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转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张剑锋 王朋飞 +1 位作者 邹寄为 侯泊江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8,155,共8页
国内针对倾转旋翼无人机的研究大多为理论分析,工程实现的成果较少。针对某倾转旋翼无人机工程样机,开展垂直起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建立该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设计了垂直起降控制律,并根据控制律的需求设计开发了飞行控制... 国内针对倾转旋翼无人机的研究大多为理论分析,工程实现的成果较少。针对某倾转旋翼无人机工程样机,开展垂直起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建立该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设计了垂直起降控制律,并根据控制律的需求设计开发了飞行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研制了地面试验台架,开展了旋翼系统的气动力测试试验和姿态控制测试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律和飞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基于该样机开展了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能够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实现垂直起降,起降过程姿态平稳,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转旋翼 垂直起降 控制系统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一体化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温晶晶 邓聃 吴斌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基于三支点称重法、扭摆法和惯性椭球法,设计出适用于质量范围为200~1 000 kg、全长不超过4 m、翼展不超过2 m的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一体化测量系统。该系统只需通过一次装夹就可以测量出所有质量特性参数,操作方便。在测量过程中,相对... 基于三支点称重法、扭摆法和惯性椭球法,设计出适用于质量范围为200~1 000 kg、全长不超过4 m、翼展不超过2 m的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一体化测量系统。该系统只需通过一次装夹就可以测量出所有质量特性参数,操作方便。在测量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竖直安装测量法,该系统采用小角度翻转测量法,此方法在满足测量准确度的同时既提升了测量效率又保证了产品测量的安全性。实际样件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以往同类型系统,测试时间缩短60%,质量质心相对误差小于1%,转动惯量和惯性积相对误差不超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质量特性 无人机 一体化测量 小角度翻转测量法 测量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钻进速度影响因素及其智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剑博 王忠宾 +6 位作者 张琰 司垒 魏东 周文博 顾进恒 邹筱瑜 宋雨雨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221,共13页
在煤矿井下钻探领域,钻进速度(DR)是评估钻探作业最有效的指标之一,钻速预测是实现煤矿钻进智能化的前提条件,对于优化钻机钻进参数、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安全高效钻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煤矿井下钻进速度影响因素及其智能预测方法... 在煤矿井下钻探领域,钻进速度(DR)是评估钻探作业最有效的指标之一,钻速预测是实现煤矿钻进智能化的前提条件,对于优化钻机钻进参数、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安全高效钻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煤矿井下钻进速度影响因素及其智能预测方法研究,探索基于钻压、转速、扭矩以及钻进深度等少量钻机参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钻进速度精准预测。首先通过实验室微钻试验,深入分析煤岩力学性能、钻压、转速和钻进深度对扭矩、钻进速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煤矿井下钻进过程中,随着钻进压力增大,钻进速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较高的转速条件下钻进压力对钻进速度影响更加明显,转速增加有利于提高钻进速度,但转速对硬度较低的煤层钻进速度影响更为显著;然后,根据煤矿井下防冲钻孔现场数据,采用K–近邻(K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回归(RFR)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钻进速度预测模型,并结合粒子群算法(PSO)对3种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对比分析PSO–KNN,PSO–SVR和PSO–RFR三种钻进速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PSO–RFR模型准确性最好,决定系数R2高达0.963,均方误差MSE仅有29.742,而PSO–SVR模型鲁棒性最好,在对抗攻击后评价指标变化率最小。本文研究有助于实现煤矿井下钻进速度的精准预测,为煤矿井下智能钻进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参数 K–近邻 随机森林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粒子群算法 钻进速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帅印 陈常发 +3 位作者 刑柏阳 周连成 郭锐 周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9,共9页
