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信贷的平衡是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条件
1
作者 赵曦 《价格月刊》 1985年第6期9-10,共2页
财政收支的平衡和信贷收支的平衡是整个宏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财政信贷的平衡直接影响到社会商品供应总量和社会购买力之间的平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政治形... 财政收支的平衡和信贷收支的平衡是整个宏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财政信贷的平衡直接影响到社会商品供应总量和社会购买力之间的平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稳定。在全面进行价格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切实搞好财政平衡和信贷平衡,是价格体系改革成败的重要条件。从去年全国的情况看来,财政收入尽管有所增加,但却存在着相当庞大的财政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改革 重要条件 财政信贷 财政平衡 健康发展 财政收支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价格 直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地理解“货币第一推动力”
2
作者 丁任重 《西南金融》 1985年第6期4-5,共2页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货币一经产生,它就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能动因素。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货币流通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参见《资本论》第二卷第538页)。货币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货币一经产生,它就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能动因素。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货币流通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参见《资本论》第二卷第538页)。货币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它能启动再生产,并且不断地推动再生产过程的进行,马克思把这概括为货币资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推动 再生产过程 能动因素 社会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 生产要素 卷第 持续动力 商品经济条件 物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厂长负责制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丁任重 《学术论坛》 1985年第4期54-56,共3页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组织,企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搞活企业,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成为具有内在动力的经济细胞。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组织,企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搞活企业,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成为具有内在动力的经济细胞。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实行厂长负责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厂长负责制 客观要求 职能 办企业 事务 重大决策 内在动力 国民经济 直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价格的构成与地租
4
作者 余利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5年第6期73-75,共3页
《资本论》中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题目下,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生产价格的构成不包括地租的原理“根据不足”,“未必能成立”。
关键词 个别生产价格 资本论 地租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平均利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价格理论 成本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重庆市运用浮动价格的探讨
5
作者 王裕国 黄小祥 《改革》 1985年第1期27-29,共3页
发挥城市的经济作用,要采取符合经济规律的办法来管理经济。为此,有必要增加城市运用以价格为主的各种经济杠杆的权力。在国家尚未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的条件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关键词 浮动价格 价格体系 计划价格 价格改革 物价总水平 浮动幅度 消费品价格 供应计划 浮动范围 批量作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宏观调节机制及其作用基础
6
作者 赵曦 《理论探讨》 1986年第4期51-53,16,共4页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调节手段指导,调节经济运行,是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在目前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讨论研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宏观调节机制,实现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调节手段指导,调节经济运行,是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在目前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讨论研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宏观调节机制,实现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节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 有计划商品经济 调节手段 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 综合平衡 调节经济 经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应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开荒
7
作者 黎万明 《农业经济》 1983年第3期57-,共1页
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在二千万以上,其中90%是农村的,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只有5亩,是世界上最少的。如果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达到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程度,就是按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计算,将会有二亿七、八千万剩余,如... 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在二千万以上,其中90%是农村的,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只有5亩,是世界上最少的。如果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达到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程度,就是按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计算,将会有二亿七、八千万剩余,如果达到中等国家现有水平,也将有二亿多劳动力剩余。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大都流入城市就业,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本世纪内,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就业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发展家庭副业,除这多方面的措施外,国家还应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开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剩余 农业现代化 劳动力迁移 劳动力过剩 人口增长 有权使用 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