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相似模型适宜温湿度值设定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覃双煜 郭广礼 +2 位作者 李怀展 查剑锋 王志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相似材料模拟是矿业领域研究岩层移动重要的手段。考虑到温度及湿度会影响原型与模型的相似度,故为了降低温湿度对相似材料模拟结果的影响,提高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在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但是如何设置合适的温湿度值是一个亟待解决... 相似材料模拟是矿业领域研究岩层移动重要的手段。考虑到温度及湿度会影响原型与模型的相似度,故为了降低温湿度对相似材料模拟结果的影响,提高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在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但是如何设置合适的温湿度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根据相似材料试件试验揭示了相似材料的强度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4种温湿度试验环境方案,基于恒温恒湿实验室进一步探索了温湿度对试件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相似材料含水率,进而影响相似材料强度的变化率,可通过设置合适的温湿度值来减缓相似材料模型的强度变化,从而提高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相似材料模型适宜温湿度值设置流程。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恒温恒湿实验室建设、提高相似材料模拟结果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含水率 时变规律 调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和灰色Verhulst模型的矿区沉降监测与预计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俊凯 范洪冬 +1 位作者 赵伟颖 冯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SAR处理,获取观测站沉降值;然后根据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函数,对开采沉陷发展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测试点D-In SAR监测数据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8~15 mm,0.9%~6%;结合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3.4~18.8 mm,1.2%~5.7%。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弥补矿区沉降实测数据的不足,为实现矿区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的一体化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监测与预计 D-INSAR 灰色VERHULST模型 预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现状Sentinel-1A/B时序InSAR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洪月 汪云甲 +2 位作者 闫世勇 吴岳 刘茜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93,共5页
获取了22景IW模式的Sentinel-1A/B数据,分别采用PS-In SAR和SBAS-In SAR两种时序技术得到了沧州地区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地表平均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量。经分析,两种时序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结果表明:献县、沧县、沧州... 获取了22景IW模式的Sentinel-1A/B数据,分别采用PS-In SAR和SBAS-In SAR两种时序技术得到了沧州地区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地表平均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量。经分析,两种时序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结果表明:献县、沧县、沧州市区地面表现为回升趋势;青县、沧县东部、南皮县西部、东光县等地区地面沉降量较大,其中东光县何庄村累计下沉量达47 mm,而引起这些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地下水开采。本文对基于Sentinel-1A/B SAR数据的时序分析方法在城市沉降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INSAR 沧州地区 城市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提取遥感模型的建立——以水口山矿区铅锌污染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华 邓喀中 杨化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矿区愈演愈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基于遥感信息模型快速提取污染信息的方法。首先对野外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化学成分鉴定与物理光谱特征分析;然后经过光谱特征预处理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土壤污染信息提取的定量遥感模... 针对矿区愈演愈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基于遥感信息模型快速提取污染信息的方法。首先对野外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化学成分鉴定与物理光谱特征分析;然后经过光谱特征预处理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土壤污染信息提取的定量遥感模型;最后以水口山矿区为例,检验该方法应用效果,其结果为矿区土壤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了实时、可靠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模型 污染信息 信息提取 PLSR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开采沉陷预计实验教学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查剑锋 张豪杰 +1 位作者 赵军 吴承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168,共5页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开采沉陷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开采沉陷预计、岩层移动及控制等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教学。本文以MATLAB为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开采沉陷预计实验教学系统。系统采用GUIDE制作图形用户界面,实现了对开采沉陷预...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开采沉陷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开采沉陷预计、岩层移动及控制等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教学。本文以MATLAB为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开采沉陷预计实验教学系统。系统采用GUIDE制作图形用户界面,实现了对开采沉陷预计主要教学内容的动态仿真。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将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开采沉陷预计内容的理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MATLAB 图形用户界面 概率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InSAR技术与GIS结合监测地下水开采区地表沉降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岳 汪云甲 +1 位作者 闫世勇 刘立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40,共6页
介绍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的优点与可行性。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问题进行研究,利用17景时间跨度为2007—2010年的ENVISAT ASAR数据,采用IPTA时序处理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沧州地区的地表沉降进行直观而全面的分析,... 介绍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的优点与可行性。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问题进行研究,利用17景时间跨度为2007—2010年的ENVISAT ASAR数据,采用IPTA时序处理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沧州地区的地表沉降进行直观而全面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的累计沉降过程与平均沉降速率,同时对京杭运河段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区为中心,与附近县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沉降漏斗的地势,城区表现相对稳定,沉降速率保持在4 mm/a以下,部分区域抬升,抬升速率不大。沧州市运河段贯穿沉降漏斗区域,中部地区较为稳定,北部与南部地区下沉且沉降速率在20 m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IPTA时序分析 Bash脚本 GIS 京杭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课程多元化创新教学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坚 孟祥超 高井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围绕课程创新教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研究,从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思想,改革课程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材及课程教学模式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区分课程、区分内容,区分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并辅助创新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课程创新教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研究,从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思想,改革课程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材及课程教学模式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区分课程、区分内容,区分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并辅助创新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课程教学 创新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技术在煤矿垂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冬 郑南山 钱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7,共4页