为了分析内嵌环氧树脂基微胶囊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力学性能,开展了材料在准静态载荷条件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有、无微胶囊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详细探究了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 为了分析内嵌环氧树脂基微胶囊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力学性能,开展了材料在准静态载荷条件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有、无微胶囊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详细探究了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以及自修复性能情况。在相同冲击能量下,采用落锤法对不同微胶囊含量的层合板进行冲击试验,研究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微胶囊具有增韧效果和自修复能力。随着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先略微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但总体变化不大,修复效率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相同冲击能量下,微胶囊含量越大,最大冲击力越小,材料的冲击力-位移曲线斜率越小,抗冲击性能越差。研究结果可以为推动自修复型CFRP材料的实际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微胶囊 静态力学性能 自修复性能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学习的四旋翼无人机重复航迹跟踪控制实验研究
5
作者 陈晓雷 仇思超 +1 位作者 张开碧 郭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2,共6页
新工科建设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思想为指导,为应对新的要求并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设计一种适应于本科生工程实践训练的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结合机械、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学科知识,以四旋翼无人机为... 新工科建设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思想为指导,为应对新的要求并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设计一种适应于本科生工程实践训练的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结合机械、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学科知识,以四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四旋翼无人机动力模型,研究和设计迭代控制算法。采用Simulink进行仿真,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飞行控制组研发的RflySim无人机模拟器平台搭建所设计的实验平台。最后,进行现场实际测试和航迹跟踪飞行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实验的预期,且航迹跟踪准确。所设计系统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航迹跟踪 迭代学习 SIMULINK RflySim无人机模拟器平台 飞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MEMS-IMU/Wi-Fi组合室内行人定位算法
6
作者 朱明红 于飞 +2 位作者 金明 刘娟 王振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9-617,共9页
为有效利用智能手机中的微机电惯性测量器件,本文研究一种新型集成策略,通过有效结合微机电惯性测量和Wi-Fi的数据直接估算行人的位置。基于行人航位推算法建立相对参考坐标系的位置推算模型;将惯性测量单元中陀螺仪的输出直接作为观测... 为有效利用智能手机中的微机电惯性测量器件,本文研究一种新型集成策略,通过有效结合微机电惯性测量和Wi-Fi的数据直接估算行人的位置。基于行人航位推算法建立相对参考坐标系的位置推算模型;将惯性测量单元中陀螺仪的输出直接作为观测值,同时定频采用无线网的位置数据进行校正,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估算行人的实时位置坐标;设计运动轨迹,采集手机传感器和无线信号接入点的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有效性和可行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机电惯性测量器件和无线网组合定位时,位置误差会小于惯性测量单元单独定位时的误差,可见Wi-Fi信息可辅助微电子机械系统惯性传感器更精确地完成室内行人导航定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行人定位 微机电惯性测量器件 无线传输系统定位 行人航位推算 组合定位 独立建模 扩展卡尔曼滤波 直接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漏气燃气弹射内弹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林 陈浪 +3 位作者 强新伟 鲍福廷 隋九龄 刘宗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3,共6页
针对水下变深度导弹发射问题,提出了通过调节小孔漏气量进而调节发射能量的水下变深度燃气弹射方案。针对该方案的内弹道计算问题:通过三维模型数值仿真与零维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比对获取了燃气通过小孔的流量系数;基于小孔流量系数和... 针对水下变深度导弹发射问题,提出了通过调节小孔漏气量进而调节发射能量的水下变深度燃气弹射方案。针对该方案的内弹道计算问题:通过三维模型数值仿真与零维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比对获取了燃气通过小孔的流量系数;基于小孔流量系数和传统燃气弹射内弹道模型,形成了小孔流动控制模型、低压室零维内弹道模型,最终建立了小孔漏气燃气弹射装置内弹道模型。内弹道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比对结果表明,该内弹道模型在上下低压室压强峰最大误差小于5%,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同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内弹道调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小孔截面积可以有效的实现导弹变深度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弹射 变深度弹射 内弹道调能 小孔漏气 水下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非对称运动体倾斜入水实验分析
8
作者 杨乾 钦波 +3 位作者 周敏超 李喜喜 张翱 王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33,共10页
