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熙 胡朝辉 +2 位作者 彭永海 罗华 杨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在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7月因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切除术52例,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27例(...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在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7月因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切除术52例,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27例(低压组,2~4 cm H2O)和正常中心静脉压组25例(对照组,5~10 cm H2O)。2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切除范围、肝癌分期、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ICG-R15、肝硬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小范围(≤2个肝段)肝切除时,低压组(n=13)与对照组(n=14)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范围肝切除时,低压组(n=14)较对照组(n=11)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221.4±49.9)min vs.(287.2±69.4)min,t=-2.758,P=0.011],较少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00(60~660)ml vs.450(200~1200)ml,Z=-2.853,P=0.004],较短的肝门阻断时间[15(10~45)min vs.30(15~60)min,Z=-2.429,P=0.015]以及较短的术后住院时间[(11.9±1.7)d vs.(14.1±2.2)d,t=-0.412,P=0.010]。结论在大范围腹腔镜肝切除时应用CLCVP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肝门阻断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腹腔镜检查 肝细胞癌 中心静脉压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超声筛查中国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华扬 陶昀璐 +17 位作者 李梅 勇强 何文 赵晖 罗燕 张艳 彭涛 于德林 潘旭东 吴春霞 牛小媛 胡凤云 何香芹 袁建军 褚文 唐凤珍 艾红 崔进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17-623,共7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 =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 =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 =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
3
作者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 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 +37 位作者 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专家组 李少军 谭利平 许峰 刘成军 胡兰 白科 谭继红 李伟 闫军 汪万军 蒋文良 蒋浩 李先强 李坤 张伟 曾毅文 王立 张波 陈明双 张孝庆 郭锐 谭小林 王莹 王继书 张智睿 段钧 张国英 范忠祥 邹莹波 陈建丽 付红敏 曾娟 陈佳 刘娟 石艳 拉姆卓嘎 泽碧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中国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是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和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GRAD... 中国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是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和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GRADE标准提出16项推荐意见,涵盖了病情评估、转运原则、风险评估、转运方式选择、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与应急管理、沟通交接及质控体系等关键环节,为西南地区各级医院提供实践指导,旨在规范院际转运流程,保障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儿童 院际转运 专家共识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心肌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柯祺 陈平 +1 位作者 何伟 刘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心肌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的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入术前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优甲乐组及...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心肌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的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入术前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优甲乐组及术前进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12小时,测定心肌及脑组织损伤指标、促炎及黏附分子、抗氧化指标。结果:手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血清中cTnI、LDH、CK-MB、H-FABP、NSE、S100B、CD11b/CD18、sP-selectin、IL-1、IL-10的含量及SjvO2的水平均高于手术前,Cu-Zn SOD、CAT、GSH-Px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且优甲乐组患者血清中cTnI、LDH、CK-MB、H-FABP、NSE、S100B、CD11b/CD18、sP-selectin、IL-1、IL-10的含量及SjvO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u-Zn SOD、CAT、GSH-Px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炎症及氧化应激所致心肌及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左旋甲状腺素 缺血再灌注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脑颈动脉狭窄地域分布差异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唐煜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北方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分布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9346例。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彩色多... 目的探讨中国南北方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分布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9346例。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并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验证。根据我国地理位置标准,将患者分为南方地区组和北方地区组,比较两组间脑、颈动脉病变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颈部动脉病变(≥50%狭窄,含闭塞)分为动脉病变组和无动脉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南北分布差异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南北分布差异在脑、颈部动脉病变中的作用。结果9346例患者中,南方地区组2561例,北方地区组6785例。北方地区脑、颈部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50%狭窄,含闭塞)检出率显著高于南方地区[33.1%(2243/6785)比25.0%(639/2561),χ2=57.295,P<0.01]。除颈总动脉外,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发生率北方地区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均P<0.05)。南、北方地区组间动脉病变在颅内、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0,P=0.248),均以单纯颅内动脉病变多见。南、北方地区患者动脉病变在前、后循环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3,P=0.001),南方地区患者单纯前循环动脉病变占比明显高于北方地区患者[58.5%(374/639)比50.3%(1129/2243)],而北方地区患者单纯后循环动脉病变[27.2%(609/2243)比23.0%(147/639)]及前、后循环动脉联合病变占比[22.5%(505/2243)比18.5%(118/639)]均显著高于南方地区。9346例患者中,动脉病变组2882例,无动脉病变组646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06、1.670、1.202、1.176、1.546、1.414及1.230,均P<0.05)。校正上述因素后,生活在北方地区仍为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5,95%CI:1.237~1.550,P<0.01)。结论中国南北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缺血性卒中 动脉狭窄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陪护的提供与管理 被引量:6
6
