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弹性波在土木工程无损检测中的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应迁 曹江萍 +3 位作者 吴佳晔 勾红叶 葛亮 曾小花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47-252,共6页
冲击弹性波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文首先介绍冲击弹性波的发展历史以及相比于其他无损检测检测技术的优势,并对国内外冲击弹性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接着对当前冲击弹性波技术的瓶颈也... 冲击弹性波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文首先介绍冲击弹性波的发展历史以及相比于其他无损检测检测技术的优势,并对国内外冲击弹性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接着对当前冲击弹性波技术的瓶颈也进行分析,最后对冲击弹性波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冲击弹性波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冲击声频回波法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应力状态量的桥梁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竟熙 苑仁安 但启联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解决分阶段施工桥梁成桥恒载状态的内力(简称成桥内力)与成桥恒载状态的线形(简称成桥线形)的分析与控制,基于无应力状态法理论建立杆系结构的力学平衡方程和线形控制方程,探究分阶段成形桥梁结构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的关系,提出成桥... 为解决分阶段施工桥梁成桥恒载状态的内力(简称成桥内力)与成桥恒载状态的线形(简称成桥线形)的分析与控制,基于无应力状态法理论建立杆系结构的力学平衡方程和线形控制方程,探究分阶段成形桥梁结构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的关系,提出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独立性原理。以斜拉桥结构为例,验证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的独立性,提出恒载状态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独立性控制方法,并对相关的工程应用场景进行说明。结果表明:分阶段成形的桥梁结构,通过主动控制构件单元的无应力状态量,可实现相互独立的结构内力和结构线形;在恒载确定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控制单元无应力状态量,可实现相同内力、不同线形的成桥状态和相同线形、不同内力的成桥状态;基于成桥内力与成桥线形独立控制方法可为恒载横向不对称斜拉桥设计、钢桁梁结构内力优化和桥梁施工状态偏差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成桥状态 成桥内力 成桥线形 线形控制方程 相互独立 无应力状态量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口罩再利用于水泥基建筑材料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新坡 王春英 +1 位作者 田子剑 胥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5-1266,1275,共13页
废弃口罩的回收利用是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键之一。作为口罩的主要成分,聚丙烯纤维的可再生性使其在水泥基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废弃口罩在水泥基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废弃口罩的回收技术,包括裁剪... 废弃口罩的回收利用是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键之一。作为口罩的主要成分,聚丙烯纤维的可再生性使其在水泥基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废弃口罩在水泥基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废弃口罩的回收技术,包括裁剪、热挤压、碎纸机和破壁机粉碎等。研究表明,掺入废弃口罩纤维对混凝土、砂浆和道路基层等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耐久性产生了显著影响。此外,废弃口罩纤维的尺寸和处理方式对水泥基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同时,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论可为水泥基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口罩 聚丙烯纤维 水泥 建筑材料 资源化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改性酒糟生物炭对Cr(Ⅵ)的去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恒军 邱彪 +1 位作者 司马卫平 唐建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1,共8页
