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荸荠两段育苗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自强 江玉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29-129,共1页
湖北省团风县荸荠育苗采用的是两段育苗法。所谓两段育苗法,就是先用种荠育苗,抽生叶状茎后移栽育秧田,之后培育抽生匍匐茎,形成株丛,进而形成更多新的分株,为大田定植提供秧苗。两段育苗法与用球茎苗作为栽培苗的方法相比,节省... 湖北省团风县荸荠育苗采用的是两段育苗法。所谓两段育苗法,就是先用种荠育苗,抽生叶状茎后移栽育秧田,之后培育抽生匍匐茎,形成株丛,进而形成更多新的分株,为大田定植提供秧苗。两段育苗法与用球茎苗作为栽培苗的方法相比,节省种球用量和人工,并缩短荸荠大田栽培占地时间,有利于增加茬口(如早稻、早藕、西甜瓜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团风县荸荠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育苗,5月中下旬移栽育秧田,繁育供大田定植的秧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育苗技术 荸荠 两段育苗法 大田定植 土地利用率 大田栽培 育秧田 匍匐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标保护产品团风荸荠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官望民 吴金元 王晓燕 《长江蔬菜》 2016年第5期19-20,共2页
团风荸荠是团风县地方特色品种,该品种分株能力强,形成球茎的匍匐茎多,母株分株级数3~5级,每分株株丛叶状茎数5~17根;球茎个体较大,单球茎质量22 g左右,25 g以上大球茎占70%左右;产品商品性好,球茎扁圆形,脐部平且开裂少,皮薄、色艳、... 团风荸荠是团风县地方特色品种,该品种分株能力强,形成球茎的匍匐茎多,母株分株级数3~5级,每分株株丛叶状茎数5~17根;球茎个体较大,单球茎质量22 g左右,25 g以上大球茎占70%左右;产品商品性好,球茎扁圆形,脐部平且开裂少,皮薄、色艳、棕红色,肉白脆甜,适于加工,为国内少见的优良品种。2009年11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9]第103号公告批准对团风荸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在武汉市蔬菜研究所蔬菜专家的指导下,团风县农民经过生产实践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保护 高产栽培技术 荸荠 质量监督检验 蔬菜研究所 地标 特色品种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地区冬种马铃薯早熟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3
作者 官望民 吴金元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9期21-22,共2页
团风县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年均气温16.9℃,年日照时数2082h.年降雨量1213mm,年均无霜期236~266天,兼有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是冬种马铃薯生产的适宜区,2008年被湖北省列入全省十大马铃薯主产县。经过几年... 团风县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年均气温16.9℃,年日照时数2082h.年降雨量1213mm,年均无霜期236~266天,兼有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是冬种马铃薯生产的适宜区,2008年被湖北省列入全省十大马铃薯主产县。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选择早熟种、深耕作宽厢、施肥一次性、地膜全覆盖、病虫早防治,早收早上市”的冬种马铃薯早熟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轻简栽培 早熟高效 鄂东地区 冬种 技术 大别山南麓 地膜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风荸荠高产技术关键
4
作者 索少芳 李伟 +1 位作者 何自强 童建华 《长江蔬菜》 1999年第8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团风荸荠 荸荠 育苗 移栽 管理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茯苓产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明辉 朱启雄 +6 位作者 夏振洲 吴卫刚 黄鹤 刘大会 李春莉 肖宝江 孙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78-80,110,共4页
茯苓是湖北省道地药材,湖北茯苓闻名全国。对茯苓本草进行考证,查明茯苓在湖北省的产区分布,整理了湖北省茯苓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茯苓 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刘东海 王红飞 +5 位作者 江盛明 乔艳 张智 李菲 胡诚 李双来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3-26,47,共5页
为科学、系统地指导广水市冬小麦施肥,提高小麦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基于地块土壤性状、产量目标及养分管理措施等信息,运行小麦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System,NE)进行推荐施肥。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无氮肥(0 NE)、50%的推荐施氮量... 为科学、系统地指导广水市冬小麦施肥,提高小麦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基于地块土壤性状、产量目标及养分管理措施等信息,运行小麦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System,NE)进行推荐施肥。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无氮肥(0 NE)、50%的推荐施氮量(50%NE)、75%的推荐施氮量(75%NE)、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NE)、125%的推荐施氮量(125%NE)、150%的推荐施氮量(150%NE),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E处理小麦产量最高(7099.99 kg/hm^(2))。与NE处理比较,75%NE和125%NE处理产量有所减低,但差异不显著,150%NE和50%NE处理产量显著降低。NE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分别为47.93%、16.50 kg/kg、59.17 kg/kg和34.19 kg/kg,高于125%NE和150%NE处理;NE纯收益13332元/hm^(2),高于其他处理。与NE处理比较,0 NE、75%NE、50%NE和150%NE显著降低了小麦总氮吸收量,125%NE降低不显著。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指导优化了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可以在广水市小麦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养分专家系统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广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荸荠栽培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官望民 何自强 吴金元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30-131,共2页
荸荠是湖北省团风县传统的名特产品,常年种植面积在1633hm^2左右。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早稻-荸荠栽培模式。为了提高荸荠产品质量和产量,改进土壤肥力结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而降低投入,增加效益。近两年,笔者在团风县方高... 荸荠是湖北省团风县传统的名特产品,常年种植面积在1633hm^2左右。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早稻-荸荠栽培模式。为了提高荸荠产品质量和产量,改进土壤肥力结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而降低投入,增加效益。近两年,笔者在团风县方高坪镇进行了菜用大豆(毛豆)-荸荠水旱轮作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菜用大豆 荸荠 名特产品 种植面积 产品质量 土壤肥力 发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品种比较试验
8
作者 何自强 童建华 索少芳 《长江蔬菜》 2001年第B08期79-79,共1页
从1997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鄂荠1号(原团荠“96-1”)荸荠与江西萍乡荠、菲律宾大马蹄的产量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综合报告如下。
关键词 品种比较试验 荸荠 江西萍乡 综合报告 菲律宾 马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