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骆前程 谢再斌 +1 位作者 华进 周亚宾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在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对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提升四川轻化工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在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对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提升四川轻化工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食品工程 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 提升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永杰 代露 +1 位作者 华进 周亚宾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近年毕业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探讨,结合笔者的经验,对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改革措施,对该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培...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近年毕业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探讨,结合笔者的经验,对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改革措施,对该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培养措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食品质量与安全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初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例
3
作者 周亚宾 杨荣 华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9期136-137,140,共3页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主线,梳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知识传授...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主线,梳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食品与安全 思政教育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学为例
4
作者 杨荣 华进 周亚宾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安全本科专业为例,结合自身情况及双语教学的现状,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课堂教学中英文占比...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安全本科专业为例,结合自身情况及双语教学的现状,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课堂教学中英文占比和教学评估侧重点3个方面对“转基因食品与安全”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选择合适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双语教学 本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与其基酒品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阳 李德林 +4 位作者 贾俊杰 余小斌 马龙 敖宗华 张宿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其基酒风味,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探讨不同比表面积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基酒理化特性、感官评分及风味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其基酒风味,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探讨不同比表面积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基酒理化特性、感官评分及风味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聚类分析(CA)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基酒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共检出98种风味物质,其中酯类62种,醇类9种,酸类2种,醛类4种,酮类6种,其他15种,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筛选出19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VIP>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糟醅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norank_f__Caloramatoraceae、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优势真菌属包括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17种。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共得到6种差异细菌属和11种差异优势真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己酸菌属、梭菌属_sensu_stricto_12与大部分酯类呈显著正相关(P<0.05);曲霉属、热子囊菌属、埃默森氏菌属、威克汉姆酵母属、青霉属、枝孢霉属与大部分酯类呈显著负相关(P<0.05)。窖池比表面积越大,糟醅中功能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越大,其基酒品质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池 比表面积 糟醅 基酒 微生物群落 理化特性 感官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进展
6
作者 文悦 贾俊杰 +5 位作者 敖宗华 陈垚 毛振宇 宋攀 秦辉 张宿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糟醅发酵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对最终产品的风味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对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的时... 糟醅发酵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对最终产品的风味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对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的时空异质性和在不同季节、原料和窖龄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季节变化导致的温度、湿度波动,原料差异带来的营养成分变化,窖龄影响的微生物生态成熟度,都被证明对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还总结了近年来在糟醅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组装机制、丰度分类及风味物质合成机制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的优化与调控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浓香型白酒产业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糟醅发酵 微生物群落 时空异质性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纸基包装材料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洪霞 丁春跃 +3 位作者 李东 李文俊 刘建容 刘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7-139,共3页