介绍了GPS监测网的建立、煤矿垂直形变量的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将GPS监测结果与二等水准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监测煤矿垂直形变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矿区的沉降和开挖情况;采用GPS技术与采用精密水准测... 介绍了GPS监测网的建立、煤矿垂直形变量的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将GPS监测结果与二等水准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监测煤矿垂直形变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矿区的沉降和开挖情况;采用GPS技术与采用精密水准测得的结果平均差值不大于2mm,其所测得的大地高值及精度完全可以反映矿区地面点的垂直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垂直形变 GPS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广域自动形变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文坛 高星伟 +2 位作者 田挚 田时雨 郑阔 《导航定位学报》 2014年第4期94-96,共3页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随着连续运行跟踪站技术的发展,基于连续运行跟踪站的实时定位技术逐步出现。传统的形变监测在小范围内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但对于大范围的形变监测一般采用定期观测,然后进行后处理的方...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随着连续运行跟踪站技术的发展,基于连续运行跟踪站的实时定位技术逐步出现。传统的形变监测在小范围内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但对于大范围的形变监测一般采用定期观测,然后进行后处理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河北连续运行跟踪站的实时大范围自动监测技术和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大范围高精度的实时监控问题,并且具有灵活、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连续运行参考站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fset Tracking在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陈顺 郑南山 +1 位作者 祁云 班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传统煤矿沉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周期长、提取的矿区地表变形量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Offset Tracking技术应用到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的监测中。以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ffset Tracking技术对该煤矿沉陷区的SAR影像进行处理... 针对传统煤矿沉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周期长、提取的矿区地表变形量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Offset Tracking技术应用到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的监测中。以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ffset Tracking技术对该煤矿沉陷区的SAR影像进行处理,采用互相关系数过采样因子法建立地形起伏与噪声偏移量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模拟轨道偏移分量,获取了矿区方位向和距离向的二维变形图和矿区变形信息。利用实测数据对Offset Tracking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Offset Tracking技术监测到的矿区最大沉降位置和变形方向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误差仅为1cm,说明Offset Tracking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监测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为煤矿沉陷区的合理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沉陷区 变形监测 偏移分量 互相关系数过采样因子法 OFFSET TRACKING 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P-InSAR的采动区铁路动态沉降监测与时序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鹿璐 范洪冬 +1 位作者 郑美楠 邹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为高效获取采动区长时间序列形变,监控煤炭开采对矿区铁路的影响,研究一种基于TCP-InSAR(temporarily coherent poin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采动区铁路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时间序列SAR影像间的相干性,选取... 为高效获取采动区长时间序列形变,监控煤炭开采对矿区铁路的影响,研究一种基于TCP-InSAR(temporarily coherent poin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采动区铁路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时间序列SAR影像间的相干性,选取临时相干点构建Delaunay三角网,并通过离群值探测去除具有相位模糊度的TCP间的弧段,最后采用最小二乘解算得到区域地表变形。实验使用2016-10~2017-04时间段内的1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TCP-InSAR技术获得某矿区的铁路形变。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该时间段内铁路最大下沉值为95mm,最大倾斜坡度为0.37‰。利用TCP-InSAR技术可实现采动区内铁路长时间的动态形变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InSAR Sentinel-1A 开采沉陷 铁路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响应模型监测煤矿区地表沉陷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雪园 郑南山 狄利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预报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灰色理论中GM(1,1)模型,在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的基础上提出事件响应模型,并进行煤矿开采沉陷区地表下沉值的预测分析,通过与GM(1,1)模型预测值比较,表明事件响应模型具有较...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预报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灰色理论中GM(1,1)模型,在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的基础上提出事件响应模型,并进行煤矿开采沉陷区地表下沉值的预测分析,通过与GM(1,1)模型预测值比较,表明事件响应模型具有较好的沉陷预测效果。经煤矿开采区试验表明,在预测煤矿开采沉陷中,采用事件响应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响应模型 煤矿区 开采沉陷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复垦矿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 被引量:59
13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2 位作者 陈国良 赵华 渠俊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239,I0005,共9页
为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景观生态状况的影响,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例,运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生态系统稳定与干扰程度2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分析评价了该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贾汪矿... 为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景观生态状况的影响,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例,运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生态系统稳定与干扰程度2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分析评价了该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贾汪矿区景观生态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01年和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达到稳定和较稳定的面积分别为49994.86和56160.31hm2,2010年比2001年增加了6164.45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好的地区约占28.23%,主要分布在破坏较少的山区和煤矿复垦区,表明土地复垦工程对矿区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19.44%,表明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主要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环境保护措施不及时以及复垦地区的二次塌陷、治理标准低等原因。因此,需加大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完善矿区复垦技术规程,制定生态修复策略,从而实现矿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复垦 景观生态 贾汪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3 位作者 余嘉琦 赵华 尹鹏程 胡文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52-258,共7页
