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干旱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远 郝彦宾 +6 位作者 崔丽娟 李伟 张骁栋 张曼胤 李林峰 杨思 康晓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2-470,共9页
采用野外控制试验和静态箱法,研究极端干旱事件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net ecosystem CO_2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_e)和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及其响... 采用野外控制试验和静态箱法,研究极端干旱事件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net ecosystem CO_2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_e)和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极端干旱显著降低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的NEE、R_e和GPP(P<0.05),导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减弱,而温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SWC)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收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对照处理(CK)和极端干旱处理(D)中,NEE、R_e和GPP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极端干旱减弱NEE、R_e和GPP对空气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表层土壤温度与NEE、R_e和GPP的相关性高于深层土壤温度与NEE、R_e和GPP的相关性。分析5 cm土壤温度与NEE和R_e的相关关系。极端干旱减弱NEE对5 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增强R_e对5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NEE、R_e和GPP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极端干旱对土壤全碳、全氮和有机碳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泥炭地 碳通量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干君 柴永煜 +7 位作者 颜亮 吴胜义 李勇 康恩泽 汪晓东 杨澳 康晓明 张骁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33-1742,共10页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寒草甸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碳通量也随之改变。当前,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的碳通量组分变化特征仍不明晰,对于深入理解高寒草甸碳源汇格局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寒草甸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碳通量也随之改变。当前,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的碳通量组分变化特征仍不明晰,对于深入理解高寒草甸碳源汇格局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产生阻碍。本研究以4个退化梯度(对照样地、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夏季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ER)、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甲烷(CH)通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夏季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为显著的CO汇,NEE范围为-1 437.55~-98.45 mg·(m^(2)·h)(CO),NEE、ER和GEP随着高寒草甸退化而显著减弱(P <0.05);同时高寒草甸呈微弱的CH汇,平均吸收速率为0.029 mg·(m^(2)·h)(CH),CH通量随退化加剧无显著变化(P>0.05)。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植被盖度是影响NEE、GEP和ER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发现高寒草甸碳汇从轻度退化到中度退化急剧减弱了约55%,说明加强预防高寒草甸从轻度到中度退化的演替,将有效维持高寒草甸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生态系统净交换 生态系统呼吸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二氧化碳通量 甲烷通量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定量区分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颜亮 王金枝 +8 位作者 张骁栋 陈槐 李勇 张克柔 闫钟清 李猛 吴海东 康恩泽 康晓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8-1107,共10页
定量区分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保育的关键。因此,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区分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残差趋势法和模型差值法等,比较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优势及误差来源,... 定量区分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保育的关键。因此,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区分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残差趋势法和模型差值法等,比较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优势及误差来源,进而结合典型区域或典型生态系统,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总体而言,每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缺点,当前采用同一方法在不同区域或生态系统类型应用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方法本身改进或优化的研究较少。此外,针对同一区域开展的不同区分方法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定量区分的结果除受方法本身算法的局限外,也受数据源的时空连续性及分辨率的影响。未来定量区分方法将强调:(1)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兼顾全面、多角度、不冗余等原则;(2)进行多源数据与多时空尺度融合,在更高时空分辨率定量区分自然与人为因素,从单一因子的贡献率区分到更多综合性指标的贡献率区分;(3)对定量区分方法本身的改进,这是当前的重点与难点。以期为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关键生态功能的针对性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定量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骁栋 王金枝 +3 位作者 颜亮 李勇 吴海东 康晓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630-7637,共8页