新限塑令下,绿色纸基包装材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可持续包装材料之一,深刻影响着造纸行业和包装行业,对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新的发展形势,为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本科人才,对轻化工程专业的人... 新限塑令下,绿色纸基包装材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可持续包装材料之一,深刻影响着造纸行业和包装行业,对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新的发展形势,为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本科人才,对轻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结合学校定位与造纸行业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进行了修订。实践证明,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纸包装类课程和包装相关内容,提升了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拓宽了学生就业的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 包装材料 轻化工程 制浆造纸 培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高温大曲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声睿 张立强 +7 位作者 魏阳 冉茂芳 涂荣坤 杨平 沈才洪 王松涛 明红梅 倪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以传统制曲工艺为基础,对比传统堆积和曲架堆积高温大曲的质量差异,探究曲架堆积高温大曲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黄曲中还原糖含量及酸度高于白曲,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曲药的糖化力指标接近传统堆积方式曲药。曲架堆积... 以传统制曲工艺为基础,对比传统堆积和曲架堆积高温大曲的质量差异,探究曲架堆积高温大曲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黄曲中还原糖含量及酸度高于白曲,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曲药的糖化力指标接近传统堆积方式曲药。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生产的曲药中风味物质含量最高,表明这种堆积发酵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曲坯中微生物的代谢产香。醇类、酸类、吡嗪类和醛类为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高温大曲的优势风味物质。不同堆积发酵方式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为优势细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为优势真菌。不同堆积发酵方式对大曲中细菌群落的影响显著,对真菌群落结构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传统发酵方式曲坯间存在挤压,导致曲坯间气体流动性较弱,而曲架对曲坯的支撑作用,增加了曲坯间的间隙,从而增加曲坯堆积的疏松度和提高发酵过程中的微氧环境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芽孢杆菌属、热子囊菌属和曲霉属均与糖化力、液化力及发酵力呈正相关,这与它们均能合成水解酶有关。不同堆积发酵方式的大曲中各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差异以及微生物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可能导致酶活力及风味差异。整体上,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适合用来探索机械化高温大曲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不同堆积发酵方式 理化指标 微生物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预龙 张如强 +2 位作者 李文俊 杨玲 龙柱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1-1220,共10页
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持续循环材料,因其原料易再生、使用后易降解、安全无害等性能,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不同原料制备的食品包装材料,以及为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需求而开发的具有不同功... 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持续循环材料,因其原料易再生、使用后易降解、安全无害等性能,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不同原料制备的食品包装材料,以及为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需求而开发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并重点阐述了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基食品包装材料和合成高分子(聚乳酸、聚乙烯醇)基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降解机理以及工业化前景。其中,天然高分子基食品包装材料来源丰富、对人体无害,具有可成型性好、抗渗透性强等优点,而合成高分子基食品包装材料的透明度和机械性能更好,且两者在自然界中均可自然降解。最后,指出了目前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研究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更注重循环和可降解综合利用,并加大制备具有优异抗菌、防潮、透气等多功能的新型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性 可再生性 食品包装 高分子材料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四川麸醋研究现状分析
10
作者 李治城 廖钰婷 +5 位作者 刘军 黄翠欣 赵雨琳 郑宇 李丽 凌生隆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400,I0001-I0008,共17页
该研究对近24年在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麸醋的英文文献(2000—2024)以及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的中文文献(2000—2024)进行了调查。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VOSviewer 1.... 该研究对近24年在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麸醋的英文文献(2000—2024)以及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的中文文献(2000—2024)进行了调查。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2.R6(64bit)软件,对麸醋领域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机构和发文国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全面展示国内外麸醋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WOS英文数据库和CNKI中文数据库中分别有61篇和190篇与麸醋相关的文献,研究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发酵工艺的优化、营养指标的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探究、风味物质的研究以及感官品质的提升。通过可视化分析麸醋相关文献,有助于研究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为未来的麸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麸醋 VOSviewer软件 Citespa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添加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对混菌发酵葡萄酒代谢物的影响
11
作者 杨荣 黄慧玲 +7 位作者 谢李明 喻康杰 熊蓉 魏紫云 谭建霞 王越 廖睿 马懿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4-193,共10页
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g-IDY)是一种替代SO_(2)的酵母衍生物,为探究g-IDY对混菌(酿酒酵母、德尔布有孢圆酵母、酒酒球菌)发酵葡萄酒中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 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g-IDY)是一种替代SO_(2)的酵母衍生物,为探究g-IDY对混菌(酿酒酵母、德尔布有孢圆酵母、酒酒球菌)发酵葡萄酒中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HPLC-MS)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三组葡萄酒(单菌发酵S组、混菌发酵TS0组、添加g-IDY混菌发酵TS60组)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发酵TS0组与单菌发酵S组(TS0 vs.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643种、293种差异代谢物;添加g-IDY混菌发酵TS60组与混菌发酵TS0组(TS60 vs.TS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153、57种差异代谢物。进一步选择log2(FC)绝对值≥1,VIP值>1,P<0.05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发现在TS0 vs.S中有5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被注释到16条代谢通路,且混菌发酵能通过上调葡萄酒中L-谷氨酰胺、L-脯氨酸、L-组氨酸、色氨酸、L-赖氨酸和下调胞磷胆碱、乙酰胆碱等主要差异代谢物上调D-氨基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下调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在TS60 vs.TS0中有18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被注释到8条代谢通路,且g-IDY能通过上调混菌发酵葡萄酒中精胺酸琥珀酸、4-氨基丁酸、D-氨基葡萄糖6-磷酸、L-谷氨酰胺和下调鸟嘌呤、脱氧鸟苷、腺嘌呤等主要差异代谢物来上调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以及下调甘油磷脂代谢,核苷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通过深入分析葡萄酒中差异代谢物的变化与作用,发现g-IDY有利于混菌发酵葡萄酒中香气、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 葡萄酒 混菌发酵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晒醋中布鲁塞尔酒香酵母的筛选及发酵特性
