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慢性肾衰竭从瘀论治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杨秀炜
周微
王守永
-
机构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四平市肾病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950-952,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2012002012)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2346)
-
文摘
瘀血与慢性肾衰竭(CRF)关系密切,在CRF发病过程中,无论正气虚损,还是实邪蕴结,最终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在CRF治疗中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无论病人有无瘀血证临床表现,应用活血化瘀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应用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灵活施治、随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达到活血除瘀之目的。若不审病因,一味活血破血,不仅无效,反而徒伤正气,促使病情恶化,临证时当引以为戒。
-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瘀血
活血化瘀
-
Keywords
chronic renal failure
blood stasis
invigorate circulation of blood
-
分类号
R256.59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小柴胡汤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杨秀炜
周微
王守永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四平市肾病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42-444,共3页
-
文摘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具有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调畅气机的作用。肾脏病在发病特点、病机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少阳病关系密切,肾脏病多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虚损,复感外邪,或外邪侵袭,入脏腑而致,符合少阳病正邪分争,血亏气弱或由他经病变传变而来的发病特点;肾脏病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也属本虚标实之证;少阳病与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均可出现水液代谢异常及二便异常,少阳病为肾脏病的成因或诱发加重因素之一。小柴胡汤在肾脏病的治疗中可广泛应用。
-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疏利三焦
-
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Xiaochaihu Decoction
harmonizing Shaoyang
dredging Sanjiao
-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盗汗治验举隅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杨秀炜
王守永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四平市肾病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1-92,共2页
-
文摘
汗出是临床常见症状,反映人体阴阳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临床多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清利湿热等方法治疗。然盗汗多有阴虚火旺夹瘀血的病机特点,临证常在常规滋阴降火法治疗的同时,加入理气、活血、化瘀之法,应用当归六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
关键词
盗汗
中医药疗法
当归六黄汤
治疗应用
桃红四物汤
治疗应用
-
Keywords
Night sweat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Taohongsiwu Decoction
-
分类号
R255.9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补阳还五汤治疗淋证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杨秀炜
王守永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四平市肾病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276-277,共2页
-
文摘
淋证的病理性质有实、有虚,实者多为湿热为患,虚者多为脾肾两虚,亦有虚实夹杂者,常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补阳还五汤为《医林改错》之名方,具有活血化瘀之功,针对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特点的淋证可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通淋止痛可取得良效。
-
关键词
淋证
补阳还五汤
膀胱湿热
气虚血瘀
-
Keywords
stranguria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damp heat of bladder
blood stasis due to Qi deficiency
-
分类号
R256.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柴苓汤治疗水肿
被引量:6
- 5
-
-
作者
王守永
李德宪
-
机构
四平市肾病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0-91,共2页
-
文摘
柴苓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之名方,方由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疏达三焦,清利湿热的作用。临床上对于久治不愈的,其病机属于少阳枢机不利,三焦瘀滞之水肿,应用柴苓汤加减,可水湿得化,三焦自通,水肿得消,疗效满意。
-
关键词
水肿
柴苓汤
治疗
-
Keywords
edema
Chailing Decoction
treatment
-
分类号
R256.5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