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成果展示
1
作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I0009-I0010,共2页
一、学院概况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油画系创立的第三工作室。面对新的艺术思潮和艺术教育背景,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学校于2010年设立新媒体艺术系。2011年新媒体艺术系作为独立系科开始招生。2019年,... 一、学院概况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油画系创立的第三工作室。面对新的艺术思潮和艺术教育背景,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学校于2010年设立新媒体艺术系。2011年新媒体艺术系作为独立系科开始招生。2019年,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等美术学院”的目标下,根据学院制改革精神,学校办公会审议将原新媒体艺术系各专业正式组建为实验艺术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四川美术学院 油画系 艺术思潮 成果展示 学院概况 国内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场域——原型池”艺术赋能城市设计作品
2
作者 张海超 邓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I0011-I0011,共1页
设计说明:本数字艺术作品是为南昌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研发定制项目,作为中心发起的2023年度数字艺术计划参展作品进行呈现。该计划在城市规划语境下试图探讨更加可持续且多元化的城市自制管理模式,城市信息流通、分析与生态结合的可视化方... 设计说明:本数字艺术作品是为南昌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研发定制项目,作为中心发起的2023年度数字艺术计划参展作品进行呈现。该计划在城市规划语境下试图探讨更加可持续且多元化的城市自制管理模式,城市信息流通、分析与生态结合的可视化方式,以及虚拟与现实应用参与城市规划各类场景的可能性等多元化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展示中心 设计说明 信息流通 数字艺术 参展作品 艺术作品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环境检测虚拟交互美育设计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清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I0012-I0012,共1页
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设计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智慧城市的魅力。此设计以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等为媒介,通过监测器+剧场廊亭(由日常物组合而成)给予呈现,将城市环境变化与科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众可通过检测装... 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设计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智慧城市的魅力。此设计以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等为媒介,通过监测器+剧场廊亭(由日常物组合而成)给予呈现,将城市环境变化与科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众可通过检测装置感受城市的脉动,每个灯光的变化都是城市的真实环境现状的反映,如蓝色代表城市声贝、绿色代表温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交互 空气污染 环境检测 设计说明 智慧城市 检测装置 监测器 环境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中绿意——城市美学中的可持续设计》
4
作者 董子瑗 吉克楚哈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I0013-I0013,共1页
设计说明:《瓶中绿意——城市美学中的可持续设计》反映了当代城市对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作品通过回收材料和动态影像制作成,展示植物茂盛生长的过程,旨在提升民众对绿色生活的追求,推动城市向更绿色、更宜居的方向发展... 设计说明:《瓶中绿意——城市美学中的可持续设计》反映了当代城市对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作品通过回收材料和动态影像制作成,展示植物茂盛生长的过程,旨在提升民众对绿色生活的追求,推动城市向更绿色、更宜居的方向发展。作品材料结合纸浆、玻璃瓶、红外线传感技术和互动影像,增强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性。通过这件作品,希望唤起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关注,激发环保意识,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环保行动,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作品融入了影像互动元素,赋予艺术作品更多的城市服务路径和设计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 城市美学 回收材料 设计说明 动态影像 可持续发展 地球家园 红外线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技术的青少年无线翻译产品创新设计
5
作者 柳京子 李佳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I0014-I0014,共1页
设计说明:本产品设计灵感来源于青少年国外游学探访时的困境,AR翻译伙伴是一款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青少年无线翻译产品,旨在提供更直观、便捷的语言交流体验。产品使用植物的纳米纤维与淀粉制作而成,安全环保的同时也是可降解材料。... 设计说明:本产品设计灵感来源于青少年国外游学探访时的困境,AR翻译伙伴是一款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青少年无线翻译产品,旨在提供更直观、便捷的语言交流体验。产品使用植物的纳米纤维与淀粉制作而成,安全环保的同时也是可降解材料。本产品的特色是利用先进的语音识别翻译技术,实现多语言实时翻译的同时,还通过AR技术为用户呈现直观的翻译信息。并且充分的考虑用户体验,确保产品方便青少年用户快速上手。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不仅可利用AR技术创造互动性,还通过手势或语音指令实现操作,使学习和使用过程更加富有乐趣。另外,产品设计有家长控制功能,确保青少年在使用产品无障碍交流、享受学习的同时,保持网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AR技术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可降解材料 语音识别 产品创新设计 设计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压缩”式的编织与侠义主体的消解——空间批评视野下贾樟柯《江湖儿女》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光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4-66,共3页
从空间批评的视野出发,《江湖儿女》是先文本与现文本“时空压缩”式的编织,这种编织以旧城空间的意义重构为基础,以空间叙事结构的压缩为核心,以空间中侠义主体的消解为呈现目的。具体而言,作为先文本的地域空间的所指被导演重构,进而... 从空间批评的视野出发,《江湖儿女》是先文本与现文本“时空压缩”式的编织,这种编织以旧城空间的意义重构为基础,以空间叙事结构的压缩为核心,以空间中侠义主体的消解为呈现目的。具体而言,作为先文本的地域空间的所指被导演重构,进而与作为先文本的新城空间相互叠加。在转换与叠加的褶皱中,旧城空间的江湖语境逐渐被解构。在此基础上,叙事节奏的加速与突转,形成压缩式的空间叙事结构,呈现江湖语境解构后流动、易变和不安的生存语境。《江湖儿女》并非题材维度的突破,而是意义之维的延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儿女》 空间批评 时空压缩 江湖语境 侠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旋律网络电影介入虚拟社区的路径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磊 杨光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9,共3页
作为各大播放平台及其虚拟社区的新兴电影类型,主旋律网络电影通过本体与外延的重构,建构出介入虚拟社区的有效路径。就本体而言,主旋律网络电影以叙事故事的青春化引发粉丝“共鸣”,以叙事视角的微观化引起粉丝“共情”,以叙事人物的... 作为各大播放平台及其虚拟社区的新兴电影类型,主旋律网络电影通过本体与外延的重构,建构出介入虚拟社区的有效路径。就本体而言,主旋律网络电影以叙事故事的青春化引发粉丝“共鸣”,以叙事视角的微观化引起粉丝“共情”,以叙事人物的人性化唤起粉丝“共在”,总之,建构社区“共感”是创作的主要取向;从外延来看,主旋律网络电影通过培育“合法性认同”重塑电影传播的虚拟社区生态。主旋律网络电影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在虚拟社区的主导地位,融通了网络文化与主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网络电影 虚拟社区 共感 合法性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乡重构:乡村景观下的科幻想象
8
作者 王传赫 宁佳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14-118,共5页
科幻作品是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的集体想象构建,也是对一个国家、社会以及民族文化的表达手段。中国的科幻电影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科幻类型和科幻立场。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幻片中增添了诸多乡土元素,形成特有的“乡... 科幻作品是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的集体想象构建,也是对一个国家、社会以及民族文化的表达手段。中国的科幻电影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科幻类型和科幻立场。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幻片中增添了诸多乡土元素,形成特有的“乡土科幻片”。将农民形象与乡村景观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乡村变革作为文化背景,以传统乡土与城市化、科技化的碰撞为媒介,展现出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主体性和话语权的迷失,并通过乡土视角表达人类对于原乡的文化记忆和场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科幻 景观建构 文化记忆 乡村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