高寒湿地中土壤微生物固氮是氮元素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固氮功能的影响仍不明晰。在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搭建了由27个生态模拟箱组成的中宇宙实验系统,通过控制水位和模拟氮沉降,研究水位变化和施氮对土壤非... 高寒湿地中土壤微生物固氮是氮元素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固氮功能的影响仍不明晰。在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搭建了由27个生态模拟箱组成的中宇宙实验系统,通过控制水位和模拟氮沉降,研究水位变化和施氮对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实验设计了3水位水平×3施氮水平共9个处理,测定了生态模拟箱中表层土壤的非共生固氮速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地上植物生物量和植物氮含量,比较不同水位和施氮处理下非共生固氮速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土壤和植物碳、氮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模拟箱中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范围是0.003—7.35μg N g^-1 d^-1,从不淹水到淹水的处理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提高约2倍。施氮处理中固氮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强的敏感性高于施氮对照处理,且施氮处理下的生态模拟箱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据此推测施氮可能使淹水的生态模拟箱中的浮游植物提高生产力而释放可利用有机碳,从而间接促进土壤非共生固氮。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若尔盖高寒湿地中土壤水位是限制固氮速率的重要因子;(2)施氮背景下土壤含水量对非共生固氮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土壤含水量 无机氮 土壤有机碳 沼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县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骅 王义飞 +5 位作者 宁宇 武高洁 郭菊兰 谭月臣 李春义 林海晏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以若尔盖县2000,2010,2016年夏季末的3期Landsat卫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GIS 10.2和ENVI 5.3)以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 4.2)的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若尔盖县2000—2016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各景... 以若尔盖县2000,2010,2016年夏季末的3期Landsat卫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GIS 10.2和ENVI 5.3)以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 4.2)的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若尔盖县2000—2016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各景观类型间转化情况以及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研究表明:1)2000—2010年研究区内景观斑块类型之间转化频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其他景观类型向草地转化,沼泽和湖泊湿地的面积开始缩减,沙地景观大规模转化为草地; 2)2010—2016年间,景观转移变化的趋势明显降低,沼泽和湖泊湿地的面积有所恢复; 3)总体而言,研究区的基本景观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草地是研究区内优势度最高的景观类型,道路、居民点的面积和异质性都在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遥感数据 景观格局 动态分析 若尔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对若尔盖高寒沼泽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文昌 崔丽娟 +2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康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40-3047,共8页
建立3块标准样地(天然沼泽、1990s和1970s排水沼泽),于2014年生长季期间,采用静态箱-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野外原位观测CO2和CH 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沼泽排水增加了土壤温度(5,20,45cm),但降低沼泽水位;1990s[(680±329)mg CO2/(m^2 ... 建立3块标准样地(天然沼泽、1990s和1970s排水沼泽),于2014年生长季期间,采用静态箱-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野外原位观测CO2和CH 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沼泽排水增加了土壤温度(5,20,45cm),但降低沼泽水位;1990s[(680±329)mg CO2/(m^2 h)]和1970s排水沼泽[(973±234)mg CO2/(m^2 h)]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较天然沼泽增加了200%和330%,但CH 4排放通量[(0.78±0.52)mg CH 4/(m^2 h)]和[(-0.01±0.02)mg CH 4/(m^2 h)]较天然沼泽分别降低了90%和100%;综合考虑两者排放通量,1990s[(186±89)mg C/(m^2 h)]和1970s排水沼泽[(265±64)mg C/(m^2 h)]生态系统碳(C)排放通量较天然沼泽分别增加了180%和300%.天然沼泽、1990s和197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仅199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与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天然沼泽生态系统CH 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5,20,45cm)存在显著正相关,但197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H 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20,45cm)存在显著负相关,199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H 4排放通量与水位存在显著正相关.沼泽排水显著增加了若尔盖高寒沼泽生态系统C排放通量,降低了沼泽C汇功能,可能增强区域气候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CO2排放通量 CH4排放通量 温室气体 若尔盖沼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模拟
7
作者 王飞 徐干君 +5 位作者 康晓明 王国锋 颜亮 王弋戈 张骁栋 张克柔 《草地学报》 2025年第10期3396-3404,共9页