作者 毕宇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6期370-370,共1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陪护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再粘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丹 潘长清 +2 位作者 邓艳梅 邱娜 张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9-631,共3页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TCRA)后预防再次粘连的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TCRA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计157例。分为3组:几丁糖组51例,术后宫腔注入几丁糖2 ...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TCRA)后预防再次粘连的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TCRA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计157例。分为3组:几丁糖组51例,术后宫腔注入几丁糖2 ml;IUD组50例,术后放置IUD;几丁糖+IUD组56例,术后宫腔注入几丁糖同时放置IUD;几丁糖组及几丁糖+IUD组术后均安置阴道隔膜24小时,术后3个月宫腔镜下观察宫腔情况。结果:几丁糖组、IUD组、几丁糖+IUD组3组预防宫腔再粘连有效率分别为47.1%、32.0%及64.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再粘连率分别为86.3%、92.0%及69.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TCRA术后宫腔注入几丁糖与放置IUD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宫腔粘连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切除术 几丁糖 宫内节育器 再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长度与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7
8
作者 卢铀 李涛 +3 位作者 任光国 汪虹 陈利华 王静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病变长度 癌浸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启榆 王东 +12 位作者 谢步东 林华 王忠 王鸿志 王富春 鲜于剑波 张勇 赵平武 张耀 罗华 王杰 李慧 宋中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3例临床诊断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79例行介入治疗 ,其中 4 2例使用了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 ,近期有效... 目的 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3例临床诊断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79例行介入治疗 ,其中 4 2例使用了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 ,近期有效率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2~ 2 4个月 ,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栓塞术后 2~ 10个月内死亡 ,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原栓塞部位出血。结论 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弹簧圈 出血 动脉 患者 临床应用价值 并发症 晚期肝癌 栓塞术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宇 易庆军 +2 位作者 李秀泽 夏氢 张永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6期2225-2228,共4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MA组)以及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MMA组接受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MA组)以及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MMA组接受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AI组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术后即刻及术后12小时,检测血清中疼痛相关分子、应激相关激素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应激相关免疫分子的含量。结果: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血清中SP、PGE2、TNF-α、IL-1β、IL-10、FC、NE、E、GH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术后即刻且MMA组患者术后12小时血清中SP、PGE2、TNF-α、IL-1β、IL-10、FC、NE、E、GH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PCIA组,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PCIA组。结论: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能够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及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多模式镇痛 髂筋膜间隙阻滞 疼痛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1
作者 孙华 王鸿志 +1 位作者 赵铀 霍春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妇产科 出血性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盆底重建保留子宫与切除子宫术后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勇 王丹 +2 位作者 潘长青 马瑛 张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两所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行全盆底重建术患者48例,其中子宫切除22例(CH组),保留子宫26例(UC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盆腔器官脱...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两所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行全盆底重建术患者48例,其中子宫切除22例(CH组),保留子宫26例(UC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POP-Q值CH组与U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的POP-Q分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盆底功能影响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脱垂复发,除1例发生网片排斥暴露,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损伤小,手术安全。术后12个月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保留子宫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全盆底重建术 保留子宫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脑氧代谢、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谢柯祺 张永洪 +1 位作者 李秀泽 戴贵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691-694,69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脑氧代谢、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Narcotrend指数25-35的A组、35-45的B组、45-55的C组。诱导前(T0)、手术中(T1)、拔管时(T2)、...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脑氧代谢、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Narcotrend指数25-35的A组、35-45的B组、45-55的C组。诱导前(T0)、手术中(T1)、拔管时(T2)、拔管后30 min(T3),测定脑氧代谢指标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和脑氧摄取率(CERO_2)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术后第1、3、5、7天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S100B、β样淀粉蛋白1-42(Aβ1-42)。结果:T1、T2、T3时,A组和B组的Da-jvO_2水平明显高于C组,CERO_2水平及血清NE、E、COR、GH含量均低于C组;术后第1、3、5、7天时,B组和C组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血清NSE、S100B、Aβ1-42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结论:Narcotrend指数35-45的麻醉深度能够控制脑氧代谢、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 脑氧代谢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术后切口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宇 易庆军 +2 位作者 李秀泽 夏氢 张永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690-2693,共4页
