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被引量:56
1
作者 吴绍洪 黄季焜 +6 位作者 刘燕华 高江波 杨军 王文涛 尹云鹤 栾浩 董婉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三次产业、社会系统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如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而青藏高原则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以及...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三次产业、社会系统及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如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而青藏高原则升高;气候变化导致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以及许多北方河流径流量减少;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增加(包括频次与强度)、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体健康、疾病传播、重大工程等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善有助于延长农作物生育期,但极端事件增加也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气候变化不仅可通过影响农业和自然资源而间接地对第二、三产业产生影响,而且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如碳税、碳关税、碳交易等)的采用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析可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且总体上利弊共存,但弊大于利。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趋利避害,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整体最优、长期受益"的有序适应目标;要强调定量适应,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和可预期目标,并分析适应措施的不确定性;而且为提高我国未来综合竞争力,今后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应对策略,如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应对碳税、碳关税和碳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利弊 有序与定量适应 主动应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燕华 钱凤魁 +4 位作者 王文涛 葛全胜 马翠梅 张九天 何霄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应则更为现实和迫切,而适应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表述是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为对象,在分析各领域...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应则更为现实和迫切,而适应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表述是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为对象,在分析各领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危害及其适应技术响应基础上,初步总结归纳出11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表达方式,主要包括预警、工程研发、动态监测、评估、灾害防控、适应空间、适应长效性、模型分析、重大工程、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社会影响与宣传等类型的技术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选择框架,对各领域适应技术进行初步归类;最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类型适应技术选择的基本操作步骤。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适应技术清单的统一归类和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技术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范家坪滑坡地表形变InSAR监测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范景辉 邱阔天 +6 位作者 夏耶 李曼 林昊 张洪涛 涂鹏飞 刘广 舒思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5-1673,共9页
位于湖北省秭归县的范家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干流上的大型岩质滑坡之一。阐述了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监测滑坡地表形变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采用22景3m空间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辅以人工反射体布设和GPS测量,... 位于湖北省秭归县的范家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干流上的大型岩质滑坡之一。阐述了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监测滑坡地表形变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采用22景3m空间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辅以人工反射体布设和GPS测量,对范家坪滑坡变形进行监测,发现滑坡处在缓慢匀速变形状态,其谭家河滑坡体的形变比木鱼包滑坡体更为强烈,形变最大处的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达到300mm/a。通过综合分析滑坡区2012年大气降雨和长江水位资料,发现年度内范家坪滑坡变形受水位变化和大气降雨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三峡 范家坪滑坡 地表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与对策 被引量:68
4
作者 钱凤魁 王文涛 刘燕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4,共6页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而提高适应能力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主要影响包括: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而提高适应能力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主要影响包括: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农业生产所需的热量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延长了气候生长季,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使我国的种植制度和农业布局发生改变,导致种植区和种植制度分界线北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旱涝及病虫害等气候灾害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领域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开展适应措施与对策研究已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主要适应技术措施包括:调整农业种植制度和布局;选育优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业气候灾害防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农业领域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存在适应技术薄弱分散,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技术清单;评估方法中缺少对适应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资金和政策障碍等问题。提出将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农业领域适应技术措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包括通过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系统研究,减少不确定性,提升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建立适应技术清单和技术集成体系以及建立科学选择和评估适应技术的方法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强适应能力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适应措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中国区域低碳经济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松丽 汪航 +2 位作者 王文涛 周湘 刘燕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142,共8页
有别于单纯的"区域竞争"模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开发应满足前者的基本要求。本文根据各省基于县级单元的主体功能区划,以2010年为基年,通过建立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和温室气体... 有别于单纯的"区域竞争"模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开发应满足前者的基本要求。本文根据各省基于县级单元的主体功能区划,以2010年为基年,通过建立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多层次指标体系,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低碳经济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协调发展的进展程度。研究发现,城市化地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以占不到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2以上的人口和3/4的经济产出;农产品主产区的面积占比超过1/4,人口比例接近1/3;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比例接近56%,人口比例低于10%。2010—2014年,从全国范围看,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态势与其功能定位基本吻合,表现为优化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度均有微降,而重点开发区有所上升;各区产业结构均有所优化,但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小于城市化地区。具体到各省,研究发现本文所研究的"协调性"进展与传统意义上的东、中、西区域划分和发展水平并无直接关系,例如同为东部地区的京津冀三地,协调性进展有显著差异,也显示出三地协同发展的难度。相反,一些惯常认为发展较为落后的省区,例如河北、青海、山西等地,在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协调性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效走在前列。