为揭示煤炭资源开采对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以徐州沛北矿区为例,应用GIS、景观生态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了煤炭开采对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 为揭示煤炭资源开采对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以徐州沛北矿区为例,应用GIS、景观生态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了煤炭开采对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4年间沛北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工矿建设用地和塌陷水体持续增加;景观呈破碎化和均匀化趋势,景观分形特征趋于简单化和规则化。进一步对景观指数突变检验分析可知,耕地最大斑块指数和集聚度指数分别在1999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点;塌陷水体的最大斑块指数自1995年起持续上升,而集聚度指数呈显著上升—变化不显著—显著上升的趋势。煤炭持续大规模开采导致地面塌陷、积水,耕地损毁以及快速城镇化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矿区土地复垦,耕地、水体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对塌陷地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结果对矿区土地复垦和受损生态景观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复垦 煤矿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生命周期 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山地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黄翌 汪云甲 +2 位作者 王猛 田丰 敖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8-235,共8页
为了测度山地井工采煤区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因子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该文以开采沉陷规律和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字地形分析、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揭示了黄土高原煤矿区山地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坡度、坡长、植被覆盖3大因子在空间上的... 为了测度山地井工采煤区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因子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该文以开采沉陷规律和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字地形分析、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揭示了黄土高原煤矿区山地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坡度、坡长、植被覆盖3大因子在空间上的改变量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壤侵蚀变化量,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研究区因开采沉陷导致地表平均坡度减少0.025°,平均坡长因子减少0.139;沉陷区内土壤侵蚀量不变、减小和增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3.083、3.412和4.707 km2,沉陷区外土壤侵蚀量减小和增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43和0.023 km2,土壤侵蚀总量减少78426.95 t,平均减小689.892t/(km2·a);开采沉陷导致坡长因子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波及到沉陷区以外的部分地区;山地开采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平地差异明显,不存在绝对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并且在沉陷区内外均可能为正向或负向,其结果与原地貌及沉陷幅度、区位密切相关;沉陷可能导致坡面下游区域的汇水面积和坡长因子变化。该研究结论为山地矿区土壤侵蚀区位、侵蚀量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开采 沉陷 坡度 坡长 山地矿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果蝇算法反演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涛 郭广礼 +2 位作者 朱晓峻 郭庆彪 方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188,共4页
针对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反演时存在算法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将具有算法简单、计算量小、精度高等特点的果蝇算法引入到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反演中,研究了利用果蝇算法反演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的基本原理,构造... 针对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反演时存在算法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将具有算法简单、计算量小、精度高等特点的果蝇算法引入到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反演中,研究了利用果蝇算法反演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的基本原理,构造了下沉拟合值与实测值均方差最小的适应度函数模型。结合安徽省某煤矿的实测数据,分别采用果蝇算法、遗传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反演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并以下沉拟合值与实测值的均方差为各算法反演精度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果蝇算法反演出的下沉拟合值与实测值的均方差(33.7 mm)以及相对中误差(1.4%)均小于同类条件下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的反演结果,说明果蝇算法适用于反演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对于提高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的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果蝇算法 概率积分法 参数反演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40
17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1 位作者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80-186,共7页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土地生态质量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7-255,共9页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林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迅速增加,草地缓慢增加,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耕地和林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1990-200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第2阶段(2000-2008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有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农业人口密度和到公路的距离;2000-2008年间林地变化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有高程、到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公路的距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rris-Affine的宽基线立体影像LSM匹配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国标 邓喀中 +3 位作者 张力 杨化超 艾海滨 杜全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61-2668,共8页
针对宽基线影像的高畸变特点,提出基于几何一致性约束的Harris-Affine高精度最小二乘匹配(Least Square Matching,LSM)方法。首先,用Harris-Affine算子在影像高斯多尺度空间中提取仿射不变特征,并根据特征区域灰度矩阵与主梯度方位来实... 针对宽基线影像的高畸变特点,提出基于几何一致性约束的Harris-Affine高精度最小二乘匹配(Least Square Matching,LSM)方法。首先,用Harris-Affine算子在影像高斯多尺度空间中提取仿射不变特征,并根据特征区域灰度矩阵与主梯度方位来实现特征的几何归一化,继而提取特征描述符,接着采用一种由粗到精的特征匹配策略来渐进地获取正确率占优的特征匹配。然后,通过LSM迭代方法来补偿同名像点的定位误差,LSM迭代所需的良好的几何畸变初值由同名特征区域灰度矩阵与主梯度方位求取,而良好的辐射畸变初值通过同名区域像元灰度的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法求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鲁棒有效,且实现了亚像素匹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基线立体影像 Harris-Affine算子 特征匹配 最小二乘匹配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GS84和CGCS2000坐标转换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彭小强 高井祥 王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为实现WGS84和CGCS200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首先通过七参数法将WGS84坐标转换到ITRF坐标,然后再通过框架转换法转换到CGCS2000坐标,并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
关键词 WGS84 CGCS2000 七参数法 ITRF框架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