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提示词微调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
1
作者 张雨轩 黄诚 +1 位作者 柳蓉 冷涛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4-673,共10页
随着区块链交易平台的飞速发展,智能合约的部署数量显著增加,而近年来不断爆出的智能合约漏洞致使区块链交易平台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智能合约安全领域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漏洞检测方法要么严重依赖于专... 随着区块链交易平台的飞速发展,智能合约的部署数量显著增加,而近年来不断爆出的智能合约漏洞致使区块链交易平台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智能合约安全领域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漏洞检测方法要么严重依赖于专家规则或复杂的数据处理步骤,要么采用与该领域目标不符的模型或学习策略,导致检测效果不佳。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利用进行提示词微调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PC-Detector,该方法通过引入特定于任务的提示词知识,确保目标任务与模型预训练阶段任务的一致性,从而增强模型适应,提高检测效果。具体来说,文章提出4种针对智能合约漏洞检测的提示词设计方法,并验证了代码嵌入提示词不同位置对检测性能的影响。此外,文章利用代码嵌入提示词对CodeT5系列模型进行提示词微调,从而检测出智能合约中的漏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合约 区块链 漏洞检测 提示词微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论域模糊转角补偿和网络时滞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
2
作者 章杰 林华 +2 位作者 高建杰 周星星 周军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13,共11页
在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系统中,网络时滞会直接影响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降低车辆行驶稳定性。同时,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通常未考虑未来道路曲率和期望车速信息,导致控制精度较差。为提高智能车辆在路径跟踪时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针对存... 在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系统中,网络时滞会直接影响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降低车辆行驶稳定性。同时,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通常未考虑未来道路曲率和期望车速信息,导致控制精度较差。为提高智能车辆在路径跟踪时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针对存在网络时滞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了含有时滞控制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并提出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前馈转角补偿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运用Frenet坐标系原理完成了智能车辆运动学和三自由度动力学建模,同时针对系统存在的时变参数,采用T-S模糊方法进行模型线性化;其次,针对控制器输入端存在的网络传输时滞,设计了包含时滞控制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为提高转向控制精度,以车速和道路曲率为输入,设计了变论域模糊控制进行前馈转角补偿。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控制方法,通过对传输时滞进行控制,并加入变论域前馈模糊转角补偿,能够提高车辆在时滞存在条件下的路径跟踪控制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实现较好的路径跟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路径跟踪控制 时滞 鲁棒控制 变论域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征和注意力机制的伪造检测方法
3
作者 姬莉霞 徐冲 +2 位作者 杜云龙 陈允峰 张晗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5,共7页
针对伪造检测中存在的特征冗余以及缺乏判别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和注意力机制的人脸伪造检测方法,旨在从时域和空域上挖掘图像的伪造线索,由帧间差异信息作为出发点进行伪造检测。首先,利用空间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关注到真实... 针对伪造检测中存在的特征冗余以及缺乏判别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和注意力机制的人脸伪造检测方法,旨在从时域和空域上挖掘图像的伪造线索,由帧间差异信息作为出发点进行伪造检测。首先,利用空间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关注到真实场景下易产生伪造的脸部区域。其次,利用时间注意力模块,对视频中人脸运动幅度变化更大、判别性更强的帧给予更高的权重。在FaceForensic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指标在低质量和高质量视频上分别达到89.04%和98.81%。此外,在Celeb-DF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也显示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造检测 时空特征 帧间差异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梯度平滑的解释鲁棒性对抗训练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自刚 潘鼎 +3 位作者 冷涛 朱海华 陈龙 周由胜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79,共6页