部分地区低碳发展与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呈现出相对不协调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都出现了经济集聚度上升、产业结构劣化、CO_2排放大幅度上升、排放强度甚至也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低碳经济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需以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技术合作体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蒋佳妮 王文涛 +1 位作者 王灿 刘燕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4,共8页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最大的外部性问题。IPCC报告显示,实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的目标,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的低碳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因此面...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最大的外部性问题。IPCC报告显示,实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的目标,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的低碳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与合作需求。2015年底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了落实技术开发与转让的长期愿景,主张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周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获取必要的技术,从而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然而,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难以满足保护全球气候的技术需求。减缓与适应技术是气候变化挑战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公共财富。为保证其足够的供应,必须超越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狭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技术合作体系。其核心是:实现多赢的合作目标,遵循"生态人"的合作原则,体现协同的合作内容,基于互信的合作形式,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促进合作成果的分享。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国际合作有多元的利益需求。为有效落实《巴黎协定》,亟需以加速国际合作为契机,积极谋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对外合作的总体方略和具体行动,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计划,探索并引导"南-北-南"三方技术合作等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技术转移 生态文明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文涛 刘燕华 +3 位作者 王静 汪航 龙开元 南雁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军民融合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并已从政策顶层设计到部门地方落地。但是军地分割局面尚未真正打破,民营企业难以参与国防生产领域,缺少信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军民融合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并已从政策顶层设计到部门地方落地。但是军地分割局面尚未真正打破,民营企业难以参与国防生产领域,缺少信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我国应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平台建设,建立"军转民""民参军"两用技术池、资金池、人才池、信息池;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功能;加快军民融合的激励、金融、人才、税收、知识产权等政策的设计,设立军民融合专项资金;加强科技计划顶层设计的军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平台 创新驱动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合作引领气候治理的新形势与战略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蒋佳妮 王文涛 +2 位作者 仲平 王灿 刘燕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3,共6页
《巴黎协定》的达成预示着全球正在积极向低碳转型。依靠技术创新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业已成为国际共识。欧盟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式微,美国特朗普政府直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一度失去领导力和方向感。中国是全... 《巴黎协定》的达成预示着全球正在积极向低碳转型。依靠技术创新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业已成为国际共识。欧盟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式微,美国特朗普政府直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一度失去领导力和方向感。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积极维护者,引导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并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近年来,中国已经从低碳技术输入国和受援国,逐步转变为技术输入和输出并举。在"后巴黎"时期的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应当做好战略性谋划和布局,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开展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方向"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软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提升为内在动力,全面、积极、主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走向依靠国际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 国际科技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 被引量:46
9
作者 赵新亮 张彦通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2,共5页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其转型发展的动力来源,既有人才培养结构转变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外在动力,也有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招生就业压力等内部动力,内外动力共同构成了地...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其转型发展的动力来源,既有人才培养结构转变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外在动力,也有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招生就业压力等内部动力,内外动力共同构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综合动力机制。为此,地方本科高校应尽快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构建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应用技术大学 政策价值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SARS到大雪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 被引量:39
10
作者 闪淳昌 周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4,共5页
在2003年SARS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着2008年初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了目前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和完善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战... 在2003年SARS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着2008年初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了目前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和完善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危机管理 SARS 雪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臻汉 张海英 张彦通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2,共7页
日本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变迁源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大学社会责任是二者关系发展的重要脉络,随着城市化进程提升,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程度深化,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日益紧密;战前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导致大学与城... 日本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变迁源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大学社会责任是二者关系发展的重要脉络,随着城市化进程提升,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程度深化,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日益紧密;战前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导致大学与城市淡泊疏离;战后城市化复苏期,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改革促使大学与城市"接轨结合";城市化成长期大学与城市以"匹配相生"而呼应,促进日本经济腾飞;城市化成熟期大学发挥自身特质形成对城市的"引领融合"。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大学应充分发挥社会责任,从定位到布局、层次及学科结构与城市需求相契合,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共赢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学 城市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检查与行政法实施——以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得到真正落实为视角 被引量:23
12
