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农村发展:战略、制度和政策调整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剑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劳动力 人口转移 农村发展 战略 制度 政策 调整 人口问题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科学与农村经济发展
2
作者 黄青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9,共4页
改革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成功。然而,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了完整的设计和规划的,或者说,开始时,决策层还是比较被动的。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出现许多超出已有经验和理论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 改革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成功。然而,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了完整的设计和规划的,或者说,开始时,决策层还是比较被动的。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出现许多超出已有经验和理论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软科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较好地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及时提供了正确的决策咨询意见,保证了农村改革与发展事业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学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的进步——中国农村经济二十年改革与发展
3
作者 肖俊彦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一、三大历史功绩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为中国经济二十年全面体制改革与高速发展的壮丽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及其引导的经济发展内容、过程是丰富多彩而寓意久远的,至少有三大功绩是历史性的。(一... 一、三大历史功绩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为中国经济二十年全面体制改革与高速发展的壮丽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及其引导的经济发展内容、过程是丰富多彩而寓意久远的,至少有三大功绩是历史性的。(一)对长期稳定地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农村经济 农村改革与发展 农村经济结构 非农产业 乡镇企业 人民公社 二十年 体制改革 国民经济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费用、政府行为和模式比较: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证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伍振军 张云华 孔祥智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5-183,174,共10页
文章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括为M、M-、S+和S四种主要模式,并构造了交易费用函数,计算出四种模式中农户、用地主体的交易费用。文章进一步比较了四种模式中的政府主体行为,及其与农户、用地主体交易费用的关系,结论是政府主体行为... 文章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括为M、M-、S+和S四种主要模式,并构造了交易费用函数,计算出四种模式中农户、用地主体的交易费用。文章进一步比较了四种模式中的政府主体行为,及其与农户、用地主体交易费用的关系,结论是政府主体行为对农户、用地主体交易费用有直接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降低农户与用地主体交易费用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模式 交易费用 政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韩俊 罗丹 赵卫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8,共14页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村级医疗服务质量低,农民医疗负担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影响到农村和整个国家的发展?必须加大政府投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村级医疗服务质量低,农民医疗负担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影响到农村和整个国家的发展?必须加大政府投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医疗负担 中国 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云华 江文涛 +2 位作者 张丽 王鹏翔 李姿姿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34期10-13,共4页
经费相对不足、政府及社会重视不够、办学环境和管理体制综合素质欠佳等因素导致我国中等职教发展态势不稳定且相对落后,远不能适应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中等职教的投入... 经费相对不足、政府及社会重视不够、办学环境和管理体制综合素质欠佳等因素导致我国中等职教发展态势不稳定且相对落后,远不能适应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中等职教的投入,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对职教的认可度,积极拓展教育投入渠道,给予民办职教更多优惠,改善中等职教管理体制,提高其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现状 教育投入 社会认可度 综合素质 民办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皖、浙两省413户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21
7
作者 伍振军 孔祥智 郑力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基于皖、浙两省4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农户资产配置模型和结合实地调研经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提高流转收益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土地经营内容... 基于皖、浙两省4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农户资产配置模型和结合实地调研经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提高流转收益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土地经营内容、流转约定年限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农地流转价格有显著影响;此外,经验证据进一步表明,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助于降低流转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价格 影响因素 土地股份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韩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多次重申的“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一以贯之,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多次重申的“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一以贯之,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行政策割裂开来.更不是脱离现行政策另搞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中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反哺农业 城乡统筹 现行政策 农村生产力 社会主义 结构矛盾 一以贯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伍振军 崔传义 《技术经济》 2010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本文基于对2007年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工作的3026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明瑟尔收入模型,估计出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与返乡发展两种情况下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证明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人力资本收... 本文基于对2007年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工作的3026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明瑟尔收入模型,估计出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与返乡发展两种情况下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证明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要低于其返乡之后的收益率;验证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人力资本从深度与广度上都被低估,而返乡之后,人力资本能够得到相应报偿,从而收入获得增长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瑟尔模型 人力资本收益率 收入增长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扬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2,共3页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逐步形成的一系列“重农政策”,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断裂、城乡断裂。城镇化是“十五”期间提出的战略,完善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应包括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城镇化...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逐步形成的一系列“重农政策”,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断裂、城乡断裂。城镇化是“十五”期间提出的战略,完善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应包括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城镇化的思路密不可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部和东北地区。解决机制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始终要关注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战略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俊 《农村金融研究》 2009年第7期4-5,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建了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建了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农村资金又大量外流.农户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正规金融对农户的信贷配给和信贷约束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热点争论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我们对正规信贷约束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 信贷约束 改革开放 金融服务 约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城镇化 建设新农村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扬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3,共3页
