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岩溶地质调查及其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缪世贤 黄敬军 +2 位作者 武鑫 姜国庆 王艺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基于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与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平台,紧扣徐州岩溶地质特征和徐州城市建设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查明城市规划区岩溶发育特征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裸露型岩溶区和覆盖型岩溶区展开地质调查,并... 基于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与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平台,紧扣徐州岩溶地质特征和徐州城市建设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查明城市规划区岩溶发育特征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裸露型岩溶区和覆盖型岩溶区展开地质调查,并辅以物探及钻探等进行勘察验证,有力地提高了区内岩溶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同时,对徐州城市规划区岩溶层组、岩溶出露条件以及发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区内岩溶发育主要为新生代以来的浅表性岩溶,岩溶发育程度总体受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强-弱"相间展布,废黄河断裂带沿线,奥陶系马家沟组和寒武系张夏组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极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型岩溶 覆盖型岩溶 岩溶层组 岩溶发育程度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合加固剂改良砂土的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冯巧 刘瑾 +4 位作者 卢毅 汪勇 张达 亓孝辉 刘芮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3-911,共9页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纤维和聚氨酯型固化剂复合加固材料(简称复合加固剂)对砂土进行改良,对不同配比的复合加固剂改良砂土的强度,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和直剪试验研究,并对其改良机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剂改良砂土的无...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纤维和聚氨酯型固化剂复合加固材料(简称复合加固剂)对砂土进行改良,对不同配比的复合加固剂改良砂土的强度,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和直剪试验研究,并对其改良机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剂改良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复合加固剂中固化剂的浓度一定时,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均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纤维含量0.3%和0.2%左右达到峰值;当复合加固剂中纤维含量一定时,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均随着固化剂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内摩擦角变化不大。综合试验结果和施工可行性,建议复合固化剂在改良砂土应用中的最佳配比为聚氨酯固化剂浓度30%,聚丙烯纤维含量0.2%。复合加固剂是结合物理和化学加固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砂土强度。本研究结果为复合加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聚氨酯型固化剂 聚丙烯纤维 复合加固 无侧限抗压强度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建库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姜素 黄敬军 +4 位作者 徐智敏 孙亚军 刘钦 张丽 崔龙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徐州城市规划区内煤炭资源开采已经形成了约140 km2的采空区,采空区破断垮落岩体间的自由空间及巷道构成地下水储存场所。据初步估算,14个关闭煤矿采空区储水总量可达7 583×104m3,但矿井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文章通过对... 徐州城市规划区内煤炭资源开采已经形成了约140 km2的采空区,采空区破断垮落岩体间的自由空间及巷道构成地下水储存场所。据初步估算,14个关闭煤矿采空区储水总量可达7 583×104m3,但矿井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文章通过对徐州城市规划区内各关闭煤矿采空区储水空间、矿井水水质保障和可调储能力等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和运行安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建设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可行性,遴选出7个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评价其可利用等级,结果表明:新河、卧牛山、大黄山等为I级采空区地下水库,韩桥、庞庄、权台和青山泉矿等为II级采空区地下水库,可为徐州城市应急供水提供新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城市规划区 采空区 地下水库 建库条件 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支护桩布里渊光时域分布式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索文斌 程刚 +2 位作者 卢毅 孙义杰 施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4-732,共9页
支护桩是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支护效果直接影响到深基坑的稳定性,因此对支护桩应力应变状态的监测十分重要。该文选择了一种能够单端测量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简称BOTDR),将其应用于深基坑支护桩的... 支护桩是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支护效果直接影响到深基坑的稳定性,因此对支护桩应力应变状态的监测十分重要。该文选择了一种能够单端测量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简称BOTDR),将其应用于深基坑支护桩的变形监测,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实施技术路线,并结合南京某深基坑工程,验证了这一技术方法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基于BOTDR的监测方法可以对深基坑支护桩进行全分布式监测,方法可行,结果准确,为深基坑支护桩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护桩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 深基坑 BOTDR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FDA的地面塌陷变形分布式监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毅 于军 +3 位作者 龚绪龙 施斌 王宝军 季峻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786,共9页