利用白酒酒糟制备生物炭,采用KHCO_(3)活化后,再利用酸溶液浸渍进行改性,制备了酸改性酒糟生物炭(H-BC)。对H-BC的制备参数(热解温度、活化剂比例、改性酸种类及浓度)进行优化,得到热解温度为700℃,酒糟生物炭与活化剂(KHCO_(3))为1∶1... 利用白酒酒糟制备生物炭,采用KHCO_(3)活化后,再利用酸溶液浸渍进行改性,制备了酸改性酒糟生物炭(H-BC)。对H-BC的制备参数(热解温度、活化剂比例、改性酸种类及浓度)进行优化,得到热解温度为700℃,酒糟生物炭与活化剂(KHCO_(3))为1∶1.5,采用0.5 mol/L硝酸改性制备的H-BC对Cr(Ⅵ)的吸附性能最优。探讨了初始pH(2.0~6.0)、初始Cr(Ⅵ)质量浓度(100~600 mg/L)、吸附时间(0~27 h)、吸附温度(20~60℃)、背景离子等因素对H-BC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0时吸附性能最好,其吸附量为171.05 mg/g,去除率为86%;生物炭投加量为2.5 g/L时,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400 mg/L范围内酒糟生物炭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H-BC的吸附量为151.36 mg/g,去除率为94.54%;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阶段(0~1 h)、缓慢吸附阶段(1~20 h)、平衡阶段(20~27 h);H-BC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随之增加;背景电解质(NaCl、KCl)浓度对Cr(Ⅵ)的吸附具有较大影响;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H-BC对Cr(Ⅵ)的吸附机理涉及静电引力与氧化还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生物炭 改性 吸附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裂隙煤岩变形局部化及微裂纹扩展过程研究
5
作者 雷瑞德 邹旭 +3 位作者 胡超 李俊 黄凌 周林森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166,共11页
为探究矿物非均质性对充填裂隙煤岩变形局部化及微裂纹扩展演化规律的影响,构建基于矿物组分离散元细观数值模型,从细观尺度上揭示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宏观变形破裂,并基于测量圆方法对裂隙煤岩应力场及裂纹周围位移矢量场的局部化特征进... 为探究矿物非均质性对充填裂隙煤岩变形局部化及微裂纹扩展演化规律的影响,构建基于矿物组分离散元细观数值模型,从细观尺度上揭示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宏观变形破裂,并基于测量圆方法对裂隙煤岩应力场及裂纹周围位移矢量场的局部化特征进行反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裂隙倾角下,随着岩桥角度增大,裂隙煤岩峰值强度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对应的裂纹贯通模式由近似平行于轴向张拉混合破坏的间接贯通向斜剪拉伸破坏的直接贯通转变,微观拉伸和剪切裂纹的萌生应力水平与裂隙倾角成正相关,压剪裂纹萌生起裂时间较拉伸裂纹和拉-剪混合裂纹晚。另外,含充填裂隙煤岩周围的压缩局部化区域较非充填工况大,相反,拉伸局部化区域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煤岩 非均质性 矿物颗粒模型 变形局部化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Isolation Forest的地壳形变异常提取
6
作者 王雪鉴 王毅恒 +4 位作者 孙新坡 柳川 加明 赵超 杨超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24-729,共6页
GPS地壳变形监测在地震前兆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在大数据处理方面面临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网络和重构误差训练策略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训练Transformer网络学习无地震时的GP... GPS地壳变形监测在地震前兆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在大数据处理方面面临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网络和重构误差训练策略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训练Transformer网络学习无地震时的GPS地壳位移数据,输出正常数据,并将异常时的地震GPS地壳位移数据重构误差输入到Isolation Forest异常检测算法模型中来判别是否是地震异常前兆。从GPS地壳变形数据中提取了2个Mw>5的地震事件前异常,获得了比以往研究更全面且普遍的异常数据现象。统计分析显示,相同地区的观测站在2次地震前的GPS地壳变形数据中存在相似的异常现象,表明相同地区存在相似的地壳形变积累和释放模式。这些发现,强调了通过理解地震机制来提高地震预测和防范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异常提取 TRANSFORMER 全球定位系统 Isolation For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砂岩声发射信号特征及破裂前兆识别研究
7
作者 雷瑞德 顾清恒 +2 位作者 胡超 贺培 周林森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3-2038,共16页
在外荷载作用下,岩体内岩桥破裂贯通导致的结构失稳破坏是边坡及采矿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量化并揭示岩体破裂前兆特征是保障围岩稳定性及断裂失稳的重要内容。为探究裂隙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破裂前兆特征及断裂失效机制,开展了6组不同岩桥... 在外荷载作用下,岩体内岩桥破裂贯通导致的结构失稳破坏是边坡及采矿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量化并揭示岩体破裂前兆特征是保障围岩稳定性及断裂失稳的重要内容。为探究裂隙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破裂前兆特征及断裂失效机制,开展了6组不同岩桥角度的裂隙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其力学强度、破断模式、声发射多重分形特征,讨论了不同声发射参量方差与关键断裂特征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得到了基于声发射撞击率时间函数及声发射参量方差的前兆识别及预警时间。结果表明:当岩桥角度由0°增至150°时,裂隙砂岩的弹性模量与峰值应力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倒置”高斯型变化趋势,且在60°时取得最小值;试样贯通破坏模式由压剪裂纹主导的间接贯通破坏向拉剪裂纹主导的直接贯通破坏转变;频谱宽度?α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演化趋势。声发射撞击率时间函数和声发射参量方差能够有效识别破裂过程中的早期预警点、亚临界断裂点、不稳定断裂点和最终失效点。