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艺专业学生在茶文化差异的英语教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爽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5-366,共2页
语言是一种文化形式,文化寓于语言之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突出英语语言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介绍中外茶文化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茶艺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问题,以茶文化的差异为视角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 语言是一种文化形式,文化寓于语言之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突出英语语言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介绍中外茶文化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茶艺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问题,以茶文化的差异为视角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以提高和帮助学生对英语词汇、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指出茶艺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应该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加强茶艺英语的教学和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差异 茶艺专业学生 英语教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教育理念下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重构 被引量:7
2
作者 纪超香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9,共6页
全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是对教育目的机械化、功利化的"革命"。以全人教育理念建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对于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深层次开发运动员人才资源、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 全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是对教育目的机械化、功利化的"革命"。以全人教育理念建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对于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深层次开发运动员人才资源、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全人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维度,重新审视当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对建立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提出思考和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基础教育与后续教育缺乏有效衔接、文化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建议从确立"全人"价值向度和培养目标、建构"体教融合"的监管体制、增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健全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重构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教育 文化教育 问题分析 体系重构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译:比直译更为有效的译家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海燕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编译已成为当今中国翻译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编译的意义、方式、目的和实践上加以概述,表明在众多翻译方法中,编译正在日益成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摆脱西文框框、让译文更加准确流畅优美、顺利实现文字转换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编译 语言 中西文化 原文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拜旦的《体育颂》中的时代意义与文学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Z期76-78,共3页
顾拜旦的《体育颂》是一部已经被人们津津乐道了长达一百多年之久的散文诗歌,我相信不管是再过八年,还是八十年,甚至八百年,它都将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歌。它体现了顾拜旦的体育思想,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体育颂》的发表与时代紧密相... 顾拜旦的《体育颂》是一部已经被人们津津乐道了长达一百多年之久的散文诗歌,我相信不管是再过八年,还是八十年,甚至八百年,它都将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歌。它体现了顾拜旦的体育思想,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体育颂》的发表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同时,诗歌节奏轻松明快,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可谓是别具一格,也具有很深刻的文学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顾拜旦这篇不朽著作《体育颂》的赏析,再进一步探讨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意义与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拜旦 体育颂 时代意义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口治理”到“关怀自身”——资本、权力与生存美学
5
作者 郭硕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8,共5页
从人类社会步入近代以来,人口和财富就成为权力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因此,无论是资本的累积还是权力的增长,都与人口的因素密不可分,并且这三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人口与权力、资本的问题上,马克思和福柯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分析。马克思... 从人类社会步入近代以来,人口和财富就成为权力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因此,无论是资本的累积还是权力的增长,都与人口的因素密不可分,并且这三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人口与权力、资本的问题上,马克思和福柯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分析。马克思侧重于从宏观权力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人口进行的剥削,而福柯则将目光集中在微观权力通过人口中的个体进行规训从而达到资本累积的过程。马克思认为通过阶级斗争和消除私有制的方式能最终解放人、使人摆脱异化状态,而福柯则发展出了一种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策略,借以对抗权力的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生存美学 马克思 人口 权力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怪”阐释史与现代主义诗学之建构
6
作者 方长安 田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8,共10页
从1920年代开始,李金发便以"诗怪"名世。何为"诗怪"?近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论者基于言说语境、诗歌立场、审美趣味以及表述目的,对它作了不同的阐释。"怪"缘于其诗歌的象征主义品格,但"诗怪"形... 从1920年代开始,李金发便以"诗怪"名世。何为"诗怪"?近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论者基于言说语境、诗歌立场、审美趣味以及表述目的,对它作了不同的阐释。"怪"缘于其诗歌的象征主义品格,但"诗怪"形象却或隐或现,变动不居。百年"诗怪"批评话语,折射出不同时代读者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不适、拒斥乃至认同等复杂心理,对"诗怪"的批评和肯定都是对象征主义诗学的阐述与传播。在这个意义上,百年"诗怪"阐释史,就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从无到有的生成及其构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诗怪” 阐释史 现代主义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词语修辞阐释
7
作者 唐渊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通过对体育词语的语言修辞进行分析,研究体育词汇的使用情况、修辞作用及其泛化现象。主要结论:体育词语多样化、生活化,但还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研究体;体育词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泛化,被逐渐扩大使用到其他领域。建议:通过语言... 通过对体育词语的语言修辞进行分析,研究体育词汇的使用情况、修辞作用及其泛化现象。主要结论:体育词语多样化、生活化,但还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研究体;体育词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泛化,被逐渐扩大使用到其他领域。建议:通过语言修辞的进一步加工使体育词语不断和通用词汇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并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词语 语言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媒介人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海燕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9期57-59,共3页
后现代文化的出现带来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隐退,新型文化媒介人的崛起。这个新兴文化群体追求情感探索和审美体验,传播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促使后现代新兴领域合法化,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等级差异,刷新消费者的接受力和领悟力。
关键词 后现代 新型文化媒介人 情感探索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0-1940年代读者批评与“颓废”诗学的审美嬗变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5,共10页
1920-1940年代的读者从象征派诗人诗歌里发现了由官能刺激引发的“颓废”,同时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传递微妙的感觉;从左翼诗人诗歌里剥离出隐藏于革命激情中的“颓废”,借助浪漫主义的抒情技巧包裹隐秘的情绪;从“现代派”诗人诗歌... 1920-1940年代的读者从象征派诗人诗歌里发现了由官能刺激引发的“颓废”,同时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传递微妙的感觉;从左翼诗人诗歌里剥离出隐藏于革命激情中的“颓废”,借助浪漫主义的抒情技巧包裹隐秘的情绪;从“现代派”诗人诗歌里挖掘忧郁哀吟的“颓废”,兼取唯美与象征的艺术主张诠释病态回返的灵魂;从西南联大诗人诗歌里提炼人间普遍的悲剧式“颓废”,融汇西方现代思潮综合考量玄妙的生命。就“颓废”诗学的审美形态上看,读者批评经历了从肉体向生命的演变历程,完成了新诗现代性的传播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批评 “颓废” 诗学 审美 新诗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闷迷狂的心理建构与亲善憎恶的情感体验——从“他者”反观中国现代留日诗人的主体意识
10
作者 田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中国现代留日诗人借助异域求学的新视野,感受日本自然风光与文明景象,洞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政治风云,笔下的日本形象是审视日本社会的一面明镜。在"他者"的形象背后,隐藏着自我的诸多精神特质,表现为由潜在层面的苦闷向纵... 中国现代留日诗人借助异域求学的新视野,感受日本自然风光与文明景象,洞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政治风云,笔下的日本形象是审视日本社会的一面明镜。在"他者"的形象背后,隐藏着自我的诸多精神特质,表现为由潜在层面的苦闷向纵深显现的迷狂心理的发展,继而引申出亲善与憎恶的双重对立的情感维度。这些心理与情感因素构成了中国现代留日诗人的主体意识,它既是接受与生成日本形象的一种机制,又是保持自我与"他者"互动关系的媒介和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诗人 主体意识 “他者” 苦闷迷狂 亲善憎恶 心理构建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