目的:研究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术后切口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择期开腹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布啡组(N组)、罗哌卡因组(R组)、纳布啡+罗哌卡因组(N+R组)。手术前及手术... 目的:研究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术后切口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择期开腹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布啡组(N组)、罗哌卡因组(R组)、纳布啡+罗哌卡因组(N+R组)。手术前及手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中疼痛及应激相关介质的含量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含量。结果:手术后24小时,四组血清中Cor、NE、MDA、SP、PGE2、BK、NPY、TNF-α、IL-6、IL-10、NE的含量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血清中SOD、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的含量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且N组、R组、N+R组血清中Cor、NE、MDA、SP、PGE2、BK、NPY、TNF-α、IL-6、IL-1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SOD、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R组血清中Cor、NE、MDA、SP、PGE2、BK、NPY、TNF-α、IL-6、IL-1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N组和R组,血清中SOD、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和R组。结论: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能够减轻小儿术后的切口疼痛及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罗哌卡因 疼痛 应激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伟 李卫 +1 位作者 夏氢 王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87-2789,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组,n=20)和手动输注组(M组,n=20)。前者通过丙...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组,n=20)和手动输注组(M组,n=20)。前者通过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而后者通过手动输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足够通气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在同一时刻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镜检条件相当(P>0.05);但T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足够通气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均比M组患者相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可安全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实现了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快速平稳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喉罩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杨静 夏氢 何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常规全身麻醉的神经阻滞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常规对... 目的: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常规全身麻醉的神经阻滞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常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6天时,测定血清中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的含量;手术后3、6天时,测定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及免疫转录因子的含量。结果:手术后3、6天时,两组血清中SP、BK、IL-1β、IL-6、Cor、INS、NE、E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且神经阻滞组患者血清中SP、BK、IL-1β、IL-6、Cor、INS、NE、E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RORγt、Foxp3、PD-1、PD-L1的表达强度均低于常规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及T-bet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应答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疼痛 应激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谢柯祺 夏氢 +1 位作者 罗继文 杨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7期1578-1581,1586,共5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乌司他丁+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实验组、接受磷酸肌酸钠干预的...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乌司他丁+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实验组、接受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凋亡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含量及外周血中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强度。结果:两组手术后血清中cTnI、CK-MB、H-FABP、sFasL、sTWEAK、Caspase-3、Caspase-8、IL-1β、TNF-α、ICAM1、MDA、NO的含量及外周血中TLR4、NLRP3、NOX2、iNOS的表达强度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cTnI、CK-MB、H-FABP、sFasL、sTWEAK、Caspase-3、Caspase-8、IL-1β、TNF-α、ICAM1、MDA、NO的含量及外周血中TLR4、NLRP3、NOX2、iNOS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均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乌司他丁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伟 李卫 +1 位作者 夏氢 王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45-1947,共3页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控制通气组(C组,n=20)和自主呼吸组(S组,n=20)。前者通过喉罩联合T型密封...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控制通气组(C组,n=20)和自主呼吸组(S组,n=20)。前者通过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实施控制通气,而后者则保持自主呼吸,必要时经面罩辅助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镜检时间,观察检查中的不良反应。结果:S组患者的HR在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显著升高,检查中的SpO2明显下降(P<0.05)。而C组患者HR变化不明显,SpO2维持在较高水平。C组患者的镜检条件明显优于S组,镜检时间显著短于S组(P<0.05)。C组患者检查中出现呛咳、憋气、喉痉挛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S组(P<0.05)。结论: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可安全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气道,解决检查中的呼吸抑制问题,显著改善镜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喉罩 T型密封接头 控制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芩承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冯勇 谭冬梅 +2 位作者 李彬 蒲静 王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40-2944,共5页
目的:探究柴芩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治疗方法,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柴芩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治疗方法,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心电监护、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抑酸、维持内环境稳定、抗菌、抑制胰腺分泌和胰腺活性、止痛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芩承气汤加减治疗,且经胃管给药,均同时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情况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观察并比较;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前WBC、CRP、内毒素、IL-6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2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前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8^+、CD4^+/CD8^+2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承气汤能抑制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芩承气汤 急性重症胰腺炎 淀粉酶 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晋刚 苗艳 +2 位作者 崔易坤 尹振宇 黄海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0月,对25例不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结合体位复位,术中根据骨折特点个体化穿刺及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0月,对25例不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结合体位复位,术中根据骨折特点个体化穿刺及注入骨水泥,有效固化椎体、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成角。术后1、6、12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恢复率、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可获得椎体稳定,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2.5±0.9 vs.9.2±0.8,P=0.000),椎体高度恢复(85.2%±4.4%vs.80.3%±4.1%,P=0.000),后凸Cobb角减小(8.1°±2.1°vs.11.4°±2.4°,P=0.000),23例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进一步降低,术后6、12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但需要谨慎选择适应证及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爆裂性骨折 骨水泥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