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碳酸盐岩山地地震勘探综述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建斌 李学义 +2 位作者 青銮文 周阿波 付子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6-394,共9页
四川 4 0余年的山地地震勘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储层横向预测以及人机联作解释方面已基本形成了四川山地地震勘探四大技术系列。本文阐述和展示了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同时指出了目前... 四川 4 0余年的山地地震勘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储层横向预测以及人机联作解释方面已基本形成了四川山地地震勘探四大技术系列。本文阐述和展示了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同时指出了目前四川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 ,并对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碳酸盐岩 山地 地震勘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的归位处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智仁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3,共13页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地层陡峻、断层众多和速度横向变化急剧,造成在叠加剖面上的复杂面貌。正确的归位处理则是搞准构造形态的关键。横向变速∫-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两步归位处理的效果,主要取于所建立的偏移速度模型和时...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地层陡峻、断层众多和速度横向变化急剧,造成在叠加剖面上的复杂面貌。正确的归位处理则是搞准构造形态的关键。横向变速∫-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两步归位处理的效果,主要取于所建立的偏移速度模型和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的正确、合理性。波组分离校正偏移是针对f-k偏移局限性而提出的一种改进设想。射线变速深度偏移是基于射线理论以选代方式在深度域完成偏移归位的一种方法,应用于高陡构造的归位处理中见到较好效果。以横向变速f-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为主,结合射线变速深度偏移和模型正演的多种归位处理方法综合应用,是进一步搞准高陡构造形态的必要措施,在四川东部大池干井构造上已见到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归位处理 速度模型 层速度时深转换 地质构造 偏移 四川东部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碳酸盐岩区地震横波分裂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建侯 邓富求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6-61,共6页
各向异性及横波分裂的研究对预测裂缝型储层、油气流向、注水方向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四川碳酸盐岩区实际地震资料上不同方向横波速度的不同与能量分裂,证实了横波分裂的存在,由此可推断地下介质的裂缝分布.并通过纵、横波... 各向异性及横波分裂的研究对预测裂缝型储层、油气流向、注水方向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四川碳酸盐岩区实际地震资料上不同方向横波速度的不同与能量分裂,证实了横波分裂的存在,由此可推断地下介质的裂缝分布.并通过纵、横波的速度旅行时交会图和各向异性系数剖面对该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 分裂 各向异性 裂缝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罗渡溪山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仁泽 吴希光 龙资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1-361,共11页
本文介绍了四川盆地罗波溪构造山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成功经验及为提高资料品质而采取的措施。内容包括:在野外采集中,采用高覆盖次数、高采样率、高频检波器和小道距、小组合基距、小地检距、较大药量及两个等高面等方法;在室内处... 本文介绍了四川盆地罗波溪构造山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成功经验及为提高资料品质而采取的措施。内容包括:在野外采集中,采用高覆盖次数、高采样率、高频检波器和小道距、小组合基距、小地检距、较大药量及两个等高面等方法;在室内处理时,采用精细动静校正、分频处理、强功能去噪、双向反褶积、叠后处理等技术措施;在资料解释方面,综合利用层位标定、对比追踪、断层定量解释、Seislog剖面解释及道积分等技术c应用这套方法,拓宽了四川盆地中部油气勘探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勘探 数据采集 信噪比 构造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油气预测技术在四川气区的应用
5
作者 巫盛洪 高如曾 +1 位作者 李志荣 韩德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1,共4页
介绍了根据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将地震道信息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进行油气预测的方法。首先从地震时窗内提取出反映储层油气变化的5组共10多个地震特征参数,然后进行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进而结合地质情况和实钻资料进行油... 介绍了根据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将地震道信息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进行油气预测的方法。首先从地震时窗内提取出反映储层油气变化的5组共10多个地震特征参数,然后进行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进而结合地质情况和实钻资料进行油气水预测判别,最后将成果绘成图件。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四川气区的川南、川中和川东的3个试验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油气分布 储集层 四川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与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
6