甘肃省草地是我国碳收支研究的关键区域,其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衡量碳源/汇功能的核心。然而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导致该地区NEP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模拟了1980—2022年甘肃省草地NEP的时空格局... 甘肃省草地是我国碳收支研究的关键区域,其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衡量碳源/汇功能的核心。然而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导致该地区NEP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模拟了1980—2022年甘肃省草地NEP的时空格局,并结合观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精度。结果表明,IBI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区域草地NEP动态(R^(2)=0.70,P<0.0001)。1980—2022年,甘肃省草地年均NEP为194.5 g m^(-2)·a^(-1)C,呈轻微上升趋势。年均NEP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南部草地大部分地区为碳汇区,北部部分干旱草原为碳源区,其NEP分布格局主要由降雨主导。本研究为甘肃省草地碳汇功能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碳汇 NEP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骁栋 朱建华 +5 位作者 康晓明 颜亮 李勇 张克柔 闫钟清 李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417-9430,共14页
湿地是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缔约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的温室气体国家清单报告中,湿地作为“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AFOLU)”的一部分,因其不确定性较高而备受关注。自2006年... 湿地是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缔约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的温室气体国家清单报告中,湿地作为“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AFOLU)”的一部分,因其不确定性较高而备受关注。自2006年以来,IPCC先后发布了《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3 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增补:湿地》和《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精细化》,为缔约国提供了清单编制的参考方法学。然而,IPCC指南中对湿地的定义和分类与中国现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并不统一,其提供的缺省参数对中国的研究亦未充分整合。因此,亟需在IPCC框架下开发适合中国的湿地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及参数库,以降低清单编制的不确定性。综述了IPCC湿地清单编制的方法学与中国湿地清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比较了IPCC三部指南中的湿地清单的方法学,梳理了后两部对《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在湿地类型、评估方法和缺省参数的更新内容;(2)比较了中国湿地清单编制与其他湿地温室气体研究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原因;(3)梳理了IPCC三部清单指南中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清除因子数据库对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收录情况;(4)归纳了湿地的温室气体清单高层级方法学在中国的应用。在上述内容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基于现阶段我国在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面存在活动水平数据难以获取、若干领域的排放因子缺失和评估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从提高活动水平数据透明度、加强人类活动影响评估、发展高层级方法学等方面改进。本文有助于提升我国编制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的能力,从而降低AFOLU领域对实现“碳中和”贡献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温室气体清单 排放因子 IPCC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2年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武高洁 林海晏 +3 位作者 宁宇 王义飞 马骅 索朗夺尔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6-12,共7页
以2004-2016年3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各个功能区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核心区2的LPI指数最高优势类型为沼泽,其他功能区的优势类型是草甸;(2)2004-2016年,所有的功能区中沼泽、沼泽化草... 以2004-2016年3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各个功能区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核心区2的LPI指数最高优势类型为沼泽,其他功能区的优势类型是草甸;(2)2004-2016年,所有的功能区中沼泽、沼泽化草甸等景观类型向草甸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3)12年来核心区2相对稳定,景观要素破碎化的趋势不明显,而核心区1的变化较为剧烈;(4)各功能区在景观水平上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V"状态,说明若尔盖湿地在期间经历过一定规模的生态扰动,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是较为有效的,使该湿地的景观多样性趋于回升和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若尔盖湿地 功能区 3S 景观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路理论在植物景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宁宇 王义飞 +1 位作者 李肖夏 玛吉措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景观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异质性系统中的进化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颖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在植物景观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系统解析理论框架,明确其核心概念和生态学过程间的映射关系,从研究主题、方法和... 