深度学习可解释性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挑战。模型对输入数据的解释结果存在被恶意操纵攻击的风险,此攻击严重限制了可解释性技术的应用场景并阻碍了人类对模型的探索与认知。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模型梯度作为相... 深度学习可解释性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挑战。模型对输入数据的解释结果存在被恶意操纵攻击的风险,此攻击严重限制了可解释性技术的应用场景并阻碍了人类对模型的探索与认知。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模型梯度作为相似性约束的解释鲁棒性对抗训练方法。首先,沿解释方向采样生成对抗训练数据;其次,结合训练过程中样本的梯度信息来计算采样数据解释之间的多种相似性指标,用以对模型正则化,平滑模型的曲率;最后,为验证所提出的解释鲁棒性对抗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在多个数据集和解释方法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防御对抗解释样本上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可解释性 对抗攻击 对抗训练 对抗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合提示学习与规则的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5
作者 张晗 张亚洲 +1 位作者 徐秉智 张铖方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8,共8页
基于提示的微调学习为改善针对特定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任务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现有的提示学习方法面临需要人工构造模板、提示信息冗长、提示模板固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 基于提示的微调学习为改善针对特定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任务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现有的提示学习方法面临需要人工构造模板、提示信息冗长、提示模板固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提示学习与专家知识的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引入Bootstrapping算法自动识别潜在的实体,并改进了在获取相同上下文未标注实体类别过程中字符串匹配算法以获取更多提示信息模板。其次,引入领域本体中的专家知识来解决提示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同时,采用一阶谓词的形式表示提示信息来改善提示信息长度。最后,通过在金融与信息安全两个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示学习 命名实体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低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出行决策的非线性与主客观交互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琦 闫一博 +2 位作者 陈坚 丛慧芳 高建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02-3714,共13页
提升居民绿色出行意愿、引导人们低碳出行是推动低碳交通发展的关键途径。为解决现有研究在城市地铁选择行为中心理因素与建成环境交互作用定量描述中的不足,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收集出行决策调查数据,并结合大规模的城市兴趣点、城市... 提升居民绿色出行意愿、引导人们低碳出行是推动低碳交通发展的关键途径。为解决现有研究在城市地铁选择行为中心理因素与建成环境交互作用定量描述中的不足,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收集出行决策调查数据,并结合大规模的城市兴趣点、城市街景、城市路网数据,探究居民地铁出行决策的产生机制。方法上,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问卷有效性和地铁出行行为的心理决策路径,然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提取调查者居住地周边建成环境特征,最后将主观的心理决策过程和客观的建成环境要素纳入XGBoost模型,识别地铁出行决策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与主客观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在揭示地铁出行行为机制方面优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能更好地揭示主客观因素对出行决策的非线性关系与交互影响;建成环境要素与不同出行意向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在制定地铁引导策略时,准确把握这些差异至关重要;研究建成环境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时,不仅要重视道路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等反映地理区位的因素,绿化和围合度等表征空间品质的建成环境要素同样不可忽视。研究结论揭示了主客观因素在地铁出行决策机制中的非线性特征与复杂交互作用,对可持续城市规划与绿色出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行为 机器学习 SHAP分析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基于球几何性质的黑盒攻击方法
7
作者 郑德生 田野 +3 位作者 柯武平 李晓瑜 殷浩 王聪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8-2202,共15页
深度神经网络(DNN)很容易受到微小扰动生成的对抗样本的攻击,它对基于DNN的应用构成极大威胁。基于决策的攻击是一类仅依赖目标模型预测硬标签的黑盒攻击。目前基于决策的攻击方法通常采用梯度估计在目标模型决策边界附近发动攻击,但需... 深度神经网络(DNN)很容易受到微小扰动生成的对抗样本的攻击,它对基于DNN的应用构成极大威胁。基于决策的攻击是一类仅依赖目标模型预测硬标签的黑盒攻击。目前基于决策的攻击方法通常采用梯度估计在目标模型决策边界附近发动攻击,但需要高昂的查询代价。因此,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球几何性质的黑盒攻击方法,称为球攻击(SBA)。它利用球的空间几何性质寻找最优对抗样本点,避免了梯度估计,实现了高攻击成功率和低质量损失的对抗样本。通过添加随机大噪声和线性查找得到初始对抗样本。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将输入样本和对抗样本变换到频率空间并利用几何位置关系采样三维子空间。将频率空间决策边界近似为超平面并利用球的几何性质迭代更新频率空间内更优的对抗样本,重复此步骤不断更新。利用逆离散余弦变换将其变换回输入空间最终得到最佳对抗样本。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SBA的攻击成功率取得了较优效果,并且PSNR和SSIM结果表明,SBA生成的图像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黑盒攻击 决策攻击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双目视觉与IMU协同安全驾驶地图构建