地面塌陷变形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地质灾害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使用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对地面塌陷变形进行分布式监测模型实验研究。利用自制的地面塌陷物理模型,对不同类型、不同厚度土体在塌陷过程... 地面塌陷变形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地质灾害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使用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对地面塌陷变形进行分布式监测模型实验研究。利用自制的地面塌陷物理模型,对不同类型、不同厚度土体在塌陷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分布式光纤监测,并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OF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有效捕捉到地面塌陷变形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地面的塌陷变形规律。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在地面塌陷变形监测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FDA 分布式光纤监测 土体变形 地面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FDA的砂—黏土互层垂向变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卢毅 宋泽卓 +4 位作者 于军 龚绪龙 季峻峰 陆婧 周钢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对城市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有效监测土层的垂向变形过程是地面沉降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采用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利用室内地面沉降模型,对砂黏土互层土体在排灌水循环中的垂向变形进行分布式监...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对城市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有效监测土层的垂向变形过程是地面沉降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采用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利用室内地面沉降模型,对砂黏土互层土体在排灌水循环中的垂向变形进行分布式监测,并结合固结压缩试验对土体的垂向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黏土层为地面沉降的主要变形层;在排灌水循环中,土体也会经历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对城市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有效监测土层的垂向变形过程是地面沉降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采用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利用室内地面沉降模型,对砂—黏土互层土体在排灌水循环中的垂向变形进行分布式监测,并结合固结压缩试验对土体的垂向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黏土层为地面沉降的主要变形层;在排灌水循环中,土体也会经历压缩—回弹的循环。此外,BOFDA分布式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捕捉砂—黏土互层土体在排灌水状态下的垂向变形情况,实现对地面沉降发育过程中土体垂向变形的实时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地面沉降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压缩回弹的循环。此外,BOFDA分布式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捕捉砂黏土互层土体在排灌水状态下的垂向变形情况,实现对地面沉降发育过程中土体垂向变形的实时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地面沉降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分布式监测 BOFDA 物理模型 垂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价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敬军 王玉军 +2 位作者 蒋波 林勇 王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65,共4页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常州市首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评价和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特点的分析,提出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充分...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常州市首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评价和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特点的分析,提出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实行矿产资源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制度、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等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规划 对策建议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潜山对土体失水收缩开裂动态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龚绪龙 孙强 +1 位作者 张卫强 薛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失水收缩性强的黏土,进行含有基底潜山和无潜山两种情况下土体失水开裂特征试验。研究表明:(1)土体失水开裂过程可划分为开裂前Ⅰ、快速开裂Ⅱ、开裂趋于停滞Ⅲ三个阶段;(2)含有潜山的试验中裂缝发育演化时受到了基底起伏的显著影响... 利用失水收缩性强的黏土,进行含有基底潜山和无潜山两种情况下土体失水开裂特征试验。研究表明:(1)土体失水开裂过程可划分为开裂前Ⅰ、快速开裂Ⅱ、开裂趋于停滞Ⅲ三个阶段;(2)含有潜山的试验中裂缝发育演化时受到了基底起伏的显著影响;(3)在Ⅲ阶段,尽管表面开裂仍在发生,裂缝发育的整体格局已经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从裂缝形态看,后期裂缝与前期裂缝主要呈现为垂直相交,特别是在起伏区范围内。饱和黏土表面开裂主要是由水分丧失引起的土体基质吸力和表面收缩率的变化产生的,边界条件和基底起伏对开裂有着显著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土体裂缝 地质灾害 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叠加计算权重法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莎 张云 +2 位作者 于军 龚绪龙 卢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8-988,共11页
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苏州、无锡和常州(苏锡常)的局部地区地裂缝发育,在深层地下水禁采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些地裂缝还在发展。地裂缝的发育及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力学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查明影响地裂缝发育的因素、确定各... 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苏州、无锡和常州(苏锡常)的局部地区地裂缝发育,在深层地下水禁采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些地裂缝还在发展。地裂缝的发育及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力学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查明影响地裂缝发育的因素、确定各因素对地裂缝的影响程度,本文在苏锡常地裂缝发育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确定性系数计算权重法对苏锡常地裂缝发育危险性进行预测分区。模型考虑了基岩埋深、基岩坡度、累计地面沉降量、沉降坡度、第二含水层厚度、第二含水层厚度变化梯度、第二含水层水位降深、第四纪沉积相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苏锡常地区北部地裂缝易发,东南部发生地裂缝的危险性较小。