对比3种关键断裂特征点的预警时间发现,声发射能量方差法的预警时间最短,而声发射上升时间方差法的预警时间最长;相比声发射计数方差和声发射上升时间方差,声发射能量方差作为前兆因子对岩石关键破裂点识别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砂岩 声发射 多重分形 前兆信息 临界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铁志 陈萃华 +1 位作者 黄华 周杰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针对桥梁裂缝病害检测困难、裂缝宽度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系统,获取桥梁裂缝图像并提取裂缝,精确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该系统改造无人机实现对桥梁底面和侧面图像的采集。首先采用神经网络... 针对桥梁裂缝病害检测困难、裂缝宽度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系统,获取桥梁裂缝图像并提取裂缝,精确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该系统改造无人机实现对桥梁底面和侧面图像的采集。首先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裂缝图像;然后根据所采集到的图像特点,搭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裂缝滑动窗口检测(Slide Crack Detection,SCD)模型,进行图像的小窗口滑动识别以提取裂缝,并与采用基于裂缝图像统计特征的改进中值滤波去噪算法对比裂缝提取效果;最后提出裂缝分类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并与裂缝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系统对裂缝图像的扰动小,裂缝提取效果更精确,该系统检测并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相对实测结果误差在0.05 mm以内,满足桥梁裂缝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裂缝检测 无人机 卷积神经网络 滑动窗口识别 图像处理 最大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造价的综合应用前景探讨
9
作者 肖帅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19期21-21,共1页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以及质量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这也就要求着建筑行业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对工程质量进行提升。在提升着质量与实用性的同时,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以及质量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这也就要求着建筑行业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对工程质量进行提升。在提升着质量与实用性的同时,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也是目前建筑行业的关键所在,为此,建筑工程造价行业也应运而生。通过对工程造价行业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 现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变频和实时过滤技术的泥石流泥位预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亓星 方敏 曹汝亮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3,共9页
【目的】现有泥位自动化监测设备受制于频率固定和监测误差的影响,难以满足基于泥位变化的泥石流实时精准预警需求,因而需要对现有监测设备的采集与过滤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泥位监测设备获取泥位高度的及时与准确性。【方法】以西藏林... 【目的】现有泥位自动化监测设备受制于频率固定和监测误差的影响,难以满足基于泥位变化的泥石流实时精准预警需求,因而需要对现有监测设备的采集与过滤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泥位监测设备获取泥位高度的及时与准确性。【方法】以西藏林芝市某泥石流沟为例,通过分析常见泥石流泥位监测数据的特点,针对频率固定的难题提出了具备动态变频监测技术的泥位监测方法,并基于最小二乘法改进了基于泥位监测数据的实时误差过滤方法,实现泥石流泥位数据的实时过滤和及时判别。【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动态变频及实时过滤处理后的泥位监测数据误差波动显著减少,对关键数据的获取从时间上优于常规泥位监测设备。【结论】结果表明,采用动态变频技术能更早地发现泥位变化,过滤后关键数据基本能够保留,为提前预警泥石流赢得了时间。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泥位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泥位监测 动态变频 实时过滤 风险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径比煤样巴西劈裂声发射特征及能量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瑞德 粟罗 +3 位作者 贺培 胡超 李俊 周林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77,共15页