8
作者 周军超 朱海轮 +1 位作者 高建杰 张炳豪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8-2206,共9页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与安全性,构建高精度的环境地图,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首先,针...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与安全性,构建高精度的环境地图,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首先,针对双目视觉与IMU信息融合的问题,采用紧耦合方法,结合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深度感知能力和IMU的快速运动捕捉能力,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引入了一次最大后验估计对双目相机与IMU进行处理;然后,在后端优化中,采用基于滑动窗口的非线性优化算法求解最优位姿;最后,通过自动驾驶试验平台搭建了SLAM系统实物验证平台,设计完成了SLAM系统定位试验和相关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双目视觉与IMU信息融合的SLAM系统相较于单目视觉惯性融合(VINS-Fusion)算法的定位精度可提升30.34%,在试验和实际场景中均表现出了有效性。设计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SLAM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定位精度,且在交通安全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多源异构信息 双目视觉 惯性测量单元 自动驾驶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交通环境下的交通参与者红外目标轻量化检测模型
9
作者 周军超 陈鑫 +1 位作者 高建杰 唐永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0-1411,共12页
针对交通监测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在多类别交通参与者红外目标检测中存在的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和部署性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9m的CNDS-YOLO交通参与者红外目标轻量化检测模型。首先,设计轻量级CE-MobileNetv3结构以替换整个主干... 针对交通监测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在多类别交通参与者红外目标检测中存在的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和部署性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9m的CNDS-YOLO交通参与者红外目标轻量化检测模型。首先,设计轻量级CE-MobileNetv3结构以替换整个主干网络,旨在优化参数量与检测精度之间的平衡;其次,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DSConv)替换特征融合层、辅助可逆分支CBL模块和DS-SPPF模块中的常规卷积,旨在适配实时检测和轻量化部署需求;然后,在颈部融入经归一化改进的N-Swin Transformer模块,用于增强网络对红外目标特征的适应性和表达能力;最后,在检测端开发出尺寸为160×160的小目标检测头,以满足小目标和遮挡目标的检测敏感度需求。结果表明:与基线模型YOLOv9m相比,CNDS-YOLO模型在参数量和浮点计算数上分别降低了31.0%和35.5%,检测速度和平均检测精度分别提升了24.2%和7.0%;与主流模型相比,CNDS-YOLO模型在实时检测、精度和轻量化部署性等方面明显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通参与者 红外目标 CNDS-YOLO模型 轻量化 小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预测时域MPC的轨迹跟踪控制
10
作者 郑讯佳 曹泽义 +2 位作者 陈星 刘辉 高建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中通常未考虑道路曲率和车速信息的问题,为抑制车辆轨迹跟踪过程中的横向偏差并增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控制策略的时域自适应调整模型预测控制(MPC)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通过建立车辆的...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中通常未考虑道路曲率和车速信息的问题,为抑制车辆轨迹跟踪过程中的横向偏差并增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控制策略的时域自适应调整模型预测控制(MPC)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通过建立车辆的运动学模型以及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不同速度工况,将道路曲率和期望车速作为模糊控制输入,利用模糊控制器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预测时域参数;采用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分别在2个不同曲率的轨迹上进行不同速度的轨迹跟踪控制。结果表明:自适应时域模型预测控制器(MPC)在双移线工况下,相比固定时域控制器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低速(30 km/h)和高速(90 km/h)时横向误差最大降低85.81%和78.86%;在多弯道工况下,低速和高速时横向误差最大降低96.32%和86.4%。该控制策略能显著提升系统跟踪性能,在不同速度工况下能够有效降低轨迹偏差并维持车辆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轨迹跟踪 自适应 模型预测控制(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CU代价的AVS3帧内预测并行算法
11