为探究非对称结构倾斜入水过程空泡形态演化与弹道特性,针对不同非对称头型运动体入水开展实验研究。文中使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头部非对称运动体入水过程空泡演化与弹体位置进行记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头型非对称运动体的运... 为探究非对称结构倾斜入水过程空泡形态演化与弹道特性,针对不同非对称头型运动体入水开展实验研究。文中使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头部非对称运动体入水过程空泡演化与弹体位置进行记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头型非对称运动体的运动轨迹及姿态,对比分析头部形状与入水方式对入水空泡演化与弹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头部非对称运动体入水空泡演化具有2次开空泡、2次喷溅、1次空泡附着、空泡融合、2次空泡溃灭等独特的空泡流动特性;运动体头部形状会严重影响入水空泡的演化和弹道特性;随着运动体头型从凸头形状向凹头形状转变,喷溅水幕的宽度、空泡的大小以及运动体的姿态角会逐渐增大。相反,2次空泡的闭合时间却逐渐减小。此外,当头部非对称运动体以反向方式入水时,其更易达到水平运动状态,运动体入水后达到水平运动状态的时间大幅减小,这一特性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头部 入水实验 入水方式 空泡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驱动伺服系统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反推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海波 王承光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2-1284,共13页
双电机驱动伺服系统中存在齿隙非线性环节,为了削弱齿隙非线性对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给出了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分析了双电机同步联动控制的原理,然后应用改进的反推方法,在考... 双电机驱动伺服系统中存在齿隙非线性环节,为了削弱齿隙非线性对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给出了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分析了双电机同步联动控制的原理,然后应用改进的反推方法,在考虑系统所有的状态变量都能收敛的基础上,引入虚拟控制量,通过逐步递推选择Lyapunov函数,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系统中的不确定函数,设计了基于状态反馈的RBF神经网络反推自适应控制器,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将单纯的反推控制和RBF神经网络反推自适应控制的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后者的优越性高于前者.最后在实际系统中进行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驱动 RBF神经网络 自适应控制 反推控制 齿隙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微分器在变流量燃气发生器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柴金宝 陈雄 +2 位作者 何坤 周景亮 李旭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3-1161,共9页
变流量固冲发动机(VFDR)工作时,常采用PID控制器控制燃气发生器内燃气压强。对于阶跃或方波形式的压力指令,往往由于误差信号的突变使执行机构瞬时输出的控制力过大,产生较大的燃气压强超调与燃气流量负调,严重影响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变流量固冲发动机(VFDR)工作时,常采用PID控制器控制燃气发生器内燃气压强。对于阶跃或方波形式的压力指令,往往由于误差信号的突变使执行机构瞬时输出的控制力过大,产生较大的燃气压强超调与燃气流量负调,严重影响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常规的PID控制器基础上,引入跟踪微分器(TD)给压力指令信号合理地安排一个快速无超调的过渡过程并提取微分信号。然后令燃气压强跟踪这个安排的过渡过程,使压强达到期望值。通过对变流量燃气发生器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器,无论压力指令在高或低压强范围内,所提出的控制器均具有更高的稳态精度和快速性,压强的超调量不超过3.7%,响应时间在1s以内。此外,该控制器在抑制燃气流量的负调量上展现了巨大的优势,可将最大负调量减小2.7~3.25倍,显著地提升了VFDR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量固冲发动机 燃气发生器 跟踪微分器 安排过渡过程 闭环控制 流量负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过载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忠亮 李军伟 +2 位作者 黄刚 王向港 王宁飞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21,共10页
导弹在高空中作机动飞行时易出现内弹道异常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飞行任务失败。为了了解横向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对飞行过载下发动机内弹道性能进行更好地预示,建立了一种非均匀燃面退移离散坐标求解方法。从简单的... 导弹在高空中作机动飞行时易出现内弹道异常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飞行任务失败。为了了解横向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对飞行过载下发动机内弹道性能进行更好地预示,建立了一种非均匀燃面退移离散坐标求解方法。从简单的内孔燃烧管型装药到常用的复杂星孔药型,利用离散坐标求解方法模拟横向过载下推进剂的燃面退移,得出了不同过载下的燃面退移规律,计算了燃面面积的变化情况;同时,将不同微元处的面积和燃速相对应,预示了横向过载下发动机的内弹道特性。结果表明,横向过载导致推进剂燃烧发生偏心,燃烧室压强提高,绝热层提前暴露。100 g横向过载下,燃烧室压强增加4%,压强峰值出现时间0.4 s,绝热层暴露时间增加1.6 s;星孔药型燃面的下降段数等于星角数N/2+1。分析了横向过载对燃面退移及发动机内弹特性的影响,对发动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过载 燃面退移 离散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LCO框架对飞行姿态模拟器系统的参数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烨峰 邓凯 +2 位作者 左英琦 班晓军 黄显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65-2373,共9页
PID控制是飞行器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但是PID参数的调节往往十分繁琐。为了实现飞行模拟器控制系统自主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从而完成系统的稳定控制,本文使用强化学习中的概率推理学习控制算法(Probabilistic Inference for Le... PID控制是飞行器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但是PID参数的调节往往十分繁琐。为了实现飞行模拟器控制系统自主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从而完成系统的稳定控制,本文使用强化学习中的概率推理学习控制算法(Probabilistic Inference for Learning Control,PILCO)自主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首先,利用输入输出数据拟合出系统的概率动力学模型,并使用策略评估的方法对当前PID控制器进行评价;最后,使用策略提升的方式对当前PID控制器进行优化。在系统采样频率为100 Hz,每次采集8 s数据的实验中,经过10个回合的离线训练之后,系统控制效果已经可以满足要求,PID控制器参数已经收敛。经过PILCO优化的飞行姿态模拟器在定点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表明PILCO算法可以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并且在解决非线性控制和参数优化方面具有很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 概率推理学习控制 强化学习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传天线机电耦合建模及微振动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照明月 程伟 +1 位作者 王光远 李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94-302,共9页