为探究不同高径比对圆盘煤样抗拉强度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对5组直径相同、高度不同的煤样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同步声发射监测系统及三维形貌扫描技术探究不同高径比煤样的抗拉特性、声发射特征、破断模式及断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 为探究不同高径比对圆盘煤样抗拉强度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对5组直径相同、高度不同的煤样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并同步声发射监测系统及三维形貌扫描技术探究不同高径比煤样的抗拉特性、声发射特征、破断模式及断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煤样高径比的增加,煤样抗拉强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高径比在0.4∶1至1∶1范围内时,高径比为0.4∶1的煤样抗拉强度最大。圆盘煤样宏观破坏模式逐渐由拉-剪混合裂纹主导的多裂纹复杂破断模式转变为单一断面拉伸裂纹破坏。累积声发射能量逐渐增大,且累积能量曲线的聚丛现象较为显著,呈阶梯式上升趋势。较低应力水平阶段的耗散能占比逐渐增大;当荷载增至弹性极限时,耗散能及其占比逐渐减小;当煤样趋近破裂阶段时,弹性应变能与耗散能占比趋于平稳;当煤样进入峰后破裂阶段时,积聚在煤样内的弹性应变能迅速释放,耗散能占比急剧增加,煤样内部宏观裂纹迅速扩展并贯通。多重分形谱宽度(Δα)逐渐增大,频谱测度子集(Δf)小于零,表明煤样拉伸破裂过程中小破裂尺度信号占主导优势。另外,不同高径比工况下煤样破断面高程的相对频率呈现出拟合度较高的高斯型函数分布,分形维数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高径比越小,其破裂后断面的复杂程度越低,反之高径比越大的煤样破裂后断面粗糙程度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劈裂 力学特性 声发射 微观裂纹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杨俊 谭占进 +2 位作者 魏叔彬 唐红元 唐泓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6,共10页
为研究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ainless Steel Tube,CFSST)短柱的偏压力学性能,本文对12根圆形CFSST短柱开展偏压试验,分析构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侧向挠度分布曲线,以及极限承载力等偏... 为研究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ainless Steel Tube,CFSST)短柱的偏压力学性能,本文对12根圆形CFSST短柱开展偏压试验,分析构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侧向挠度分布曲线,以及极限承载力等偏压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圆形CFSST短柱的极限承载力随含钢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偏心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通过国内外规范计算得到承载力,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发现部分规范对圆形CFSST短柱偏压承载力预测结果偏差较大,而JCJ 01—19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计算结果最接近试验结果,推荐采用该规范预测圆形CFSST短柱偏压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CFSST) 偏压承载力 偏压试验 理论计算 含钢率 偏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PB的切缝药包防护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杨彦鑫 林子雲 +1 位作者 吴建建 卢锋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中切缝药包对围岩的防护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对用药包材料制成的垫片防护下的花岗岩试块进行冲击,分别研究垫片与岩石间距、垫片材料和厚度因素对围岩防护效果的影响,分析在高速冲击下岩石的... 为探究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中切缝药包对围岩的防护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对用药包材料制成的垫片防护下的花岗岩试块进行冲击,分别研究垫片与岩石间距、垫片材料和厚度因素对围岩防护效果的影响,分析在高速冲击下岩石的破碎情况和应力峰值,并建立多个切缝药包单孔爆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情况下围岩损伤而进一步揭示切缝药包对围岩的防护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在强冲击荷载作用下严重破碎,当采用外壳垫片防护后,岩石的破碎程度有所降低。相同垫片厚度和垫片与岩石间距离固定的情况下,PVC外壳垫片防护效果要优于ABS外壳垫片。随着垫片厚度的增加和岩石与垫片间距的增加,岩石受损程度逐渐减弱,且增加垫片厚度对岩石的防护效果要优于增加岩石与垫片外壳间距的防护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控制爆破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断裂 霍普金森压杆(SHPB) 数值模拟 切缝药包 围岩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的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东坡 刘浩 +3 位作者 裴向军 孙新坡 周良坤 刘彦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6-253,共8页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其中离散元模拟砂土垫层,有限差分法模拟棚洞混凝土结构,在充分发挥两种模拟方法优势下,开展滚石以不同角度、不同速度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受冲击棚洞支座反力、棚洞顶板位移、滚石冲击力分析,揭示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对支座反力影响显著,冲击角度增大,支座反力随之增大。相对而言,在较小冲击角度下,支座反力受冲击角度的影响较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则更明显;冲击力方面,伴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增大,滚石冲击力随之增大,较大冲击角度下,角度的增大对冲击力的提升更加明显;棚洞顶板中心处竖向位移值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在较小冲击角度下,冲击角度对顶板位移的影响更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棚洞 冲击角度 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震区“6·21”泥石流成因与致灾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宁 唐川 +2 位作者 史青云 龚凌枫 亓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0-750,共11页
