%,汛期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52.4%,单日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26.9%,说明地震、汛期降雨和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强度是依次降低的。11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中危险区面积占比63.2%,汛期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22%,单日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14.3%,说明高烈度区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作用远高于汛期降雨或单日降雨效应。62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从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11.57%到低风险区的40.57%,呈线性变化,反映了地震破坏相对均匀的衰减作用;汛期降雨和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高、中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65%和67%。11县域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中风险区面积占比达62.5%,汛期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为27.4%,日降雨引发者面积占比16.3%,且远离降雨中心急剧衰减,反映了降雨作用的不均匀性和灾害分布的相对丛集性。考虑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人数3个指标,计算出"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在11县域造成的危害度指数分布是,汶川、北川、绵竹和青川四县的地质灾害危害度指数均大于10,茂县、都江堰的危害度指数在9~10之间,安县、什邡、彭州和平武的危害度指数在8~9之间,文县的危害度指数为6.68。研究结果可以为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区域预警预报、应急指挥部署和土地合理利用等的公共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度
潜势度
危险度
风险度
危害度
Keywords
"5. 12" Wenchuan earthquake
geological disasters
developmental grade
potential grade
dangerous grade
risky grade
harmful grade
分类号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
62
10
作者
刘艳辉
刘传正
温铭生
唐灿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中国科学院
地质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17,41227901,4127235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0375)
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项目“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1212140501001-1)资助
文摘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对气象因素(主要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始于2003年,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运行业务模式,预警模型及可靠性问题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研究难点。考虑到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时空尺度与预警时效,形成了两代预警模型并行运算、相互校验与补充的运行模式。第一代隐式统计预警模型,也称为临界降雨判据法,基于不同地质环境区域引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同,分区建立临界降雨判据,该模型2003年起在预警业务中使用,因其只涉及一个或一类参数,使用广泛,近年来又在模型参数、判据修正等方面不断完善。但单一的临界雨量指标很难准确反映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生规律,且预警区划、判据更新与准确性提高等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第二代显式统计预警模型,耦合了地质环境变化与降雨参数等多因素建立预警判据,地质环境指标在模型中显式表达,在模型原理、空间精度、升级能力等方面表现了其优越性,显著提高了预警精细度和准确度,2008年开始在国家级预警业务使用,并逐步向省级推广。两代预警模型均是基于统计方法建立,一定程度上均受到统计样本的选择、地质环境条件的精细程度、实况降雨数据的精确匹配等因素控制和影响。多年来,两代预警模型在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中成功运行并不断升级完善,为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模型
临界降雨判据
隐式统计预警
显式统计预警
Keywords
Early-warning of geo-hazards
Early-warning model
Critical rainfall criterion
Implicit statistics models
Explicit statistics mode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被引量:
76
11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9-1476,共8页
基金
国家地质调查计划研究项目(1212011220125)
文摘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论是:应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惯性思维,将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有机结合,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更有效地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目的。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防治体系
评价体系
可持续利用
Keywords
geo-hazards
geo-environment
prevention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被引量:
36
12
作者
刘艳辉
温铭生
苏永超
许凤雯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
中国科学院
地质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
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0375)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5BAK10B021)
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项目“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1212140501001-1)
文摘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地质灾害时空特征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效果
Keywords
typhoon rainstorm
geo-hazards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geo-hazards early warning
evaluation
分类号
P649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沟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基本问题分析
被引量:
5
13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张楠
范远芳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55)
文摘
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突发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但其应急处置技术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单沟泥石流灾害案例的分析,开展了单沟泥石流灾害应对情景、处置内容、处置机理和处置程序等应急处置基本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具有预警困难、时效性强、可控性差和搜救率低等应对特点,应对情景可分为超前防护、临灾管控和灾后救治三种类型;单沟泥石流灾害处置主要包括承灾体、泥石流和公共性危机三类共十项处置内容;初步提出了泥石流处置的遭遇阻断、耦合阻断机制,并建立了由三个环节五个步骤构成的处置程序系统。该研究可为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现场处置的部署提供指导。
关键词
单沟泥石流
地质灾害
应急处置
预案
Keywords
single debris flow
ge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disposal
plan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理念
被引量:
32
14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地质调查计划研究项目(1212011220125)
文摘
作者基于20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程实践与顾问咨询工作体验,在本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或科学认识问题,诸如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激发条件、成生原因、变形破坏机理、地震作用力、防治工程方案论证、工程设计理念和成灾风险等。这些问题不但关系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的成败,也关系到技术规范规程的正确制定乃至长期防灾减灾对策的谋划。希望这些理念能够引起同行的共鸣,共同促进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科学理念
地质环境
变形破坏机理
概念设计
地震作用力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scientific concep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forming-failure mechanism
conceptual design
seismic force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被引量:
51
15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20,共12页
基金
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研究事业专项(2012011220125)资助
文摘
