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东南英安质火山岩早侏罗世锆石SHRIMP年龄的首获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荣 邢光福 +3 位作者 杨祝良 周宇章 余明刚 李龙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极为发育,而有无中生代早期火山岩,则向无定论。本文在确认浙东南松阳毛弄煤矿一带煤系沉积下部火山岩属中生界毛弄组的基础上,测得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80±4Ma,首次证明浙江存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同时...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极为发育,而有无中生代早期火山岩,则向无定论。本文在确认浙东南松阳毛弄煤矿一带煤系沉积下部火山岩属中生界毛弄组的基础上,测得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80±4Ma,首次证明浙江存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同时表明浙东南尚没有确切的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火山岩活动记录,而且也缺失晚侏罗世和大部分中侏罗世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测年 火山岩 毛弄组 早侏罗世 浙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白垩纪北漳和梁弄花岗岩体及其暗色岩石包体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荣 邢光福 +2 位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周宇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4-275,共12页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在岩性上分为三类: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对后两类花岗岩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前一类,尤其是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还较薄弱。选择浙东具代表性的北漳和梁弄二长花岗岩体及其所含暗色岩石包体,以...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在岩性上分为三类: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对后两类花岗岩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前一类,尤其是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还较薄弱。选择浙东具代表性的北漳和梁弄二长花岗岩体及其所含暗色岩石包体,以及共生的石英闪长岩类,通过系统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提出浙东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演化系列,暗色岩石包体是由花岗质岩浆在深部析离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MME),成分特征类似于石英闪长岩,说明三者具内在成因联系,均与俯冲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岩石包体 北漳和梁弄花岗岩体 白垩纪 浙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煌斑岩的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坤一 张传林 +2 位作者 赵宇 董永观 王爱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4,518,共4页
在塔里木南缘皮山县境内发现东西向煌斑岩带 ,它们呈脉状产出 ,围岩为前寒武纪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粉砂岩及石炭纪玄武岩、结晶灰岩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地区的钾镁煌斑岩相似。从煌斑岩中挑选的金云母经Ar Ar测年 ,获得理想... 在塔里木南缘皮山县境内发现东西向煌斑岩带 ,它们呈脉状产出 ,围岩为前寒武纪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粉砂岩及石炭纪玄武岩、结晶灰岩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地区的钾镁煌斑岩相似。从煌斑岩中挑选的金云母经Ar Ar测年 ,获得理想的坪年龄为 2 1 7.65± 0 .39Ma ,40 Ar/36Ar 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 2 1 7.2 7± 1 .38Ma,与坪年龄一致。这一年龄值代表了煌斑岩的形成时代 ,与阿尔金断裂形成时代基本一致 ,它代表了塔里木南缘在这一时期重要的走滑事件。煌斑岩带的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时线年龄 地质意义 塔里木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文清 倪培 +1 位作者 水汀 杨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祖母绿含碱金属和铁镁质两组主要微量元素;V2O3含量明显高于Cr2O3,表明主要是Ⅴ致色;折射率No=1.584~1.586,Ne=1.576~1.579,相对密度S.G=2.70±0.01;...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祖母绿含碱金属和铁镁质两组主要微量元素;V2O3含量明显高于Cr2O3,表明主要是Ⅴ致色;折射率No=1.584~1.586,Ne=1.576~1.579,相对密度S.G=2.70±0.01;类质同像替代以八面体替代为主.麻栗坡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可用于作为产地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微量元素 云南麻栗坡 祖母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九龙复活破火山的鉴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邢光福 孙敏 +3 位作者 王步云 李晓池 陈荣 李龙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70,共8页
