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格德雷天然气处理厂工程土工膜施工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君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182-184,14,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土工防渗膜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巴格德雷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的污水处理蒸发池就是土工防渗膜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生产中的一次成功运用。污水处理蒸发池的池底和池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土工防渗膜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巴格德雷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的污水处理蒸发池就是土工防渗膜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生产中的一次成功运用。污水处理蒸发池的池底和池壁均由土工布和土工防渗膜构成。土工防渗膜在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温度、地基条件、材料的焊接顺序及成品真空试漏检测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了整个污水蒸发池防渗膜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膜 防渗膜焊接 防渗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技术在中缅天然气管道跨越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学军 张杰 朱钢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大型管道悬索跨越的锚固墩多采用混凝土结构,随着跨度及载荷的增加,将引起锚固墩混凝土受力增加较快,采用传统锚杆形式的锚固结构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降低锚固寿命,而预应力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跨越锚固效率,减少工程投入。为此,在中缅... 大型管道悬索跨越的锚固墩多采用混凝土结构,随着跨度及载荷的增加,将引起锚固墩混凝土受力增加较快,采用传统锚杆形式的锚固结构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降低锚固寿命,而预应力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跨越锚固效率,减少工程投入。为此,在中缅天然气管道跨越施工中,应用预应力技术,结合管道跨越的结构及荷载特点,通过在锚碇中增加隧道锚等预应力结构,并采用定位方式、锚固结构、混凝土浇筑、张拉、介质注入等优化措施,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预应力锚固系统,延缓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及锚固效率。该技术在中缅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表明该技术是悬索跨越锚固结构优化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丰富了跨越锚固结构类型,为管道跨越结构规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天然气管道 预应力 悬索 管道跨越 混凝土 锚固结构优化 结构耐久性 锚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CH_4膨胀天然气液化流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云萍 张玮城 +2 位作者 郝振鹏 金俊卿 李沙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使用Hysys软件对N2-CH4膨胀制冷液化工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天然气压力、混合气预冷温度、混合气预冷压力和混合气中组分的组成等参数对该流程混合气的制冷能力和主要设备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天然气压力,控制混合气中甲烷摩尔分... 使用Hysys软件对N2-CH4膨胀制冷液化工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天然气压力、混合气预冷温度、混合气预冷压力和混合气中组分的组成等参数对该流程混合气的制冷能力和主要设备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天然气压力,控制混合气中甲烷摩尔分数在50%左右时,能增强混合气的制冷能力,减少主要设备的功耗。而降低混合气的预冷温度和增加混合气的预冷压力,都会增加系统的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液化 N2-CH4混合制冷剂 膨胀制冷 HYSYS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的混合制冷剂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元春 程小姣 +2 位作者 高俊 王思茜 曹连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了降低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功耗,采用预冷循环。其中,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建立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流程比功耗的目标函数,分析预冷温度、混合制冷剂组成及配比与液化流程比功耗的关系得出:混合工质... 为了降低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功耗,采用预冷循环。其中,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建立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流程比功耗的目标函数,分析预冷温度、混合制冷剂组成及配比与液化流程比功耗的关系得出:混合工质预冷的最佳温度为-50℃,预冷混合制冷剂由C2H6~C5H12组成,深冷混合制冷剂应为N2、CH4~C3H8组成;同时,混合制冷剂最佳配比为比功耗最小所对应的各组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混合冷剂 预冷温度 液化 组成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H2S高CO2高Cl-天然气压力容器设计