星载数传天线是航天器低频段微振动的主要扰振源,严重影响了遥感卫星成像质量。研究了一种以步进电机为驱动源的数传天线的微振动特性。通过线性化方法简化了步进电机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了在柔性边界上步进电机驱... 星载数传天线是航天器低频段微振动的主要扰振源,严重影响了遥感卫星成像质量。研究了一种以步进电机为驱动源的数传天线的微振动特性。通过线性化方法简化了步进电机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了在柔性边界上步进电机驱动柔性负载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数传天线微振动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上述微振动模型,分析了微振动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得到的微振动频域峰值处的频率一致,幅值误差不超过9.41%&并且合理选择步进电机转速可有效降低数传天线的微振动。该模型可应用于在轨微振动预测、天线控制系统设计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传天线 微振动 机电耦合 步进电机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螺旋张拉整体式结构的空间可展舱段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成 朱伟伟 +5 位作者 李丹 左易 杨林森 刘俊 陈粤海 郭宏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针对中国未来空间站的更新换代以及地外星球基地建设任务,提出了一种由可展刚性骨架、可展中心承力柱、蒙皮及舱内设施组成的双螺旋张拉整体式可展舱段方案,并为其设计了双螺旋张拉整体式可展舱段骨架结构,开展了骨架结构参数优化,试制... 针对中国未来空间站的更新换代以及地外星球基地建设任务,提出了一种由可展刚性骨架、可展中心承力柱、蒙皮及舱内设施组成的双螺旋张拉整体式可展舱段方案,并为其设计了双螺旋张拉整体式可展舱段骨架结构,开展了骨架结构参数优化,试制了双螺旋张拉整体式可展舱段骨架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力学特性测试,验证了骨架拓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拉整体 可展舱段 力学测试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燃烧装置凝相产物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琴 胡春波 +1 位作者 李孟哲 胡加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38-2545,共8页
为获得金属粉末燃烧装置燃烧产物的反弹特性,进而为金属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在收集并分析了铁粉燃烧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搭建了壁面碰撞反弹装置,开展了凝相燃烧产物与石墨板反弹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法向反弹系数(en)与... 为获得金属粉末燃烧装置燃烧产物的反弹特性,进而为金属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在收集并分析了铁粉燃烧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搭建了壁面碰撞反弹装置,开展了凝相燃烧产物与石墨板反弹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法向反弹系数(en)与切向反弹系数(et)随粒子入射速度、入射角度的影响规律,并拟合了反弹系数多项式。结果表明:真实燃烧产物实验条件下,铁粉凝相燃烧产物的入射速度对en和et影响不显著,但入射角度对en和et的影响较大,表现为en随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et随入射角度的增加先减后增,但增幅较小,当入射角度大于58°时,et又出现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末燃烧装置 铁粉燃烧产物 反弹系数 石墨板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阻燃半硬质聚氨酯缓冲泡沫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毅 王道亮 +3 位作者 邹华维 石继梅 陈粤海 彭志会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半硬质聚氨酯泡沫(SPF)材料由于突出的缓冲性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SPF密度低且开孔率较高,遇到火源时极易发生燃烧,存在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其在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可膨胀石墨(EG)是一种典型的物理膨胀型无卤阻燃剂,可以有... 半硬质聚氨酯泡沫(SPF)材料由于突出的缓冲性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SPF密度低且开孔率较高,遇到火源时极易发生燃烧,存在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其在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可膨胀石墨(EG)是一种典型的物理膨胀型无卤阻燃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阻燃性能。为研究EG粒径和填充量对SPF阻燃性能的影响,选用三种大跨度粒径EG(70μm,430μm,960μm),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不同EG填充量的复合泡沫,对比了三种粒径EG在不同填充量(5 wt.%,15 wt.%,25 wt.%,50 wt.%)下对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能明显改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且粒径是EG阻燃的关键因素,大粒径、高填充量的EG能有效提高泡沫材料的阻燃性,在50 wt.%时,EG-960μm填充泡沫的氧指数高达31%。小粒径的EG-70μm不仅对泡沫的阻燃性无改善作用,甚至能促进泡沫的燃烧。同时,小粒径的EG-70μm能明显提高泡沫原料的粘度,影响泡沫的成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阻燃 半硬质聚氨酯泡沫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脉冲爆震反压传播规律与抑制研究
