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竹浆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一山 王修朋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3,共4页
分析当前竹浆产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提出竹浆产业的发展应"以林定浆",并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才能保证我国竹浆产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 竹浆产业 以林定浆 延伸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浆粕制备工艺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成 杨玲 +9 位作者 杨忠奎 李文俊 刘一山 于成龙 张豪 刘泽覃 王尧 王云凤 肖林 张克钟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混合竹片为原料,采用预水解-碱液中和-硫酸盐法(KP)蒸煮-ECF漂白的工艺制备竹浆粕。通过改变预水解段的最高温度、碱液中和段的用碱量以及KP段的用碱量和蒸煮最高温度,分析不同条件成浆的性能指标,得到不同用途竹浆粕的制备工艺条件... 以混合竹片为原料,采用预水解-碱液中和-硫酸盐法(KP)蒸煮-ECF漂白的工艺制备竹浆粕。通过改变预水解段的最高温度、碱液中和段的用碱量以及KP段的用碱量和蒸煮最高温度,分析不同条件成浆的性能指标,得到不同用途竹浆粕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预水解最高温度165℃、中和段用碱量8%~10%(以Na2O计)、KP段最高温度和用碱量分别为165℃和6%时,经OD0EPD1A漂白得到的漂白竹浆粕的性能指标最佳。其中,当预水解最高温度和KP段的蒸煮最高温度均为145℃时,蒸煮后浆料得率比预水解最高温度165℃、KP蒸煮最高温度145℃的浆料得率高6%~7%;也比预水解最高温度和蒸煮最高温度均为165℃时的浆料得率高8%~10%。当KP段用碱量分别为6%~8%和10%~12%时,漂白后的竹浆粕可用来制备醋酸纤维和黏胶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粕 预水解 中和 硫酸盐法蒸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竹溶解浆预水解助剂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玲 李文俊 +3 位作者 于渭东 陈广勇 李霞 曾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7,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预水解助剂在慈竹溶解浆中的应用以及溶解浆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预水解段优化工艺条件为:预水解助剂用量0.5%(对绝干竹片),保温时间60min;预水解结束后进行碱液中和,再进行硫酸盐法蒸煮,蒸煮优化工艺...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预水解助剂在慈竹溶解浆中的应用以及溶解浆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预水解段优化工艺条件为:预水解助剂用量0.5%(对绝干竹片),保温时间60min;预水解结束后进行碱液中和,再进行硫酸盐法蒸煮,蒸煮优化工艺条件为:用碱量18%(Na2O计),保温时间9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本色竹材溶解浆性能指标为:白度37.3%,黏度992 mL/g,得率29.5%,卡伯值8.0,碱溶解度S182.03%、S103.38%、S10-S181.35%;对本色竹材溶解浆进行D0ED1A四段漂白,与未加预水解助剂相比,预水解助剂用量0.5%时可制得α-纤维素含量96.2%、白度86.3%、低聚类分子数量、灰分及铁含量均低于未加预水解助剂时制得的浆料,且聚合度达1097,可满足多种溶解浆产品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片 助剂 预水解 溶解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换蒸煮过程H-因子在线计算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东伟 汤伟 +2 位作者 游彦卿 王孟效 张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1,共6页
针对置换蒸煮终点难以在线判断这一难题,在与传统判别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蒸煮有效温度处理机制,提出了分阶段计算H-因子的在线计算方法。避免了因为仪表故障引起的错误动作,减少了H-因子的计算误差。以STEP7和WinCC为软件开发平... 针对置换蒸煮终点难以在线判断这一难题,在与传统判别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蒸煮有效温度处理机制,提出了分阶段计算H-因子的在线计算方法。避免了因为仪表故障引起的错误动作,减少了H-因子的计算误差。以STEP7和WinCC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H-因子在线计算方法的西门子PLC软件,并完成了硬件配置和程序编写,实现了置换蒸煮终点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蒸煮 H-因子 蒸煮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