5
作者 刘文广 张毅 张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介绍了三高气田(高H2S、高CO2、高Cl-)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作法,同时对制造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和试运投产的基本情况作了说明,确保了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一次投运成功,最终生产出合格的天然气、凝析油、相应附属产品。该压力容器... 介绍了三高气田(高H2S、高CO2、高Cl-)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作法,同时对制造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和试运投产的基本情况作了说明,确保了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一次投运成功,最终生产出合格的天然气、凝析油、相应附属产品。该压力容器突破了国内外大型气田的开发,在国外一次投产成功,为今后国外三高气田的开发走出了一条安全可靠、便利实施的新路,这些作法和处理意见为同行们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H2S高CO2 高Cl-气田 压力容器设计 问题处理 安全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vier-Stokes方程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非协调有限元局部稳定化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覃燕梅 李辉 冯民富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2-855,共14页
基于局部Gauss积分和梯形外推公式,速度/压力空间采用最低等阶非协调元NCP1-P1逼近,针对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最优控制问题,建立了一种全离散的非协调有限元局部稳定化格式.该格式绕开了inf-sup条件的束缚,且在每一时间步上,只需要... 基于局部Gauss积分和梯形外推公式,速度/压力空间采用最低等阶非协调元NCP1-P1逼近,针对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最优控制问题,建立了一种全离散的非协调有限元局部稳定化格式.该格式绕开了inf-sup条件的束缚,且在每一时间步上,只需要做线性计算,减少了计算量.证明了该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给出了详细的误差分析.误差结果表明,该线性格式在时间上具有二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ER-STOKES方程 最优控制 稳定化方法 外推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含硫气田抢建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方法
7
作者 杨曦 石鹏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6期185-188,共4页
面对工艺程序繁琐且具有H2S含量较高,施工质量要求苛刻等特点的龙岗气田,在施工周期极短,场站建设材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为实现上诉目的,必须合理组织施工顺利,尽量将显性工期隐形化并展开多点多工序同时施... 面对工艺程序繁琐且具有H2S含量较高,施工质量要求苛刻等特点的龙岗气田,在施工周期极短,场站建设材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为实现上诉目的,必须合理组织施工顺利,尽量将显性工期隐形化并展开多点多工序同时施工,并始终注重施工班组焊接质量的提高。龙岗工程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达到了建设单位预期目标。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安排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将正常情况下2~3个月完成的工程时间压缩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田 抢建工程 隐性化工期 成本控制 专业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传感的GMAW熔池形貌分析与工艺研究
8
作者 刘泽庆 薛瑞雷 +2 位作者 吴立斌 李晓娟 刘宏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4,27,共5页
为了解决管道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仰焊位置工艺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从熔池形貌分析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视觉传感的熔池监测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采集仰焊位置的熔池图像,并运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熔池边缘轮廓,进而定义了熔池的长度、... 为了解决管道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仰焊位置工艺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从熔池形貌分析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视觉传感的熔池监测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采集仰焊位置的熔池图像,并运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熔池边缘轮廓,进而定义了熔池的长度、宽度、面积以及尾部后托角等4个特征参数,以形象地表征熔池形貌。通过控制变量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熔池形貌特征参数与焊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焊接电压、送丝速度、焊接速度以及摆宽组合变化时对熔池形貌特征参数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熔池形貌特征参数能够真实反映熔池的动态变化,仰焊位置优化的工艺参数使熔池状态稳定,焊缝成形质量符合工程应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感 仰焊位置 熔池形貌 图像处理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间隙GMAW咬边缺陷的电弧声信号特征分析与识别
9