作者 蒋录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22-723,共2页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科学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北段的地质结构及油气远景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宪顺 刘开时 邹景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16,共7页
本文以L14、L55地震大剖面为主,论述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北段的结构、模式、形成期、推覆距及油气远景。指出它可分“三系一区”,具有独特的地层、构造模式,是在“抬升→压扭+重力滑动”下形成的,以前缘三角区为找油气的最有利区,次... 本文以L14、L55地震大剖面为主,论述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北段的结构、模式、形成期、推覆距及油气远景。指出它可分“三系一区”,具有独特的地层、构造模式,是在“抬升→压扭+重力滑动”下形成的,以前缘三角区为找油气的最有利区,次为第Ⅲ逆冲系,第Ⅰ、Ⅱ逆冲系为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油气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内江~铜梁地区阳新统缝洞带地震勘探新成果
8
作者 刘开时 范明祥 +1 位作者 胡杰生 蒋晓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利用数字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多种特殊处理和精细解释,查明了内江~铜梁地区二叠系阳新统的构造细节,并对其缝洞发育带进行了横向预测。用预测成果拟定了9口探井,获气成功率达88.7%。因此,用构造与缝洞带预测成果相结合部署探井,是提... 本文利用数字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多种特殊处理和精细解释,查明了内江~铜梁地区二叠系阳新统的构造细节,并对其缝洞发育带进行了横向预测。用预测成果拟定了9口探井,获气成功率达88.7%。因此,用构造与缝洞带预测成果相结合部署探井,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缝沿发育带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西昌地区基底结构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绍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8-23,共6页
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四川西昌地区是油气勘探很有前景的后备区,但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尤其缺乏深部构造和基底结构资料,为此,利用以往的重、磁力资料重新进行计算机处理,并结合已有资料对区内基底结构、岩性、断裂及构造单元划分... 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四川西昌地区是油气勘探很有前景的后备区,但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尤其缺乏深部构造和基底结构资料,为此,利用以往的重、磁力资料重新进行计算机处理,并结合已有资料对区内基底结构、岩性、断裂及构造单元划分、含油气前景等重新进行了解释与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主要有9条基底断裂,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为辅,特基底切割成特征各异的9个断块区;基底存在着由下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和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的“双层基底”,其岩性分布主要受东西向基底断裂控制;基底起伏亦受断裂控制,明显呈“东高西低”格局,甘洛、布拖以西为凹陷,以东为隆起。根据这些特征,可将区内划分为9个四级构造单元,结合己有地质、地震及遥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米市凹陷生储盖组合较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昭觉、布拖断凹和凉山断穹虽然出露地层较老,但其深部、背斜翼部及向斜部位仍是有希望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昌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基岩结构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裂缝型油气藏地震勘探的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鼎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1-34,共14页
本文针对四川裂缝型油气臧的特点,根据地震资料(包括拟层速度剖面等)的综合解释结果,较系统的提出了辨别不同含油气裂缝发育带的标志与方法。文中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裂缝型油气藏 地震勘探 PIVT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山地地震勘探及主要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毅仁 《海相油气地质》 1997年第3期26-33,共8页
四川的地震勘探以山地地震勘探为其主要特点。四十年来,基本形成了四大技术系列,即:山地地震采集技术系列;高陡复杂构造资料处理技术系列;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系列;人机联作综合解释技术系列。针对山区资料特点,采用叠后深度偏移... 四川的地震勘探以山地地震勘探为其主要特点。四十年来,基本形成了四大技术系列,即:山地地震采集技术系列;高陡复杂构造资料处理技术系列;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系列;人机联作综合解释技术系列。针对山区资料特点,采用叠后深度偏移技术、山区静校正技术、去炕席干扰技术、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等,使构造成果精度大幅度提高。在新的处理解释技术推广区,地震解释的构造目的层深度与实钻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其中76%左右的相对误差小于1.5%。在川东地区石炭系厚度及孔渗发育带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预测、川东地区生物礁预测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勘探 地震勘探 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大奎 唐必锐 +3 位作者 覃发兰 吴彦玮 黄花香 雷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8-40,i022,共4页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反演结果要么受地震频带限制,分辨率低,要么受约束条件影响大,多解性强,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反演方法大多是基于褶积模型的,因而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子波,不能避免子波相位、长度的不确定...