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地区梭罗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黄铁矿Re-Os同位素的限定
1
作者 胡古月 冯希尧 +4 位作者 王兆成 魏永锋 张文林 李超 宫江华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1583,共13页
梭罗沟金矿床产于松潘-甘孜造山带木里弧形逆冲-滑脱叠置岩片区,为赋存于扬子板块西缘基底上部火山-沉积建造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梭罗沟金矿床的矿石黄铁矿开展了Re-Os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263.5±2.... 梭罗沟金矿床产于松潘-甘孜造山带木里弧形逆冲-滑脱叠置岩片区,为赋存于扬子板块西缘基底上部火山-沉积建造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梭罗沟金矿床的矿石黄铁矿开展了Re-Os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263.5±2.7Ma(MSWD=55)。结合赋矿玄武岩结晶岩浆锆石(252.8±2.3Ma)和石英脉中最年轻的捕获锆石年龄(119±1.7Ma)数据,本文认为梭罗沟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区域上的晚二叠世火山岩地层相关,且黄铁矿未经历高温岩浆流体改造和长距离的搬运作用。甘孜-理塘洋盆闭合后,弧-陆碰撞造山作用使得区域上发生不连续岩片逆冲叠置事件,喷发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二叠-三叠纪海相火山岩以构造岩片的形式向东南方向推覆,并在岩块内部形成了大量的韧-脆性剪切带。119Ma之后(尤其是新生代时期),在区域高热流条件下,沿剪切带迁移的中-低温变质流体萃取了晚二叠世火山-沉积地层中的金元素,并近原地就位于"薄皮构造"的剪切带内,形成梭罗沟金矿床。考虑到区域上的诸多金矿床产于扬子板块西缘,本文推测其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可能来自甘孜-理塘洋内的火山岩,但也不能排除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相关火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逆冲-滑脱叠置岩片 蚀变岩型金矿 黄铁矿Re-Os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地区晚白垩世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及对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永峰 肖倩茹 +3 位作者 吴建鑫 肖渊甫 刘海永 罗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8-474,共17页
对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及构造演化。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为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含红柱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NW、NE向逆冲走滑断裂构造较为密切。岩石A/CN... 对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及构造演化。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为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含红柱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NW、NE向逆冲走滑断裂构造较为密切。岩石A/CNK值为1.05~1.28,具有高CaO/Na_(2)O值(0.30~0.71)、低Al_(2)O_(3)/TiO_(2)值(25~80)的特征,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为“高温”型后碰撞花岗岩。岩石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76~75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纳木错地区早白垩世中期(120 Ma左右),班公湖–怒江洋盆最终闭合,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开始陆陆碰撞,在晚白垩世早期进入后碰撞阶段(100?~75 Ma),地壳增厚不明显(≤50 km)。岩浆源岩可能为拉萨地块基底的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砂屑岩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代表了北拉萨地块碰撞岩浆事件的谢幕,火山–岩浆(弧)的总体构造格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过铝质花岗岩 拉萨地块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