作者 许建龙 薛瑞雷 +2 位作者 吴立斌 李晓娟 刘宏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1,149,共6页
针对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焊道侧壁处局部咬边缺陷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弧声信号特征提取与处理的咬边缺陷在线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正常、临界咬边和咬边这3种焊接状态的电弧形态和电弧声信号... 针对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焊道侧壁处局部咬边缺陷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弧声信号特征提取与处理的咬边缺陷在线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正常、临界咬边和咬边这3种焊接状态的电弧形态和电弧声信号特征,证实坡口侧壁引起的电弧形态变化是影响电弧声信号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波包时频分析,同时引入特征类间标准差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能有效识别3种焊接状态的敏感特征。采用Sigmoid支持向量机和五折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实现3种焊接状态的预测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电弧声信号 咬边缺陷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小波熵阈值地震信号去噪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霞 黄阳 +1 位作者 黄敬 段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2-269,共8页
针对EMD阈值去噪算法中阈值由经验选取以及无法有效区分各固有模态函数上有用信息的不足,本文对各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小波变换,对各层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处理,以突出有效信息,抑制噪声;将细节系数的有效信号和突变点置零并等分为若干区间,... 针对EMD阈值去噪算法中阈值由经验选取以及无法有效区分各固有模态函数上有用信息的不足,本文对各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小波变换,对各层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处理,以突出有效信息,抑制噪声;将细节系数的有效信号和突变点置零并等分为若干区间,选取小波熵最大子区间的高频小波系数平均值作为噪声方差计算得到阈值。该阈值选取方法依据小波熵的特点,自适应地根据对应尺度上信号自身的能量特征确定该尺度阈值。将该算法应用于仿真信号和实际地震信号去噪,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在提高去噪效果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熵 随机噪声压制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余高对复合型坡口X80管线钢多层多道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成 尹立孟 +2 位作者 姚宗湘 王刚 王学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104,133,共6页
基于熔池反演法获取与工程实际一致的热源模型和参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 Marc"生死单元"技术对X80管线钢复合型坡口GMAW多层多道焊接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程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复合型坡口有无余高... 基于熔池反演法获取与工程实际一致的热源模型和参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 Marc"生死单元"技术对X80管线钢复合型坡口GMAW多层多道焊接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程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复合型坡口有无余高两种情况下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焊接余高对焊接热循环过程曲线无明显影响,对焊后残余应力影响显著,有余高和无余高的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均呈现"双峰"现象,应力集中于焊趾处;有余高时的纵向与横向峰值应力均高于无余高情况,且超过了X80管线钢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余高 X80管线钢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井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小亮 李继强 +2 位作者 雷登生 戚志林 乐雪霖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86-789,共4页
我国低渗透气藏资源丰富,是今后天然气开发的重要领域。然而,低渗透气藏在开发中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影响气藏的产能建设,因此,认清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藏产能的影响是开发的基础。文中在对低渗透气藏岩心进行应力敏感伤害实验研究... 我国低渗透气藏资源丰富,是今后天然气开发的重要领域。然而,低渗透气藏在开发中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影响气藏的产能建设,因此,认清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藏产能的影响是开发的基础。文中在对低渗透气藏岩心进行应力敏感伤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气藏含气饱和度为100%和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情况,模拟分析了在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应力敏感性所产生的渗透率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应力敏感系数和不同渗透率情况下应力敏感性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程度,为低渗透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应力敏感 气井产能 影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二次热循环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及贝氏体相变动力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丽 尹立孟 +2 位作者 王金钊 刘成 王学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19-3124,共6页