12
作者 赵雨琳 李娜 +5 位作者 刘军 黄翠欣 李治城 李仲玄 李丽 曹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6-174,共9页
布鲁塞尔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bruxellensis)是四川晒醋固态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特征风味物质的一种关键微生物。为探讨布鲁塞尔酒香酵母在四川晒醋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四川晒醋的醋母液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酵母... 布鲁塞尔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bruxellensis)是四川晒醋固态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特征风味物质的一种关键微生物。为探讨布鲁塞尔酒香酵母在四川晒醋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四川晒醋的醋母液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酵母菌Y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布鲁塞尔酒香酵母;随后,进一步分析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酶能力以及发酵特性。研究结果揭示,酵母菌Y7在32 h、28℃、pH4.5及乙醇浓度4%条件下生长最快。在28℃培养48 h后,该菌的酯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和酸性蛋白酶酶活分别达到6.84±0.117、9.52±0.194、67.75±1.461和5.13±0.023 U/mL。在大米发酵培养基中静态发酵5 d后,酒精度为1.63%vol±0.152%vol,总酯含量为1.457±0.095 g/L,还原糖消耗率为50.18%。通过HS-SPME-GC-MS技术检测到布鲁塞尔酒香酵母单菌发酵产生的1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3种醇类、3种醛类、2种酸类、5种酯类和2种酚类。此外,研究还发现布鲁塞尔酒香酵母与四川晒醋中的乙醛、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苯甲醛等特征风味物质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为阐明布鲁塞尔酒香酵母在四川晒醋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晒醋 酵母菌 生长特性 发酵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味导向解析四川晒醋特征风味物质及代谢途径
13
作者 王川 赵雨琳 +3 位作者 刘军 李丽 廖钰婷 曹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238,共10页
本研究分析四川晒醋的独特风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四川晒醋与其他食醋的风味成分进行详尽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四川晒醋在固态发酵阶段主要风味成分为5种氨基酸和3种有机酸... 本研究分析四川晒醋的独特风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四川晒醋与其他食醋的风味成分进行详尽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四川晒醋在固态发酵阶段主要风味成分为5种氨基酸和3种有机酸,并且形成了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出14种微生物菌属参与四川晒醋风味物质形成,包括乳酸菌属、酒香酵母属、横梗霉属、醋酸杆菌属和毕赤酵母属等。横梗霉属和乳酸菌属在底物降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对淀粉、纤维素和阿拉伯木聚糖的分解。此外,乙醛、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2-甲氧基-4-甲基苯酚等特征风味物质的生物合成与乳杆菌属、醋酸杆菌属和酒香酵母属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风味形成为导向,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成功识别了形成四川晒醋特征风味物质的核心微生物,并阐明了微生物与风味物质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代谢机制。这些发现不仅可为理解四川晒醋的风味形成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而且可为提升该地区晒醋的风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晒醋 宏基因组 风味导向 核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酿造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
14
作者 宁欣强 彭金湄 +4 位作者 胡嘉伦 黄渊铭 唐棠 郑佳 罗惠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为探究工业类白酒酿造废水碳源对颗粒污泥造粒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使用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黄水(R1)、底锅水(R2)为碳源,以葡萄糖和乙酸钠(R3)为对照,连续运行48 d序批式反应器(SBR)颗粒污泥系统,考察颗粒化过程中颗粒污泥性能及微生物... 为探究工业类白酒酿造废水碳源对颗粒污泥造粒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使用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黄水(R1)、底锅水(R2)为碳源,以葡萄糖和乙酸钠(R3)为对照,连续运行48 d序批式反应器(SBR)颗粒污泥系统,考察颗粒化过程中颗粒污泥性能及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白酒酿造废水能促进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分泌来加速颗粒污泥形成,但在COD、总氮去除效率上比对照组低。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影响显著,葡萄糖和乙酸钠能促进Blastocatellaceae和Saccharimonadales等菌群富集,增强氮素循环,促进氮元素去除,而白酒酿造废水能促进Comamonas、Pseudomonas和Brevundimonas等高产EPS菌群的富集来强化造粒。白酒酿造废水还能富集Sphingomonas群体感应菌群,增强造粒过程中的群体感应机制来加速颗粒污泥形成。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也发现以白酒酿造废水作为碳源能促进群体感应机制中信号分子(Signaling molecules and interaction)途径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白酒酿造废水 颗粒化 微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5
作者 龚利娟 周丽洪 +1 位作者 王风青 马振兵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校企协同教学则是培育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不足,从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互惠发展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思... 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校企协同教学则是培育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不足,从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互惠发展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互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学分认定依据探究
16
作者 毕长富 王风青 +3 位作者 龚利娟 赵长青 童凯 周丽洪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152-156,共5页