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就是特定意义上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应当将此作为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体制改革的重心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域。应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补充。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中... 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就是特定意义上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应当将此作为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体制改革的重心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域。应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补充。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中国走了独特的分散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但也付出了代价。今后就要学会矫正偏差,走集约型的集中城镇化的道路。在资金充裕时,尽可能向"三农"倾斜;而在资金矛盾冲突时,要设法在城市内部挖掘潜力,改革城市体制解决问题。这应该是城乡统筹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好新农村的前提条件。而不应该用城乡二元的思维模式继续理解和剥夺农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改革与乡镇企业的崛起
13
作者 黄青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7-21,共5页
一、改革缘何从农村开始 1.从1952年开始的中国工业化过程,到1978年的26年中,取得了工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都达到平均年增长10%的好成绩。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没有能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现代化改造,而陷入相对萎缩之中。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农村改革 农产品 工业化过程 乡企 农民收入增长 劳动生产率 非农产业 农村经济 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村经济改革步伐 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
14
作者 韩俊 《人民论坛》 2001年第11期10-13,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连年下跌。目前,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已发生变化,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寻找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产品价格 农村改革 供过于求 供求关系 农民收入 中国 步伐 重大 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目标思路
15
作者 陆文强 《人民论坛》 1994年第2期18-20,共3页
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由农村所特有的,最主要的市场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政策走向所构成的。从抽象的市场经济框架来看,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和法制建设是其最基本的内容。 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 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农地制度改革... 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由农村所特有的,最主要的市场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政策走向所构成的。从抽象的市场经济框架来看,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和法制建设是其最基本的内容。 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 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农地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使农产品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市场经济 农地制度改革 家庭承包制 土地制度 农产品产量 土地流转制度 法制建设 市场机制 土地调整 地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主题——加速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16
作者 黄青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10,共2页
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农村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农村改革已经在以下三方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重要的三步: 1.构造了对市场信号有一定反应能力和具有相当经营自主权的主体——... 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农村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农村改革已经在以下三方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重要的三步: 1.构造了对市场信号有一定反应能力和具有相当经营自主权的主体——农户及其它农村经济组织;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改革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加强农村民生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17
作者 金三林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3期43-47,共5页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在农村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要贯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八个方面的短板,并着眼于“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持续加...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在农村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要贯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八个方面的短板,并着眼于“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持续加强农村民生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 民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总论
18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45-52,共8页
1990年是国家“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经济为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而进行全面治理整顿的第二年。在治理整顿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扭转近年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棉花)徘徊不前的局面,是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为... 1990年是国家“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经济为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而进行全面治理整顿的第二年。在治理整顿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扭转近年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棉花)徘徊不前的局面,是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为此,自1988年秋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加快步伐的计划和措施。两年来,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继去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 治理整顿 农村改革 政策措施 乡镇企业 农产品 农业生产 农村经济形势 中国政府 非农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9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61-67,共7页
在80年代,农村金融与投资体制改革面临3个趋势性变化: ①农户、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制度中有更高效率的经济活动。②农村商品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所推动的农村国民收... 在80年代,农村金融与投资体制改革面临3个趋势性变化: ①农户、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制度中有更高效率的经济活动。②农村商品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所推动的农村国民收入持续增长,集中地表现为农村财富总量增长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③上述2个趋势性变化使得农户(家庭)部门、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部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每一部门内产生了日益增加的金融性融资需求和机会,奠定了农村金融性融资活动持续扩张的经济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银行 合作基金会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村信用社 金融组织 农业银行 融资活动 投资体制改革 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书华 郑风田 +2 位作者 胡向东 冷杨 程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三农问题,反映出其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新时期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三农问题,反映出其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新时期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期笔谈即围绕此内容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科技创新 科技服务业 农技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