香港主城区座落在香港岛—九龙地区的九龙花岗岩体上,该花岗岩体平面形态呈直径约11km的圆形,周边火山岩群山环绕,构成特殊的圆形盆地地貌,以往曾有人认为是陨石坑。笔者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分析并经实地考察,认为该地貌形态实为大致以尖... 香港主城区座落在香港岛—九龙地区的九龙花岗岩体上,该花岗岩体平面形态呈直径约11km的圆形,周边火山岩群山环绕,构成特殊的圆形盆地地貌,以往曾有人认为是陨石坑。笔者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分析并经实地考察,认为该地貌形态实为大致以尖沙咀为中心的一个大型晚中生代复活破火山机构,九龙花岗岩体为破火口塌陷后侵位的中央侵入体,周围火山地层产状围斜内倾,发育环形断裂(主要为高角度正断层)和放射状断裂,具典型复活破火山特征,可称之为“九龙复活破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复活破火山 晚中生代 香港岛和九龙地区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许乃政 刘红樱 魏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而致的土壤碳库亏缺是大气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发挥土壤碳汇效应已成为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简便有效方法。综述了土壤碳库变化与...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而致的土壤碳库亏缺是大气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发挥土壤碳汇效应已成为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简便有效方法。综述了土壤碳库变化与全球温室效应的关系,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碳库储量与分布以及土壤有机碳库变化动态与潜力研究的现状,并重点分析国内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开展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土壤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许乃政 刘红樱 魏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277-7279,共3页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水文水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区,1960年代以来区域气温上升,形成一个区域性热岛,199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逐渐加大。在区域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水文水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区,1960年代以来区域气温上升,形成一个区域性热岛,199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逐渐加大。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水资源特征发生趋势性变化,该研究从降水径流、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水质污染4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文水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新城区地质缺陷分析与基础类型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云鹤 周广如 赵建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新城区 地质缺陷 基础 宿迁市 桩基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小土尔根铜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樊献科 董永观 +3 位作者 秦纪华 张传林 姚春彦 沈雪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2-490,共19页
诺尔特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阿尔泰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北部山区,近年来在该区不断发现有铜金矿化点,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小土尔根铜矿位于诺尔特Au—Pb—Zn(—W—Mo)成矿带北部,红山嘴大断裂的北侧,成矿条件有利。本文通过... 诺尔特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阿尔泰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北部山区,近年来在该区不断发现有铜金矿化点,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小土尔根铜矿位于诺尔特Au—Pb—Zn(—W—Mo)成矿带北部,红山嘴大断裂的北侧,成矿条件有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选取该矿不同矿体中矿石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矿物学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测试其化学成分和S、Pb同位素组成,以探讨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成因类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黄铁矿的Co/Ni比值集中分布于5.0~11.1,S/Se范围为2217~7388,指示其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热液成因;闪锌矿中S/(Zn+Fe)值高于理论值,显示了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黄铜矿的[n(Cu)+n(Fe)]/n(S)=0.98,推测其成矿温度约为200℃,这与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脉中所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20~250℃基本一致,均表明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方铅矿的Pb/S值低于理论值,同样指示了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闪锌矿等硫化物中,多种元素均有类质同像现象的发生。硫化物的δ^(34)S_(V-CDT)组成范围比较窄,变化范围为7.1‰~10.6‰,集中分布于7‰~9‰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主要为单一的岩浆硫。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以及△β—△γ图解中,均显示其为壳幔混合源。综合目前研究,笔者认为小土尔根铜矿可能是晚古生代早期(D_1—D_2)阿尔泰造山暂歇拉张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小土尔根铜矿 矿石矿物 电子探针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 被引量:47
10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陶于祥 季峻峰 许乃政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8,共8页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N、P的含量还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成正比。柱状样的N、P垂直变化显示,数千年人类的活动并未明显影响底泥中N、P的含量,而在近代则明显增加。底泥中大量的N、P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其次是农田肥料和围网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环境意义 太湖 分布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的污染元素特征及环境变化效应 被引量:29