计算结果与苏锡常地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地裂缝预测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 地裂缝 影响因素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压实黏土Ⅰ型断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泽华 张云 +2 位作者 马维俊 于军 龚绪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探究重塑黏土Ⅰ型断裂韧度,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应变控制式直剪仪进行改造,消除了传统三点弯曲试验对土体断裂韧度测试所带来的影响,研制了土体Ⅰ型断裂韧度测试仪,并对重塑黏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研制出的土... 为探究重塑黏土Ⅰ型断裂韧度,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应变控制式直剪仪进行改造,消除了传统三点弯曲试验对土体断裂韧度测试所带来的影响,研制了土体Ⅰ型断裂韧度测试仪,并对重塑黏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研制出的土体Ⅰ型断裂韧度测试仪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具有相同物理状态的试样,U形裂纹试样的断裂韧度最大,三角形裂纹试样的断裂韧度最小;试样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其断裂韧度KIC具有显著影响,随含水率增加,断裂韧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而随干密度增加,断裂韧度几乎线性增加;在试验采用的加载速率范围内,加载速率对断裂韧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弯曲试验 断裂韧度KIC 裂纹形状 含水率 干密度 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坑锚杆(索)分布式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刚 施斌 +2 位作者 卢毅 索文斌 魏广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监测技术(BOTDR)的基坑锚杆(索)分布式检测方法,包括:适用于锚杆(索)检测的金属基索状应变感测光缆和紧包护套感测光缆,感测光缆铺设方法,数据采集,锚杆(索)轴力与侧摩阻力计算,锚固性能评价。最后... 提出了一种基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监测技术(BOTDR)的基坑锚杆(索)分布式检测方法,包括:适用于锚杆(索)检测的金属基索状应变感测光缆和紧包护套感测光缆,感测光缆铺设方法,数据采集,锚杆(索)轴力与侧摩阻力计算,锚固性能评价。最后以南京某基坑为例,利用该方法对3种不同锚杆(索)进行了现场拉拔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沿锚杆(索)各点的应变值,实现全分布式测量,方法可行,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索) 分布式检测 应变分布 拉拔试验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OS的连云港第四纪地层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毅 于军 +3 位作者 龚绪龙 王宝军 魏广庆 季峻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4-1123,共10页
地面沉降作为目前长三角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BOTDR)及准分布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等分... 地面沉降作为目前长三角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BOTDR)及准分布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等分布式监测技术(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DFOS),利用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污水处理厂内一个130m的钻孔,通过分布式光缆对该地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监测与分析.主要的结果如下:目前该地区的主要沉降层为第一弱透水层;地层的沉降量与抽水含水层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一致,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徐圩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与抽水含水层相邻的弱透水层的释水压缩,而不是抽水含水层的压缩变形;DFOS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地面沉降的机理与变形特点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分布式光纤监测 第四纪地层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徐圩地面沉降BOTDR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苏平 施斌 +4 位作者 张诚成 顾凯 孙梦雅 杨鹏 卢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164,共7页
连云港市位于苏北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面积较大,多地沉降速率超过20 mm/a,徐圩的沉降现状尤为严重。为了能够对徐圩地区的地面沉降进行精细化观测,文章采用BOTDR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对徐圩镇127 m深的钻孔地层进行了两年多的全断面精... 连云港市位于苏北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面积较大,多地沉降速率超过20 mm/a,徐圩的沉降现状尤为严重。为了能够对徐圩地区的地面沉降进行精细化观测,文章采用BOTDR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对徐圩镇127 m深的钻孔地层进行了两年多的全断面精细化监测。结果表明:徐圩镇共有四个承压含水层组,I-1隔水层和I-2隔水层土体沉降量分别占总沉降量的70.29%、24.59%,抽水层的土体最大沉降量仅占比1.38%。I-1隔水层和I-2隔水层的地层岩性包括淤泥质黏土(L2)、亚黏土(L3)、亚砂土夹粉砂(L4),总厚度为44 m,由于抽水过程中隔水层向含水层失水,导致该隔水层土体固结压缩。同时,工程建设附加荷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徐圩地区现阶段的沉降仍在继续发生,但沉降速率有减小的趋势。BOTDR技术可有效获取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的土层变形分布信息,为地面沉降评价提供了一种精细化的分布式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BOTDR 分布式光纤监测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沿海三市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雄 张岩 +4 位作者 王艺伟 叶淑君 吴吉春 于军 龚绪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34-1450,共1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证,建立了能刻画苏北沿海三市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05—2013年开采量由约2.03亿m3逐渐减少到1.56亿m3条件下深部地下水系统流场(包括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各观测孔的水位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水位及水均衡模拟结果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下降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该区域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为进一步控制水位下降,防治咸水扩散、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灾害,模型预测并比较了现状开采和限制开采2种不同开采方案下2014—2020年苏北沿海三市深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预报结果显示,2种开采方案下,各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均减小,尤其是限制开采方案下,第Ⅱ、Ⅲ和Ⅳ承压含水层的区域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0.15、0.16和0.15m/a,分别比模拟期减小了46.43%、65.21%和48.28%,在开采强度降至最低的条件下储存量变化速率仍为负值,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沿海 复合含水系统 三维数值模型 地下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