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选择研究
1
作者
梁灵玥
万永清
+3 位作者
陈本平
汪淑芳
王琼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2,共8页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迄今对其育雏栖息地需求的研究甚少。2024年3—8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样方法对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野外共...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迄今对其育雏栖息地需求的研究甚少。2024年3—8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样方法对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野外共安装62台红外相机,共确定22个利用样方和40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育雏期倾向于选择乔木盖度较小、竹子高且盖度大、草本低矮、落叶丰富的栖息地。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识别出竹子盖度和落叶厚度是影响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选择的关键生态因子。主成分分析显示,四川山鹧鸪首要考虑育雏栖息地的安全,其次是食物条件。本研究结果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有效保护与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育雏栖息地选择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山鹧鸪1例异常性行为的记述
2
作者
陈本平
凌征文
+2 位作者
何松
陈思露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在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地森林中(郑光美,2015)。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BirdLife Internati...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在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地森林中(郑光美,2015)。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2024)。迄今对该物种的交配行为了解甚少,仅有2021年9月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其野外自然交配过程,模式与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相似,交配前未见雄鸟展示求偶行为(李国金等,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异常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山鹧鸪日活动节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媛媛
梁灵玥
+4 位作者
万永清
陈本平
李国金
付义强
王琼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1,441,共7页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以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20—2022年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两地四川山鹧鸪种群的...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以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20—2022年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两地四川山鹧鸪种群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老君山种群在繁殖季的日活动节律为多峰型,非繁殖季为双峰型;而马鞍山种群的日活动节律均为双峰型。但2个种群的活动模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四川山鹧鸪的日活动节律兼具保守性和可塑性,丰富了该物种的基础生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日活动节律
可塑性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灰胸薮鹛的种群现状调查
4
作者
王宇峰
徐媛媛
+2 位作者
戴波
陈本平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的珍稀噪鹛科Leiothrichidae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关于该鸟类的种群状况一直缺乏系统调查,导致该物种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管理。2018—2019年,对灰胸薮鹛的种群分布、数量...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的珍稀噪鹛科Leiothrichidae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关于该鸟类的种群状况一直缺乏系统调查,导致该物种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管理。2018—2019年,对灰胸薮鹛的种群分布、数量及主要受胁因素开展了专项调查,发现6个新分布地,将其分布地扩大为18个县(区)。结果显示,灰胸薮鹛的平均密度为(1.68±0.43)♂/km^(2);栖息地破碎化、丧失和盗猎是灰胸薮鹛种群的主要受胁因素。当前应加大对灰胸薮鹛现有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严厉打击盗猎和贩卖野生鸟类;建议相关保护区开展植被恢复时,可考虑种植一些快速生长的本地竹类(如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以增加灰胸薮鹛的适宜栖息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胸薮鹛
种群状况
主要威胁因素
特有鸟类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选择研究
1
作者
梁灵玥
万永清
陈本平
汪淑芳
王琼
付义强
机构
四川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961)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NSFSC1111)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XJKY1026)。
文摘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迄今对其育雏栖息地需求的研究甚少。2024年3—8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样方法对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野外共安装62台红外相机,共确定22个利用样方和40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育雏期倾向于选择乔木盖度较小、竹子高且盖度大、草本低矮、落叶丰富的栖息地。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识别出竹子盖度和落叶厚度是影响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选择的关键生态因子。主成分分析显示,四川山鹧鸪首要考虑育雏栖息地的安全,其次是食物条件。本研究结果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有效保护与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育雏栖息地选择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监测
Keywords
Arborophila rufipectus
nestling habitat selection
Sichuan Laoju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frared-camera monitoring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山鹧鸪1例异常性行为的记述
2
作者
陈本平
凌征文
何松
陈思露
付义强
机构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四川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项目(HX20240106)。
文摘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在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地森林中(郑光美,2015)。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2024)。迄今对该物种的交配行为了解甚少,仅有2021年9月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其野外自然交配过程,模式与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相似,交配前未见雄鸟展示求偶行为(李国金等,2022)。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异常性行为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山鹧鸪日活动节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媛媛
梁灵玥
万永清
陈本平
李国金
付义强
王琼
机构
四川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四川
省甘洛县马鞍山
自然保护区
保护
中心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1,44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961)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4NSFSC1111)
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项目(XJ20200176,SYJS2021030)。
文摘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科Phasianidae鸟类。以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20—2022年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两地四川山鹧鸪种群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老君山种群在繁殖季的日活动节律为多峰型,非繁殖季为双峰型;而马鞍山种群的日活动节律均为双峰型。但2个种群的活动模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四川山鹧鸪的日活动节律兼具保守性和可塑性,丰富了该物种的基础生态学资料。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日活动节律
可塑性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Arborophila rufipectus
daily activity rhythm
plasticity
Sichuan Laoju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ichuan Ma’anshan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灰胸薮鹛的种群现状调查
4
作者
王宇峰
徐媛媛
戴波
陈本平
付义强
机构
四川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基金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林规发[2018]49号)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XJKY1026)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961
31272330)。
文摘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的珍稀噪鹛科Leiothrichidae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关于该鸟类的种群状况一直缺乏系统调查,导致该物种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管理。2018—2019年,对灰胸薮鹛的种群分布、数量及主要受胁因素开展了专项调查,发现6个新分布地,将其分布地扩大为18个县(区)。结果显示,灰胸薮鹛的平均密度为(1.68±0.43)♂/km^(2);栖息地破碎化、丧失和盗猎是灰胸薮鹛种群的主要受胁因素。当前应加大对灰胸薮鹛现有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严厉打击盗猎和贩卖野生鸟类;建议相关保护区开展植被恢复时,可考虑种植一些快速生长的本地竹类(如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以增加灰胸薮鹛的适宜栖息地面积。
关键词
灰胸薮鹛
种群状况
主要威胁因素
特有鸟类
保护建议
Keywords
Liocichla omeiensis
population status
main threatening factor
endemic bird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山鹧鸪育雏栖息地选择研究
梁灵玥
万永清
陈本平
汪淑芳
王琼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山鹧鸪1例异常性行为的记述
陈本平
凌征文
何松
陈思露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山鹧鸪日活动节律的比较研究
徐媛媛
梁灵玥
万永清
陈本平
李国金
付义强
王琼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灰胸薮鹛的种群现状调查
王宇峰
徐媛媛
戴波
陈本平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