11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季峻峰 陶于祥 王润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7-434,共8页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 ,具有相同的物源 ,通过补给区的径流 ,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 ,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 ,具有相同的物源 ,通过补给区的径流 ,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 ,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高 ,表明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了水体 ;营养元素高的沉积物均靠近城镇 ,其原因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尚未超过自然背景值 ,只有沉积物中Cd和Pb ,土壤中的Cu、Cd和Hg超过。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大多比土壤中高 ,特别在北部沿岸沉积物中 ,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大超过平均值 ,这种不正常的高值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土壤 污染元素 太湖 营养元素 氮磷 环境变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现代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季峻峰 陶于祥 瞿文川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6-765,共10页
对太湖现代沉积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粒度分析和常量元素分析,由此推断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风化程度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物源.太湖沉积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石英、云母、正长石和钠长石,粘土矿物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 对太湖现代沉积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粒度分析和常量元素分析,由此推断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风化程度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物源.太湖沉积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石英、云母、正长石和钠长石,粘土矿物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北学组成显示,太湖沉积物的烧失量较高,与上部陆壳平均化学成分相比,Na、Ca、K、Mg亏损,Mn、Ti富集,上部陆壳成分标准化图表明其风化程度明显强于下蜀土.化学风化程度指标CIA、Na/K值和Fe/Mg值的变化也表明太湖沉积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比下蜀土强,并存在地域的差别.太湖沉积物的CaCO3含量明显较低,反映了太湖流域本身的特点.所有这些特征表明,太湖沉积物的形成不仅与物源、地域位置有关,而且明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物质组成 化学风化 形成条件 太湖 物源 侵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志华 苏生瑞 +3 位作者 李勇 张传林 周美夫 赵太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95-406,共12页
中国大地构造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甚多 ,文中选择了其中的 4个加以讨论。首先是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理论。现在流行的按密度差、温度差建立的地幔对流、拆沉作用、地幔柱理论 ,阐明不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结构与演... 中国大地构造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甚多 ,文中选择了其中的 4个加以讨论。首先是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理论。现在流行的按密度差、温度差建立的地幔对流、拆沉作用、地幔柱理论 ,阐明不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结构与演化。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 ,任何一个自然形成的系统 ,其运动与演化的能源 (或力源 )都来源于它的自身 ;它内部的变形和结构几何学特征 ,也是它自身运动的结果。为此特提出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制约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幔壳“风暴”所引发的热核反应是地球发展与演化惟一的、统一的动力来源。第二 ,地槽、板块是涡旋甩出构造体系中的一种运动方式、一种造山模式。此外 ,我们根据秦岭和其它造山带所总结出来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 (或抽拉构造 )也是大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内部的一种新的运动方式 ,它是继地槽学说、板块构造理论以后一种新的造山模式。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拉构造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三 ,中国大陆岩石圈在中—新生代时期、在陆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在抽拉构造体制作用下所形成的 (陆内 )造山带以及它们之间的残留陆相 (或海相 )沉积盆地 ,是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陆内造山作用是中国大陆划时代的造山作用 ,所形成的造山带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抽拉构造 陆内造山带 成矿作用 中国 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诸暨新元古代后造山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宇章 邢光福 +4 位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陈荣 包超民 魏乃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浙江诸暨道林山地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本文讨论了它们的野外地质形态、年代学及岩石学等特征,确定钾长花岗岩属铝质花岗岩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钾长花岗岩体属典型的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PA型),其单... 浙江诸暨道林山地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本文讨论了它们的野外地质形态、年代学及岩石学等特征,确定钾长花岗岩属铝质花岗岩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钾长花岗岩体属典型的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PA型),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816Ma,这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A型花岗岩,同时表明Rodinia超大陆已进入裂解高峰期。由于该裂解的主要时期在825Ma,我们推断华南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INIA 后造山A型花岗岩 双峰式侵入岩 新元古代 浙江诸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问题与讨论 被引量:63
