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晓斌 李亚林 +2 位作者 唐建侯 杨慧珠 刘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1-434,438,共5页
本文使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根据上行转换横波穿过裂隙介质时产生的分裂特征来研究裂隙特征,采用旋转分析法识别裂缝方位,用NMO速度分析、纵横波垂直速度分析和旋转分析计算裂缝密度。对四川盆地LYS构造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多波资料是检测... 本文使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根据上行转换横波穿过裂隙介质时产生的分裂特征来研究裂隙特征,采用旋转分析法识别裂缝方位,用NMO速度分析、纵横波垂直速度分析和旋转分析计算裂缝密度。对四川盆地LYS构造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多波资料是检测裂缝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方位 裂缝密度 旋转分析 NM0速度 四川盆地 纵波 横波 垂直速度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盆地构造特征和含油气条件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丽华 徐强 范明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8,共5页
根据西昌盆地首次地震概查资料 ,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地震成果 ,查明的地腹七里坝、尔乌、炭山、罗木大山等 7个局部构造在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顶界 ,其圈闭总面积达 177.5km2 。通过解释 ,结合七坝 1井区域探井成果 ,对西昌盆地地腹构造的总... 根据西昌盆地首次地震概查资料 ,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地震成果 ,查明的地腹七里坝、尔乌、炭山、罗木大山等 7个局部构造在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顶界 ,其圈闭总面积达 177.5km2 。通过解释 ,结合七坝 1井区域探井成果 ,对西昌盆地地腹构造的总体分布特征及局部构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识 ,对盆地内主要断裂的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了推断及解释。综合地震地质资料解释了古生界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在西昌盆地的基本分布范围 ,其厚度变化的总趋势是 :从西至东、由南往北地层由薄增厚。根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对局部构造进行了含油气条件分析 ,提出位于米市凹陷内的七里坝和炭山背斜以及罗木大山西支东高点是具有油气远景的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 构造特征 含油气条件 古生代 地层评价 油气资源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地震资料成像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乐小陶 刘丽华 +3 位作者 齐俊宁 陶正喜 李德珍 杨爱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川东地区地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构造顶部多出露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地腹地层强烈褶皱,地层倾角大,直立甚至倒转,逆冲断层发育。地震原始资料的声波、面波、侧面波及其它干扰波能量较强。由于受回转波、侧面波、绕射波等互... 川东地区地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构造顶部多出露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地腹地层强烈褶皱,地层倾角大,直立甚至倒转,逆冲断层发育。地震原始资料的声波、面波、侧面波及其它干扰波能量较强。由于受回转波、侧面波、绕射波等互相干涉和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叠加剖面成像质量较差,造成构造形态失真。本文针对川东地区高陡复杂构造的特殊情况,首先采取了提高叠前资料的信噪比,然后在建立合理的构造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偏移速度模型(速度模型包括界面形态和速度值)和选用合适的偏移方法(本文采用了叠前深度偏移)。利用本文的方法,对川东高陡构造复杂区的多条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使叠加剖面上的反射波归位和偏移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地震数据处理 复杂构造 陡构造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