2019年6月20日晚九寨沟普降大到暴雨,导致九寨沟景区内卓追沟、下季节海子沟、则查洼沟等多处发生泥石流。3条泥石流沟分别冲出固体物质2.79×10^(4)m^(3)、3.7×10^(4)m^(3),2.67×10^(4)m^(3),造成多处停淤挡墙及拦砂坝损... 2019年6月20日晚九寨沟普降大到暴雨,导致九寨沟景区内卓追沟、下季节海子沟、则查洼沟等多处发生泥石流。3条泥石流沟分别冲出固体物质2.79×10^(4)m^(3)、3.7×10^(4)m^(3),2.67×10^(4)m^(3),造成多处停淤挡墙及拦砂坝损坏,并淤埋了景区内的部分道路,造成了交通的短时间中断。根据灾后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初步查明了本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致灾过程机制。灾害成因: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产生大量的新增松散固体物源与原有的沟坡堆积物(包括老泥石流堆积物)在强降水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因此本次泥石流是地震和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泥石流发生前后各流域沟道纵剖面和典型横断面调查分析,发现泥石流致灾过程机制主要包括:(1)泥石流冲刷沟道使老泥石流堆积物参与泥石流运动、同时诱发沟岸失稳崩塌,因而增强泥石流规模和冲击力等动力学参数;(2)沟道卡口和崩滑体滑入沟道后导致泥石流堵塞,在后续泥石流的作用下发生级联溃决,进而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和冲击力等动力学参数。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泥石流规模和冲击力等参数可能超出防治工程规划设计指标,进而导致防治工程损毁并淤埋道路。因此,建议充分考虑地震与强降雨复合作用下九寨沟景区泥石流风险评估、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等关键问题,以保障景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九寨沟 地震 成因 致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砂岩声发射特征及破坏前兆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小林 温仕轩 +2 位作者 王煜东 张亮 雷瑞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作用后砂岩声发射多重分形特征及破坏前兆信息,对不同温度加热后砂岩开展室内单轴加载试验,研究试样破坏过程中裂纹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峰值应力及声发射特征等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借助声发射技术量化识别了加载... 为探究不同温度作用后砂岩声发射多重分形特征及破坏前兆信息,对不同温度加热后砂岩开展室内单轴加载试验,研究试样破坏过程中裂纹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峰值应力及声发射特征等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借助声发射技术量化识别了加载过程中不同温度加热后砂岩的裂纹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门槛,随着温度的增加,不同裂纹应力门槛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演化规律,裂纹起裂扩展阶段占比逐渐降低。当应力水平由0~0.2σc增至峰后阶段时,多重分形谱宽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该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加载过程中砂岩内部结构产生的变化。声发射b值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试样失稳破断前声发射b值急剧下降,声发射b值急剧下降阶段可作为失稳突变前兆信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高温作用 声发射 多重分形 裂纹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线角预警的滑坡匀速变形速率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一帆 亓星 +2 位作者 程倩 范杰 尹念川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190,共6页
滑坡变形切线角预警模型可以实现准确的过程化变形预警,但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滑坡匀速变形阶段的变形速率进行计算。对于匀速变形速率呈阶段性变化的折线型滑坡,目前还难以动态自动识别匀速变形速率并及时调整,对滑坡变形的自动化预... 滑坡变形切线角预警模型可以实现准确的过程化变形预警,但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滑坡匀速变形阶段的变形速率进行计算。对于匀速变形速率呈阶段性变化的折线型滑坡,目前还难以动态自动识别匀速变形速率并及时调整,对滑坡变形的自动化预警较为不利。为解决折线型滑坡匀速变形速率的动态调整难题,提出了基于切线角预警的滑坡匀速变形速率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无量纲变形动态判识值γ对变形数据进行实时判定,通过判识方法实现滑坡匀速变形速率的自动调整,从而对滑坡变形切线角预警模型进行自动修正。同时,通过典型滑坡变形数据的实例应用进行了验证,为后续滑坡系统化、自动化实时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此方法适用于包括阶梯型滑坡在内的各类匀速变形速率呈阶段性变化的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变形 切线角预警 匀速变形速率 动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掺量对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联合作用下混凝土抗劣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跃余 郭海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6-300,共5页
