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地掌握世界:论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及其审美价值指向——兼论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理宣 马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2,共9页
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以生活为主题的社会活动。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建基于自古希腊哲学思想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厚重的历史文化,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表征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确立了马... 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以生活为主题的社会活动。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建基于自古希腊哲学思想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厚重的历史文化,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表征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生活实践观,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以“艺术地掌握世界”为价值指向,形成了科学、生产和审美内在统一的生活实践理论。艺术地掌握世界,标志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生活实践活动的统一整合,实现个体生命与类生命的全面、自由而自觉的发展,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 生活实践理论 掌握世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美育的生命向度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毅 陈理宣 岳海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23,共6页
美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大学生就处于从模拟实践、虚拟实践向亲知实践、现实实践转化阶段。高校美育应遵循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强化掌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之间的沟通与转换能力... 美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大学生就处于从模拟实践、虚拟实践向亲知实践、现实实践转化阶段。高校美育应遵循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强化掌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之间的沟通与转换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生命意义美的内在向度,以解决心理感性的实现问题;同时,还需要延伸生活实践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科技之美等外在向度,以唤醒生命的丰富实践感知力,拓展人掌握世界的丰富方式及敏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高校美育 生命美育 生命向度 艺术美育 生活美育 自然美育 科技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绵青山 涛涛绿水
3
作者 瞿琮 刘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