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其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潘雪琳 刘庆 +1 位作者 张英 唐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更为理想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0例陆续入组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更为理想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0例陆续入组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产妇随机分为PIEB组和持续性硬膜外输注(CEI)组,每组45例。2组产妇均给予首次剂量(0.08 g·L^(-1)罗哌卡因+0.4 mg·L^(-1)右美托咪定)10 mL。PIEB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1 h连接PIEB镇痛泵,脉冲剂量8 mL·h^(-1),速度7 mL·min^(-1)。CEI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立即连接CEI镇痛泵,持续背景剂量8 mL·h^(-1)。比较2组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镇痛后1 h(T2)、镇痛后2 h(T3)和宫口开全时(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T0~T3的胎儿脐动脉波动指数(PI)、脐动脉阻力指数(RI)和脐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峰值与舒张峰值比值(S/D);比较2组胎儿娩出即刻的脐动脉血气pH值、剩余碱(BE)值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产妇在T0、T1、T2和T3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4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CEI组(P<0.05)。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胎儿PI、RI和S/D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胎儿脐动脉血气pH值和B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产妇镇痛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CEI组(P<0.05)。结论: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持续硬膜外输注 分娩镇痛 脐血流 脐动脉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面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潘雪琳 唐勇 +2 位作者 李丹 李妮娟 钟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和前层胸腰筋膜外实施腰方肌阻滞(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13例,年龄23~39岁,体重50~90 kg,ASAⅠ或Ⅱ级,孕期>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和前层胸腰筋膜外实施腰方肌阻滞(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13例,年龄23~39岁,体重50~90 kg,ASAⅠ或Ⅱ级,孕期>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组(S组,n=57)和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组(E组,n=56)。所有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用药相同,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S组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E组行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记录首次按压PCIA时间,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布托啡诺用量。记录QLB实施后6、9、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以及阻滞平面存在情况。记录头晕、恶心呕吐、肌力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布托啡诺用量明显少于E组(P<0.05)。QLB阻滞实施后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QLB实施后24 h阻滞平面存在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E组(P<0.05)。S组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实施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更适宜的阻滞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剖宫产术 胸腰筋膜 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及骨骼肌节律与肌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敏加 陈浩宇 +1 位作者 景新宇 尚画雨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7,共9页
在生物钟系统中,中枢分子钟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调控外周分子钟基因,进而同步外周器官和组织的昼夜节律。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已被证实除了受中枢时钟的控制,还受到规律运动等其他因素的控制,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力量和功能等... 在生物钟系统中,中枢分子钟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调控外周分子钟基因,进而同步外周器官和组织的昼夜节律。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已被证实除了受中枢时钟的控制,还受到规律运动等其他因素的控制,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力量和功能等方面表现出节律性。研究发现分子钟缺失或缺陷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会损害骨骼肌健康,甚至导致肌少症。此外,由睡眠问题引发的昼夜节律紊乱也与肌少症有潜在的联系。运动作为改善肌少症的主要手段,其机制很可能是运动对分子钟的调控作用改变了骨骼肌节律,进而促进了骨骼肌的代谢和功能。本文从昼夜节律和骨骼肌节律的分子钟机制出发,探讨其与肌少症发病和改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分子钟 骨骼肌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抗肿瘤药物渗漏损伤的识别和护理
4
作者 刁正敏 万玉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9-I0009,共1页
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静脉用药中一旦出现渗漏会导致患者出现红肿灼痛,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局部组织的溃疡和坏死。《肿瘤专科护理技术手册》一书对抗肿瘤药物渗漏损伤的识别和护理进行深入阐述,通过阅读该书可以对肿瘤治疗过程... 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静脉用药中一旦出现渗漏会导致患者出现红肿灼痛,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局部组织的溃疡和坏死。《肿瘤专科护理技术手册》一书对抗肿瘤药物渗漏损伤的识别和护理进行深入阐述,通过阅读该书可以对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的渗透损伤进行有效识别并进行及时的护理,避免医患矛盾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矛盾 抗肿瘤药物 肿瘤治疗 静脉用药 技术手册 渗透损伤 肿瘤专科护理 有效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