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反演结果要么受地震频带限制,分辨率低,要么受约束条件影响大,多解性强,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反演方法大多是基于褶积模型的,因而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子波,不能避免子波相位、长度的不确定及子波纵横向的不稳定性;只能反演速度或波阻抗;此外,实际资料往往不能满足方法的先决条件,如测井资料误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分辨率低、地质条件复杂等。文章提出了该方法在应用中必须注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测井、地震资料要尽可能满足条件,对反演结果要结合方法本身和资料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要研究适应性更强的非线性反演方法。最后,文章根据实例提出了具体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反演方法 子波 储层预测 褶积模型 测井资料 波阻抗 文章 实际 具体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资料在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气水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伍志明 李亚林 +4 位作者 巫芙蓉 唐建侯 唐晓雪 张晓斌 杜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7,109,共3页
裂缝系统中流体性质的变化 ,必然引起地震波特征的变化 ;裂缝系统中含气或含水对纵横波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譬如 ,含气时纵波速度明显降低 ,而横波速度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 ,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则明显降低。利用在四川灵音寺地区采集得... 裂缝系统中流体性质的变化 ,必然引起地震波特征的变化 ;裂缝系统中含气或含水对纵横波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譬如 ,含气时纵波速度明显降低 ,而横波速度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 ,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则明显降低。利用在四川灵音寺地区采集得到的多分量地震资料 ,处理得到纵波和转换波剖面 ,并反演出纵横波速度等信息 ;经过纵横波剖面的直接对比、以及对道积分、速度剖面的综合对比解释 ,预测出了该区试验测线范围内的含气分布 ,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初步实践表明 ,利用多波资料直接检测油气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资料 气水识别 多分量资料 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晓斌 李亚林 +2 位作者 唐建侯 杨慧珠 刘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1-434,438,共5页
本文使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根据上行转换横波穿过裂隙介质时产生的分裂特征来研究裂隙特征,采用旋转分析法识别裂缝方位,用NMO速度分析、纵横波垂直速度分析和旋转分析计算裂缝密度。对四川盆地LYS构造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多波资料是检测... 本文使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根据上行转换横波穿过裂隙介质时产生的分裂特征来研究裂隙特征,采用旋转分析法识别裂缝方位,用NMO速度分析、纵横波垂直速度分析和旋转分析计算裂缝密度。对四川盆地LYS构造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多波资料是检测裂缝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方位 裂缝密度 旋转分析 NM0速度 四川盆地 纵波 横波 垂直速度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盆地构造特征和含油气条件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丽华 徐强 范明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8,共5页
根据西昌盆地首次地震概查资料 ,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地震成果 ,查明的地腹七里坝、尔乌、炭山、罗木大山等 7个局部构造在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顶界 ,其圈闭总面积达 177.5km2 。通过解释 ,结合七坝 1井区域探井成果 ,对西昌盆地地腹构造的总... 根据西昌盆地首次地震概查资料 ,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地震成果 ,查明的地腹七里坝、尔乌、炭山、罗木大山等 7个局部构造在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顶界 ,其圈闭总面积达 177.5km2 。通过解释 ,结合七坝 1井区域探井成果 ,对西昌盆地地腹构造的总体分布特征及局部构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识 ,对盆地内主要断裂的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了推断及解释。综合地震地质资料解释了古生界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在西昌盆地的基本分布范围 ,其厚度变化的总趋势是 :从西至东、由南往北地层由薄增厚。根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对局部构造进行了含油气条件分析 ,提出位于米市凹陷内的七里坝和炭山背斜以及罗木大山西支东高点是具有油气远景的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 构造特征 含油气条件 古生代 地层评价 油气资源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中生代和新生代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郑德顺 吴智平 +3 位作者 李凌 陈燕章 李伟 周瑶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共7页
