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贫困的特征演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冰子 贾珅 申广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2,共12页
本文将根据马丁法计算的各省历年贫困线作为贫困识别标准,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了1988-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研究发现,25年间城镇地区的贫困率下降明显,尤其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的发生率已经很低,贫困人口以选... 本文将根据马丁法计算的各省历年贫困线作为贫困识别标准,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了1988-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研究发现,25年间城镇地区的贫困率下降明显,尤其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的发生率已经很低,贫困人口以选择性贫困为主,即消费不足成为我国城镇人口贫困的主要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未成年子女会有更大概率陷入贫困,而良好的教育和稳定的就业则可以有效缓解贫困。由于当前我国城镇地区的贫困人口认定和救助主要以收入为标准,本文认为应充分重视贫困人口消费不足的问题,拓展专项救助的范围,同时增大对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的投入,减少低收入群体的过度储蓄,并特别关注贫困青少年的精神和物质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城镇贫困 选择性贫困 贫困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治理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伟进 王天玉 冯文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 当前平台经济构成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用工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应看到,平台经济从业人员普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平台用工存在对劳动者社会保护不足的问题。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事实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平台用工法治建设的滞后,是平台用工劳动保护不足的两个重要原因。对平台用工应按照顺势而为、促进健康发展的思路,从注重鼓励转向积极规范和引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务之急是加强适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需要的法治建设,建立行业劳动基准协商机制,规范平台权力,促进平台与从业人员之间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要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尽快构建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平台用工尤其是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用工 数字经济 劳动法 劳动保护 劳动关系 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