利用高温相变仪DIL805A/D实现了X80管线钢的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OM、SEM、TEM和显微硬度计来获得不同连续冷却速率下X8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而建立了二次热循环下热影响区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并研究贝氏体相变机制及... 利用高温相变仪DIL805A/D实现了X80管线钢的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OM、SEM、TEM和显微硬度计来获得不同连续冷却速率下X8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而建立了二次热循环下热影响区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并研究贝氏体相变机制及相变动力学。此外,还构建了相变点-冷却速率之间的回归模型,获得了高拟合精度的Bs、Ms、Tf与冷却速率v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二次热循环不同冷却速率下,X80的组织依次为:先共析铁素体(0.5~1℃/s)、贝氏体(5~50℃/s)、板条马氏体(大于75℃/s);当冷却速率小于100℃/s时,显微硬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增加,当冷却速率超过100℃/s后,硬度维持在332.5HV1左右;贝氏体相变局部激活能随其体积分数(fb)的增加而减小,平均激活能约为108.6kJ/mol,且贝氏体转变的主导生长机制是一维生长和二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二次热循环 显微组织 SHCCT曲线 相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对X90管线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少波 胡强 +5 位作者 李沙沙 冯斌 吴康 张军磊 周志民 杨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仪等研究了0.5%~6%预拉伸变形对X90管线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变形量的增加,X90管线钢晶粒增大,位错塞积导致强度增加,均匀延伸... 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仪等研究了0.5%~6%预拉伸变形对X90管线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变形量的增加,X90管线钢晶粒增大,位错塞积导致强度增加,均匀延伸率下降,呈现典型的加工硬化特点,抗拉强度的增幅要小于屈服强度,屈强比增大;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冲击吸收功逐渐由291J减小至235J,冲击试样断口的韧窝减小,伴随第二相粒子析出;显微硬度中间层较边缘区增加少,预拉伸在6%时边缘显微硬度为325HV。X90管线钢的预拉伸在4%以内能保证管线钢的正常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90管线钢 预变形 力学性能 组织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415QB/UNS S31603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斌 吴立斌 杨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6-260,共5页
针对国内油气田较多应用的L415QB/UNS S31603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失效原因,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失效裂纹进行了形态、组织、成分分布和断口分析。研究发现,焊缝不同焊层间的组织差异,是焊缝开裂的组织因素;... 针对国内油气田较多应用的L415QB/UNS S31603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失效原因,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失效裂纹进行了形态、组织、成分分布和断口分析。研究发现,焊缝不同焊层间的组织差异,是焊缝开裂的组织因素;内衬与基管间贴合性能差造成的径向应力和焊缝横向应力,是焊缝开裂的力学因素。L415QB/UNS S31603复合管环焊缝焊接应采用ER309Mo L或E309Mo L填充材料,不应采用低合金E71T8-Ni1J焊材作为填充材料;焊接应选用较低热输入量的脉冲焊接工艺方法,以降低熔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环焊缝 开裂失效 焊材 焊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双焊炬自动焊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宗湘 王金钊 +4 位作者 刘成 张丽萍 柴森森 尹立孟 张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21,25,共5页
对准φ1219 mm×18.4 mm的X80管线钢进行全自动下向焊试验,采用双焊炬进行填充、盖面焊。对X80管线钢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粗晶区以粗大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BF)为主,BF板条间分布有少量的M-A组元... 对准φ1219 mm×18.4 mm的X80管线钢进行全自动下向焊试验,采用双焊炬进行填充、盖面焊。对X80管线钢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粗晶区以粗大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BF)为主,BF板条间分布有少量的M-A组元,硬度较高;细晶区组织主要是多边形铁素体(PF)和少量贝氏体(B),两者分布较均匀,硬度较小。外层焊缝组织主要是晶内形核的针状铁素体(AF);内层焊缝组织中除了有AF和PF外,还有少量粗大的镐牙状侧板条(FSP)铁素体析出;中部焊缝组织与外层焊缝的相差不大,只是晶粒更细小,析出物数量更多。在-20℃时,热影响区平均冲击功为181 J,断口呈韧性断裂;焊缝区的平均冲击韧性为157 J,断口为韧脆混合断裂,焊缝中形成的镐牙状侧板条铁素体及氧化物夹杂降低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双焊炬 微观组织 冲击韧性 焊接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经济最优配置的采气速度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华超 夏朝辉 +3 位作者 李陈 淮银超 乐雪霖 胡云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1-363,368,共4页