17
作者 李清安 王可 +6 位作者 范玮 杨海 韩俊德 黄颗 康健 高雅青 江余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5-1133,共9页
脉冲爆震燃烧室(pulse detonation combustor,PDC)反压反流的前传是导致脉冲爆震发动机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抑制PDC反流的传播,采用气动抑制策略,设计出不同结构组合而成的10种隔离段,使用恰当比的乙烯/富氧空气混合物开展了单次脉... 脉冲爆震燃烧室(pulse detonation combustor,PDC)反压反流的前传是导致脉冲爆震发动机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抑制PDC反流的传播,采用气动抑制策略,设计出不同结构组合而成的10种隔离段,使用恰当比的乙烯/富氧空气混合物开展了单次脉冲爆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压传播距离约为0.86倍PDC长度时,相比于基准隔离段,Venturi管(V)与1.5倍PDC直径的直管组合的隔离段由于能够提供更大的膨胀空间,其反压的传播速度与峰值可分别降低约10%与20%;相对于无Tesla阀(T)的隔离段,在安装了Tesla阀的隔离段中,反压传播速度可再降低27.3%以上;相对于无泄压小孔(S)的隔离段,安装了泄压小孔的隔离段可降低25%的反压峰值;中心锥(C)的引入可大幅提高反压传播过程中的平均衰减率。在10种隔离段中,CVST型组合隔离段结构具有最佳的反压抑制能力。相比于基准隔离段,反压在CVST隔离段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了约50%,峰值降低了约40.5%,平均峰值衰减率提升了1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 反流 压力传播 压力衰减 脉冲爆震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光子的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深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志兴 周保琢 +2 位作者 陈华 张志 谭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9-814,共6页
卫星对海探测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全天时工作、不受领海领空限制等优点。为此,本文分析了卫星对海探测的激光链路损耗,构建了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能量传输模型,探讨了基于单光子机制的星载激光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极限深度。结果表明,在... 卫星对海探测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全天时工作、不受领海领空限制等优点。为此,本文分析了卫星对海探测的激光链路损耗,构建了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能量传输模型,探讨了基于单光子机制的星载激光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极限深度。结果表明,在Ⅰ类海区,对于水下等效直径为2 m的物体,星载激光在200 km高度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最大深度为212 m。因此,在中低轨道开展星载激光对深海水下目标进行探测是可能的。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星载激光深海水下目标探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探测深度 水下目标 卫星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飞行速度与射流冲击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鸣 谢雨彤 +2 位作者 王辉 夏胜禹 王明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7-30,共4页
通过CFD仿真分析了火箭飞行速度与射流冲击作用的关系,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火箭不同的飞行速度;将定常计算方法和动网格方法计算结果对比,指出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给出了特征位置选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火箭飞行速... 通过CFD仿真分析了火箭飞行速度与射流冲击作用的关系,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火箭不同的飞行速度;将定常计算方法和动网格方法计算结果对比,指出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给出了特征位置选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火箭飞行速度条件下,冲击作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载荷峰值与飞行速度成反比;定常计算方法可以得到与动网格方法相近的结果,但如果计算的特征位置选取不当会出现较大差异;依据自由射流计算结果确定特征位置可以使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飞行速度 射流冲击 动网格 定常计算 特征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式布局双旋弹弹道特性和运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蛟龙 马广甫 +2 位作者 王诗宇 钦波 张德平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解决鸭式布局双旋弹控制飞行时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基于建立的七自由度刚体运动模型,推导得到该弹的攻角运动微分方程、陀螺稳定性、动态稳定性与追随稳定性判据,对其弹道特性和运动稳定性进行子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鸭舵启控时刻... 为解决鸭式布局双旋弹控制飞行时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基于建立的七自由度刚体运动模型,推导得到该弹的攻角运动微分方程、陀螺稳定性、动态稳定性与追随稳定性判据,对其弹道特性和运动稳定性进行子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鸭舵启控时刻与最大舵偏角对控制通道的修正效果影响较大,同时会引起其他通道的附带控制偏差;过大的舵偏角会引起攻角发散,破坏飞行稳定;鸭舵启动控制后,得益于后体高速旋转,攻角剧烈震荡但不发散,高转速、低初速和小静力矩系数是鸭式布局双旋弹维持陀螺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增大升阻比有利于保证弹体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式布局 双旋 弹道特性 攻角运动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