作者 张全 王顺 +2 位作者 刘洋毅 段昶 彭博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7,共11页
为解决第三代音视频编码标准(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3,AVS3)帧内预测的耗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代价的帧内预测并行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为最小CU。然后,利用原始像素作为参考,并行计算所有最小CU的... 为解决第三代音视频编码标准(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3,AVS3)帧内预测的耗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代价的帧内预测并行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为最小CU。然后,利用原始像素作为参考,并行计算所有最小CU的帧内模式代价。最后,用代价组合的方式快速计算出其他CU的帧内模式优先级,选择最优的15个模式进入粗略模式决策(rough mode decision,RMD)阶段。此外,为减少方法引入的误差,提出了3种优化策略。在预测前对原始像素进行预处理,使其更贴合重构像素;修改帧内预测的代价函数,以更准确地估计每种模式的优先级;大尺寸CU使用顶层的CU代价作为参考,减少CU组合累积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码率仅下降0.35%的情况下,整体编码的计算时间减少了27%,有效地减少了帧内预测的耗时并保证了编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S3 帧内预测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天桥梁可变限速值的效用评估及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建华 赵晓华 +2 位作者 欧居尚 栾森 戴义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试环境,设计3种限速策略,分别为对照组SⅠ(无限速策略)、实验组SⅡ(90~70 km/h限速策略)、实验组SⅢ(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依托驾驶模拟器,实现不同限速条件的雾天桥梁场景微观驾驶行为数据的细粒度感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从驾驶人响应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剖析可变限速标志的作用机理及驾驶人特征表现,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限速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能够使驾驶人更早地采取减速措施,车辆在雾区行驶过程的稳定性更好;在雾天能见度100 m情况下,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的稳态频数更大,空间稳定性更好,且速度超调量和跟随比更小,响应准确性更高。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作为最优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雾区驾驶行为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驾驶风险,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本研究成果为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的优化设置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为雾天桥梁的主动安全防控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 可变限速标志 模糊综合评价 模拟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时间窗的时间依赖型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美玲 杨梅 +1 位作者 韩珣 武晓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1-242,262,共13页
针对带时间窗的时间依赖型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Time Dependen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imultaneous Pickup-Delivery and Time Windows,TDVRPSPDTW),本文建立以车辆固定成本、驾驶员成本、燃油消耗及碳排放成本之和为优化... 针对带时间窗的时间依赖型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Time Dependen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imultaneous Pickup-Delivery and Time Windows,TDVRPSPDTW),本文建立以车辆固定成本、驾驶员成本、燃油消耗及碳排放成本之和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在传统蚁群算法的基础上,利用节约启发式构造初始解初始化信息素,改进状态转移规则,引入局部搜索策略,提出一种带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的混合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with Adaptive Large Neighborhood Search,ACO-ALNS)进行求解;最后,分别选取基准问题算例和改编生成TDVRPSPDTW算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ACO-ALNS算法可有效解决TDVRPSPDTW的基准问题;相较于模拟退火算法和带局部搜索的蚁群算法,本文算法求解得到的总配送成本最优值平均分别改善7.56%和2.90%;另外,相比于仅考虑碳排放或配送时间的模型,本文所构建的模型综合多种因素,总配送成本平均分别降低4.38%和3.18%,可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工程 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 蚁群算法 时间依赖 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时间窗下考虑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电动汽车路径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美玲 付文青 +1 位作者 韩珣 武晓晖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35,共7页