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是可认识的,可防治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是地质体重力作用的失衡,其共性和个性反映了地质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组合变化。对于确定的时间阶段、空间区域和作用条件,地质灾害问题简化为线性和确定性问题处理是可以接受的。方法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可以采用整体论和分割论相结合的方法求得问题的"有用解",用以指导防灾减灾管理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整体论方法突出综合集成、归纳类比和逻辑演绎,用于宏观把握和长时程研判,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或概念设计,如区域性风险区划、区域预警和防治规划。分割论方法采取观察、描述、分析、建模、评价、预测和工程控制等,用于具体地域、案例及其暂态阶段的分析,指导地质灾害的信息获取、识别评估、成因研判、预测预警、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价等。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共性
个性
整体论
分割论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Commonality,Particularity,Holism,Reductionism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问题
被引量:
20
16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1211221481001)
文摘
基于多年学术研究与实地"原型观测",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或早期识别的六个因素,包括地质体边界形态(a)、成分结构(b)、初始状态(c)、激发条件(d)、环境因素(e)和成灾条件(f)及其时间变化(t),简称"六要素识别法",可表示为R=f(a,b,c,d,e,f;t)。这些因素的变化决定着致灾体与承灾体遭遇的概率,从而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明方向。通过实际案例论证了典型因素变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在思想上突破了以往过度关注于从已发生灾害事件推断未来风险的局限,推动从地质环境因素变化孕育地质灾害风险的研判,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防灾减灾管理决策。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识别
边界形态
初始状态
激发条件
环境因素
成灾模式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identification
topographic forms
initial states
induced factor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catastrophic type
分类号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的哲学观
被引量:
4
17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文摘
在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应急响应的防灾减灾科技体系,但回应公共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持常常针对性不强、不准确,甚至对关键问题的提炼与解答不正确,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地质灾害防治科学还缺乏明确的哲学观指导。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哲学观
科学
地质灾害调查
监测预警
科技体系
防灾减灾
应急响应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快速高质量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3
18
作者
马娟
邓富亮
刘春影
机构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厦门理工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
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128)
文摘
为了提高在地质灾害中WebGIS应用系统渲染地质灾害地图的效率和质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DI+和AGG混合图形库模式的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首先,研究了多个计算机图形库特性并分析了一般地图渲染流程,设计了具有分层体系架构的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其次,根据设计及软件工程理论,采用面向对象与组件技术实现了该地图渲染引擎;最后,通过对该地图渲染引擎各要素渲染质量和性能的对比分析,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大规模的应用,证明了该地图渲染引擎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地质灾害地图美观和效率的需求,对其他应用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图渲染引擎
图形库
AGG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
map rendering engine
graphics library
AGG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
被引量:
18
19
作者
刘艳辉
方志伟
温铭生
屈伯强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
地质
灾害
应急
技术
指导
中心
)
中国科学院
地质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四川省
地质
环境监测总站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17
41227901
+2 种基金
41272352)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2M520375)
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项目"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1212140501001-1)
文摘
川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2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过程为例,通过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与降雨的相关关系,得到该区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规律特点及临界降雨判据。(1)川东北地区的降雨模式常见为数日持续降雨,且降雨中出现数次(2~3日)的极值雨量,在这种降雨模式下,考虑到前期降雨的累积效应,需要着重关注第二次的极值降雨,往往会诱发更大的群发灾害过程,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此特点在巴中、达州、广元等地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南充市的即时发灾特点更为明显。(2)川东北地区各市临界雨量不同,在少量前期雨量累计情况下,广安最低,约为25mm;其次是广元,约为50mm;最后是巴中、达州和南充,约为90mm。相关结论可为该地区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和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强降雨过程
时空分布
临界降雨判据
Keywords
geo-hazards
landslides
heavy rainfal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ritical rainfall criterion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被引量:
172
20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68,共11页
基金
国家地质调查计划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220125)
文摘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年间160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等10种,初步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作用机理、破坏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泥石流灾害成因分为沟谷演化型、坡地液化型、滑坡坝溃决型、工程弃碴溃决型、尾矿坝溃决型、冰湖坝溃决型和堆积体滑塌侵蚀型等7种,描述了每类的引发因素、启动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这个分类方案拟为重大地质灾害成因的快速研判和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
崩塌滑坡灾害
泥石流灾害
成因类型
基本特征
案例库
应急响应
Keywords
landslide
debris flow
genetic type
basic characteristics
data base
emergency response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物联网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石爱军
马娟
齐安文
薛跃明
黄喆
张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突发地质灾害中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浅析
李俊峰
张小趁
刘红岩
倪天翔
褚宏亮
陈红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过程模式
张小趁
陈红旗
《灾害学》
CSCD
201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避险模式研究
张小趁
陈红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情景应对模式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探讨
张小趁
陈红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构模式研究
张小趁
陈红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模式研究
张小趁
陈红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与重建选址
殷志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
刘传正
温铭生
刘艳辉
刘秋强
顾笑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刘艳辉
刘传正
温铭生
唐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刘传正
刘艳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刘艳辉
温铭生
苏永超
许凤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单沟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基本问题分析
张小趁
陈红旗
张楠
范远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理念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问题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的哲学观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快速高质量地质灾害地图渲染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马娟
邓富亮
刘春影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
刘艳辉
方志伟
温铭生
屈伯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刘传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