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固原市原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1
作者 贺维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292-293,296,共3页
介绍了固原市原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阐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服务体系 成效 问题 宁夏固原 原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日光温室甜瓜栽培技术
2
作者 徐迎菊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52-53,共2页
日光温室甜瓜由于经济效益好,增收显著,近年来在原州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原州区官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试验,在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栽培品种 温室甜瓜 技术 日光 固原 宁夏 经济效益 农民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莜麦品种在固原的引种试验初报
3
作者 徐迎菊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观察比较了引进的7个莜麦品种田间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生长整齐,抗逆性强,丰产,其中坝莜6号、坝莜1号、雁红10号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穗大粒多,折合产量分别为3 054.9、2 945.4、2 648.6kg/hm2,分别较当地品种老莜麦增产155.6%、14... 观察比较了引进的7个莜麦品种田间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生长整齐,抗逆性强,丰产,其中坝莜6号、坝莜1号、雁红10号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穗大粒多,折合产量分别为3 054.9、2 945.4、2 648.6kg/hm2,分别较当地品种老莜麦增产155.6%、146.4%和1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品种 引种试验 固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缓坡耕地土壤养分分布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雷金银 雷晓婷 +5 位作者 周丽娜 何进勤 贾爱平 余建军 张慧 路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7-134,共8页
为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土壤养分坡面分布特征及作物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该研究在2017—2018年期间,以宁南山区10°缓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传统平作(CK)、垄沟种植(NH)、垄沟+秸秆覆盖(SM)和垄沟+地膜覆盖(PM)4种不同耕作... 为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土壤养分坡面分布特征及作物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该研究在2017—2018年期间,以宁南山区10°缓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传统平作(CK)、垄沟种植(NH)、垄沟+秸秆覆盖(SM)和垄沟+地膜覆盖(PM)4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耕层养分、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坡位效应分析研究,探讨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相较于CK,NH、SM和PM 3种耕作措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8.50%和14.47%、18.22%和17.64%、21.75%和18.71%,3种耕作措施之间差异并不显著。CK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随着坡位自上而下的变化而增加,表现出流失风险,而PM、SM和NH 3种措施表现出能够削弱坡位效应的作用,由高到低顺序为坡中、坡下、坡上。相对于CK,其他3种耕作措施下坡耕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所降低,其中PM措施下土壤有效磷显著低于其他耕作处理。NH、SM和PM显著增加作物产量,玉米和马铃薯产量比CK分别增加27.03%和2.89%、12.85%和8.50%、204.56%和2.52%,且具有显著的坡位效应。2个覆盖措施SM和PM显著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种植玉米N、P利用率分别提高7.92%和16.83%、217.03%和241.59%,种植马铃薯分别提高89.43%和44.62%、97.31%和49.66%。由此可知,以垄沟、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能够有效阻断养分损失途径,阻控土壤养分的坡面运移,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耕作措施 缓坡耕地 坡位效应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地土壤团聚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雷金银 何进勤 +5 位作者 雷晓婷 周丽娜 余建军 纪立东 张慧 路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耕地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2015—2016年期间,开展了玉米-马铃薯轮作条件下传统平作(CK)、垄沟不覆膜(NH)、垄沟半覆膜(HP)和垄沟全覆膜(WP)4种不同耕作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耕地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2015—2016年期间,开展了玉米-马铃薯轮作条件下传统平作(CK)、垄沟不覆膜(NH)、垄沟半覆膜(HP)和垄沟全覆膜(WP)4种不同耕作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表层0~20 c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影响均较为显著,对20~4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CK、WP和HP处理下0~20 cm土层范围内均为>5 mm和2~5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高,而NH处理下为1~2 mm和0.5~1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高,分别为16.25%、13.38%。CK处理下>5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占比为30.99%,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而NH处理下1~2 mm、0.5~1 mm和0.25~0.5 m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水稳性团聚体则表现为各处理>5 mm所占比例急剧下降。CK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含量为1.96%。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在NH、HP和WP处理下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 cm显著低于CK,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稳定率均高于CK。不同耕作措施表层0~20 c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低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由低到高的顺序均为:CK<HP<WP<NH,分别为2.65,2.66,2.67,2.69和2.80,2.85,2.86,2.87。团聚体分形维数与水稳性团聚体MWD和稳定率具有一致性。相对于CK,NH、HP和WP分别增加产量10.5%、13.3%和39.2%。由此可知,农田耕作措施通过改变地表微环境能够影响土壤团聚结构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同时,NH在改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方面占优,但其增产作用并不突出,这种不同步性表明良好的土壤团聚体构建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玉米-马铃薯轮作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晓婷 雷金银 +3 位作者 周丽娜 何进勤 贾爱平 余建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20年第1期43-45,58,F0003,共5页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宁南山区缓坡耕地土壤水分的运动分布规律及其水分利用率特征,在2013年期间,开展了玉米常规平作(CK)、免耕(NH)、秸秆覆盖(SM)、覆膜(PM)4种不同耕作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性耕作均增加了土壤水分入渗率...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宁南山区缓坡耕地土壤水分的运动分布规律及其水分利用率特征,在2013年期间,开展了玉米常规平作(CK)、免耕(NH)、秸秆覆盖(SM)、覆膜(PM)4种不同耕作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性耕作均增加了土壤水分入渗率,减少了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相比CK,NH、SM和PM初始入渗率分别提高了68.56%、210.52%和63.89%,稳定入渗率分别提高63.58%、82.76%和7.29%。②SM保水效果最好,除5月、9月外,其他各时期土壤储水量由高到低顺序为:SM>NH>PM>CK。③保护性耕作措施具有良好的集雨效应,具有较好的水肥保蓄功能。相对于CK,PM、SM和NH 3种耕作方式,集水效率分别为21.53%、21.10%和17.78%;且3种耕作方式坡面整体水分分布比较均匀,能够有效控制坡面径流。④保护性耕作增加玉米水分。相对于CK,NH、SM和PM处理玉米产量水平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8.24%、6.67%、51.93%,群体水平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0.94%、32.05%、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耕作方式 缓坡耕地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产量比较试验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路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21期14-16,共3页
在原州区半干旱区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02173、青薯9号、04-02-07、02158-130、冀张薯8号的综合性状好,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晋薯7号分别增产25.5%、21.3%、17%、12.8%、10.6%、8.5%。04-02-21产量... 在原州区半干旱区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02173、青薯9号、04-02-07、02158-130、冀张薯8号的综合性状好,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晋薯7号分别增产25.5%、21.3%、17%、12.8%、10.6%、8.5%。04-02-21产量比对照低,减产10.6%,且生育期长,未成熟,建议下年予以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比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