为了解决冷链物流的城市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面向物流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软时间窗的电动汽车多温共配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蓄冷器与保温箱,使不同温层货物可以在普通电动汽车上同时配送,提高车辆利用率.提出... 为了解决冷链物流的城市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面向物流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软时间窗的电动汽车多温共配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蓄冷器与保温箱,使不同温层货物可以在普通电动汽车上同时配送,提高车辆利用率.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来求解,将两元素优化(2-optimization,2-opt)算法与蚁群算法相结合,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基于Solomon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温配送模式,多温共配可以减少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随着时间窗宽度扩大,车辆数随之减少,配送成本呈减少趋势,当车辆数降到最少后,由于激励成本与货损成本持续下降,带动总成本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车辆路径问题 多温共配 软时间窗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3D的立体复合高速公路标志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龙凯 赵晓华 +3 位作者 欧居尚 李洋 刘祥敏 刘琪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0,共11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后增加两侧立体层可以提高通行能力,但互通立交处常常会出现间距过短、流量过大、分流过多等问题,进而导致现有的交通标志无法满足驾驶人的指路需求。针对此问题,以深圳机荷高速为例,在常规标准方案基础上,设计了4种匝道... 高速公路改扩建后增加两侧立体层可以提高通行能力,但互通立交处常常会出现间距过短、流量过大、分流过多等问题,进而导致现有的交通标志无法满足驾驶人的指路需求。针对此问题,以深圳机荷高速为例,在常规标准方案基础上,设计了4种匝道指引标志提升方案,并使用Unity3D引擎开发出了相对应的立体复合高速公路互通场景,高速公路上的车辆第1次分流时驶出地面层,第2次分流可以驶入立体层,第3次分流接入其他互通高速。28名驾驶人使用外接交互设备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模拟驾驶,实验采集到了速度、加速度、车道位置等驾驶行为数据。通过计算不同指引标志设计方案中各影响区段内指标的逐点显著性,呈现出了各指标空间维度上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加预告层级设置3 km预告标志能够帮助驾驶人及早感知前方匝道状况;设置车道指引标志可以提升车辆在匝道处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便于驾驶人采取更好的换道策略;导航语音辅助能够提升驾驶人在立体复合高速公路匝道处的速度控制水平、出口换道意识和心理舒适程度。研究表明,Unity3D保真度高、交互性好、成本低,可以为复杂道路场景中驾驶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研究也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指引标志设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互通立交 交通标志 驾驶行为 UNITY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规则强约束下瞬态行车风险矢量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讯佳 蒋骏皓 +4 位作者 李会兰 陈星 刘辉 王建强 高建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4-782,共9页
为规避或缓解红绿灯路口前车停车让行时遭到失控后车追尾的严重事故,基于前序研究建立的行车风险场力的基本模型,提出了行车风险的矢量场建模方法。设计了无信号灯交叉路口场景,并进行6组不同状态下的行车安全场仿真计算;设计了红绿灯... 为规避或缓解红绿灯路口前车停车让行时遭到失控后车追尾的严重事故,基于前序研究建立的行车风险场力的基本模型,提出了行车风险的矢量场建模方法。设计了无信号灯交叉路口场景,并进行6组不同状态下的行车安全场仿真计算;设计了红绿灯路口前车停车让行时即将遭到失控后车追尾的危险场景,分析了直行、左转、右转和掉头等4种不考虑道路交通规则约束的避险路径,对比分析了12组不同状态下的行车风险场力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辨识行车风险,自车掉头进入另一侧车道的避险方案最佳,且当车速为3 m/s时能将整体风险降低6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行车风险 矢量建模 行车安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CNN-LSTM的轨道车辆车体横向振动状态识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军超 刘乙翰 +1 位作者 陈奥 章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00-3910,共11页
轨道车辆实际线路运行中振动状态是评价车辆运行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及安全运营的重要信息,但运行时面临多变工况条件会造成轨道车辆振动状态实时测量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融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O)、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 轨道车辆实际线路运行中振动状态是评价车辆运行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及安全运营的重要信息,但运行时面临多变工况条件会造成轨道车辆振动状态实时测量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融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O)、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车辆振动状态识别新方法。