景观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异质性系统中的进化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颖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在植物景观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系统解析理论框架,明确其核心概念和生态学过程间的映射关系,从研究主题、方法和模型验证3方面综述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该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其优势主要为:(1)可对多条潜在传播路径进行通盘考察并予以比较,有助于鉴别影响连接度的关键区域或廊道;(2)对哈迪-温伯格平衡假设和栅格大小不敏感,保证了模型的适应性;(3)模型要求物种对生境无明显经验积累,特别适合分布区形状不规则,以及连续广泛分布的物种,与许多植物的生物学特点相契合。该理论要求物种具有随机漫游和传播各向同性2个前提条件,限制了生物媒介类植物的适用度。在传播过程具有方向偏好的生态系统中,其应用也需慎重考虑。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电路理论在植物景观遗传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潜力,但还需要依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物种习性、空间尺度和系统性质来进行科学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理论 景观遗传学 连接度 阻力隔离 随机漫游 有效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植物中的同步雌雄异熟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宇 王义飞 +5 位作者 林海晏 李肖夏 武高洁 马骅 郭菊兰 玛吉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很多植物具有克隆生长的习性,克隆生长对植物的交配格局和长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克隆生长通常伴随有较多的花展示,但花粉的有效散布又会受到克隆规模的限制,进而形成分株间的同株异花授粉,造成近交衰退或花粉贴现。同步雌雄异熟是雌雄... 很多植物具有克隆生长的习性,克隆生长对植物的交配格局和长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克隆生长通常伴随有较多的花展示,但花粉的有效散布又会受到克隆规模的限制,进而形成分株间的同株异花授粉,造成近交衰退或花粉贴现。同步雌雄异熟是雌雄异熟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满足2个条件:1)单个花朵内为雌雄异熟;2)不同花朵间在同一时段内处于同一性别阶段。该种现象可以有效阻止分株内或分株间同株异花授粉,并可能是一种进化选择的特殊繁殖保障机制。目前其在克隆植物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在梳理近20a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克隆植物中的同步雌雄异熟现象为核心议题,结合克隆植物种群结构的特殊性探讨该现象对克隆植物的进化意义,并对该现象的类群分布情况、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结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4个方面:1)采用统一的同步性度量体系,并使其扩展到对雌性和雄性阶段的分别描述;2)重视目标物种交配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自交亲和性的重要意义;3)重视克隆多样性格局对交配过程的影响,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量化;4)加强风媒、水媒等非生物因素传粉方式对克隆植物交配过程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同步雌雄异熟 克隆多样性 同株异花授粉 自交亲和性 交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秆荆三棱不同组织混合样品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宇 郑彦超 +2 位作者 武高洁 王义飞 张曼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1,共8页
扁秆荆三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杂草,旨在补充其转录组信息,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支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Illumina Solexa HiSeq 2000平台上对扁秆荆三棱的茎、叶、根茎和球茎的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分析。经拼接组装共获得了59 788个Unig... 扁秆荆三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杂草,旨在补充其转录组信息,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支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Illumina Solexa HiSeq 2000平台上对扁秆荆三棱的茎、叶、根茎和球茎的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分析。经拼接组装共获得了59 788个Unigene,序列的平均长度842 bp,N50为1 402 bp。将获得的Unigene与5个通用公共数据库(NR、 Swiss-Prot、 KEGG、 GO、 KOG)进行比对(Evalue<1e-5),35 221条Unigene获得了基因注释,占总Unigene的58.91%。在12 823个Unigene中共搜索到9 698个SSR位点,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重复类型占所有SSR位点的95.93%。通过KEGG pathways分析,共有13 141个Unigene参与了291个代谢通路,获得了扁秆荆三棱淀粉合成功能相关Unigene 60个,根茎生长功能相关Unigene 14个。其中赤霉素相关基因、核糖体代谢通路等反映了地下根茎网络系统的扩张趋势以及活跃的能量需求,淀粉合成基因则说明其球茎中的营养储备开始于地下系统扩张的早期,这些发现为深入研究地下根茎网络调控机制,或杂草防治或湿地保护等实践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秆荆三棱 高通量测序 转录组 基因注释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Sentinel-2数据的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评估
13
作者 徐干君 吴胜义 +3 位作者 牛阅川 闫文德 康晓明 张骁栋 《草地学报》 2025年第10期3362-3371,共10页
遥感多光谱指数常用于反演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然而由于缺乏像元匹配的地面验证,不同遥感模型反演效果难以评估。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数据和无人机近地面可见光影像,构建像元二分模型(Pixe... 遥感多光谱指数常用于反演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然而由于缺乏像元匹配的地面验证,不同遥感模型反演效果难以评估。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数据和无人机近地面可见光影像,构建像元二分模型(Pixel dichotomy model,PD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model,RF模型)并反演黄河源地区玛沁县2023年区域FVC,比较两种模型的精度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PD模型和RF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68和0.78,总体上RF模型精度优于PD模型。两种模型反演玛沁县FVC的整体空间格局一致,表现为东部和南部较高,而北部和西部较低。两种模型在极值区域反演差异较大,尤其在海拔高于4800 m或FVC低于0.2区域RF模型的估值高于PD模型。本研究能为高寒草地生态恢复项目及区域精细化评估提供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随机森林 二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