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波变换在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忠民 黄大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小波变换在信号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在小波变换域中,有效信号的相关性和随机噪声的随机性仍然保留,因此可以在小波变换域内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处理;小波变换作为频率和时间的二元函数,使之可以很方便地在频率和时间域中同... 小波变换在信号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在小波变换域中,有效信号的相关性和随机噪声的随机性仍然保留,因此可以在小波变换域内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处理;小波变换作为频率和时间的二元函数,使之可以很方便地在频率和时间域中同时进行地震波能量的吸收衰减补偿。试验证明,利用小波变换去噪和提高分辨率,不仅方便有效,而且有很好的保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信噪比 分辨率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资料处理与高信噪比资料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进海 朱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87-596,共10页
目前有很多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如谱白化、外推展谱和小波变换等等。但不论何种方法,制约提高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地震资料的原始信噪比,而不完全依赖所使用的处理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野外采集、室内处... 目前有很多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如谱白化、外推展谱和小波变换等等。但不论何种方法,制约提高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地震资料的原始信噪比,而不完全依赖所使用的处理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野外采集、室内处理等各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其中高质量的数据采集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目前所有处理方法无法替代的。在处理方法上如何绕过线性滤波范畴和克服常规叠加中非同相叠加因素的影响,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实现高分辨率勘探目标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数据处理 信噪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地质横剖面在川东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梁顺军 梁顺彬 肖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3-48,147,共7页
川东高陡构造具有同心褶皱的特点,地下构造的脊点与地面构造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设计出的地质物理模型,不但可以帮助处理好构造顶部和轴部的地震资料,还能使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更加合理。本文中的地质模型就是依据... 川东高陡构造具有同心褶皱的特点,地下构造的脊点与地面构造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设计出的地质物理模型,不但可以帮助处理好构造顶部和轴部的地震资料,还能使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更加合理。本文中的地质模型就是依据地面地质横剖面设计的,文中用实例说明了地面地质横剖面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地面地质横剖面 地震资料 处理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法静校正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进海 熊民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48-57,共10页
关键词 静校正 计算 黄土塬地区 折射波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动、静校正的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进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0期18-26,32,共10页
动校正、静校正二者概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如果把二者混为一体,问题就复杂化了。严格划清动、静校正的界限,较好地解决动、静校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浮动基准面。浮动基准面是近地表均质化后的平滑地面,在该曲... 动校正、静校正二者概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如果把二者混为一体,问题就复杂化了。严格划清动、静校正的界限,较好地解决动、静校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浮动基准面。浮动基准面是近地表均质化后的平滑地面,在该曲面上作动校正符合记录的静校正量最小原则,从而使剩余动校正量最小。目前,在近地表结构均质化的静校正中解决短波长静校正值的方法已比较成熟,而长波长静校正值的影响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面上合理部署小折射(或微测井)工作,以起到标定作用;通过建立粗略的近地表模型,化长波长静校正值为短波长静校正值,从而达到长波长静校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校正 静校正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震波的吸收和弥散效应进行补偿的叠前深度偏移
6
作者 Rune Mittet 刘学军 《国外油气勘探》 1997年第5期570-580,共11页
至今,在使用显式外推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中都忽略了地震波的衰减和弥散。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深度偏移方案中考虑吸收和弥散效应的方法。用一种最优化算法来设计补偿吸收和弥散的外推算子。设计的原则是算子的波数响应应该等于理想的外推算... 至今,在使用显式外推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中都忽略了地震波的衰减和弥散。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深度偏移方案中考虑吸收和弥散效应的方法。用一种最优化算法来设计补偿吸收和弥散的外推算子。设计的原则是算子的波数响应应该等于理想的外推算子,在波场外推中同时使用相速度和吸收宏观模型。在有中等—强吸收性的介质模型中,使用该方法所得到的图像要好于那些用没有补偿吸收的外推算子得到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叠前深度偏移 补偿 地震波 吸收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