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敏感性制图和数值模拟的泥石流综合评价——以九绵高速公路沙尕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白皓 +2 位作者 王海宇 王武斌 曾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264-9274,共11页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评估对于公路选线和安全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准确的泥石流评价和预测体系亟待研究。通过现场勘测和无人机解译,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基于学习优化算法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评估对于公路选线和安全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准确的泥石流评价和预测体系亟待研究。通过现场勘测和无人机解译,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基于学习优化算法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TLOA-ANFIS)对泥石流沟进行敏感性评价,并对沙尕沟进行区域划分,结果显示沙尕沟沟口3.5 km范围内泥石流的敏感性评价等级最高。为了更加清楚的研究该范围泥石流的运移堆积情况,对沟内泥石流冲出范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降雨频率P=1%的条件下,沙尕沟泥石流流深可达8.76 m,对公路安全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治理。同时,提供的敏感性制图评价与泥石流危害范围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国内外相似案例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评价 敏感性制图 数值模拟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建设使用林地相关问题的探讨
2
作者 黄伟 姜春梅 焦晋川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67-70,共4页
阐述公路建设长期使用林地的权限、用途、批文的有效期,临时使用林地的权限、恢复,公路建设中涉及使用林地时设计单位需注意的问题、建设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涉及生态敏感区时应注意的问题。从森林植被恢复费、退耕... 阐述公路建设长期使用林地的权限、用途、批文的有效期,临时使用林地的权限、恢复,公路建设中涉及使用林地时设计单位需注意的问题、建设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涉及生态敏感区时应注意的问题。从森林植被恢复费、退耕还林置换费、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林木及地面附着物补偿费的计算等方面,对使用林地的相关重要事项进行分析,认为要处理好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问题,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林业勘查单位通力配合,在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才能杜绝违法使用林地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建设 使用林地 生态敏感区 费用测算 植被恢复费 退耕还林置换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春梅 黄伟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4期146-146,共1页
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机理和恢复要点,为恢复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路域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基质吸力的非饱和土伯格斯经验型蠕变模型
4
作者 董丽 黄海峰 +2 位作者 许烈 苏海威 吴志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8-564,I0002-I0004,共10页
水库岸边坡在库水位升降和大气降水作用下,坡体常处于非饱和状态,易诱发滑坡,由此需构建考虑基质吸力的非饱和土蠕变模型.以某水库岸边坡滑带土为试验对象,开展三轴排水状态下的剪切蠕变试验.基于伯格斯模型,结合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建立... 水库岸边坡在库水位升降和大气降水作用下,坡体常处于非饱和状态,易诱发滑坡,由此需构建考虑基质吸力的非饱和土蠕变模型.以某水库岸边坡滑带土为试验对象,开展三轴排水状态下的剪切蠕变试验.基于伯格斯模型,结合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建立考虑基质吸力的伯格斯模型,并推广至三维应力空间.考虑到非饱和滑带土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参考经验理论中双曲线型应力-应变关系表达方式,改进得到一种新的考虑基质吸力的非饱和土伯格斯经验型蠕变模型.给出模型参数求取方法,分析参数敏感性.采用新建模型模拟3种非饱和土蠕变试验数据,平均拟合优度(R2)超过0.99,证明新建模型合理可行.研究成果可为非饱和土蠕变特性辨识及该边坡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水库岸边坡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伯格斯模型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温拌技术分类及温拌效果的试验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延西利 郑涛 +1 位作者 蒋双全 李卫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7,共8页
沥青温拌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为了定量评价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生产过程中的温拌效果,提供试验评价方法,本研究自主开发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变速拌和试验装置,采用70^(#)基质和SBS改性两种沥青、自主研发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型沥青... 