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忠 李亚林 +2 位作者 王鸿燕 王玉华 谢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91-494,共4页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地震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不仅注重资料采集和处理,而且还注重资料的解释与实际应用,特别加强了多分量地震技术的系统研究。回顾和总结了四川盆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历程和...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地震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不仅注重资料采集和处理,而且还注重资料的解释与实际应用,特别加强了多分量地震技术的系统研究。回顾和总结了四川盆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历程和现状,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四川盆地的研究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是非常适合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的试验区,在该区的试验研究工作,充分展示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多波多分量 转换波资料处理 多波资料解释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算法的地球物理反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红明 王家映 +2 位作者 朱培民 师学明 何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8,128+246,共9页
免疫系统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信息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具有学习、记忆和模式识别能力。本文基于免疫系统原理,首次将免疫算法用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文中将生物免疫过程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并给出了... 免疫系统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信息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具有学习、记忆和模式识别能力。本文基于免疫系统原理,首次将免疫算法用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文中将生物免疫过程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并给出了免疫算法的流程。免疫算法采用基于亲和性的概率选择和浓度控制策略,以及记忆库功能,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非线性反演方法易早熟、难收敛的弊端。通过对大地电磁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稳定收敛,能够成功应用于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算法 地球物理反演 亲和性 记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层位标定对比技术在川中GA构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东山 谢芳 +2 位作者 梁波 李忠 王鸿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5-227,共3页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当前地震勘探的热点,但由于转换波的下行波是纵波,上行波是横波,横波的剪切波动力学特征与纵波不相同、在同一地层的纵横波速度的差异表现在运动学特征上与常...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当前地震勘探的热点,但由于转换波的下行波是纵波,上行波是横波,横波的剪切波动力学特征与纵波不相同、在同一地层的纵横波速度的差异表现在运动学特征上与常规纵波也不一样、此外纵横波在相同地层的耗散也不相同,因此,转换波剖面与常规纵波剖面有较大差别。正确识别转换波剖面的地质层位是多分量解释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多分量地震勘探需要突破的一个技术难点。为此,以川中地区GA构造2D3C为例,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多种转换波层位标定对比技术,实践证明对该地区的转换波层位标定正确可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转换波 地层 标定 纵波 横波 对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叠前联合反演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符志国 梁波 +2 位作者 吴战培 何光明 廖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71-474,共4页
叠前参数较好地弥补了叠后参数信息模糊和多解性强的弱点,若同时对转换波的叠前信息进行解释,将增强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多波叠前联合反演同时使用纵波和横波数据的AVO信息,通过近似处理,将反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进行纵横波速度、密度和... 叠前参数较好地弥补了叠后参数信息模糊和多解性强的弱点,若同时对转换波的叠前信息进行解释,将增强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多波叠前联合反演同时使用纵波和横波数据的AVO信息,通过近似处理,将反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进行纵横波速度、密度和阻抗比值参数反演。对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其适用条件,通过实验,数值上验证了纵波信息比横波信息反演精度更高,密度信息误差最大;大角度的AVO观测数据、大的上下层差异更有利于反演;指出了Fatti近似公式能稳定地获取阻抗信息。实际资料试算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横波 叠前偏移 反演 AVO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川东高陡构造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爱萍 李亚林 +2 位作者 何光明 杨智超 邹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31-234,共4页
起伏地表观测的地震数据通常是先校正到水平基准面,然后进行偏移处理;对于地形、速度的纵横向都变化剧烈的地区,它违背了地震波真实的传播路径,导致偏移剖面的构造形态有可能发生畸变。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技术[1]取代了常规的时移静校... 起伏地表观测的地震数据通常是先校正到水平基准面,然后进行偏移处理;对于地形、速度的纵横向都变化剧烈的地区,它违背了地震波真实的传播路径,导致偏移剖面的构造形态有可能发生畸变。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技术[1]取代了常规的时移静校正技术,但是充填速度对结果影响很大,容易产生边界效应且不经济。为了解决近地表结构及地覆构造都非常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的更精确成像,应用Reshef提出的"逐步—累加延拓"概念,采用频率—空间域的有限差分法算法来实现基于起伏地表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偏移结果表明,只要建立起精确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对于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覆构造区域都能很好地成像,该方法是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介质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基准面校正 延拓 有限差分法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