通过对测量得到的振动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以转向架横向速度及横摆角速度作为模型的输入,以车体横向加速度及横摆角加速度作为模型的输出,采用CNN学习并提取转向架横向速度及横摆角速度的波形特征,将相应的特征输入LSTM;同时利用BO优化得到LSTM模型的最优超参数配置,进而输出车体横向加速度及横摆角加速度,实现实时状态识别轨道车辆车体横向振动状态。考虑到轨道车辆实际运行的工况特点,采用3个评价指标来分析模型有效性,并与其他经典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和CNN-LSTM模型,通过BO-CNN-LSTM模型实时识别车体横向振动状态能有效降低误差,准确性最高,并且功率谱密度波形也最为接近。面对不同车速及载荷等工况条件,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在0.019和0.029以下,拟合度均在0.99以上,验证了BO-CNN-LSTM模型用于轨道车辆车体横向振动状态识别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轨道车辆运行状态实时识别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车体横向振动 贝叶斯优化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状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城市空间混行交通参与者检测模型
18
作者 周军超 陈鑫 +1 位作者 高建杰 章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86,共9页
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和交通监测系统对交通参与者的识别精度和检测速度,及时应对城市空间混行交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城市空间混行交通参与者检测模型。首先,在数据输入阶段利用几何变换和像素变换策略来防... 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和交通监测系统对交通参与者的识别精度和检测速度,及时应对城市空间混行交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城市空间混行交通参与者检测模型。首先,在数据输入阶段利用几何变换和像素变换策略来防止过度拟合,提高鲁棒性和泛化性;其次,使用空间到深度的非跨行卷积(SPD-Conv)模块代替所有原始卷积层,提高对低分辨率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在颈部网络融合结构中加入轻量级坐标注意力机制(CA)模块,在几乎不添加任何计算开销的同时提高对关键信息的识别精度;然后,用边界框损失函数有效交并比(EIoU)替代原损失函数,使模型获得更卓越的收敛速度与识别稳定性;最后,利用平台公开和自建融合的交通参与者数据集(BNS)进行消融和对比试验,运用自动驾驶试验平台进行实景实时检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线模型YOLOv8n,改进模型SEC-YOLO的每秒传输帧数(FPS)和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提高了7.3%和3.2%;与主流模型对比,mAP和FPS性能值最佳;在自动驾驶试验平台上的实景检测平均准确率为95%。SEC-YOLO算法模型对城市交通参与者的检测准确率更高,鲁棒性和实时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n 空间混行 交通参与者 检测模型 空间到深度的非跨行卷积(SPD-Conv) 坐标注意力机制(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终点需求可变的市域旅游客流运输均衡分配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建杰 王永立 邵毅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城市后的运输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为减少旅游景点游客量和市域客运网运输量失衡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旅游终点需求可变的运输均衡分配模型。首先,基于旅游者的完整出行过程分析,构建了目的地城市内部旅游客流的交通... 以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城市后的运输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为减少旅游景点游客量和市域客运网运输量失衡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旅游终点需求可变的运输均衡分配模型。首先,基于旅游者的完整出行过程分析,构建了目的地城市内部旅游客流的交通运输网络;其次,基于市域内旅游出行起点需求固定但终点需求可变的旅游客流出行特征给出了旅游客流出行分布函数形式,建立了基于终点需求可变的市域旅游客流运输分配模型,通过其一阶最优化条件证明了在均衡状态下,旅游客运分布量能满足Logit形式的出行分布函数和出行发生量约束,旅游客流运输分配量能满足用户均衡条件;最后,基于凸组合法的思想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在简化的黄山市旅游客流运输网络分配实例中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终点吸引度的变化和运输线路广义费用阻抗的变化可以同时影响旅游出行需求分布量,运输线路运能的增加可以提高旅游客流分配量,决策部门可通过调整运输网络节点的吸引度来平衡市域旅游资源,运输企业可通过调整运力配置,改善旅游客运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市域旅游 运输分配 交通均衡 终点需求可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溯源图的威胁发现与取证分析综述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冷涛 蔡利君 +5 位作者 于爱民 朱子元 马建刚 李超飞 牛瑞丞 孟丹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188,共17页
通过调研溯源图研究相关的文献,提出了基于系统溯源图的网络威胁发现和取证分析研究框架。详细综述了基于溯源图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可视化方法;提出了基于规则、基于异常和基于学习的威胁检测分类方法;概括了基于威胁情... 通过调研溯源图研究相关的文献,提出了基于系统溯源图的网络威胁发现和取证分析研究框架。详细综述了基于溯源图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可视化方法;提出了基于规则、基于异常和基于学习的威胁检测分类方法;概括了基于威胁情报或基于战略、技术、过程驱动的威胁狩猎方法;总结了基于因果关系、序列学习、特殊领域语言查询和语义重建的取证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源图 高级持续性威胁 威胁发现 取证分析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