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
18
1
作者
田世洪
侯增谦
+5 位作者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杨志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9-677,共9页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_(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_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_(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_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和^(208)Pb/^(204)Pb值(38.083~39.202)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世界上由非造山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它们的Sr-Nd、Pb-Pb、Sr-Pb和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多数碳酸岩来源于EMⅠ与EMⅡ之间的一种混合地幔,与元古宙不同质量比的深海/陆源沉积物和下覆的似MORB由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的再循环有关,而少数碳酸岩则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此外,通过动力学背景分析可以得出,富集地幔EMⅠ与EMⅡ之间的熔融产生了川西碳酸岩以及同时代的富钾岩浆岩,这种熔融可能是由于印度大陆板片与扬子大陆板片俯冲引起的新生代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产生的,并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渐新世分界线的从转换压扭变形向转换张扭变形的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碳酸岩
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
Pb—Sr—Nd同位素
地幔源区特征
动力学背景
四川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
2
2
作者
姜立君
王世杰
+1 位作者
刘秀明
田世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1,共7页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晶体石英具有较强的测年潜力,其成因判别是年代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黔北、黔东地区3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的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进行了研究,拟通过晶体石英的δ18O值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18...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晶体石英具有较强的测年潜力,其成因判别是年代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黔北、黔东地区3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的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进行了研究,拟通过晶体石英的δ18O值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18O值在17.3‰~22.7‰范围内,平均为19.8‰,与火成岩、变质岩及热水(液)沉积中高温成因石英δ18O值明显不同;与砂岩中的碎屑石英、现代海滨砂中的石英以及风成沉积物中的石英等混合来源石英的δ18O值也有差异;尽管黔东大兴剖面中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的δ18O值相近,但它们的硅氧同位素相关关系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晶体石英的δ18O值分布在低温成因石英δ18O值范围内,这与其中未见两相包裹体的现象一致。结合实际资料和已有认识,推断晶体石英是包气带地表温度(15~25℃)条件下缓慢生长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密切相关:酸不溶物风化形成的含硅流体向下淋滤至风化壳底部后被圈闭在已形成的孔隙、空洞中,由于蒸发作用达到过饱和而缓慢结晶形成晶体石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晶体石英
氧同位素
低温成因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
18
1
作者
田世洪
侯增谦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杨志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开放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9-67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G4126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编号:40425014)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编号:KL05-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资金(编号:GPMR0548)联合资助。
文摘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_(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_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和^(208)Pb/^(204)Pb值(38.083~39.202)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世界上由非造山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它们的Sr-Nd、Pb-Pb、Sr-Pb和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多数碳酸岩来源于EMⅠ与EMⅡ之间的一种混合地幔,与元古宙不同质量比的深海/陆源沉积物和下覆的似MORB由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的再循环有关,而少数碳酸岩则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此外,通过动力学背景分析可以得出,富集地幔EMⅠ与EMⅡ之间的熔融产生了川西碳酸岩以及同时代的富钾岩浆岩,这种熔融可能是由于印度大陆板片与扬子大陆板片俯冲引起的新生代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产生的,并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渐新世分界线的从转换压扭变形向转换张扭变形的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
关键词
岩浆碳酸岩
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
Pb—Sr—Nd同位素
地幔源区特征
动力学背景
四川西部
Keywords
Magmatic carbonatite, Himalayan Collision Zone, Pb-Sr-Nd isotopes, Mand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ectonic implication, Western Sichuan
分类号
P588.15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
2
2
作者
姜立君
王世杰
刘秀明
田世洪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开放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12)
文摘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晶体石英具有较强的测年潜力,其成因判别是年代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黔北、黔东地区3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的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进行了研究,拟通过晶体石英的δ18O值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18O值在17.3‰~22.7‰范围内,平均为19.8‰,与火成岩、变质岩及热水(液)沉积中高温成因石英δ18O值明显不同;与砂岩中的碎屑石英、现代海滨砂中的石英以及风成沉积物中的石英等混合来源石英的δ18O值也有差异;尽管黔东大兴剖面中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的δ18O值相近,但它们的硅氧同位素相关关系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晶体石英的δ18O值分布在低温成因石英δ18O值范围内,这与其中未见两相包裹体的现象一致。结合实际资料和已有认识,推断晶体石英是包气带地表温度(15~25℃)条件下缓慢生长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密切相关:酸不溶物风化形成的含硅流体向下淋滤至风化壳底部后被圈闭在已形成的孔隙、空洞中,由于蒸发作用达到过饱和而缓慢结晶形成晶体石英。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晶体石英
氧同位素
低温成因
贵州
Keywords
carbonate rock
weathering crust
crystal quartz
oxygen isotope
low temperature origin
Guizhou
分类号
P571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78.4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
田世洪
侯增谦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杨志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氧同位素证据
姜立君
王世杰
刘秀明
田世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