采气速度是气藏最重要的开发指标之一,前人多从稳产期、采出程度等技术方面研究其合理性,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对于特定地质特征的气藏,存在一个合理的采气速度,使得在技术上满足较高的稳产期采出程度,同时又能在经济上保证较高的效益,... 采气速度是气藏最重要的开发指标之一,前人多从稳产期、采出程度等技术方面研究其合理性,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对于特定地质特征的气藏,存在一个合理的采气速度,使得在技术上满足较高的稳产期采出程度,同时又能在经济上保证较高的效益,以实现动用储量、累计采出程度、经济效益三者的最优配置。文中以澳大利亚海上Bk气田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采出程度、稳产时间等技术指标因素确定了合理开发井数为10口;其次,建立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了不同采气速度的净现值;最后,构建综合考虑稳产期采出程度和净现值的目标评价函数,确定了Bk气田最优采气速度范围是3.57%~3.93%,与既有规划的3.75%基本一致。研究成果为后续整个项目的产能部署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采出程度 采气速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页岩气井钻井液的新型滤失造壁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平全 敬玉娟 +2 位作者 彭真 白杨 谢俊妮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鉴于目前页岩油气开采中使用致密低渗测试介质来测试滤失造壁性能的需要,从紧密堆积理论出发,以毫微重晶石和商用重晶石作为固体颗粒材料,采用实验室常见的高速搅拌器和高温高压滤失仪作为实验设备,制作模拟页岩地层低渗泥饼。通过改善... 鉴于目前页岩油气开采中使用致密低渗测试介质来测试滤失造壁性能的需要,从紧密堆积理论出发,以毫微重晶石和商用重晶石作为固体颗粒材料,采用实验室常见的高速搅拌器和高温高压滤失仪作为实验设备,制作模拟页岩地层低渗泥饼。通过改善毫微重晶石的分散稳定性和调整2者质量比等方法,逐步降低泥饼渗透率,最终确定配方为:1 000mL水+100 g毫微重晶石+10 g聚丙烯酰胺+50 g聚丙烯酸钠+200 g商用重晶石+7 g提切剂,按此配方得到的标准泥饼平均厚度为2.24 mm,平均渗透率为1.42×10^(-7) D,稳定性良好,重现性较高。以此法测试了常见页岩气井水基钻井液体系,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适用于模拟微孔、缝发育的页岩地层,可有效评价钻井液在该类地层中的滤失造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水基钻井液 滤失造壁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凝析气藏复合解堵技术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小刚 谢信捷 +2 位作者 杨兆中 陈飞 陈佳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
针对特低渗凝析气藏修井过程中压井液、水凝胶大量漏失导致产量骤减这一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压井液水凝胶性能评价、水凝胶老化实验,定量分析其对储层造成的伤害程度。结合修井作业特征及储层潜在伤害因素,总结储层伤害原因并借鉴前人复... 针对特低渗凝析气藏修井过程中压井液、水凝胶大量漏失导致产量骤减这一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压井液水凝胶性能评价、水凝胶老化实验,定量分析其对储层造成的伤害程度。结合修井作业特征及储层潜在伤害因素,总结储层伤害原因并借鉴前人复合解堵经验,通过单剂优选及复配实验,研制出一套复合解堵体系。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对由修井液大量漏失造成的水凝胶固相堵塞以及修井液和凝析油造成的液相伤害具有显著的解堵效果,对目标区块类似井的解堵增产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气藏 凝析气井 修井作业 复合解堵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Inconel625/X90堆焊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伟 康全 +4 位作者 李阳 刘俐超 周志民 张军磊 杨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固溶温度对堆焊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对Inconel625堆焊层分别进行850、910、980℃的固溶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堆焊层元素分析,并测试其硬度。结果堆焊熔合线附近出现魏氏组织和马... 目的研究不同固溶温度对堆焊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对Inconel625堆焊层分别进行850、910、980℃的固溶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堆焊层元素分析,并测试其硬度。结果堆焊熔合线附近出现魏氏组织和马氏体层,且合金元素含量迥异,在基材和熔敷金属之间形成较高的浓度差,使硬度分布极不均匀,经不同热处理后,魏氏组织得以消除,马氏体层也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消失,合金元素的分布变均匀。850℃固溶处理后,敷材扩散区的Ni、Cr和Fe质量分数分别为36.14%、28.31%和18.27%,相比于堆焊态,合金元素发生了较大扩散;980℃固溶处理时,合金元素的分布最均匀,相对于堆焊态合金元素的含量,Ni含量下降约16.27%,Cr含量下降约8.32%,Fe含量上升约37.76%。未处理时的硬度从敷材至基材呈先下降、后升高的V型趋势,经850℃和980℃固溶处理后,试样硬度趋于均匀,热影响区硬度比未处理的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24HV和32HV。结论热处理后,堆焊层的组织及元素分布变均匀,硬度分布曲线趋于直线,并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各区元素含量的波动逐渐减小,元素分析曲线过渡平滑,晶粒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魏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