断裂是断陷盆地内构造变动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发育,也控制着油气聚散。对惠民凹陷18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该凹陷的10余条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各断层的活动特征。惠民凹陷的断层发育可分... 断裂是断陷盆地内构造变动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发育,也控制着油气聚散。对惠民凹陷18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该凹陷的10余条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各断层的活动特征。惠民凹陷的断层发育可分为6个期次:①印支末期(T3),主要发育两条北西向逆推断层,平面上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组合;②燕山早期(J1+2),北西向断层继承性活动,活动强度弱;③燕山中、晚期(J3+K),北西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该时期末北西向断层活动性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活动;④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为盆地转型期,北东向断层开始活动;⑤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北东向断层活动达到高峰,并伴随有次级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为新生代惠民凹陷发育的主要时期;⑥喜马拉雅晚期(N-Q)断裂活动明显减弱,甚至消亡。各个时期的地层展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断层活动性 新生代 中生代 盆地 惠民凹陷 期次 晚期 发育 减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浮动基准面概念的讨论 被引量:29
17
作者 林伯香 孙晶梅 +1 位作者 刘起弘 李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94-97,共4页
浮动基准面方法是将相对固定基准面的一份静校正量分解成两部分,并分别在动校正前、后应用的一种处理手段,这种分解是以CMP道集为单位的。实际上浮动基准面还是水平基准面,只是不同CMP的水平基准面高程可以变化。进行了浮动基准面概念... 浮动基准面方法是将相对固定基准面的一份静校正量分解成两部分,并分别在动校正前、后应用的一种处理手段,这种分解是以CMP道集为单位的。实际上浮动基准面还是水平基准面,只是不同CMP的水平基准面高程可以变化。进行了浮动基准面概念的讨论,指出了对浮动基准面概念的误解,并用理论模型说明了采用错误浮动基准面概念对速度分析和叠加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基准面 CMP道集 动校正 静校正量 速度分析 叠加 高程 概念 水平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技术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伍志明 李亚林 +4 位作者 贺振华 叶林 李德珍 朱敏 张延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3,5-6,共4页
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高陡复杂构造的准确成像是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高陡复杂构造准确成像的主要问题有 :①山地条件下 ,因地形起伏、表层结构横向剧烈... 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高陡复杂构造的准确成像是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高陡复杂构造准确成像的主要问题有 :①山地条件下 ,因地形起伏、表层结构横向剧烈变化所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②地层速度的各向异性对速度分析和动校叠加的影响 ;③复杂构造对共中心点叠加的影响和复杂波场的准确归位问题。通过多年研究 ,在高陡复杂构造成像技术上取得了四项重要进展 :一是形成了基于大炮初至层析反演表层结构的配套静校正技术 ;二是形成了基于各向异性条件的动校叠加技术 ;三是形成了构造模式指导下的叠后偏移技术和叠前叠后相结合的混合偏移技术 ;四是开发出了复杂构造的变层速度成图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复杂构造 地震成像 静校正技术 偏移技术 动校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门场高陡构造的地震成像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亚林 伍志明 +3 位作者 戴勇 李德珍 胡一川 杨洪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1,3-4,共3页
南门场构造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主要的含气构造之一 ,其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四川盆地东部高陡复杂区的共同特点 ,即地形起伏大、普遍出露石灰岩、地下构造复杂。地震勘探的难点是构造主体部位的清晰成像。为解决成像问题 ,进行了以提高资料... 南门场构造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主要的含气构造之一 ,其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四川盆地东部高陡复杂区的共同特点 ,即地形起伏大、普遍出露石灰岩、地下构造复杂。地震勘探的难点是构造主体部位的清晰成像。为解决成像问题 ,进行了以提高资料信噪比与叠加成像质量为目标的采集处理技术联合攻关。攻关中 ,采用正演技术进行灵活的观测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激发炸药类型、接收检波器与岩层的耦合匹配问题、运用潜行波层析反演解决复杂近地表的静校正、使用叠前部分偏移优选CMP道集等方法来提高采集处理质量。经过攻关 ,该区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较攻关前有明显的提高 ,基本上解决了该区高陡构造成像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技术 四川盆地 成像技术 静校正 耦合 潜行波层析反演技术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V快慢横波旋转分离公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建侯 杨慧珠 +2 位作者 贺振华 李亚林 赵连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4-47,186,共4页
当P -SV横波穿越裂隙介质时会分裂成平行裂隙走向的快横波和垂直裂隙走向的慢横波 ,在某一时刻 ,快慢横波的偏振在空间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文章研究了旋转分离公式与偏振方向和旋转方向的关系 ,推导出了快慢横波不同组合形式的分离公... 当P -SV横波穿越裂隙介质时会分裂成平行裂隙走向的快横波和垂直裂隙走向的慢横波 ,在某一时刻 ,快慢横波的偏振在空间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文章研究了旋转分离公式与偏振方向和旋转方向的关系 ,推导出了快慢横波不同组合形式的分离公式 ,其中顺时针旋转方向和逆时针旋转方向各有四个公式表述 ;同时还分析了公式的差异 ,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提出了快慢横波传播过程中应用公式判别偏振情况的能量投影准则和快慢横波同相准则。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横波 快横波 裂隙介质 偏振方向 旋转方向 资料 能量 公式 时针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