15
作者 成杭新 杨忠芳 +5 位作者 赵传冬 庄广民 刘英汉 赵更新 陈国光 陈德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07-615,共9页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时 ,战略上应以跨生态系统的江河流域为重点 ,尤其对沿长江流域分布的镉异常 ,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 ,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镉异常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战术上 ,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充分考虑大气生物水土等层圈各项预警指标的协调一致。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不但有可能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 预警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马庄山金矿成矿流体成因及金沉淀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世忠 周济元 +2 位作者 顾连兴 崔炳芳 肖惠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200,共8页
马庄山大型金矿位于阿齐克库都克东部 ,分布有中晚石炭世的中酸性火山岩及相应的次火山岩。近 2 0条矿体产于其中。矿石平均品位为 6.4× 1 0 -6。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的峰值在 2 4 0~ 2 60℃ ,成矿深度为 1 .6~ 2 .3km,具有浅成成... 马庄山大型金矿位于阿齐克库都克东部 ,分布有中晚石炭世的中酸性火山岩及相应的次火山岩。近 2 0条矿体产于其中。矿石平均品位为 6.4× 1 0 -6。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的峰值在 2 4 0~ 2 60℃ ,成矿深度为 1 .6~ 2 .3km,具有浅成成矿的特点。成矿流体成分摩尔浓度比值 m K+m N a+ (0 .1 0~ 0 .81 )、m2N a+ m Ca2 + (0 .0 0 1~ 0 .338)、 mΣCl mΣS和 mΣC mΣS等比值 ,成矿条件参数p H值为 5.8~ 7.4,氧逸度 (f O2 ) 1 .9× 1 0 -5 5~ 2 .9× 1 0 -47Pa,硫逸度 (f S2 )约为 1 0 -1 3 Pa;Eh值为 - 0 .6e V流体 δ3 4 S值为 +3.94‰~ +4.98‰ ,均随还原参数 Hy[Hy=(CO+CH4) / CO2 ]和温度有规律变化。且矿石和脉石中的金含量也与 Hy成正比。矿石和脉石 REE配分图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岩浆岩相似 ,代表着成矿物质来源与围岩岩浆岩关系密切。推断岩浆来源的成矿流体经地下水的混合作用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石英斑岩 新疆马庄山金矿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和变化: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吕宝源 许乃政 姜月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2-560,共9页
通过对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沉积物和岩石微量元素的上地壳标准化值显示,它们的曲线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物质在风化和沉积过程中不同的性质差异。重金属在太... 通过对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沉积物和岩石微量元素的上地壳标准化值显示,它们的曲线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物质在风化和沉积过程中不同的性质差异。重金属在太湖北部地区较高,在南部地区较低,特别是As、Hg、Cu、Zn、Ni。对照背景值,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并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估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根据1987年和2000年的数据,计算了重金属的累积速率。最后,讨论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重金属元素 沉积物 太湖 自然作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新发现的麻粒岩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坤光 刘强 +3 位作者 张传林 董永观 王爱国 郭坤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0,104,共2页
关键词 变质岩 构造缝合带 地质资料 康西瓦断裂带 麻粒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拔茅破火山岩浆作用:开放体系多机制复合演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怀民 陶奎元 +2 位作者 杨祝良 谢家莹 谢方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拔茅火山杂岩的成分变化范围广泛 ,包括玄武质、玄武粗安质、粗面安山质、粗面英安质、流纹英安质到流纹质和高硅流纹质岩石都有 ,它们不是由单一母岩浆演化而来 ,也不是由单一岩浆房喷发形成的 ,而是来自多种类型的岩浆房 ,并经历过复... 拔茅火山杂岩的成分变化范围广泛 ,包括玄武质、玄武粗安质、粗面安山质、粗面英安质、流纹英安质到流纹质和高硅流纹质岩石都有 ,它们不是由单一母岩浆演化而来 ,也不是由单一岩浆房喷发形成的 ,而是来自多种类型的岩浆房 ,并经历过复杂的演化过程 ,为开放体系多机制复合演化。其中早期双峰式基性端元是由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 ,而酸性端元则是地壳物质边熔融边喷发 (分离熔融 )的结果。作为火山杂岩主体的粗面英安质岩石 ,其岩浆是在高位主岩浆房内由玄武质岩浆与流纹英安质岩浆混合形成的 ,发生混合的流纹英安质与玄武质岩浆的比例为 5 7∶ 4 3。而粗面安山质岩浆则是深部岩浆房内由玄武质岩浆分离结晶形成的。晚期侵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体系 复合演化 岩浆房 岩浆混合作用 拔茅破火山 火山岩 岩石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元岭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2 位作者 郭坤一 贺菊瑞 戚建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蚀变 物理化学条件 金矿 熊耳群 地体 马超营断裂带 栾川县 河南 区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