作者 朱维究 刘永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8,共7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基本行政法制体系。目前,如何确保行政法实施已成为行政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首要任务。全面、动态的行政法实施要求重塑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的定位和功能。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基本行政法制体系。目前,如何确保行政法实施已成为行政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首要任务。全面、动态的行政法实施要求重塑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的定位和功能。行政检查在行政法实施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核心作用,应作为行政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独立存在。行政检查具备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构建常态化行政检查机制必须从行政检查之实体规制、行政检查之程序规制和行政检查之监督机制入手,进行行政检查法治化建设,从而实现常态化行政检查,使之有效保障行政法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检查 行政法 法律实施 行政过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区制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与机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新亮 张彦通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31,共4页
学区制改革不仅是划片对口入学,更是以学区自主办学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制度变革,是对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其核心内容是落实学区一体化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且有特色发展。实现学区组织结构变革和... 学区制改革不仅是划片对口入学,更是以学区自主办学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制度变革,是对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其核心内容是落实学区一体化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且有特色发展。实现学区组织结构变革和生源结构回归常态是学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有效实施学区制,不仅需要完善学区构建、领导职权和运行制度等配套管理机制,更需要建立学区内师资流动、课程共建、硬件设施等资源共享机制,真正实现质量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制 区域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燕华 王文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共5页
新的工业革命趋势有一种新的导向,导向就是把有形资源的研究和无形资源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另外要把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知识看不见的手同时并重,发挥推动作用。
关键词 工业革命 可持续发展 无形资源 社会发展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立伟 张纲 +1 位作者 蒋家东 王赟松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82,共7页
本文构建了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分为质量安全、质量发展和质量基础三个维度,建立了11个评价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质量经历了一个... 本文构建了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分为质量安全、质量发展和质量基础三个维度,建立了11个评价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质量经历了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升幅度明显下降;与新兴制造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质量表现出一定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安全、性能差距,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强国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技术锁定效应下的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贵群 张彦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低碳技术的创新是关键。当前对于低碳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碳技术的研发领域,对于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 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低碳技术的创新是关键。当前对于低碳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碳技术的研发领域,对于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低碳技术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面临传统碳基技术凭借其初始地位所形成的锁定效应,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推动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碳基技术 技术应用与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3-2013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新亮 张彦通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5,共6页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2003-2013年度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近十年国内学界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样本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学界对该主题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实践价值;但...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2003-2013年度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近十年国内学界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样本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学界对该主题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实践价值;但是也存在着研究层次有待深化、实证和比较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视域相对狭窄等问题。今后的研究要凸显对城乡基本均衡与区域优质均衡的内容关注,增加实证和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加大多学科、多维度的创新性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CNKI期刊数据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念与创新 被引量:14
18
作者 金涌 冯之浚 陈定江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期4-11,44,共8页
我国从开始关注循环经济理念,到今天把循环经济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已经历了十余个年头。从理论探索到工程实践,在多学科共同交叉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多基本理念。为了承上启下,笔者试图对这方面的创新思想进行总括,作... 我国从开始关注循环经济理念,到今天把循环经济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已经历了十余个年头。从理论探索到工程实践,在多学科共同交叉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多基本理念。为了承上启下,笔者试图对这方面的创新思想进行总括,作为进一步以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载文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新亮 张彦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20,共6页
本研究以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05-2014年间的刊发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方法,选取载文数量、作者地区、引用指数、研究主题、前沿领域等分析指标,全面揭示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05-2014年间的刊发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方法,选取载文数量、作者地区、引用指数、研究主题、前沿领域等分析指标,全面揭示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未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将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人才培养;以教学科研为核心研究领域,深化学理探究;以实证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规范学科建设;以微观应用研究为选题方向,突显问题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高等教育研究》 国际高等教育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预测——以金沟岭林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宁杨翠 郑小贤 +2 位作者 刘东兰 孔令红 陈宝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PPR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依据林分因子预测了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对比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算法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天然... 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PPR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依据林分因子预测了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林分年龄。对比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算法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天然林林分年龄的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4,模型稳定性差;PPR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06,模型稳定性好;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08,模型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模型 PPR神经网络模型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 林分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