为研究铁尾矿掺量在硫酸钠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机理,对铁尾矿混凝土的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冻融损伤模型。结果表明:硫酸钠冻融150次后,当铁尾矿的替代率为60%时,铁尾矿混凝... 为研究铁尾矿掺量在硫酸钠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机理,对铁尾矿混凝土的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冻融损伤模型。结果表明:硫酸钠冻融150次后,当铁尾矿的替代率为60%时,铁尾矿混凝土的质量损失最大,为1.7%;铁尾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随着冻融次数增加不断增大;60次冻融后,IC15组铁尾矿混凝土和IC45组铁尾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IC30组铁尾矿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最小,而IC60组铁尾矿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最大。冻融循环0~30次时,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缓慢,损失较小,当铁尾矿替代率为30%时,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最小,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最佳;铁尾矿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联合作用下的冻融损伤模型符合威布尔分布,相关系数R2大于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硫酸钠 冻融循环 质量损失率 抗压强度损失率 冻融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带土剪切强度空间变异性的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覃祖淼 亓星 李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目的】滑带土剪切强度控制着滑坡的变形演化和稳定性,滑坡危险性评价应考虑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当前滑坡危险性评价普遍采用随机场来模拟滑带土剪切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并没有纳入已知采样点数据,浪费了地质勘察工作。为了更加准确地评... 【目的】滑带土剪切强度控制着滑坡的变形演化和稳定性,滑坡危险性评价应考虑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当前滑坡危险性评价普遍采用随机场来模拟滑带土剪切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并没有纳入已知采样点数据,浪费了地质勘察工作。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滑坡的危险性,【方法】在Monte Carlo模拟的框架下,给出了滑坡危险性的概率评价方法以及详细的计算流程。该评价方法依据划分地土条形式,采用条件随机场模拟技术模拟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并在每次Monte Carlo模拟时采用Morgenstern-Price条分法来计算滑坡安全系数。【结果】滑坡实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滑带土剪切强度的相关距离增加,条件随机场与非条件随机场计算结果相差增大;传统采用随机场滑坡危险性评价会高估滑坡的破坏概率。【结论】实例研究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表明条件随机场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加真实地评价滑坡的危险性,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可靠度 条件随机场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斋藤模型的滑坡临滑时间预报方法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26
20
作者 亓星 朱星 +4 位作者 许强 赵宽耀 霍冬冬 王浩 修德皓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2-839,共8页
滑坡临滑时间预报可根据滑坡变形时间曲线来建立,但现有临滑时间预报模型并未统一计算区间,因此相同模型在不同计算区间得出时间预报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贵州省龙井村滑坡为例,通过分析滑坡精细化变形数据,以斋藤时间预报模型为基础... 滑坡临滑时间预报可根据滑坡变形时间曲线来建立,但现有临滑时间预报模型并未统一计算区间,因此相同模型在不同计算区间得出时间预报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贵州省龙井村滑坡为例,通过分析滑坡精细化变形数据,以斋藤时间预报模型为基础,确定出进行临滑时间预报的变形计算区间为切线角70°~75°之间,并根据变形曲线在临滑时具有明显上翘特征,导致滑坡发生时间提前的特点,通过分析切线角斜率与计算区间斜率的比例关系,引入修正系数0.5对滑坡时间预报值进行修正。通过近年来甘肃黑方台多次黄土滑坡的精细化变形数据进行检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滑坡变形临滑时间预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一定的普适性,为滑坡时间预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时间预报 斋藤模型 切线角斜率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