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当学生出现跨校交流、转专业、休学返校和退伍返校等情况,由于培养方案的定期修订、不同学校与学科培养方案设置的差异性,致使已有课程成绩需要开展学分认定。但由于类似课程,不同学科或专业教学实施侧重点不同、学分... 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当学生出现跨校交流、转专业、休学返校和退伍返校等情况,由于培养方案的定期修订、不同学校与学科培养方案设置的差异性,致使已有课程成绩需要开展学分认定。但由于类似课程,不同学科或专业教学实施侧重点不同、学分不同,导致学分认定困难。在阐述现有学分认定情况及问题基础上,提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以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观测点支撑情况及课程目标内容的学分认定策略,以进一步明确学分认定依据,助力学分认定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分认定 成果导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与人工大曲曲块部位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向军 明红梅 +4 位作者 马浩 江东材 朱和琴 陈园 胥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大曲核心微生物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各部位的理化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种大曲曲块不同部位的真菌构成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样,机制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也具有较大差异,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种大曲中的主要差异微生物为曲霉属、地霉菌属、复膜孢酵母属、双足囊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和葡萄球菌属。2种大曲的核心微生物中嗜热真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坯心和包心,而芽孢杆菌属、伊萨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表层和中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是影响2种大曲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芽孢杆菌属、根毛霉属、丝孢酵母属、复膜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和伊萨酵母属是主要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和酒化力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理化生化指标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双慧 马世源 +5 位作者 李子健 宋川 代汉聪 邵燕 黄丹 罗惠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0,共8页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态位变化,利用零模型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装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物种组成减少;实验组的微生物群落生态位宽度降低、特化种类群的相对含量升高;在共现网络中,实验组网络主要模块中特化种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网络的复杂性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均主要受随机过程主导,但实验组生态漂移和均匀质扩散对群落构建的重要性降低,使微生物的群落演替更具确定性。本研究揭示了酿酒酵母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对白酒发酵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酒酵母 生态位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型酒糟醅中微生物组学和挥发性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勇磊 张宿义 +8 位作者 许德富 王思浓 敖宗华 贾俊杰 杨艳 陈垚 黄志久 付鑫 张榆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2-81,共10页
为了揭示泸型酒糟醅微生物-挥发性代谢物的时间特征,阐明泸型酒“窖香浓郁”风味的内在机制。该研究以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糟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解析糟醅中的微生物组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糟醅中的代谢物的... 为了揭示泸型酒糟醅微生物-挥发性代谢物的时间特征,阐明泸型酒“窖香浓郁”风味的内在机制。该研究以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糟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解析糟醅中的微生物组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糟醅中的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同时测定其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并进行Pearson’s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糟醅中微生物和挥发性代谢物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其组成和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Lactobacillus、Limosilactobacillus、Weissella、Bacillus、Pediococcus、Kazachstania、Aspergillus、Thermoascus、Thermomyces和Issatchenkia是糟醅发酵的优势菌群,其与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163种代谢物质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泸型酒糟醅在发酵过程中经历了糖化、酒化、生香3个典型的阶段,尤其生香阶段大量生成的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确保其“窖香浓郁”风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酒 糟醅 微生物组学 挥发性代谢物 窖香浓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伊萨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远凤 杨阳 +5 位作者 赵东 郑佳 邓杰 王洪 罗惠波 黄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7-104,共8页
分析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合成的影响,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及代谢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酒醅和黄水构建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体系,接种一株分离自酒... 分析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合成的影响,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及代谢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酒醅和黄水构建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体系,接种一株分离自酒醅的东方伊萨酵母进行发酵,对2组酒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东方伊萨酵母后酒醅微生物的丰度发生改变,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Issatchenkia相对丰度增加,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下降,同时加强了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使酒醅微生物网络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紧密;实验组酒醅中醇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对照组酒醅相比明显增加,2组酒醅共有20种具有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实验组酒醅中异丙醇、异戊醇和异丁醇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接种东方伊萨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酒醅功能微生物对酒醅微生物的扰动及代谢物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东方伊萨酵母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