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优选 被引量:60
1
作者 邵龙义 侯海海 +4 位作者 唐跃 鲁静 邱海峻 王学天 张家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共11页
现阶段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及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几个煤层气产业基地,急需寻找一批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为此,基于对我国煤层气资源、生储、保存、开发基础等条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中国煤层气勘探... 现阶段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及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几个煤层气产业基地,急需寻找一批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为此,基于对我国煤层气资源、生储、保存、开发基础等条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8个普遍因素(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原始渗透率、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煤系沉积环境和地形地貌)和4个关键因素(成因类型、稳定性、后期储层改造和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低煤阶区、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和西南中高煤阶构造复杂区,是我国继华北地区之后煤层气产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区;上述3个重点区的煤层气赋存主控因素分别是成因类型+煤层稳定性、成因类型+岩浆侵入对煤储层改造、煤层稳定性+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并以此建立了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的优选评价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上述3个重点区的15个区块进行了评价,共优选出了8个有利接替区和7个较有利接替区,预测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达1.8×10^(13)m^3;8个有利区分别为西北的准东煤田五彩湾—大井地区、吐哈煤田哈密—大南湖地区和陇东煤田,东北的依兰煤田、鹤岗煤田和珲春煤田,西南的川南煤田和水城煤田,它们是近期可以进行煤层气勘探和试验开发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勘探开发 战略接替区 有利区优选 勘探方向 主控因素 多层次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南黄海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桂京 许红 杨艳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5,共7页
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同属于一个构造域,具有相似的构造热演化特点,但前者已经发现以中、古生界为气源岩的油气田,而后者至今未获得工业油气发现。分析苏北—南黄海盆地的热演化特征,对于明确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同属于一个构造域,具有相似的构造热演化特点,但前者已经发现以中、古生界为气源岩的油气田,而后者至今未获得工业油气发现。分析苏北—南黄海盆地的热演化特征,对于明确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方法结合EASY%Ro热演化史模拟,研究了该区的热演化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南黄海盆地多个构造单元存在古生界烃源岩再次生烃现象,距今约36 Ma(始新世未)之后的沉积对该区古生界烃源岩的再次生烃有利;②苏北—南黄海盆地现今的地温梯度均小于古地温梯度,地温梯度的降低减弱了后期沉积对古生界烃源岩的增熟作用;③南黄海盆地烃源岩的埋藏类型可分为早深后浅早期生烃型和多次抬升多次生烃型2种类型,分别反映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结果。结论认为:南黄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盆地中南部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是关键,应以寻找"古生新储"型油气藏为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南黄海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古生代 烃源岩 二次生烃 “古生新储”型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工作流程 被引量:8
3
作者 姜义 张崇山 +1 位作者 苏灵芬 胡殿常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以《1∶5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试验研究》项目成果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应用MAPGIS软件建立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工作方法、技术要点和先后步骤,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图与GIS的区别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
关键词 数字地质图 数据库 GIS 工作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GIS在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义 杨东来 张崇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18-223,共6页
以"1 : 5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试验研究"项目成果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应用MAPGIS软件建立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意义。
关键词 MAPGIS 地质图 数据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各沉积相带储层特征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正和 郭彤楼 +2 位作者 谭钦银 王瑞华 程锦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3,共8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长兴组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及台缘斜坡-陆棚相中。利用测井解释资料以及样品实测资料,对达县宣汉、通南巴及元坝3个区块中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长兴组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及台缘斜坡-陆棚相中。利用测井解释资料以及样品实测资料,对达县宣汉、通南巴及元坝3个区块中长兴组-飞仙关组不同沉积相带的岩石物性特征进行了归纳统计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了沉积岩石类型,而不同岩石类型因内部结构差异及原生孔隙差异又导致不同相带的储层物性差异,沉积环境能量越高的相带越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石物性最好,主要构成孔隙型的Ⅱ类储层,台地相储层岩石物性次之,主要构成裂缝-孔隙复合型Ⅲ类储层,台地边缘斜坡-陆棚相储层岩石物性最差,只能形成裂缝型储层。综合研究认为,寻找优质储层,依然是优先寻找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性 储层特征 沉积相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新城超高加筋挡墙变形破坏及修复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殷跃平 鄢毅 +2 位作者 陈波 唐辉明 林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89-99,共11页
结合三峡库区弃渣灾害的防治和回填增地 ,以巫山新城加筋土挡墙等实际工程为典型进行剖析 ,对加筋土挡墙 ,特别是超高加筋土挡墙变形破坏机制和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加筋土挡墙填土物理力学性质室内试验研究入手 ,采用FLAC等数... 结合三峡库区弃渣灾害的防治和回填增地 ,以巫山新城加筋土挡墙等实际工程为典型进行剖析 ,对加筋土挡墙 ,特别是超高加筋土挡墙变形破坏机制和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加筋土挡墙填土物理力学性质室内试验研究入手 ,采用FLAC等数值计算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加筋土挡墙的应力状况和变形破坏特性。将离心模拟技术应用于超高多级加筋土挡墙 (H =5 7m)的研究中 ,进行了三级加筋土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 ,对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挡墙面板和填土的沉降情况以及拉筋的拉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精心设计出离心模型试验中三级挡墙的面板与拉筋的联结 ,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工程中加筋土挡墙整体复合结构的力学特性。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巫山新城加筋土挡墙修复加固方案 ,编制了设计报告 ,并加以实施。目前 ,修复加固工程效果良好。 对库区 ,乃至全国超高加筋土挡墙的建设均有指导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加筋土挡墙 变形破坏机制 FLAC模拟 离心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及其对物源和沉积物扩散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利波 李军 +3 位作者 赵京涛 窦衍光 胡邦琦 孙荣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4,共9页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子石、钛铁矿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其中又可细分为6个矿物亚区。六股河和湾西北近岸矿物亚区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六股河、湾西北入海小溪和海岸侵蚀物质,湾东北部矿物亚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双台子河和大辽河,湾中部矿物亚区为多源混合区,湾南部矿物亚区受邻近海域和复州河沉积物影响大,湾东南部的辽东浅滩矿物亚区为潮流作用的产物。与河流入海沉积物相比,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石英/长石比值和ZTR指数明显增大。研究认为,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碎屑矿物的组合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海洋水动力和矿物性质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重矿物 物质来源 沉积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吕志成 郝立波 +2 位作者 段国正 李殿超 连长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6-414,共9页
对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蒙古-鄂蒙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的总体构造背景下,但各组火山岩形成的具体构造属性不尽相同。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残余... 对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蒙古-鄂蒙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的总体构造背景下,但各组火山岩形成的具体构造属性不尽相同。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残余洋开始“剪刀式”闭合,布列亚-佳木斯地体逆时针旋转的拉张环境;上库力组火山岩形成于布列亚-佳木斯地体剪切-走滑拼合的挤压环境;梅勒图组火山岩形成于张性裂陷环境。反映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本区处于旋转、拉张-挤压、走滑拼合-再旋转拉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岩浆 中生代 火山岩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