沥青温拌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为了定量评价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生产过程中的温拌效果,提供试验评价方法,本研究自主开发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变速拌和试验装置,采用70^(#)基质和SBS改性两种沥青、自主研发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型沥青温拌剂(取名为Alube)和一种有机降黏型沥青温拌剂(取名为ACMP),以市场成熟产品Evotherm为参照,分别制备了温拌沥青及其AC-13C型混合料,测试了不同沥青和温拌沥青的三大指标、布氏黏度和动态剪切流变指标,分析了沥青的黏温曲线特性,通过混合料的变温击实试验和变速拌和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和拌和流动特性,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降黏型温拌剂减小了沥青的黏度,增大了沥青的流动性,改变了沥青的技术性能,如针入度、延度、相位角等增大,软化点、布氏黏度等减小,而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不改变沥青的基本技术性能;黏温曲线法仅可表征有机降黏型温拌沥青的温度变化,等黏温度降低约9℃,变温击实法和变速拌和法则可以同时表征两大类温拌剂的温拌效果;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动性服从宾汉黏塑性模型,从流变理论上解答了混合料的拌和流动性及和易性,推荐采用变速拌和试验来评价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温拌效果;综合考察现有沥青温拌技术可知,在常用温拌剂掺量下,温拌沥青的生产拌和温度可比热拌沥青混合料低20~30℃,符合常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沥青温拌技术 试验评价 变速拌和试验 宾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收敛变形预测模型动态选择与变形量概率 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曾鹏 张志强 +3 位作者 李天斌 唐浩 严祖龙 孟陆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5,共11页
高地应力或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极易变形侵限。在隧道施工期对围岩的变形趋势与收敛变形值进行超前判识,对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单一预测模型难以适应隧道收敛变形的动态变化,预测效果有限。建立了... 高地应力或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极易变形侵限。在隧道施工期对围岩的变形趋势与收敛变形值进行超前判识,对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单一预测模型难以适应隧道收敛变形的动态变化,预测效果有限。建立了一个基于连续贝叶斯反分析方法和最优模型选择的围岩收敛变形动态预测模型,利用隧道收敛变形监测信息作为观察值,对用于围岩收敛变形曲线预测的3种经验模型参数进行了连续更新校准,选择最优模型预测围岩最终收敛变形值并量化其不确定性。将该模型应用于白马隧道9个断面16组测点的围岩收敛变形预测,预测与监测的最终收敛变形量平均相对误差仅3.22%。动态预测模型仅需开挖后10 d的观测数据即可有效预测40 d的最终变形收敛结果,为全断面开挖法隧道围岩变形侵限和大变形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收敛变形 动态预测 模型选择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罗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14-I0015,共2页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自主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有望提升交通效率,增强安全性。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应...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自主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有望提升交通效率,增强安全性。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可能性,以武汉为例,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案例,总结了人工智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并强调了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交通效率 自主学习 新兴技术 应用探究 应用案例 应用可能性 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巧会 黄海峰 +1 位作者 薛苗苗 秦肖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62,共9页
为揭示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钢纤维掺量为控制变量开展UHPC轴压试验并进行本构模拟。研究表明:UHPC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由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掺加钢纤维后,UHPC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变缓;随... 为揭示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钢纤维掺量为控制变量开展UHPC轴压试验并进行本构模拟。研究表明:UHPC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由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掺加钢纤维后,UHPC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变缓;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UHPC的受压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均呈递增趋势;假定UHPC受压损伤区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构建损伤变量,引入损伤修正因子,建立一种新的考虑钢纤维掺量的UHPC受压损伤模型并分析损伤变量发展规律,利用UHPC轴压试验数据验证新建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不同钢纤维掺量下UHPC轴压力学性能的研究及本构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纤维掺量 轴压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数-集对分析理论的库岸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盛渊 吴峰 +1 位作者 白皓 王海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1-257,共7页
以乌东德库岸滑坡为例,充分考虑其发育的地质环境,选取滑坡发育特征、岸坡结构与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灾害诱发因素共4类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单因素分级标准,将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易... 以乌东德库岸滑坡为例,充分考虑其发育的地质环境,选取滑坡发育特征、岸坡结构与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灾害诱发因素共4类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单因素分级标准,将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易发、中度易发、轻度易发与不易发.应用区间数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新模型,可系统分析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且能简化区间数之间关系的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库岸滑坡 易发性 区间数 集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