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四川藏族地区农业发展问题
1
作者 巴登尼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民族地区 四川藏族 藏族地区 产业结构 着力点 剩余劳动力 民族地区的发展 领导者素质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发现的古代黄金面具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霍巍 霍川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不同时期的古代墓葬中相继发现了一批黄金面具,这和文献记栽青藏高原古代部族中所流行的为具有高贵身份的死者制作“金鼻银齿”用以覆面的情形十分相似。但进行考古学的观察可以发现,这些黄金面具的形态不尽相同,可以...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不同时期的古代墓葬中相继发现了一批黄金面具,这和文献记栽青藏高原古代部族中所流行的为具有高贵身份的死者制作“金鼻银齿”用以覆面的情形十分相似。但进行考古学的观察可以发现,这些黄金面具的形态不尽相同,可以分为“整体型”“拼合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各自所蕴藏的文化意义也可能存在差别。这些黄金面具和古代中亚、西亚地区流行黄金面具的习俗之间,有共性也有特性,但很明显都是通过“高原丝绸之路”发生的相互联系,东西方文明在青藏高原交流与交往,使得青藏高原的黄金面具同时具有东方和西方丧葬习俗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考古 高原丝绸之路 黄金面具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启示:《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一书简介
3
作者 李绍明 李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书评 西藏历史 侵略史 《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一书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箭节与安多藏区部落文化——以西仓十二部落与合作四部落为例
4
作者 蒙小燕 蒙小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大大小小的藏族部落作为重要的地缘组织,是现当代安多藏区农牧民插箭节的主要活动单位。本文选取安多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甘南藏区,作者曾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的西仓十二部落、合作四部落为对象,尝试通过插箭节礼俗文化透析藏族部落... 大大小小的藏族部落作为重要的地缘组织,是现当代安多藏区农牧民插箭节的主要活动单位。本文选取安多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甘南藏区,作者曾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的西仓十二部落、合作四部落为对象,尝试通过插箭节礼俗文化透析藏族部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箭节 安多藏区 西仓十二部落合作四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藏族土葬习俗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应红 仁真洛色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关键词 甘孜州 土葬习俗 石棺葬 石棺墓 藏族地区 甘孜藏区 尸体 墓葬 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代乾隆年闻的杂谷事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54,共8页
杂谷土司曾是清初嘉绒各部中势力最大的土司。乾隆年间发生的清地方官员灭杂谷土司的杂谷事件,不仅对第二次金川之役有一定影响,而且对“理番四土”土司的最后形成及嘉绒地区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介于两次金... 杂谷土司曾是清初嘉绒各部中势力最大的土司。乾隆年间发生的清地方官员灭杂谷土司的杂谷事件,不仅对第二次金川之役有一定影响,而且对“理番四土”土司的最后形成及嘉绒地区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介于两次金川之役之间的杂谷事件,无论耗时、耗资都远不及金川之役,所以一直未引起史家们的重视。本文在此拟对杂谷土司世系及杂谷事件的影响作一探讨,以期引玉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 土司 清政府 大金川 地方官员 嘉绒 事件 改土归流 乾隆年间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年代以来拉萨地区人民物质生活发展状况及评估
7
作者 李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33,共13页
关键词 拉萨地区 八十年代以来 发展状况 城镇居民 生活消费支出 物质生活 食品支出 全民所有 生活费支出 非工资性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